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147)
2017 (64)
2019 (57)
2020 (73)
2021 (66)
2022 (38)
“你的聲音,你的歌聲,永遠印在我的心中。昨天雖已消逝,分別難相逢,怎能忘記你的一片深情……”一首為電視風光片《三峽的傳說》而配的歌曲《鄉戀》,在1980年經李 穀一唱出,便風靡大江南北,令無數中國百姓為之傾倒。誰會想到,李穀一柔美、親情的唱法,居然被指斥為“靡靡之音”乃至“亡國之音”,經受了一場暴風驟雨 般的批判,承受了一段壓力極大的煎熬。
“靡靡之音”,指柔弱、頹靡的音樂。
“文革”期間,中國人能夠聽到的聲樂作品,都具有“高、快、響、硬”的時代特點,比如革命歌曲《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團結就是力量》、《我們走在大路上》,再比如美聲唱法的歌曲《我騎著馬兒過草原》、《克拉瑪依之歌》等等。 改革開放之初,港台流行歌曲伴隨著磚頭式錄音機和盒式錄音帶進入大陸。這些流行歌曲,一反“高、快、響、硬”的特點,表現為“低、慢、弱、軟”。這就使得聽慣了“高、快、響、硬”的耳朵感到陌生,再加上流行歌曲多表現了當時尚視為禁區的情愛,與“革命意識”的灌輸相距甚遠,結果就引發了強烈的反響。
加之當時大陸和台灣的政治氣氛相當緊張,以鄧麗君為代表的柔美式情歌遭到國家抵製,被冠以“靡靡之音”的代表人物。
八十年代初小學生們開始接受反“靡靡之音”的教育,我們學校還特意為此召開過全校師生大會,痛訴“靡靡之音”對我們的身心的戕害,其中特別提到鄧麗君。殊不知,我們幾個愛好文藝的小夥伴經常周末躲在一位女同學家偷聽鄧麗君、張利敏、鳳飛飛、張帝等人的歌曲。此同學父親曾在福州當兵,轉業回老家後帶回了很多從台灣走私過來的磁帶。這些磁帶、這些歌曲成了我的音樂啟蒙老師,被她們柔美、纏綿的歌聲吸引,幻想著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唱得那麽好。
那時,有兩種思想在碰撞,一種提倡解放思想,一種則主張墨守成規。但對於文藝工作者來說,文藝事業正迎來一個很好的契機,很受解放思想觀念的鼓舞。 這一期間,湧現出大量的文藝作品,包括文學、戲劇,當然還有音樂等等。到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達到一個高潮。《鄉戀》就是在此種背景中完成創作。 而它麵世後的爭議是當時曆史條件所致。
歌詞的內容,是寫王昭君離開家鄉秭歸,踏上漫漫的和親路。深情的昭君,一步一回頭。家鄉的山啊家鄉的水,從此告別的江南路,終生胡馬依北風。歌詞吧秭歸的山水化成為昭君心中的親人。《鄉戀》先經電台播放,後又電視片播出,《鄉戀》一下子火了,街頭巷尾到處聽到人們哼唱的聲音。本來就家喻戶曉、人人樂道的李穀一,經《鄉戀》助燃更是如日中天。
此歌一出,在全國引起上上下下強烈關注,猶如一顆重磅炸彈,掀起了軒然大波。 這首歌曲除了在編曲上運用架子鼓、電吉他等西方樂器外,還運用了氣聲探戈舞曲節奏和略帶傷感的情緒演唱。《鄉戀》的旋律深沉舒緩,歌詞細膩感人,歌曲纏綿悱惻、如泣如訴。根據旋律和歌詞的走向,李穀一就嚐試了用半聲演唱,使歌曲聽起來更加抒情和打動人心。歌曲播出後聽眾非常喜愛,但同時也出現了斥責、非議甚至是聲討。
文藝學術界對這首歌進行了強烈的批評和質疑,靡靡之音,不健康,資產階級腐化墮落等等一連串帽子鋪天蓋地……
當時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等部門,搞了一個“群眾最喜愛的15首抒情歌曲”的評選活動,其中李穀一以超高票數占有4首歌曲。《鄉戀》雖得到了十幾萬張選票,但由於激烈的爭議,未能入選。有人說:投票的都是流氓,這是流氓喜歡的歌。當時,中央有個戰地工廠在中科院做報告說台灣有個鄧麗君,大陸有個‘李麗君’。一夜之間,李穀一就成了大陸的黃色歌女,有些歌曲被封殺,其中就包括這首《鄉戀》。同時社會上關於李穀一的謠言四起,有人說她倒賣黃金;香港傳出她被雪藏的消息。
那段日子李穀一經受著巨大壓力,一麵是滿目上綱上線的批判文章,一麵還要不停地演出。給予李穀一最大支持與鼓舞的,是無數的普通百姓。
美,是禁止不住的。在經曆了十年嚴寒的人們,對僵化思潮發起了衝擊。
1983年中央電視台直播第一屆春節聯歡晚會,觀眾熱線高密度點播禁曲《鄉戀》,《鄉戀》終於在春節晚會得以正 名,被喻為中國內地第一首流行歌曲,從此迎來了文藝界真正的春天。
《三峽的傳說》我沒看過,那時年紀尚小,《鄉戀》被禁之事也是不知道的。接觸這首歌,是在解禁之後,一聽就被優美的旋律吸引,很快就學會唱了。大點之後才知道有這麽一段傳奇故事,越發喜歡上了它。
歌曲雖說是描寫昭君出塞的心情,用在我們這些海外遊子身上,何嚐不是相同的感受。在某種特定情緒下聽這歌,會被深深打動,產生強烈的共鳴,而情不自禁淚濕雙眸。。。
來聽我翻唱的這首經典老歌,“你的聲音,你的歌聲,永遠印在我的心中。昨天雖已消逝,分別難相逢,怎能忘記你的一片深情……”
原唱:李穀一 翻唱:墨脈
(以上部分資料摘自整理於網絡)
更多我演唱的歌曲,請點擊 :我的歌聲
詩友潛東籬獻詩一首;
漫言衷曲與誰同,兩鬢皆霜已是翁。
醉賞君歌花下飲,閑愁如雪亦消融。
叩謝!
旅途愉快!!
墨墨的高音太棒了!
現在把語錄歌都唱得浪聲浪氣的了,那才叫靡靡之音呢。
熱烈期盼多才多藝的墨墨下一亇電影插曲係列,肯定精彩,讓我們一起再重溫那段美好時光。
李穀一太厲害了,所唱電影插曲應該是中國之最,那時的她的歌聲真的是飄進千家萬戶,擁有大量的粉絲,這種殊榮,無第二人。
墨墨唱得別有韻味。
正在旅途中,打開手機看到你的留言,很感動。隻有你聽出了我的心聲,我的期盼。
很優美的一首歌啊!
墨脈用飽含深情且甜美嗓音,詮釋了別離。我還聽出了一種期待重逢的渴望。
吳雁澤的音質很華麗,把美聲和民族唱法結合得這麽好,也是不多見。想起了後來的李娜,美聲、民族、通俗切換自如,也是不可多得的優秀歌手,可惜出家了。
是啊,那個年代,鄧麗君紅啊,李穀一大概想玩點新花樣吧。當年也有人試圖把美聲和民族唱腔結合,做的最好的大概是吳雁澤吧。的確,Momo說的對,根據自己嗓音特點,唱自己的風格就很好。
據說當年李穀一就是學了鄧麗君的氣聲被批的。
那是個荒唐的年代,封殺還不算最荒唐,有人為一首歌差點判死刑呢。
讚墨墨的歌。
也不年輕了,七零後,開始變成古董了。
八十年代可是最好的年代.啥子個精神汙染?現在都汙染完了,還不是一樣.
那時一邊禁,人們一邊聽。我們每天上下午課站隊時,不遠處一個同學家幾乎天天放這首歌,因此聽了不知多少遍。排斥這首歌的人是否懼怕美呢?
中國就是被這樣那樣的運動搞垮的。
我也不求上進,小小年紀就躲著聽“靡靡之音”,哈哈!
喜歡!沒了迷迷之音,多了清越...
這首歌很容易觸動心弦,真是經典好歌。
聽荔枝這麽一說,隱約有點印象,我聽說的好像是說劉曉慶倒賣獎杯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