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曉鬆與格瓦拉

(2014-03-27 14:37:28) 下一個

 

 

 

 

 

 

朋友轉來高曉鬆對切.格瓦拉的點評錄像,都整容了,但還是個裏外都醜的京腔藝痞,不學無術,惡俗惡心 ,看著傷眼,聽著煩心。

 

 對曆史人物,尤其是影響大有爭議的人物,史學家和普通人都會有“修正”或”去神秘化”的心理誘因。這本不奇怪,隻要在尊重事實客觀對待的基礎上,讚成和反對都可以找到共同點。但在靈魂喪失享樂至上的當下中國情況不同,公知富商藝文精英形成統一戰線,對理想主義的人文精神極盡否定嘲弄之能事,對資本主義全球化帶來的貧富差距和生態災難避而不談,對為理想獻身的偉人改稱妄人來庸俗娛樂化的貶低。因為這夥占有社會大部分資源的精英內心還是恐懼大眾會起來革命剝奪他們的財產和享受,所以一定要醜化或妖魔化革命和革命人物,並最大程度給公眾洗腦。其次,這幫人都是革命的過來人 ,他們今天的財富地位很大程度上屬於巧取豪奪的原始積累,獲得的速度越快,心理罪惡糾結越強,必須通過否定高尚完美的存在來釋放平衡。這是高曉鬆調侃嘲弄”解構“格瓦拉的意識和潛意識的兩層原因。

 

我其實沒有偶像,因為我認為崇拜是缺少知性批判和自我信仰的表現。但這不防礙我辨別和敬仰具有獻身精神的高尚人物。我上中學時讀過”格瓦拉日記“,和雷鋒日記相比,格瓦拉沒有豪言壯語,但從他看似平淡的白描裏我能感受到一個對正義和弱者深愛的偉大靈魂。出國後我看過很多有關格瓦拉的書和電影,對他有更多的了解。十多年前回國,看過張廣天編導的”格瓦拉“話劇,之後還和他在一家畫廊裏聊過。我美國的大部分生活裏並沒有切的影子,但總會在某個不速之刻與其不期而遇。

 

切,不是聖人,對我而言,他更像本熟讀但已經塵封的舊書,淡忘了,但重讀時倍感交集。切,更準確的說,是難以替代的靈感。

 

http://bbs.wenxuecity.com/tv/710857.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三足烏 回複 悄悄話 "裏外都醜的京腔藝痞,不學無術,惡俗惡心 ,看著傷眼,聽著煩心。"
well said.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