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名文集

路漫漫其修遠兮,有誰能到盡頭?人生之短暫兮,走完則無悔!命運之不濟兮,無顧則不懼!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奴才、奴相與奴性

(2022-06-29 11:27:15) 下一個

《七絕》奴才、奴相與奴性

佳名壬寅六月

奴顏媚骨賤還淫,卑鄙奉承枉做人。

但看悠悠天下事,有誰從未賣靈魂?

奴者,古之罪人也。出自《說文》。最初的奴是那些罪人或戰俘,失去自由,淪為奴。後來這些“奴”都隸屬於某個貴族或貧民,就稱之為“奴隸”。把“才”放在“奴”的後麵,是個“外來”詞,是在魏晉之後,五胡亂華,把北方人謙虛、自稱(鄙稱)的“駑財”一詞的音譯,用於書麵,有“臣”的意思,其實與“奴”字毫不相幹。滿族起源於北方,滿語中有阿哈(Aha),意思是“臣”,是麵對帝王時的自稱,漢語意譯為“奴才”。清代官員,常常自稱“奴才”,但在官方文件、奏章之中或覲見皇帝之時,“臣”和“奴才”同時出現,沒有明確的規定。在乾隆以後,為了凸顯旗人地位,規定滿臣自稱“奴才”,漢臣應稱“臣”,再後來就基本上都自稱“奴才”。魯迅曾說:“在清朝,旗人自稱‘奴才’,漢人隻能自稱‘臣’’。這並非因為是‘炎黃之胄’,特地優待,賜以嘉名的,其實是所以別於滿人的‘奴才’,其地位還下於‘奴才’。”你在現代影視劇裏聽到的、那些目不識丁的人們都亂喊“奴才”,是現代“奴才”們自賤的結果,是無知的表現,有違於真正的“奴才”一詞。

“奴才”是朝堂用語,顯然是有才的人們對絕對權威的恭敬,他們不是奴,也不隸屬於主子,即便是清朝貴族們的家奴和包衣,有買賣丫頭、妓女的,但不能買賣家奴和包衣(仆人),因為這些人是有人身自由的。普通的貧民常常自稱“小人”、“小的”、“小子”、“晚生”,“賤民”,女人也自稱“小女子”、“奴家”、“奴婢”,哪敢妄稱“奴才”的?

到了近代,那些在旗人麵前沒資格稱自己是奴才的人們,終於敢在他們的新主子麵前自稱“奴才”了,而且覺得無比榮耀,以自己的才華,自賤為奴,為統治者服務。過去的奴是被迫的,清朝的奴才是皇帝之下的統治者,但現代的奴才們卻是自願的、自封的,是覺得自己是這個國家的“主人”的意識反應。於是這些人就又了一個共同的特征:奴相。

什麽事奴相?卑躬屈膝、諂媚討好是行為也,而奴顏媚骨則是天生耳。古人的相麵術中說:“兩邊腮骨無肉,奴仆宮平直;奴仆宮外翻、眉眼間距過近、眼白多;上唇包著下唇、唇薄,多為奴相也。”但在小子看來,天生奴相未必是“奴才”,而言、行似奴,才是真正的奴才。我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非常容易看到這種厚顏無恥的“奴才”們。

其實,無論你是否是奴、奴才,有沒有奴相,但每個人都具有奴性。奴性是一種內化為自身主動性、自覺性的意識與行為,表現為對被給予的,對自身有消極意義的事物的無原則的接受性,奴性的最大特征就是不平等。因為人屬於群居動物,任何一種群居生活的動物,都有一種“奴”性,不是完全自由、平等的,即你的自由會受到他人的限製,你的命運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受控於他人,人人具有服從的基因、認同的思維。久而久之,屈服強權、遵守社會等級、上下不同,就成了心知肚明的潛規則,這些都是群居生活的動物的奴性的具體表現。無論是什麽樣的社會製度、法律體係,無論是哪國人,這種奴性都存在於每一個生活的細節之中。隻要在一個有人、有組織的地方,無論是誰,地位有多高,都不自覺地表現出這種奴性。不信你看:在公司,當你給老板寫報告時,他(她)一定會這樣、那樣,加這個、去那個,這不對、那不對,你會怎樣?改寫,直到老板滿意為止。可當他(她)給他(她)的老板寫報告的時候,一定要告訴你他們喜歡什麽、怎樣寫,肯定和以前的要求不一樣,處處凸顯出奴性來:一切以上級的要求和滿意為準。當他給手下人開會時,說話是那樣的自由、趾高氣揚,但當他給他的上級匯報時,一定是小小心心、畢恭畢敬。因為“奴性”出於不平等、存在於不平等,所以在現實生活中的所有不平等現象,都是奴性的具體表現。為什麽將軍在指揮所裏,還有許多護衛,而普通士兵必須衝鋒陷陣,但沒有人敢於反抗這個潛規則?如果你敢違反這個潛規則,後麵的子彈會穿膛而過,沒人認為那是不人性的。在這種潛規則之下,每個人都是這個群體的“奴”,沒有自由,隻能服從,不可違規。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骨子裏都存在著這種奴性,隻是表現的程度和方式不同、五十步笑百步而已。而且每個人都會應用自如,對什麽人用該用什麽嘴臉,可以對什麽人發脾氣、那些人要恭恭敬敬,見人說人話、見鬼用鬼言,心裏清清楚楚,但這種共有的奴性是如何表現出來,則是一種智慧,即所謂的“情商”。表現的太明顯了,就露出來“奴相”,過分了,就成了“奴才”。隻要表現的恰到好處,則我們的“奴性”就自然成了人性。展現奴性而不失於奴相,是人生成功的關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