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北京印象

(2014-05-23 08:00:01) 下一個

 

 

 

上次來北京是3年前,這次初到的印象是,神經蹦的更緊了,汙染更重了,外地人更多了。住在王府井的萬豪行政公寓,網價打折,標準房很大,設施服務是五星級水準,性價比超好。北京這一陣高檔酒店生意蕭條,聽說是因為反腐造成公款消費大減,生意下跌而民意升高,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堵車不象媒體渲染的那麽糟,駕車人比上海人有耐心,行人比上海亂穿馬路的要少,北人悠哉南人猴急的差異由此可見。地鐵有15條線,覆蓋市中心及周邊住宅小區,很方便,隻是播報站名有點囉嗦,下一站是換乘站,可換xxx號線,車門在左邊開,下車的乘客請提前做好下車準備”。上海地鐵也有這個問題,比如播放不停的乘坐電梯,請抓好扶手,注意腳下安全”,還配上英文版。不知設計者有否考慮過,這種擾民大於助人的噪音汙染毫無裨益。我走過的世界大都市的地鐵都是靜音,從未見有人因缺少語音提示而不知所措。


去了趟798,畫廊少了,禮品店多了,十幾年前初創期的質樸氣息已蕩然無存。改用共產黨宣言裏的一句名言:一個藝術化促銷奢侈品的商業幽靈,正在大山子一代徘徊。到南鑼鼓巷時,氣溫已升到盛夏水平,巷口拉客的三輪車夫吆喝聲此起彼伏,發小廣告的外地憤青,對我的拒絕還以鄙夷的眼神。逛老北京胡同的懷舊情,瞬時變成擔心被宰的現實感。還未進深巷,情緒已頹唐。青磚路滄桑依舊,兩旁的高大老樹被四合院改造的密集小資店憋屈著,朝天仰歎。有家酸奶店在玻璃門麵上公然宣告:本店獨此一家,其他都是仿冒。一輛拉著像是東南亞老華僑的三輪駛過,車夫壓低嗓門說,我帶你們去看薄熙來的官邸,他下台了現在也不知道是誰住,反正都是大官。 我尾隨著三輪走近一處看上去挺官氣的四合院,掏出手機對著緊閉的紅色大門連照了幾張,亦真亦假,留作酒後茶餘的談資。





北京的5月幹晴灰迷,昨天難得下起雨來,本來有點萎頓的精神,也和空氣一樣清新起來,想起了久違的三裏屯和短暫的酒醉邂逅。走出地鐵站先看到兆龍飯店,以前做畫廊生意來北京常住此。站在街對麵,看著大堂旋轉門裏進出不息的人流,心裏悠然冒出唐後主李煜的辭: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顏改此刻的三裏屯,時陰時雨,人氣不旺不淡。國人夾老外的遊客群在外國品牌連鎖店中蛇行,玻璃盒現代建築被周邊低矮老街房鑲邊, 細雨莽莽裏,象幅洋人臨摹的變味山水畫。我要了杯星巴克,從80-90後中外潮男潮女中穿梭而過,在二樓露台拐角處坐下,憑欄俯瞰,眼前的三裏屯,越看越像華盛頓市中心改造後的唐人街。我二十幾年前初到華盛頓時,唐人街裏,港台老移民和大陸新移民混處,餐館洗衣雜貨禮品店並存,髒亂而鮮活。對異國謀生的華僑,它是不思進取的思鄉飛地;對主流社會,它是國中之國的活博物館。時過境遷,北京的三裏屯,華盛頓的唐人街,在太平洋兩岸,被全球化資本力量整合出一種新貴族美學--模塊設計,粉飾風格,重商精神,帶點一流醫院高級病房的消毒水味。


幾天來,老友指點迷津且盛情款待,遍吃四川駐京辦安徽駐京辦雲南駐京辦等省會餐館。晚上回到酒店,電視正在放風靡國內的舌尖上的中國,油然想起美國近年來推崇健康飲食的一句來路不明但不容懷疑的口號:You are what you eat (你吃什麽就什麽樣)。我不由在鏡子裏自視,感覺比在美國時更中國臉些。




在長期的視頻神交後,終於有幸與老友夫婦養的38貓寵物班正式見麵。我對這些動物朋友特別是狗的示愛方式,在主人眼裏有點施虐之嫌。這個家庭中,人與動物的主從秩序是顛倒的,兩條腿聽命於四條腿。臨走時,巴塞特犬多多的臥姿,讓我想起前法國女友的迷你型臘腸狗諾蔚兒。我們同居了5年多,分手很糾結折磨,但我沒為此落過淚。後來,女友因獨居上班不便,把諾蔚兒送給寵物收容所了。當女友在電話裏告訴我時,我忍不住哭了。女友冷靜地說,這樣做對諾蔚兒更好。此後的幾天裏,我止不住地想像諾蔚兒在寵物所的感受,由此引起的對理智與情感,兩性關係,人與動物,忠誠與背叛的思索和感悟,綿長難絕,令我傷感不已。我還寫了首名為諾蔚兒的英文小詩,讀過的朋友都誤以為諾蔚兒是我的昔日情人。




我不愛唱歌,可到北京後,走在街上,站在地鐵裏,穿梭在人群中,心裏會不由自主地反複哼唱北京頌歌裏的那幾句,北京啊北京,祖國的心髒,團結的象征,人民的驕傲,勝利的保障.........” 有次坐地鐵2號線換乘13號線,要穿過很長的過道,我吹起北京頌歌”。口哨聲時強時弱,在閑蕩的午後回響,若隱若現的往事回憶,如空中柳絮飄忽蕩漾,兒時電影散場後夜歸路上的惆悵,和我異地重逢。


臨走的那天,去酒店頂層的遊泳池晨練。透過落地大玻璃窗依稀看到,遠處的故宮輪廓線被現代建築群切斷,太陽被霧霾染成暗沙紅可以直視。幾隻鳥兒出沒霧海,紙飛機般地淡出我的視線。水拍池壁的回聲和晨光折射的波光,令人萌生海灘的幻覺 。亂雲飛散,聚集,模糊,成型....... 我好像看到了一張老人閱盡滄桑的安詳臉,看不出性別,隨處可見的平凡樣,飄悠在清晨公園的遛鳥堆裏,菜市場的摩肩擦踵中,黃昏胡同口的溜達後。


晚上6點回上海的飛機,無處想去,就坐在酒店門口咖啡廳前,抽雪茄看人打發時間。走時匆忙,把手機忘在桌上。次日醒來想找人,才發現手機丟了。趕緊打電話給北京萬豪行政公寓,接電話的劉小姐輕聲細語地說,保安當天就把手機交到前台。我想,一定是那個愛笑的河北小夥,他見我抽雪茄咳嗽就勸我戒了,我說這是以毒攻毒,他笑答,還是農村老家好,山青水綠,沒有霧霾這東西。 


出租車駛出王府井,加入長安街上的車流。兩旁的高樓象幻燈片緩緩滑過。東方廣場,國貿,SoHo......駛過建國門立交橋時,古觀象台在四周現代建築的簇擁下,顯得孤獨突兀,宛如西裝革履中的一枚獸骨別針。每次來北京路過這,我的思維都會停下,就像老友重逢,一時找不到合適語言問候。幾天前,老友帶我去古觀象台見她的朋友,到時對外開放的大門已鎖上,後期製作的兩隻古石獅怒目相向。走進旁邊的拱形圓門裏,看到的景象有些出人意料:高挑天花板下,圍坐著一桌信男信女,聽法師講禪。老友的朋友是做電視媒體的,能借住國寶級的古觀象台,想必不是等閑之輩。曆史遺跡下的公私默契,居然在近在咫尺的中南海眼皮底下實現,令我遐想中國之奇特。




在機場候機時,翻看北京青年報,頭版頭條:北京的地下水下降12.83米,懷柔,平穀,昌平等地區地下水已近開采極限。下條:”150輛專職武裝巡邏車正式上路,武裝巡邏民警每人帶7斤裝備。我掩上報紙,機場上的各國飛機在風和日麗的沐浴下,如擱淺鯨魚,龐大無助。廣播裏不斷通知飛機誤點和登機口更換,在這個星巴克咖啡取代老北京酸奶的速朽時代,從長計議對大多數人來說是奢侈。


從瑞士坐夜車到意大利,清晨,背包旅遊的我走出羅馬火車站。一個露出極豐滿乳房給懷中嬰兒喂奶的吉普賽女人,向我伸手乞討。我心猿意馬正猶豫著,突然感到褲兜裏的皮夾被觸動,上海多年擠公交車的閱曆讓我本能地意識到此乃行竊設套, 猛回首,隻見一小男孩迅速離去,吉普賽女人見狀扭過妖身,姍姍挪向下一個目標。火車站出口的另一端,黑手黨扮相的倆帥哥蹓躂著,不時湊近身旁走過的單身女人,低語著什麽。頭戴禮帽肩披風衣的那位,臉上掛著電影裏的經典風流相,頻放調情電波。漠視,臉紅,含情回眸,怒目而視,女人的各種反應讓我看的著迷。直到月台人散站空,兩人吹聲口哨,打個哈欠,怏怏離去,我才意識到他們不是接人,和陌生女子搭訕才是目的。午後的羅馬,豔陽高照,棕櫚婆娑。我站在角鬥士競技場的石階上,遙想當年的殘殺格鬥,仿佛耳聞嗜血觀眾的歡呼,目睹自由與死亡的互贖,再回味剛才羅馬火車站的奇特經曆,突如其來的一種複雜情懷讓我感極而泣,至今難忘。那已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


北京的未來難以預料,曾經偉大的城市,都已黯淡乃至衰亡。但我確信,如同羅馬,北京有一種屬於不朽之城的特殊氣質,軀殼的變遷無關緊要。



2014517日,上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窈窕lady 回複 悄悄話 喜歡文章慵懶,懷舊,無可奈何又超然物外的調子,夾在淡淡哀愁中的無限眷戀非常感人。
越吃越蒙山人 回複 悄悄話 寫的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