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原野

用詩一樣的激情去擁抱詩一樣的生活!
個人資料
北美原野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看電影與讀小說

(2022-05-08 05:50:34) 下一個
電影是一個時代的象征,小說是電影背後的文字依托。
電影,這門誕生於十九世紀末(1895年)的視覺藝術,以其精彩絕倫,栩栩如生的一個個故事影響了一批批觀眾,伴隨了一代代人的成長。無疑,它在推動人類文明的進程中發揮著了不容忽視的重大作用。
說起電影,自然會想到室內或露天影院中銀幕上那一幀幀難忘的剪輯畫麵、濃縮經典的台詞以及應景的背景音樂等,這些因素的完美組合足以使觀眾全身心地融入到整個故事的跌宕起伏,酸甜苦辣,喜怒哀樂之中,從而達到電影應有的觀賞性和藝術性的統一以及寓教於樂的終極效果。
對於看電影,我和眾多的同齡人一樣有著特殊而難忘的經曆。上世紀70年代初期,在鄉下上小學,得知盼望已久的公社流動電影放映隊終於輪流到我們村時,我激動得幾乎一夜未睡。遇到新鮮事物本來就來電的我,高興得要飛起來了,簡直比過大年都開心,用“心花怒放”都不足以表達當時那種激動的心情。
那是一個初夏,天氣不冷不熱,預告晚上八點電影開始,我和夥伴們迫不及待,下午五點鍾就在露天廣場用小板凳在前排占好了位置,然後在廣場門口翹首以盼電影放映隊的到來,連晚飯都忘了吃。
偌大的廣場上擠滿了村裏的老鄉們,男女老少上千號人烏壓壓一片,熙熙攘攘,好不熱鬧。置於觀眾中央的電影放映機被好奇的觀眾圍得水泄不通,大夥前呼後擁,這場麵不亞於粉絲們爭先恐後找明星簽字的那股熱情。村民們往近湊,就是想看看電影放映機到底長啥樣。在露天燈光綽約地映照下,老鄉們渴望的眼神期待著這場電影盡快開始。
記得那場黑白電影是“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的《英雄兒女》。八點整,露天的燈光關閉了,隨著熟悉而雄壯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和前方熒屏上撲麵而來的“八一”徽章圖案,現場的觀眾瞬間變得鴉雀無聲。
電影膠片在均勻地窸窸窣窣地轉動著,故事情節隨著銀幕上的畫麵在不斷展開。雖然當時我還不知道上甘嶺戰役,但影片中的一幅幅畫麵和演員的經典台詞把我這個天真少年迅速地帶入到了戰火紛飛,硝煙彌漫的戰爭年代,我仿佛也在前線和英雄的前輩們一起殺敵,流血犧牲。男主人公王成身處絕境,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的高大形象深深地打動了我!當看到他高舉爆破筒,大聲怒吼:“我是王成,向我開炮!”的那一刻,我就想立刻扛著幾個爆破筒衝上銀幕和他並肩作戰,堅決擊退來犯之敵。我寧願身捆炸藥包,與前來圍剿的敵人同歸於盡,死得其所!正像電影裏的插曲所唱的“人民戰士驅虎豹,舍身忘死保和平..."長大後又進一步理解了這段電影曲後麵的歌詞:“為什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她,為什麽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 ...”深感先烈們用鮮血換來今天的和平彌足珍貴!
這部電影帶給我有生以來如此深刻的印象,英雄的形象牢牢地駐紮在了我幼小的心靈深處,從此,我對電影的熱愛幾乎達到了癡迷的程度,以至於愛屋及烏,對敬業的電影放映員羨慕不已,天真地希望有朝一日也去做一名電影放映員,那樣就可以整天和英雄們在一起殺敵報仇,保家衛國。事實上,從那次看電影後,我經常約小夥伴們偷偷跟著電影隊到幾公裏以外的隔壁村裏去追著觀看同樣的電影,現在心目中早期的英雄形象如小兵張嘎、潘冬子、江姐、韓英、李鐵梅、瓦爾特等都是那時候的電影作品在心中矗立起的座座豐碑,終身難忘。可見電影對一個人的影響多麽巨大。
後來由於學習工作等原因,看電影的機會越來越少,讀小說的機會越發多起來了。
提起小說,它和電影密不可分,相得益彰。小說是電影的創作源泉,而電影則是小說的藝術再現,屬於二次創作;看電影是追逐聲情並茂的畫麵節奏,是緊跟熒屏的快步行走,沒有留給觀眾過多的思考時間,而讀小說則是相伴無聲文字的信馬由韁,可以快讀、慢讀和精讀,隨心所欲,無拘無束。
我們耳熟能詳的電影作品幾乎全由優秀的小說改編而成,優秀的電影可以成就著名的導演,而優秀小說可以成就著名的作家。看電影不能完全取代讀小說,讀了小說再看電影,通常會有不同程度的“落差”,就像看了“彩色電視”後再看“黑白電視”的感覺。這個也許是電影作為二次創作的局限性吧。
看電影是一群人的“視覺盛宴”,觀眾通常會有大同小異甚至千篇一律的觀後感,而讀小說是一個人的踽踽獨行,讀者可以海闊天空地展開想象的翅膀和思維,對作品中的人物進行深入剖析,“一千個讀者可以讀出一千個'哈姆雷特'"正是讀小說的魅力所在。換句話說,如果把讀小說比作開采“原油”,那麽把看電影比作經過提煉的“成品油”再恰當不過了。
另外,和看電影相比,讀小說更需要一定的文字功底和文化底蘊,電影可以把小說等文學作品深入淺出地展現在觀眾麵前,同時也大大擴展了受眾麵,一舉兩得。讀小說或看電影,因人而異,無論哪一種形式,都能帶來雅俗共賞的藝術享受,豈不樂哉?
電影的發明豐富了五彩繽紛的藝術世界。一晃一百三十多年過去了,在互聯網無處不在的今天,電影作為經典的藝術形式似乎漸漸地被邊緣化了,然而,無論何,看電影和讀小說永不過時,看電影的時代所留下的美好回憶在曆史的長河中依然會碧波蕩漾,熠熠生輝,一部部世界名著同名改編的電影作品像永不消失的電波一樣永將回蕩在文學和藝術神聖的殿堂。
 
(5/ 8/2022  Oakville)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