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名文集

路漫漫其修遠兮,有誰能到盡頭?人生之短暫兮,走完則無悔!命運之不濟兮,無顧則不懼!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嗚呼哀哉!塗序新死!

(2009-10-23 18:24:56) 下一個
        三十二歲的他,一個受過近二十年教育,背負著父母、妻兒的希望和未來,卻因短短的三多個月的“不得誌”,毫不猶豫地走到樓頂,然後縱身躍下,無情地拋棄了父母、妻兒和親友,留下的隻有六頁“遺書”和無限的遺憾。塗博士的死是時代的悲劇還是個人悲劇?

       是什麽直接原因,目前我們無法得知, 從網上的消息中我們可以將其走上絕路的過程大概歸納如下:

        國內的一代驕子,除了讀書外什麽都不知、不會、不懂的“溫室花朵”,不知道什麽是社會?什麽是“中國式的社會主義”?隨之留學美國,博士學位拿到後,卻趕上美國金融風暴,美國人難留,奈何?奈何?可是在太平洋的彼岸,偉大的祖國卻欣欣向榮。於是,塗博士按奈不住的報國熱情,高唱著“不願做美國奴隸的人們,偉大的祖國需要我們繼續長征,下世紀一定要美國人來中國留學!”的革命歌曲,博士提“前結束了”美國西北大學的博士後工作回國。可他得到的是自認為與他這位“美國博士”、有一腔熱血歸國的愛國人士、才高八鬥、高人一等的“海歸”身份不相稱的待遇,盼望成為學術骨幹,困難比想象大得多;房子57平米,條件不能與美國相比,距離每平方米價格2萬元的“高樓大廈”、“別墅”有十萬八千裏遠;評副教授職稱沒有“圈子”不行;老婆雖然有美國博士學位,也難找到一個“報效祖國”的門;他開始焦慮,並開始借助於藥物睡眠。意外的抑鬱,才覺得“ 當初決定下得草率”。在“專業技術職務聘任係統”中填寫了申報副教授,可多種渠道的消息讓他知道,像他這種隻有一頂美國博士帽子、主動“送上門”、沒有基礎、沒有“圈子”的草根“海龜”,是很難與“土鱉”競爭的,於是失去了希望,前無路,後退無門(沒有美國綠卡),於是決定與世長辭。遺書裏,他沒有責怪任何人,卻他留下了這樣一段話:“在此時刻,我認為當初的決定下得是草率的,事後的發展完全沒有預計,感謝一些朋友事前的忠告。國內學術圈的現實:殘酷、無信、無情。雖然因我的自以為是而忽視。”

       有位網友為此有如下的評述:

     悲劇的發生從來都不是孤立的肇因。觸摸塗序新的生命軌跡,我們也許更能看清無數海歸人的心理路徑——從小都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保送名牌大學,全額獎學金赴美留學直至博士後,是家庭的驕傲與期待。如此履曆,回國麵對的卻是稅後兩千塊的工資,同是博士卻無法找到工作的妻子,還有那堅挺的房價和高額的幼兒園學費。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很容易讓這位年輕學人陷入現實困頓。實際上,塗序新身上有相當一部分海歸的心理印痕:從小生活在眾星捧月的教育環境中,留學海外長期接受獨立學術、優厚生活環境的熏陶,對國內現實缺乏了解,抱著一腔家國情懷歸國後,麵對巨大的現實落差,無法承受家庭期待與現實負重。

  這或正是無數海歸們內心的蒼涼,也或可歸結為塗序新之死的海歸群體心理因素。當然,作為一個有誌於學術,在SCI核心期刊均有論文發表的年輕學人,現實困境完全可以視為短暫問題,真正壓垮他的,或正是他抓住的最後一根稻草——學術。盡管網絡盛傳其申請職稱失利、學校口頭承諾未能實現等問題,我們已無法考證。但從其留下的的遺書中,談及“國內學術圈現實:殘酷、無信、無情”,卻似乎已經說明他最後的學術信仰斷裂。

  的確,當下國內高校的高度行政化、學術圈子化,足以讓一個長期接受國外自由、獨立學術氛圍熏陶的海歸深感水土不服。正如一位海歸學者所說:“圈子,主要是各種各樣的圈子,對於我們來說實在是難以理解。”在國外,圈子都是以專業領域集結的學術圈子,國內高校的圈子不但有學術圈,還有行政圈,更有學術與行政相互交融的圈子,其中的利益關係縱橫交錯,各圈各有利益代表。在這樣的學術生態下,做學術更像是做關係,沒有了學術的純粹與簡單。這也許正是塗序新對國內學術圈現實的解讀:殘酷、無信、無情,也或正是其申報職稱所帶來絕望的最終肇因。

  無論從個體因素還是從學術因素解讀海歸塗序新之死,都是一個太過沉重的話題。一個生命的逝去,本不應承載太多的猜測與揣度,但卻應有對現實人群的關懷,以及對肇因的反思與改進。唯有如此,這樣的個
人悲劇,才不至成為群體症候延續下去

 回顧當年霸王別姬一段,塗博士一定心情相同:

 
美國博士兮才學高人一等,

金融風暴兮長期居留無門。

祖國繁榮兮激勵愛國熱情,

毅然回國兮幼稚草率決定。

現實殘酷兮草根無力競爭,

領導無信兮待遇未能履行。

同行無情兮申請教授有憑?

嬌妻奈何兮博士學位無用。

時不利我兮為何前途渺茫?

身無綠卡兮欲返美國何望?

心高氣傲兮豈為他人做嫁?

以死警世兮博士自絕天下!

    關於“海龜”、“回國”、“報效”,本人已經有許多言論,在此不再贅述,隻想談談什麽人可以回國、怎樣回國。


第一,什麽人可以回國“報效祖國”?

懷裏揣著國外護照,

手中拿上五星紅旗。

晚上讓老外隨便操,

白天說祖國我愛你。

 

      隻有這樣一類的人,才能回國。一旦國內混不下去,或者不滿意了,腳下一抹油-走人。這就叫做“腳踩兩隻船,前後都得看。”如果你沒有這等高度的修養,到美國後,千萬別衝動,看見別人眼紅,也“毅然回國”!

    第二,怎樣回國?如果你是真正地想報效祖國,那請你跳過這段到第三。如果為了謀生,千萬不能“主動”要求,要把自己炒作成一位“大師”、“國際著名學者”、你回去可以如何如何、美國有多少家公司、學校要高新聘請,都被你婉言拒絕了,你一心想把自己的身子獻給祖國、獻給人民、獻給黨,除了中國共產黨,寧願終身不嫁。但不能輕易提出條件,要讓國內的領導“三顧茅廬”,親自來美國訪問考察你,等到國內的房子、位子等一切到位後,再扭扭捏捏地、戀戀不舍地“放棄”美國。回國後,首先要做一場學術和美國經曆的報告,要所有的人知道,你回國是在領導的熱情鼓勵和祖國強盛的感動下的毅然行動,一定要爭取到一些政治光環,否則,一月新,二月冷,三月過後會死人。

    第三,如果你是真心實意地想“報效”你的祖國,就應放下丟掉幻想、放下身段,把自己放在與國內同行等同的地位,用你所學知識和本領,創造奇跡和成果,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這樣,無論遇到什麽樣的困難和打擊,你會有一個平衡的心態來應付。如果,老覺得自己高人一等,理應有比別人高一等的待遇,卻要唱高調,則一定要做第一種人,否則,你來到美國後,就別嚷嚷著回國。

    塗博士之死,既是時代的悲劇,亦是他個人的悲劇,但不論社會、時代、領導、同事對他如何“殘酷、無信、無情”,走上自殺之路則是塗先生自己的無知、衝動、無情、冷漠、自私和不珍惜所致,他不珍惜父母養育的辛苦,他不珍惜社會對他的期望,他不珍惜妻子對他的愛,他不珍惜女兒對他的依戀,他不珍惜一個永不重複的生命!一個不珍惜生命的人,是不值得同情的。我隻能對他有一聲歎息和說一聲可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