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琳

記錄孩子的點滴成長, 共享教育的反思心得, 追隨時代的人才需求, 與您共勉.
正文

環境汙染淺談 (二)

(2014-03-18 11:42:02) 下一個

在清潔空氣法的建立方麵,英國先於美國15年,美國又先於中國至少40年, 因為迄今為止, 中國的空氣清潔法還孕育中。以北京為代表的霧霾天氣的出現給人們一個警示,這不是偶然的,是工業化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如果不采取有力有效的治理大氣汙染的措施,曆史的悲劇就不可避免的重演。 製定中國自己的空氣清潔法已經到了可不容緩的時候了。

 以史為鑒,讓我們來回顧一下倫敦的大氣汙染的治理曆程

 1952年底爆發了倫敦煙霧事件之後, 1954年倫敦市推出了治理汙染的特別法-倫敦市法, 1956年英國政府出台了《清潔空氣法 Clean Air Act)》,在全國範圍實行。1956年、1957年和1962年又連續發生了多達十二次嚴重的煙霧事件。1968年,英國頒布的清潔空氣法案,要求工業企業必須建造高大的煙囪,加強疏散大氣汙染物的能力。1974年,英國政府出台空氣汙染控製法案,規定出諸如工業燃料的含硫上限等硬性標準。1975年,倫敦的霧日由過去每年幾十天減少到了15天左右。到1980年,霧日已經減少到5天。19931月開始,所有在英國出售的新車都必須加裝催化器以減少氮氧化物汙染。1995年,英國通過了《環境法》,要求製定一個治理汙染的全國戰略。後者於19973月份出台,根據國內、歐盟及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設立了必須在2005年前實現的汙染控製定量目標。2007年,英國修定《空氣質量戰略》,新增對PM2.5可吸入顆粒物的監控要求。2007年的《空氣質量戰略》提出,到2020年前將空氣中PM2.5的年平均濃度控製在每立方米25微克以下,道路等高汙染區域不能超出這一上限,而在農村等空氣較好的區域,還會實行更嚴格的監控規定。

 從以上摘錄的事實和數據可以看到,倫敦脫掉霧都的帽子整整努力了30年。而且這一努力今天仍在繼續。

 再看美國,雖然美國和英國有著一脈相成的製度和文化,相似的大氣汙染事件-洛杉磯霧霾事件,美國的清潔空氣法的出台卻比倫敦整整晚了十幾年。到今天為止,經過了幾十年的努力,雖然洛杉磯的空氣質量已經提高, 但依然占據全美空氣質量最差州的位置。據跟蹤統計,現今18歲從洛杉磯出生並長大的青少年肺部的疾病概率大大高於其它州的同齡人。

 這說明治理大氣汙染不僅是一件長期而艱巨的事情,而且是從國家到企業到個人集體努力的事情。中國有著和英國,美國不同的國情,但清潔空氣的路不會很短,拿來主義還是要的,筆者認為以下幾個方麵的努力是必須的:

國家政府方麵:建立定量的限製排汙的空氣清潔法規與國際最嚴苛的標準接軌。同時進行宏觀調控,鼓勵和用財政支持低或零碳能源(風能,太陽能,潮汐能,核能,或者核聚變)為煤和石油為基礎的燃料。

企業方麵:
 通過技術改革標準設備的引進控製廢氣,廢物的排放以國際通用標準衡量本企業的排放對環境的影響指數同時依靠科技創新,提高住宅和商業樓宇,交通工具(主要是汽車,卡車和飛機) 以及工業生產過程的能源效率。

社會方麵:
 大力宣傳節能型生活習慣:鼓勵人們選擇住小房子(這需要更少的能量來加熱和冷卻), 搭公交車上班等。

個人方麵:
水(減少長距離抽水所需的能量,節電,改變出行方式,減少出行距離,或減少使用內燃機為動力的車輛的使用。

 待續

 龍琳

 3.18. 2014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