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既是我國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又是一部關於棄惡揚善的醒世之作,作為明朝第一部浪漫主義的章回體小說,這部58.5萬字的文學作品充滿了善與惡的博弈和較量。
唐僧師徒四人一行去西天取經,一路坎坷,險象環生,他們斬魔除妖,砥礪前行,從雙叉嶺到黑風山,從高老莊到流沙河,從王壽山到黑鬆林,從平頂山到通天河,從火焰山到荊棘嶺,從盤絲洞到比丘國,從鎮海寺到青龍山,最後到達天竺國,先後曆經了九九八十一難,終得真經而返。
縱觀師徒一行走過的路,經過的事,正應驗了書中所說的:“人有善願,天必從之”,“人心生一念,天地盡皆知,善惡終無報,乾坤必有私”。
不妨讓我們一起走進作品中的78 章《比丘憐子遣陰神 金殿識魔談道德 》和79章《尋洞擒妖逢老壽 當朝正主救嬰兒》來管中窺豹,知微見著體驗這部經典作品的入木三分。
話說路經獅駝城,三藏師徒卻落入魔掌,行者經百般周折最後請如來收了眾怪,解脫了殞命之劫難後繼續西行,又經數月,師徒四人衝冷冒寒,宿雨餐風,眨眼卻到了一處,喚曰比丘國。
進入城門行走,但見那“酒樓歌館語聲喧,彩鋪茶房高掛簾。萬戶千門生意好,六街三市廣財源。買金販錦人如蟻,奪利爭名隻為錢。禮貌莊嚴風景盛,河清海晏太平年。”一派歌舞升平的繁華氣概。可是唐僧驚奇地發現家家戶戶門前都放著一個鵝籠子,行者悟空變做蜜蜂去探測個究竟,卻發現那些鵝籠子帳幔裏麵盡關著5-7歲的小男孩。待夜間借宿時唐僧再三追問驛承後得知,那些可憐的小孩,將被用來獻上心肝來治愈命在須臾的國王。
原來三年前,一名道人攜一年方十六的女子入城,其“形容嬌俊,貌若觀音”,國王貪其色美,寵幸在宮,號為美後。近來與伊不分晝夜,荒淫無度,貪歡不已,以至於到了精盡人亡的程度,國醫對此束手無策。
那個被誥封為國丈的道人卻為皇帝開出了救命的海外密方,但需要一千一百一十一個小男孩的心肝作藥引子,於是乎,他們不顧老百姓的死活把一個個小孩強取豪奪而來放在鵝籠座等待斃。這個原來的比丘國便成了老百姓口中的小兒城。
唐僧聽後忽失聲叫道:“昏君,昏君!為你貪歡愛美,弄出病來,怎麽屈傷這許多小兒性命!苦哉!苦哉!痛殺我也!”
人命關天,斷不能讓無辜小孩送命。為了“先斬後奏”,不露破綻地營救他們,行者悟空毅然決定:在第二天見駕前要先把孩子們救出。
好個行者出得門外,打個呼哨,起在半空,撚了訣,那城隍、土地、社令、真官,並五方揭諦、四值功曹、六丁六甲與護教伽藍等眾,都到空中,行者略作解釋,眾神聽命,立即行動,於是乎轟轟烈烈,遊遊蕩蕩,“滿地卷陰風,籠兒被神攝。此夜縱孤恓,天明盡歡悅”,“行者因師同救護,這場陰騭勝波羅”······,當夜有三更時分,眾神祇把鵝籠攝去各處安藏不提。
翌日,八戒和沙僧在館驛守行李馬匹,行者變做個蟭蟟蟲兒暗中跟隨師傅去見駕倒換關文,借此辨認那個國丈是否是他們所判斷的妖孽。
那國王坐在殿上“相貌尪羸,精神倦怠:舉手處,揖讓差池;開言時,聲音斷續。”唐僧收訖花押了的關文,此時,那個國丈昂昂烈烈徑達殿上,斷然高坐,漠視唐僧行禮招呼,轉向國王道:“僧家何來?”
唐僧再次表明自己的身份,卻遭到傲慢國丈的無禮奚落。悟空認定了那個國丈必是妖邪並飛到唐僧耳邊偷偷告了將退殿返回館驛的師傅。
不出行者所料,不一會兒忽有人報告國王那些鵝籠裏的小男孩一夜消失得無影無蹤,無心肝可取與國王做藥引。國王正著急怕死之時,那國丈說道,他觀唐僧“器宇清淨,容顏齊整,乃是個十世修行的真體。自幼為僧,元陽未泄,比那小兒更強萬倍”,並建議取其心肝做藥引,那昏君輕信國丈道:“何不早說?若果如此有效,適才留住,不放他去了。”這些都被一翅飛在金鑾殿翡翠屏中釘下的行者耳聞目睹到了。
行者把那國丈要武不善作地摘取唐僧心肝的計劃告訴了師傅。聞此消息的唐僧,“唬得三屍神散,七竅煙生,倒在塵埃,渾身是汗,眼不定睛,口不能言。”真可謂是“妖誣勝慈善,慈善反招凶。”
關鍵時刻,危難之際,行者一如既往地挺身而出,在館驛被圍情況下,他急中生智讓八戒撒尿和了一團騷泥,“沒奈何,將泥撲作一片,往自家臉上一安,做下個猴象的臉子,叫唐僧站起休動,再莫言語,貼在唐僧臉上,念動真言,吹口仙氣,叫‘變!’那長老即變做個行者模樣,脫了他的衣服,以行者的衣服穿上。行者卻將師父的衣服穿了,撚著訣,念個咒語,搖身變作唐僧的嘴臉,八戒沙僧也難識認。”就這樣他們“師做徒,徒做師”,假唐僧跟著羽林衛官去見國王去了。
卻說假唐僧跟著羽林軍圍圍繞繞見到了國王,應昏君和國丈之要求,他剖開胸膛並滾落出血淋淋的十來種心來,嚇的肉眼凡胎的文官失色,武將身麻。這十來種心中唯獨沒有國丈要的黑心。
行者收法現真身,直接告知那昏君:身邊的國丈就是黑心!那國丈認出了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想抽身溜去。
“那裏走!吃吾一棒!”大聖大喝一聲。接下來他們在空中打鬥,你來我往二十多個回合,那妖邪隻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最後化作一道寒光,落入皇宮內院,把美後帶出宮門,不知去向。
國王如夢初醒, 舉國上下對唐僧師徒為民除害感恩戴德。
一不做二不休。“萬頃野田觀不盡,千堤煙柳隱無蹤。”根據國王提供的線索,悟空攜八戒輾轉尋找,裏應外合,直搗城南七十裏柳林坡清華莊的“清華仙府”——那妖邪國丈的藏身之地並欲斬草除根。“一陣打鬥,那怪敗了陣,將身一幌,化道寒光,徑投東。”悟空八戒窮追猛打,鍥而不舍。
然而正在喊殺之際,“又聞得鸞鶴聲鳴,祥光縹緲”,南極老人星忽然出現,他罩住寒光收了那怪並求情悟空八戒“饒他命罷”。南極老人星聲稱那怪是他的“腳力”,趁他不注意逃出來禍害人間,原來那是一隻成了精的白鹿。悟空無奈隻好放生。他和八戒再返回“清華仙府”擒拿美後,八戒舉鈀築去,“可憐把那個傾城傾國千般笑,化作毛團狐狸形!”,並用大火一舉燒毀了那藏汙納垢的“清華仙府”,“清華妖怪宅,化作火池炕”。
斬了魔,除了怪,救了人,師徒四人繼續曉行夜宿,不忘初心,向西進發··· ···
這段西行路上生死較量的故事表麵上是人和妖的鬥智鬥勇,實際上卻是善與惡的激烈搏弈,讀後我們可以感悟到以下幾方麵的“弦外之音”:
1.江湖險惡,天有不測。唐僧師徒四人途徑比丘國,他們怎能想到表麵繁榮的景象背後卻暗潮湧動?善良的百姓怎能想到那罪惡的魔抓肆無忌憚地伸向他們無辜的小孩?
2.邪不壓正。“心淨則孤明獨照,心存則萬境皆清”,“僧修政教本慈悲,不忍兒童活見殺”,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唐僧師徒無疑是正義的化身,而那些招之即來的各路大神則是不折不扣為正義保駕護航的強大力量。
3.行善要付出代價。唐僧師徒鏟除邪惡,救人於危難之中,必然動了那些妖魔鬼怪的“奶酪”,因此會免不了引火燒身,危及自己的生命,且會遭到不明真相的人的反對和嘲諷,
當唐僧正為那些鵝籠裏的小男孩心急如焚歎息的時候,在一邊的八戒卻說了下麵一段話:“師父,你是怎的起哩?專把別人棺材抬在自家家裏哭!不要煩惱!常言道,君教臣死,臣不死不忠;父教子亡,子不亡不孝。他傷的是他的子民,與你何幹!且來寬衣服睡覺,莫替古人耽憂。”這幅“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也需要慈悲為懷的唐僧坦然麵對。
4.特權是社會的毒瘤。官本位的特權社會,國王擁有生殺予奪的絕對權力。三宮六院,諸嬪群妃是產生昏庸國君的溫床,他可以輕而易舉地禍國殃民,魚肉百姓,何也?這樣的特權階層亙古千年,根深蒂固,這對與文明發展的人類不知是福是禍?
(畫外音:比丘國用一千一百一十一個小兒的心肝做藥引是有依據的。作者實為諷刺嘉靖皇帝迷信道人所言,為追求長生不老之身,在民間索求一千一百一十一名少女的初次月經之血為藥引。明朝官場上的黑暗,皇帝的昏庸被吳先生巧妙地寫入了《西遊記》裏,因此被列入了禁書。)
(2/3/2024 Oakvil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