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147)
2017 (64)
2019 (57)
2020 (73)
2021 (66)
2022 (38)
請點擊:古代才女係列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65499/118279.html
鄧麗君在歌壇上的成就,無需多言。”十億個掌聲“,“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她的歌聲,”這兩句,足夠。
隨著現代通訊手段的發達,一夜之間,歌聲可以飄過千山萬水,送到每一個角落,歌手要成名越來越容易,速度越來越快。
不僅現代,自古以來就有“唱”。喜好古詩詞的朋友們可能都了解,古人寫詩詞,是用來吟唱的,而非今日的“讀”。尤其是詞牌,基本都是由歌曲發展過來,比如《暗香》、《釵頭鳳》、《蝶戀花》等等等等我們熟悉的曲牌。這就是為何古詩詞要講究平仄格律韻腳,其實是通過平仄起伏,追求一種韻律美。宋詞,發展到了元代幹脆稱為“元曲”,由此可見詩詞與音樂之間緊緊相連的關係。
既然有吟唱,肯定就有歌手。通過書籍、影視,我們了解到,古人一樣喜歡音樂舞蹈,達官貴人宴請賓客時都少不了請歌女舞女們獻藝,活躍氣氛。也曾湧現出很多優秀歌手,特別是一些“名妓”,琴棋書畫歌舞無一不精,其才華可遠勝於當今之任何一“妓”。
古時也湧現過很多詩文才女,不僅貌美如花、且能歌能詩之者甚眾,其中達到一個相當高度的,恐怕當推劉采春。古代沒有收音機、更沒有電影電視微信QQ等通訊工具,隻能所到之處親曆親為才能被人認識。要達到世人皆知地步,沒有超人的才能是做不到的。
劉采春,女,淮甸即今江蘇省淮安、淮陰一帶人,一作越州即今浙江省紹興市人,是伶工周季崇的妻子。她擅長參軍戲,又會唱歌,深受元稹的賞識,說她“言辭雅措風流足,舉止低回秀媚多。”在當時是一名很有影響的女藝人。是唐代四大女詩人之一(另三人分別是薛濤、李冶和魚玄機)
說起劉采春,就能想到鄧麗君。在唐代,劉采春以靡靡之音,紅遍江南。彼時吳越一帶,隻要劉采春的《曲》響起,“閨婦、行人莫不漣泣”,可見其流行程度。猶如80年代的鄧麗君,大街小巷隻要《甜蜜蜜》響起,就有人跟著哼唱。
《曲》是她的代表歌曲,“”相當於“來羅”,有盼望遠行人回來之意,可見是抒發離愁的感傷之歌。《全唐詩》收錄了6首《曲》。“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載兒夫婿去,經歲又經年。”“莫作商人婦,金釵當卜錢。朝朝江口望,錯認幾人船。”這《曲》又名《望夫歌》,所以元稹在《贈劉采春》一詩中說她,“更有惱人腸斷處,選詞能唱望夫歌。”隻可惜這歌聲無法流傳下來。
如果和鄧麗君的歌做比較的話,那《曲》應該相當於《何日君再來》、《江水悠悠淚長留》或是《三年》等。“想得我腸兒寸斷,望得我眼兒欲穿。好容易盼到了你回來,算算已三年。想不到才相見,別離又在明天”,從鄧麗君甜絲絲又淒切切的歌聲中,或許能想象出幾分劉采春那哀怨的悲歌。
不難想見,劉采春和鄧麗君一樣,以女性歌迷居多,尤其以閨婦為最。那時,劉采春幾乎已成為商人婦——那些有錢有閑但空虛度日的太太們的心聲代言人。據說當時,商人婦的婚姻生活,已成了一個惱人的社會問題。大批商人長期在外不歸,大量夫妻異地分居,怨婦成群,生活不和諧,已是一種普遍現象。劉采春的《曲》有120首,足見其廣闊的市場需求。在沒有錄音技術的唐代,靠著一場又一場的演出,紅透大半個中國實屬不易。其受歡迎的程度可見一斑。
而且,劉采春並不是僅有歌喉和美貌的歌星,她還是詞曲全能的創作型歌手。“唐人朝成一詩,夕付管弦”,在《全唐詩》中,6首曲皆歸劉采春。這點上,可就令鄧麗君望塵莫及了。
自古才女多情,作為當時的流行歌手,劉采春也難免緋聞四起。她在浙東演出時,碰上了大才子元稹。話說元稹真是夠風流,他曾和唐代另一位大才女薛濤鬧出一段戀情,薛濤為他終身未嫁。作為唐代頂尖詩人之一,若非色藝雙絕之女子,是入不了他的法眼的。他如此描寫劉采春:“新妝巧樣畫雙蛾,謾裏常州透額羅。正麵偷勻光滑笏,緩行輕踏破紋波。言辭雅措風流足,舉止低回秀媚多。”劉采春與元稹的緋聞雖然流傳甚廣,可這段感情也是無疾而終。
劉采春的結局如何,無從知曉。不過可以想見,她的《曲》已成為那年月的時代之聲,感動過、撫慰過很多彼時之人,尤其是傷心的女人。就像當年鄧麗君的歌聲,當它們在耳邊款款響起時,總有人為之動容。
(部分資料來源於網絡)
【洞仙歌】劉采春
文/墨脈
嬌憐秀媚,更鶯聲啼囀,一曲勾魂寸腸斷。
又文辭,雅俊千種風流,
恨多情善睞,盡惹紅塵,怎奈相思不隨願。
本是賤貧身,渺似輕煙,
且歸去、東園柳猶青,莫再唱、今生已然疲倦。
(望夫歌是劉采春最著名作品)
(唐代四大女詩人篇已完結,後續還有眾多才女故事,敬請關注)
(劉采春與鄧麗君相比,不會那麽多外語,這點,鄧麗君勝出)
秋天來了,
菊花開了,
漫野一片金黃,
微風送來陣陣芳香。
美麗的姑娘啊,
你在哪裏躲藏?
秋天來了,
楓葉紅了,
放眼是火的海洋。
蜂兒也在采蜜中奔忙,
迷人的姑娘啊,
你在哪裏歌唱?
秋天來了,
樹葉落了,
遍地是碎花的氈房。
風吹著樹梢沙沙響,
心上的姑娘啊,
你在哪裏憂傷?
秋天來了,
風也涼了。
雨水滴滴答答的打在地上,
小鳥似乎也凍的瑟瑟發慌。
楚楚可憐的姑娘啊,
請你快披上我的衣裳。
最美妙的金嗓子,帶給我美麗的元宵節:)。墨墨,新年快樂!元宵節快樂!新春吉祥!
元宵節快樂!
墨墨,元宵節快樂!
我的徒兒墨墨也很紅,深受大家愛戴歡迎!
寫得真好!你也是全能選手啊,能歌善詩詞!!!
問候元宵節快樂!!合家平安幸福!!
唱歌不同,因為音樂伴隨我們的一生。唱歌講究樂感、音準、嗓音以及技巧,一般人都能聽出好壞。
韻腳古今其實有很大區別。古詩詞用的韻腳稱為“平水韻”,與新韻(現代漢語)的最大不同之處就在於有仄入聲字,比如國、濕、白、說等等在現代漢語都是陰平活或陽平的詞語(平聲),在古詩詞中都是仄聲。這也是有些古詩詞讀起來感覺不夠押韻的最重要原因,因為普通話裏已經沒有了入聲字。現在入聲字隻留在粵語、客家話和吳語等一些方言中。所以會說這些方言的,記入聲字的本領比較強(比如我,哈哈)。律詩和絕句平韻腳比較多,讀起來違和感不強,但如果是仄韻或者詞曲(仄韻的很多),讀起來就覺得不是很順。舉個例就知道:念奴嬌·赤壁懷古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壁、發、雪等現代漢語讀音聲調完全不同,在古詩詞中確是同韻。還有很多入聲仄韻詩詞都如此。我寫的仄韻也一樣,隻有經常用,才能掌握。
我有一個疑問請教小墨,為什麽古詩詞用普通話讀起來還是合轍押韻。我們都知道普通話是北方的發音,而古代詩人都是南方人都不會講北方的話。又比如近代毛澤東的詩詞普通話讀起來也是合轍押韻的,但毛澤東講很重的湖南方言,北方人大部分都聽不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