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名文集

路漫漫其修遠兮,有誰能到盡頭?人生之短暫兮,走完則無悔!命運之不濟兮,無顧則不懼!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是什麽動力驅使人們往上爬?(四)--小成功與大成功

(2010-09-14 17:01:04) 下一個

由以上成功的定義和分析可知,凡治人者謂之成功,那麽有人就會問:“統治多少人才稱得上算是治人者?”這一點我們還得引入相對論:凡有稱領導者,其下有人(不能是光杆司令),他就可以是治人者。成功有大成功,大至統治宇宙(如果把上帝也算上的話)、國家。也有小成功,小到兩人中的領頭人。用兩個漢字表達這種相對成功:從(從)和眾。第一個是“從”字,從者,隨行也,是跟隨、從屬、次要的。顯然,隻要有兩個人存在,就會有左右、主次、從屬之分,隻要你是前麵那個人,而非後麵的那個“從”人,你就是二人中間的成功者。第二個是“眾”字,眾者,多也,是許多(人)的意思,這個字非常有意思,其實它的繁體漢字是與古代祭祀活動有關,是大家積聚在一起,把豬頭獻上,進行祭祀,後來延伸到許多人的意思。正因為他是許多人的意思,在生活中人們逐漸用三人代表了這個字,即常說的“三人一眾”,隻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上下之分。隻要你是上頭那個人,你就是三人中間的成功者。在現實生活中,人人都有上司,但不一定人人都有下手,所以,成功者永遠少於大眾。小領導對上級點頭哈腰,阿諛奉承,對下級決不會這樣,因為他不需要這樣。從這一點出發,當今世界上沒有多少人可以說得上是大成功,但隻要是你是最後說“是”者,就可以說是大成功者,這就是“寧做雞首,不做牛尾”的道理。我說了算,是現代人的追求,也是成功的通俗標誌之一。

 

佛家講究功德,有大功德和小功德,即大乘佛教法和小乘佛教法,對其個人來講就是大成功和小成功。小乘就是經過持戒、修定、修慧達到解脫。通過四禪,達到四種定境:色無、空無、識無、非想,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無邊無相的虛空合一的境界。如果一個出家的和尚能達到這種境界,他就是一個小成功者了。大乘是在小乘(小行者)之後,過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和磐若),成為能夠自覺和覺人的大乘菩薩道。可見,要功德圓滿,大成功在佛家裏是何等難,不經過久久八十一難,何能成佛,修的真身?相比之下中國傳統的道家,要成功就相對容易了許多。成功的主要標誌是有人可治,但在有限的國度裏,隻有至高無上的皇帝才算是真正的成功者,可是人人都想成功,可無法通過治人而成功,於是就通過另一種方式--不受治於人: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的方式來求得大成。於是,就有了道家的修行,離開有人就會受治於人的社會,最終成為一個不死、無拘無束、脫離天、地、人三界的神仙。不像佛家的“菩薩”那樣肩負著“普度眾生”、“覺人覺他”的偉大使命,道家的“神仙”非常逍遙自在,不管人,也不受人管,更沒有偉大的使命,隻是對信男信女們指點一下前程而已,通過不受治於人而獲得大成,這也是在封建社會中,許多有學問的人,想大成卻無緣治人,不得不學習道家而“隱居”,其目的也是為了不受治於人而能大成。現代詩人顧城也是想通過世外的“隱居”而大成,可惜不能治理兩個女人而最終失敗。

 

在現實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們患上了一種叫做“抑鬱症”的病,其實就是中國古代所謂的“不得誌”而焦慮和苦悶的病。誰會患“抑鬱症”?統治者?領導?成功者?當然不是!全是那些想成功而不得成功的人!智商低的、或是不想成功者,絕對不會患“抑鬱”。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想象:人們決不會因為賺不到錢而患上“抑鬱症”,因為第一,他們不會把錢的多少看成是成功,因為金錢不是成功。第二,他們認為,賺錢的機會是不均等的,賺不到錢,是自己不行,認了。可這些人始終認為成功(治人)的機會應當均等,如果自己升不了官,肯定是別人的不對,要麽就是沒有伯樂,自然就會認為自己不得誌,有能力而不能用也。這也就是不少不得誌者遁入空門、或大多數幹脆把自己交給上帝和命運而得到心靈上的安慰。其實,佛家“度人”的主要市場,就是這些不得誌的苦難之人,要他們忘掉一切欲望,達到“虛空”的境界而小成。

 

別忘了修正的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當人們無法得到最高層次的時候,不得不向下一個層次投入,就有了“知足常樂”、“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三畝土地一頭牛,老婆娃娃熱炕頭”、“隻要感覺幸福就算成功”等等自慰的言行。由於金字塔現象的無所不在,事實上,能成功到達上層的人永遠少於下層,大多數的芸芸眾生,隻能把幸福當做成功,過上一種“平安就是福”的生活,或者等待那些成功者的“超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