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同胞女導演趙婷編劇執導的美國本土體裁的電影《無依之地》(《Nomadland》)一炮走紅而獲得在2021年度第93屆奧斯卡金像獎巔峰級獎項——最佳導演獎。她是繼國際知名導演李安之後,第二位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的華人導演,真令人高興!
疫情瘋狂反撲,無法前往電影院,隻能通過手機轉電視屏幕來欣賞這部如雷貫耳的耗時1小時47分鍾的作品。看完,感受八個字:名不虛傳,實至名歸。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當地白人女人弗恩在美國次貸危機之後離開自己的小鎮遊曆於美國中西部地區的故事。
2011年元月31日,由於市場對石膏夾板的需求嚴重下滑,經營了88年的美國石膏公司(USG Corporation)關閉了位於內華達州帝國鎮(Empire, Nevada)的工廠,從而經濟蕭條的帝國鎮也成為一座鬼鎮,女主人公弗恩因此失業。她在公司人力資源部工作過,還做過5年的助理教師,他們沒有子女,多年來她一直隨丈夫波工作奔忙,波去世後,弗恩陷入悲痛之中。
弗恩變賣了部分家當,買了一輛廂型車當房車,開始了四海為家的遊牧生活,一邊沿路打工,一邊享受旅行。這也符合美國人一貫的“遊牧”精神。不久,她在亞馬遜公司分揀中心找到一份臨時工。
62歲的同事琳達.梅也是一位遊牧人士,現在網絡的時髦語叫“驢友”,她邀請弗恩參觀亞利桑那州的一處沙漠營地,該營地由鮑勃·威爾斯(Bob Wells )建立,為驢友們提供交流互助的環境。弗恩在那裏遇到不少驢友,學會了路途上必須的生存及自給自足技能。同時也遇到好心腸的戴夫,他對弗恩有著天然的好感。
遊牧集結大會結束了,驢友們紛紛離開,可此時弗恩的車爆了胎。她去找附近營的驢友斯萬基求助並希望她能帶自己去鎮子上買備胎。斯萬基責備弗恩外出旅行沒有做足準備,但又熱心教她一些生存技能,兩人很快成了好朋友。在交流中,75歲的斯萬基透露自己已罹患癌症,癌細胞從肺部已轉至腦部,恐時日無多了。她選擇了遊牧這樣一種別樣的生命終結方式來度過最後的日子。她寧可前往阿拉斯加去留下一些美好回憶,也不願躺在醫院去等死。她回憶曾經旅途中的難忘畫麵:在可多拉多湖遼闊的水麵,白色的鵜鶘飛落在她在皮艇上,空中成群結隊的燕子在懸崖上,在眼前自在飛舞,湖水倒影著自己的影子,瞬間自己也仿佛飛了起來,剛孵出的雛燕的蛋殼從高高的懸崖墜落浮在水麵像白帆點點,漂亮極了... ...,她一生有這樣的美妙經曆,足矣。她希望她死後朋友們能圍著篝火並往篝火裏扔進石塊以表示對她的追思和哀悼。斯萬基贈送戶外折疊椅和精美的石頭給弗恩,贈其它一些物品給同伴後又獨自驅車啟程了。
離開了斯萬基,弗恩向往著海天一色,燕子自由飛翔的海角天涯。
弗恩在惡地國家公園的雪鬆隘道營地做管理員再次邂逅在此做臨時工的戴夫,戴夫積極追求弗恩,弗恩糾結。後來他生病住院需緊急手術,弗恩去醫院看望了他。戴夫答應會為弗恩找份新工作,之後兩人在南達科他州的沃爾藥(Wall Drug)餐廳一起打工。一天晚上,戴夫的大兒子來餐廳找他,希望他能見見剛出生不久的孫子。戴夫猶豫,而弗恩鼓勵他回歸家庭。戴夫希望弗恩同自己一同前往,但遭到婉拒。
弗恩到一個糖用甜菜處理廠打工,她的車突然壞了,卻無錢去修理,她向朋友借錢但沒人理會。她隻好乘坐大巴向住在加州的妹妹桃莉借錢求助。桃莉慷慨拿出錢給弗恩並問她為什麽丈夫去世還要一個人住在帝國鎮,想挽留弗恩跟她住在一起,但弗恩不肯。雖然不理解,但她還是尊重姐姐的選擇。在返回營地的路上,弗恩遇見了之前驢友青年德瑞克,了解到德瑞克貌似被女友拋棄在外飄泊,但仍堅持寫書信給女友,弗恩將自己結婚時背誦的莎士比亞十四行詩贈予德瑞克,讓他能與女友傾訴衷腸。她鬼使神差地去探望戴夫並受到戴夫家人的熱烈歡迎。戴夫向弗恩表白,請她永久和自己寄居在此,不再漂泊,但她還是離開了。她沿著無際的大海邊一路行駛,眼前是絡繹不絕的“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弗恩又回到了亞馬遜做散工,住在原先的營地。她收到了斯萬基的死訊後和驢友們一起在深沉的夜裏分別將一塊塊石頭緩緩投進他們圍著的烈烈篝火中... ...弗恩向鮑勃深情訴說自己和亡夫的戀愛故事,她永不卸掉的耳環,象征著她對丈夫永無休止的愛;鮑勃則聲淚俱下地分享他5年前28歲的兒子自殺的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故事。鮑勃堅信,時間會治愈一切,用笑擦幹我們的淚水,驢友們的道別從來都不是永別,因為大家總會在路上再見到彼此。
不久弗恩回到帝國鎮,回到了曾和丈夫共同工作過的廢墟一樣的工廠以及和他一起生活過的已變得空空蕩蕩的家,眼前的一切讓她思緒萬千,她下定決心將所有家當變賣後,又重新驅車上路了... ...
在電影的最後字幕:
Dedicated to ones who had to depart
See you down the road
獻給那些不得不上路的人
我們路上見。
影片結束了,然而我的思緒已隨著主人公的房車在無依之地的旅途上肆意飛揚。
電影表麵反映的是美國中老年、中產階級和低收入階層生活側麵。他們因失業、婚姻破裂、養老金損失和房價暴跌的影響陷入困境。他們自由自在,但也很絕望。
但從另外一方麵看,電影也反映了一群素不相識的人萍水相逢,在彼此的關愛和鼓勵中結伴而行,充分彰顯了人性的溫暖的光輝。
我從影片中看到了女主弗恩對婚姻和愛的守望;達琳.梅對朋友的真誠;鮑勃對同路人的熱心交流相助;戴夫對真摯感情的追求;癌症晚期的斯萬基在生命的倒計時的旅途上樂觀、知足,樂善好施的品德。這些片段讓我想起了趙婷在頒獎典禮上引用的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
每個人都有追求自由的權利,然而家家都有難念的經,人人都有內心的痛。弗恩麵對現實,她想過“說走就走”的自由自在生活,然而,財務的不自由限製了其“為所欲為”的行動計劃,殘酷的現實隻能讓她俯首聽命,一邊打工,一邊旅行,帶上孤獨的靈魂行進在永不停歇的旅途上。而她一路遇到了相依為命的驢友,令人欣慰。
俄羅斯著名作家帕烏斯托夫斯基在他的《金薔薇》一書中寫道:“人們在千百條道路的十字路口偶然相逢,卻並不知道他們以往的全部生活正是為這次相逢做準備。”
人類是群居動物,人們需要彼此關愛鼓勵,短暫的相處,難忘的回憶,美好的期盼。正像電影裏的台詞:“用笑擦幹我們的淚水”,“離開的朋友永遠在心裏”。
回憶過去的朋友如此美好,而今天經曆的一切正是明天美好的回憶。難道不值得珍惜嗎?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肉體和靈魂,或貧窮、或富有,都在“無依之地”的路上,一刻也不會停留,隻是表現的形式不同而已,可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由此我聯想到了李安導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派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上和動物相依為命,九死一生的驚心動魄的曆險故事;想起了《一個人的朝聖》裏男主哈羅德不顧輿論的壓力,義無反顧地徒步旅行看望身患絕症女友奎妮的執著;想起了《呼嘯山莊》裏的吉普賽裔謝刺克利夫在失去愛情後整個靈魂無所依存的歇斯底裏... ...,他們的故事從不同角度向我們延伸了“無依之地”的豐富的內涵。
世界的核心是人。相同的世界,不同的人生。 不同的人生,相通的人性。千姿百態的人生在各自無依之地的旅途中放射著永不消逝的愛的光芒。
(2021/5/2 Oakville)
人的一生就是不由自主地在流蕩。隨遇而安,不作惡,多行善,遠離不喜歡的,接近相同誌向的。。。旅途愉快!
1. 全球化確實傷害了底層蘭領工人的生活, 但白人底層蘭領工人少有去領福利和犯罪, 靠RV流浪的幾乎沒有黑人。
2. 沒有工作, 沒有收入, 確實不好過, 影片色調陰暗也是應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