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馬不停蹄地讀完了法國著名文學家福樓拜膾炙人口的世界名著《包法利夫人》(李健吾譯本),小說裏的人物和故事情節像電影畫麵一樣栩栩如生, 曆曆在目。
風情萬種的包法利夫人愛瑪在債台高築,走投無路的絕境下服砒霜自殺了。這個意外的噩耗讓死心塌地地愛著妻子的鄉村醫生包法利先生查理如五雷轟頂,痛不欲生。
他戀戀不舍地安葬了心愛的妻子,愛瑪生前欠債的真假債主絡繹不絕登門討債,每打發走一個債主,又來一個新的債主。為了還債,他幾乎變賣了所有的家產,直到有一天在愛瑪鎖著的抽屜裏他偶然發現了她和羅多爾夫的一封封情書,他才終於夢初醒地意識到了愛瑪長期隱瞞於他的婚外情。
看著無力償還的巨額外債,帶著“妻子長期偷情”的驚人發現,陷入人才兩空的絕望中的包法利醫生在一個陽光的午後在自家花棚的長凳子上默默死去,留下了一個孤苦伶仃的小姑娘。一個原本可以幸福美滿的的家庭就這樣毀於一旦... ...
向往貴族浪漫生活的鄉下女子愛瑪,家境殷實,因為包法利醫生治好了她父親的腿,而後經她父親的撮合變成了娶過一次寡婦的包法利醫生的太太。由於受在修道院中貴族式教育和所讀浪漫激情小說的影響,愛瑪一心追求騎士般高貴而甜蜜的愛情生活,然而,婚後她發現眼前的包法利醫生平淡無奇,懦弱無趣,和她理想中的丈夫大相徑庭,他不會遊泳、擊劍、打獵,談吐和“人行道一樣平板”,她在失望之餘便陷入了憂鬱和苦悶之中。同時“她在幻想中生活,時刻期待奇遇的降臨,好像沉了船的水手,向霧蒙蒙的天邊尋找白帆的蹤影。”
一次偶然的渥畢薩爾的舞會在她的生活中“鑿了一個洞眼”,在那裏她親身體驗到了貴族生活的榮華富貴,舞會上那位風度翩翩的子爵簡直成了她心目中追逐的偶像。強烈的對比和落差使她變得越發鬱鬱寡歡,甚至神經錯亂,她想要跳出這平庸和小氣的彈丸之地去尋找她所要的生活。為了滿足夫人的願望, 百依百順的丈夫把診所從經營了四年的道特搬到了殷實的永鎮—一個相對大一些的地方。
在永鎮,愛瑪的姿色迷住了一位叫賴昂的英俊瀟灑的年輕人,賴昂對她一見鍾情,他想方設法靠近她,略顯矜持的愛瑪起初試圖充當好賢妻良母的角色,她曾求助於宗教救治她的“心病”,而那位莊稼漢出身的神甫卻答非所問,不知所雲,他說,“一個人有了溫飽,就該心滿意足了。”這個回答令她失望, 她對宗教的精神依賴一落千丈。
被賴昂的言談舉止和優雅風度所打動,她漸漸地春潮蕩漾,浮想聯翩,然而賴昂由於缺乏自信大膽追求愛瑪的勇氣而離開永鎮去魯昂求學深造去了。
賴昂的出現激發了她進一步追求幻想中愛情的強烈欲望,同時她越發厭倦百無聊賴的生活,靈魂處於苦悶之中。恰逢其時,前來為其用人治病的單身而富有的風月老手羅道爾弗闖入了她的生活。羅道爾弗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讓他心蕩神馳,“這種甜蜜的感覺就這樣滲透從前她那些欲望,好像一陣狂飆,掀起了沙礫,香風習習,吹遍她的靈魂,幽渺的氤氳卷起了欲望旋轉。”
投其所好,羅道爾夫借給她一匹馬,帶她到了密林的深處踏青並借機“野合”了她,她似乎找到了想要的刺激、有趣而浪漫的生活,從此她開始絞盡腦汁,魂不守舍地和羅道爾夫開始了頻繁的接觸和幽會,愛瑪把小說書上描寫的當做現實,按照她幻想的模式投入狂熱的愛戀,而羅道爾夫感到了些許厭倦而有意和她漸行漸遠。“愛瑪的興奮,根據他的資產階級見識,他看不上眼,可這是衝他來的,所以心下又覺得滋味不錯。於是他拿穩了她愛他,疏忽大意之下,不知不覺,變了態度。他不像往常那樣,一來就甜言蜜語,感動得她直哭,也不像往常那樣,一來就熱吻緊抱,使她發瘋。他們的偉大愛情,從前仿佛長江大河,她在裏麵優遊自得,現在一天涸似一天,河床少水,她看見了汙泥。她不肯相信,加倍溫存。羅道耳弗卻越來越不掩飾他的冷淡。”而作為愛瑪,她意識到“這不是熱戀,倒像一種長遠的誘惑。他製住了她。她簡直怕起他來了。”她陷入了矛盾和痛苦之中。
她開始反思,意欲斬斷私情並努力地去愛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她心想“她憑什麽痛恨查理,是不是還是頂好想法子愛他。”
她開始熱心支持丈夫的事業,攛掇包法利割治蹺腳,滿心希望丈夫通過這個前所未有的新手術一舉成名,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不料手術失敗,幾乎斷送了一條人命。愛瑪完全絕望了。她感覺她的尊嚴、她的自愛心受到“包法利”的玷辱,至此連殘留的一點婦德也徹底崩潰了。她重新投入情人羅德爾弗的懷抱,比以往更加癲狂。
她一廂情願地想入非非要和羅德爾弗私奔,去永遠地“幸福”下去,可是羅道爾夫已玩膩了這段感情,便寫了一封帶有假眼淚的書信而拋棄了她。
遭到這樣的打擊後,愛瑪大病了一場。大病初愈,包發力帶她去魯昂散心看戲,可偏偏又遇到了完成了學業已在律師事務所工作的賴昂,她和賴昂的舊情死灰複燃。為了再次滿足其一瀉千裏的偷情的欲望,她不惜舉債租住旅館,和賴昂過起了“露水夫妻”般的“幸福”生活。她想方設法要和賴昂在一起,她以“學鋼琴”的名義背著丈夫和賴昂在旅館廝混,她“在通奸中發現婚姻的平淡無奇”後,依然按照小說裏的模式體驗她認為理當經曆的浪漫愛情而愛賴昂。當對賴昂感到膩味以後,仍像鍾情的女子一樣繼續給他寫情書。不過她寫信時想到的並不是賴昂本人,而是一個理想男子的模糊幻影... ...
愛瑪陷入了虛幻的“愛情”中不能自拔,然而好景不長。愛瑪花錢大手大腳,為了偷情出軌,她鋌而走險背著丈夫查理不斷向身邊的奸滑的布商勒樂舉債,欠下了巨額外債。債期臨近,被逼無奈的瑪麗天真地找到昔日的情人羅道爾夫和賴昂來求助,結果無一人解囊相助,她隻好無功而返。愛瑪所幻想的高貴浪漫的愛情泡沫終於徹底破滅了,至此寶貴而年輕的生命在她步入婚姻的第八個年頭香消玉殞,駕鶴西歸。悲哉!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對於包法利醫生來說,愛瑪的死重於泰山,而對於她所處社會來說則輕於鴻毛。無論如何,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悲劇故事。
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然而不切實際的幻想和缺乏理性的行為都會改變生活的底色.而成為鏡中花、水中月,最後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愛情和婚姻都是自私的,包法利夫人的悲劇在於她不顧道德底線去追求脫離實際的所謂的貴族式愛情生活來滿足匪夷所思的虛榮,她追求細膩的感情、豐富的精神生活,結果卻是耽於物欲和淫樂。她不了解貴族生活的“風雅”是需要雄厚的財富作後盾的,而她心馳神往的那種愛情,需要莊園、別墅、高車駟馬和華美的衣著打扮作陪襯,缺了這些的“愛情”將會黯然失色。她是個鄉下人的妻子,卻向往貴婦人的生活方式,這種“小姐的身子,丫鬟的命”必然導致“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悲劇人生。
從本質上講,包法利夫人的悲劇,是浪漫幻想和現實生活衝突的必然結果。誠然,愛瑪是個為人所不齒的女人,她突破婚姻底線,屢屢肆無忌憚地出軌,但她主觀上比周圍的人更向往崇高,他也有愛心和同情心。她希望“恨鐵不成鋼”的丈夫查理有所作為,她希望有個聰明、勇敢的男子漢受她崇拜,然而她身邊隻有一些目光短淺、惟利是圖、毫無英雄氣概的資產者。愛瑪是不幸的,與其說她是一個失足的女性,不如說她是一個在現實生活中慘遭摧殘的浪漫主義者。
愛瑪的矛盾、痛苦,她的夢想和追求,她所受到的欺騙、愚弄和背叛,都深深打上了時代的烙印。試想,如果包法利夫人生活在現在信息通訊交通等發達的時代,她還會不會嫁給包法利醫生?還會不會遭遇這樣的命運?
《包法利夫人》距今已經160多年,經典穿越時空而經久不衰,形形色色的“包法利夫人”連同“包法利”時時存在於生活的角角落落並不斷演繹著“錯愛的代價”,這便是作者刻意揭露隱藏著的“流血的傷口”的真正意義。
《包法利夫人》提醒人們,生活是綠色的,嗬護她;生命是鮮活的, 珍惜她。夢想可以成就一個人,也可以殺死一個人,讓夢想麵對現實,讓理性支配行動。
魯迅說:“人必生活著,愛才有所附麗”。每個人用心去愛,讓點滴的愛賦予生活真正的意義,世界便會充滿陽光。
(5/27/2022 Oakvil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