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北京難題

(2014-12-27 16:46:08) 下一個



關於北京霧霾的產生根源和解決方案,不同人有不同的版本,但北京和世界難得地達成一個共識,即霧霾之嚴重已日益危及北京人的健康。國家衛生部發布的統計數據證實,2006至2013的7年裏,北京的肺癌發病率遞增60%。生態環境惡化與疾病的關聯,通常需要更長的時間段監測和驗證,北京肺癌發病率的7年遞增隻是個低概率分析因素,實際上由霧霾引起的疾病很可能遠大於已得數據。


到目前為止,我看到的所有應對霧霾的方案,似乎出於智力懶惰,更可能是道德怯弱,或兩者兼而有之。更有甚者,有人說,造成霧霾的根本原因是建都選址錯誤,而這個錯誤已在1949年鑄錠。怪罪曆史上某個領袖或某項政策,或者歸咎人類自身缺陷或自然條件缺損,永遠是為自己擺脫責任的最佳托辭。問題是,這對解決霧霾有何幫助呢?


北京還麵臨嚴重缺水的挑戰,北京的人均水資源排在以色列之後,地下水開采已近極限。南水北調的遠水雖能救一時近渴,但隨著北京的人口不斷擴大和用水量日增,仍難以為繼。這條穿越眾多城市的暴露式水渠,既是問題的解決者又是製造者,其隱含的安全隱患既難以預防又耗資巨大。更何況,南水北調的可持續性尚未解決,源頭丹江口還在與水源調配和移民安置苦鬥而無勝算。


如果曆史可以推倒重來,古城北京仍舊保留1949年前的模樣,定都南京或重慶,今天的北京霧霾和缺水是否可以減輕乃至避免?我也曾試想,如果從明天開始,所有私家車停駛,所有桑拿洗浴會所高爾夫球場停業,所有政府機關商場寫字樓在零度以上停開暖氣,北京的APEC藍是否會長存?可惜,假設隻能提供哲學快感,毫無現實意義,因為,大家都知道答案。


時至今日,在北京,空氣和水,人類賴以生存的最基本要素,已成了最難求的奢侈品。

不誇張地講,北京已處在生態危機的深淵,而遙遠的地平線上,尚無救助的跡象。多愁善感在冷酷的現實麵前顯得脆弱無用,麵對霧霾,留守還是離開?對每一個有選擇能力的北京人來說,這是個無法回避的哈姆雷特式難題。


我的一個朋友今年終於在葡萄牙買了房,霧霾是一個重要原因。眼下,他還在北京,因為嶽母出車禍致殘,需要照顧。我相信,很多人有離開北京的物質條件,但仍選擇留守。在生物進化史上,人,作為唯一具備逆反心理的情感性動物,對於生存威脅,人禍或是天災,向來有著截然相反的哲學態度和應對措施。


2014.12.19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