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81)
2013 (1)
2019 (221)
2020 (228)
2021 (76)
2022 (97)
2023 (95)
十幾年前,在公司和一位朋友閑聊時,說起我的一位朋友在他家的新房子的後麵種了一顆柳樹,結果她說這會破壞風水的,因為中國人忌諱:“前桑後柳”。N年前,我橫跨美國,中途到一位朋友家歇腳,看見他們新婚,牆上沒有鍾表,就想給他買一個,他死活不要,隻好請他們吃飯。後來看了《康熙微服私訪》後,才知道送鍾和“送終”同音,一定是那位老兄知道它的寓意,所以死活不要,但是不是說可以自己“買終”,不要別人“送終”?有什麽不同?我不理解的是,為什麽大清帝國可以接受那麽多的西方國家“送的鍾”?難道當時的文武大臣都不知道這個忌諱?難道說大清滅亡,真的是因為洋人“送終”的?有那麽靈驗嗎?
中國人事事都要討個吉利,特別是在紅白喜事、安宅、築墓等有關大事上,不能說與不吉利話中某個字同音或者相近的字,更不能說不吉利的話,作不吉利的事。比如,送禮不能送四個,因為“四”和“死”音相近。車號碼裏有了4,就說不好。你可以送蘋果,但不能送梨,因為蘋果寓意著“平安有果”,而不能送人家“離”。你可以和家人分蘋果吃,那是“分享平安”,但不能分梨吃,因為會“分離”。不小心打碎了東西,就要補上一句“碎碎平安”,覺的就可以挽回了損失。實在不行,就回一句:“呸呸”,就可以覆蓋你前麵的不吉利的字。有時候覺得很無奈,很是莫名其妙。這種文化現在隨處可見,特別是在飲食文化中和現在流行的“土味味情話”中,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
現在我就說說這個“前桑後柳”為什麽不吉利?因為“桑”和“喪”同音,“柳”和“流”同聲,所以人們自然不喜歡“喪”和“流”了,但“喪”和“流”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人們就有所讓步,可以接受“後喪前流”,但絕不能製造“前喪後流”。人總是會死的,死人需要報喪,所以如果是後麵報的喪,那人就是死在家裏,可能是老死的或者是病死的,屬於正常死亡,不管怎樣,可以接受。但如果報喪的人從前麵來,那這個人一定是死在外麵的,屬於不正常死亡,過去大多是死於戰場、或是打架鬥毆,死人必定見了血,當然不吉利。你看看《楊家將》的佘太君經受過了多少次報喪的打擊。直到如今,如果這個“喪”是從前麵來的,人們都很難接受。不僅中國文化如此,世界文化大同。我最近看了一部電影,名叫《報喪者》,英文是Messenger,說的是一個被五角大樓召回的退伍軍人,讓他作為一個報喪者,到每個死於伊拉克戰場上的士兵家裏去,直接而且隻能給士兵生前指定的人去報喪。結果他受到的侮辱、甚至是打罵,遠遠超過他理想中的豪言狀語和人們的理解。這就是人們為什麽害怕“喪”從前來的原因,所以有的人看見他們兩個走向自家,就嚇得不得了,因為那消息太恐怖了。
再說說這個“後流”,人們總是要賺錢、致富的,但有了錢你得花出去,也就是讓它“流”動,才有意義,但人們希望錢花在明處,花多少,隻要值得就高興,從門前出去、流走,而不希望,如果錢從後麵莫名其妙的流走,那一定是出了“家賊”、“外寇”或是什麽禍事,錢花的很冤枉。所以,“前桑後柳”太不吉利了,要盡量避免。
那麽,話說回來,是不是可以“後喪前流”呢?前流當然可以,但這個“後喪”嘛,也要盡量避免,所以就有諺語“門前有棵柳,生活不用愁;門前一棵柳,財富家裏走。”顯然人們是喜歡把柳樹種在前麵,至於後麵有桑樹是不是可以“桑葚(盛)”呢,那就需要你自己實踐去。
至於你在門前種顆柳樹後,會不會財富家裏走呢?我不敢保證,但至少你不會花冤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