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南海風雲(7)

(2016-03-12 15:10:33) 下一個

中國控製的南海諸島地處太平洋和印度洋交融帶,水溫低的太平洋流和水溫高的印度洋流帶來的溫差變化,吸引眾多海洋生物,島嶼之間的珊瑚環礁完整繁茂,海洋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尤其適合浮潛或開發水下旅遊(潛艇式的玻璃觀光船)。真正有長遠深邃眼光並了解未來年輕代的政治家,應該打破傳統地緣政治博弈的思維桎梏,花幹戈為玉帛,把南海諸島搞成海洋生態保留專屬區,成立南沙群島海洋專屬經濟區,開發浮潛海釣水下觀光旅遊。以三亞為基地,每日發船,既能彌補國內海島旅遊資源不足,又能讓不斷增加的浮潛愛好者(喜歡浮潛的國內年輕人越來越多,尤其是教育程度高收入高的白領階層)有了屬於自己的頂級浮潛基地,肥水不流外人田。對菲律賓和越南可以參照亞投行模式,邀其參股共同開發,分享和平紅利。同時,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建立“中國南沙群島海洋生態公園”,區內禁魚隻能觀光旅遊(菲律賓就在巴拉望島建有此類公園)。既有綠色旅遊收益,又對國際社會表明中國順從當今世界文明潮流,同時宣示主權,一舉三得。美國和南海聲索國如果仍然執意反對,中國再采取強硬立場則占據道德製高點,再軍事化在國際社會麵前顯得有理有據。而現在的被孤立圍攻的局麵對中國極其不利。首先是島嶼吹沙地基下沉很快,既不能深挖,又無法部署大型艦機導彈,而且日常維護費用高昂。島上補給全靠三亞運送,距離長耗費大,戰時極易被摧毀。同時,對人口眾多資源匱乏各方麵需要錢的中國來說,是尾大不掉的沉重包袱。更容易陷入於美國軍備競賽的怪圈,最終象前蘇聯那樣解體。唯一的價值是擴充領土象征,滿足虛榮心。認為南海建島就可以控製馬六甲海峽,遏製日韓,從而改變亞太區域戰略態勢,提升中國的安全保障和區域內的話語權,純屬出於對國際事務和地緣政治的膚淺認識,是戴旭之流的腦殘鷹派加義和團殘留情結,要挾綁架民意的結果。不幸的是,現任領導人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戰略誤判,錯過了曆史糾錯最佳時機。可以預見,從內部看,2015夏季的股災是誘發中國金融危機的導火索。從外部看,南海建島是促使中國周邊安全環境惡化的加速器。綜合起來看,這極有可能會是習執政以來進攻態勢的滑鐵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lostalley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農家苦' 的評論 : 謝謝
農家苦 回複 悄悄話 高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