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名文集

路漫漫其修遠兮,有誰能到盡頭?人生之短暫兮,走完則無悔!命運之不濟兮,無顧則不懼!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詩評孟浩然的《春眠》

(2018-07-02 07:17:51) 下一個

“春眠不覺曉”一句,出自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代表詩作《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百度》“專家”是這樣評論的:春天的夜晚一直甜甜地睡到天亮,醒來時隻聽見窗外一片鳥鳴啁啾。回想起昨夜好像下過雨又刮過風,繽紛的落花鋪滿庭院,不知道有多少。

這是一首仄韻《五絕》,寥寥二十字,描寫了初春醒來後的景色和春意。中國人有個毛病就是吹捧古人,壓製當今。沉迷過去的輝煌,不會對未來想象。對古人的好,無限放大;對古人的錯,一言蔽之。許多人沒有仔細推敲這首想正真表達的意境,一味地吹捧、自以為然的臆想,不知道這種解釋是自相矛盾。

要理解這首詩的真正意境,就得先看一個字:第三句最後一個“聲”。這也是詩人用詞不當的一個破綻。第一,春天的雨和風,不會很大,隻有在夜深人靜或者非常安靜的情況下,才能聽到風雨聲。第二,如果是詩人聽見了風雨聲,那必定是半夜時分,這樣詩人怎麽會睡得那麽香呢?直到天曉了還沒有醒來?一定沒睡好。如果像百度專家所說的那樣推想,“聲”如何落花呢?還有一個問題,詩人是在床上被鳥驚醒,還是自然醒了以後,打開窗戶才聽到鳥叫聲。如果在床上就能聽到鳥叫聲,詩人不可能睡得那麽香,以至於“不覺曉”,因為,春天的鳥起得很早。所以,詩人應該是自然醒來後,打開窗戶,才聽到了鳥叫聲,看到了滿地的落花,這才意識到,昨晚下了一場雨,自己竟然沒有感覺到,這是多麽香甜的一個春眠啊!所以說,詩人不知道,也沒聽見有“風雨聲”,隻是從地上的落花,才意識到昨夜下過雨。

所以如果這個“聲”是真的,那麽這首詩應該這樣翻譯:一個春天之夜,風雨之聲叫人難以入睡。天快亮了,好不容易睡著,又被一陣鳥叫驚醒。開窗一看,園中鮮花被可惡的風雨吹落一地。

這顯然不符合題目《春眠》,因為從題目看,作者肯定是睡了一個很好的覺,一覺睡到天亮都不知道,怎麽能聽到夜裏的風雨聲呢?如果聽到風雨聲,又怎麽會睡的那麽好呢?這都是因為這個“聲”出了毛病。我認為如果把“聲”替換成“急”,全詩的意境就豁然開來。

從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急,花落知多少?

詩意就是:春天裏,我一夜酣睡,直到天大亮才醒來。打開窗戶,隻聽見各處傳來了鳥鳴聲,又看見院中地上落滿了鮮花,這才意識到,昨晚一定是下了一場雨,把樹上的鮮花吹落一地。哎呀,這麽急的風雨我都沒有察覺到,這是一個多麽香甜的春眠啊!

其實,如果把這首《春眠》寫成一首《七言》詩,就不會有這些理解之誤。

《春眠》

美美春眠不覺曉,窗開處處聞啼鳥。想必夜來風雨急,園中花落知多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