2016 (147)
2017 (64)
2019 (57)
2020 (73)
2021 (66)
2022 (38)
中華數千年曆史中,書法名家輩出,但幾乎都是男子,留下名姓的女性書法家卻不算多。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古代,女書法家更讓人覺得珍貴。
上個月介紹過明代的管道升,一位才華橫溢、智商與情商兼具的女書法家。到了晚明時期,伴著經濟的發展,女性衝破了傳統禮教的束縛,更湧現出一些善書的才媛閨秀,這裏麵最有名的,就是邢慈靜。
邢慈靜(約1568—1634),號蒲團主人,晚明大書法家邢侗第八胞妹。邢慈靜自幼聰慧,悟性超群,工書法,善繪畫,尤精白描觀音,博學多才,深受世人的喜愛。邢慈靜幼年受九嫂楊氏(楊夢山之妹)影響學習律詩,青年時代受長兄邢侗影響學習書法繪畫,晚年臨摹《澄清堂帖》,深得右軍神韻。用筆老辣,結體出奇,高出時人一等,被譽為“五百年來一才女”。更與衛夫人、管夫人(管道升)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女書法家”。
《武定州誌》記載:“慈靜,博學善屬文,詩有清致,書畫俱稱絕品,與兄侗齊名。”《無聲詩史》讚道:“慈靜書體,頗類子願,畫品清雅,亦彤管之秀,名家鑒賞不虛也。”邢慈靜傳世的作品大多是上乘精品,國內外博物館多有收藏,其《行書臨帖》、《行書四言詩》等書法作品大多章草筆意,靈秀古勁。清人評價她的《蓮花觀音》、《白描大士圖》等道:“用筆如玉台膩發、春日遊絲”。“筆法超凡、墨痕愈細,神氣如生”如今這兩幅作品分別被台灣和青島博物館收藏。另外,她的繡品也很出色,比如《發繡大士像》被先人讚譽為:“於色絲之外,另辟蹊徑,見者論為針神”。
與絕大多數才女一樣,邢慈靜感情坎坷,磨難頗多。
出身名門,共兄妹十人,她排行第八,與邢侗年齡相差22歲。邢侗最喜愛慈靜,不稱其名而直呼“八妹”。邢慈靜直到28歲才出嫁,這在古代幾乎絕無僅有。晚嫁的主要原因是母親萬氏夫人受到長女邢大姊不幸婚姻的刺激,格外疼愛邢慈靜,發誓:“非貴人不嫁。”於是,一直拖到28歲才讓邢慈靜嫁給武定府人、新任山西大同知府馬拯。
邢慈靜與馬拯共同生活了17年,卻一直是聚少離多。期間父母去世,她兩次回鄉奔喪。萬曆三十四年馬拯升任山西副使後,被朝廷派往遼陽前線坐鎮7年,夫妻二人根本無暇團聚。邢侗不忍八妹如此,派季弟送姊赴遼,與馬拯團聚。邢慈靜這次赴遼東之後才有了唯一的兒子。萬曆四十年邢侗不幸去世,邢慈靜傷心欲絕,又一次千裏迢迢回鄉奔喪,直到萬曆四十三年馬拯升任廣東右布政使來臨邑探親,夫妻再一次團聚。萬曆四十四年馬拯又升為貴州左布政使,邢慈靜攜幼子隨行,不料,馬拯到貴州不到半年,就因勞累過度吐血而亡。邢慈靜斷發毀麵,一慟而絕,救治三日才蘇醒。她親自護夫靈柩,沿水陸二千裏北歸,數次遭遇狂風惡浪,差一點將船打翻,邢慈靜扶柩大哭道:“柩存人存,柩亡人亡。”
一行曆盡千難萬險返回故鄉,葬馬拯於武定府馬家祖墳。
邢慈靜後半生的生活非常不幸,她青年喪夫,中年喪子,晚年又不幸失去一位18歲的愛孫。身心蒙受到巨大的創傷,生活十分淒涼。晚年落籍娘家,寡居事佛,自號蒲團主人,書齋取名“芝蘭室”。
當時她娘家已經敗落,她無依無靠,自撐門戶,非常艱辛。但是,她仍克服困難,親自拭目雙鉤刻完《之室集帖》,為世人留下寶貴文化財富。該帖梨木板刻,共計10頁,有雙麵刻字或單麵刻字,刀工精良,清竣秀拔,特色鮮明。
四百多年以後,《之室集帖》像一顆璀璨的明珠光照千秋,令無數的文人墨客為之折腰。《之室集帖》今收藏於臨邑邢侗紀念館中。
邢慈靜生於萬曆元年(1573),卒年不詳。她的一幅《拳石圖》落款是明崇禎十三年(1640),據此推算,她應該活到了70歲以上的年紀。
邢慈靜書畫作品
邢慈靜詩詞作品
七絕·讀三國誌
抱膝長吟道自尊,一時魚水感深恩。
當年若穩隴中臥,不到秋風五丈原。
七絕·靜坐
荊釵裙布念重違,卻掃焚香自掩扉。
莫向吹簫羨嬴女,多年已辦五銖衣。
當代各種所謂的“文人”,沽名釣譽者多,潛心做學問的少,不知道似邢慈靜這類才女可還有乎?
風入鬆·刑慈靜
墨脈
未曾辜負一華堂,非是尋常。明眸靈秀相兼得,問何人、可競風光。潑墨如持神筆,拈針亦勝群芳。
人生誰料卻寒涼,雪又清霜。情親別去門庭敗,剩孤身、獨倚寒窗。幸有蘭芝為伴,但留萬縷馨香。
貼首譚晶原唱的《龍文》,歌曲不是很流行,我卻是很喜歡。唱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感覺也很適合邢慈靜。
的確如此,魚翅熊掌不可兼得,這也是絕大部分才女的宿命。
墨墨歌兒好聽! 鼓掌!
譚晶有很多好聽的歌不知為何都不太流行,她自己稱為“滄海遺珠”,可惜大部分也都沒有伴奏,想翻唱都沒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