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首都安卡拉向南開出三百公裏,就來到卡帕多西亞,周遭的地貌開始明顯不同,我們開進了獨特的喀斯特地貌,被稱為地球上最像月球的地方。地球上有不少號稱最像月球的地方,突出特點就是荒涼、寸草不生。本是很難生存的貧瘠之地,但如果開發得當,就可以點石成金,變成人們趨之若鶩的旅遊勝地。
地質學家們解釋喀斯特地貌是這樣形成的, 遠古時期這裏被湖泊覆蓋,大概在一千兩百萬年前地殼活動頻繁,引起火山噴發,火山灰落入湖中,形成鬆軟細膩的凝灰岩,湖水幹涸後這些岩層露出地麵,不斷的雨水和風化侵蝕,經年累月創造出了這片神奇的石柱、石筍、蘑菇地貌,又由於岩石在形成過程中溫度和礦物含量的差異,岩石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大自然用它的神來之筆創造出這片廣袤奇特的地形風貌。
洞穴酒店
如果說喀斯特地貌是大自然的手筆,那麽這個地方另外兩個吸引遊客之處則是當地人腦洞大開 --洞穴酒店和搭乘熱氣球。我們當然也入鄉隨俗的嚐試下洞穴酒店,準確說是洞穴旅館,因為大都是家庭經營,十幾件客房的規模。
我們的住處訂在了格雷梅 Goreme 小鎮,一個非常熱鬧的旅遊小鎮,主街上車水馬龍,到處是遊人和和招攬生意的當地人,街邊都是飯館和推銷各種娛樂運動項目的商家,還看到一家中餐館,街的一端並排矗立著好幾家銀行的自動提款機,可見這個地方的吸金能力。主街以外的許多小街道則是七拐八拐,分布著不少大大小小的洞穴旅館,洞穴旅館也有真假之別,我不知道真的自然洞穴有多少,不少是依山而建的房屋,然後內裝修成洞穴的樣子。 人的心理有意思,為什麽對洞穴這麽情有獨鍾?其實真給你個洞穴,沒有安裝相應的現代化設備,我想大多數人是無法接受的,想來有些葉公好龍的趣味。
看一下我們的“洞穴”吧,,牆麵凹凸不平的水泥灰,刺刺拉拉仿洞穴感覺,起碼的舒適是要保障的,空調,淋浴設備不可缺少,家俱就可以從儉了,迎合客人返璞歸真的追求。這家旅館有四層,每層有三四個房間,最頂層是提停供早餐的餐廳。在格雷梅小鎮的西南和東南還有兩個小鎮 Uchisar 和 Urgup 都有不少洞穴旅館可供選擇。
從洞穴旅館看周圍
頂層餐廳的主人
辦理好住宿登記,我們要去的第一個景點是烏奇希薩爾城堡。
烏奇希薩爾城堡 Uchisar Castle
烏奇希薩爾城堡在Uchisar 小鎮,從格雷梅開車十分鍾就到,其實不用開到Uchisar,在卡帕多細亞多處都能看到這個在大平原上高高矗立的巨型岩石。叫城堡,並不是一座真正的城堡,走到近處,看清楚上麵鑿出了很多洞。人在岩石上鑿出了大大小小,密密麻麻的洞穴,狀似蜂巢,之所以可以在岩石上鑿洞,還是因為岩石成分是比較鬆軟的凝灰岩。這些洞有著不同的用途,住宅、倉庫、蓄水池、甚至還有墳墓,洞穴間有複雜的通道係統相互連接。誰曾經住過這些洞穴?為什麽不住在平地,要在高處挖洞而居?
據記載早在公元前19到13世紀,土耳其先民赫梯民族在這片土地上建立了赫梯帝國,就曾在此鑿洞而居,赫梯可能是世界上最早掌握了冶煉金屬技術的民族,正是因為采用了鐵器,才更容易開鑿相對鬆軟的凝灰岩。洞穴除了居住,開始用於戰爭防禦功能則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拜占庭時期,阿拉伯人所向披靡的馳騁在這片土地上,對於異教徒如同秋風掃落葉。正是在那個時期,這個被掏成蜂巢的巨大凝灰岩被命名為“烏奇希薩爾城堡”,為抵禦阿拉伯人的襲擊,城堡被用作瞭望塔,阿拉伯人來襲時,人們躲進洞穴,可以用巨大的旋轉磨石把入口封住,城堡做為防禦堡壘,裏頭儲備了用於防禦攻擊者的石炮彈。
爬到烏奇希薩爾城堡的頂峰,可以將整個卡帕多西亞的景致盡收眼底,遠處可見埃爾吉耶斯火山,卡帕多西亞地區的始作俑者,近處是遍布大地的奇型怪狀的石筍、石林,蔚為壯觀。
格雷梅露天博物館 Goreme Open Air Museum
露天博物館坐落在小鎮的東南方,展示的是一大片洞穴教堂。公園4到13世紀,基督徒為躲避宗教迫害在火山灰岩體上開鑿的石窟教堂、避難所,是現在最完整的拜占庭時期石窟宗教建築群,位列世界文化遺產。在那個曆史時期,生存環境異常艱難,生命都時刻受到威脅,人需要有信仰支撐活下去。個體太過渺小,自己的力量改變不了生存現狀,宗教信仰給予人們活下去的勇氣希望,寄希望於救世主,寄希望於來世。
在這個建築群中,有一些教堂保存相對完好,其中比較有名的有黑暗教堂、蘋果教堂、聖芭芭拉教堂、蛇教堂等,教堂內部甚至留有講述聖經故事的彩色壁畫,這些彩色壁畫完全用天然礦物顏料繪製,穿越千年的壁畫,仍然色彩鮮明豐富,畫中人、動物形象生動細致,可惜洞穴教堂內不讓照相,宣傳欄中有一些壁畫照片展示。
從露天博物館回到格雷梅小鎮,在迷宮般的街道中漫步,尋找一家網上推薦的餐館 Seten Restaurant Cappadocia,在這裏穀歌地圖有時真不靈光,跟著指引走,說是到了,可麵前就是個死胡同,一堵牆堵住了去路。最終左拐右拐找到餐館,環境和菜品都很推薦。餐廳是在屋頂,周圍是可以拉開的大玻璃窗,眺望小鎮的視線毫無遮攔,外麵的露台上有個小bar,旁邊有演奏者拿著樂器在演唱,有客人端著酒杯坐在露台沙發上,品著美酒,和吉他歌手互動,歡樂融融。
陶罐燉肉 Comlek Kebabi是到土耳其必嚐的一道菜,肉可以是牛肉、羊肉、雞肉,和蔬菜一起放在密封的陶罐中燉,然後服務員在餐桌前用刀敲開陶罐,將美味菜肴倒入盤中。烤米布丁 Firinsutlac 是土耳其特色甜點,主要成分米、牛奶和糖,很好吃,這個甜點現在已經傳到世界各地,有不同的創新版本。這家餐館的鮮榨橙汁非常讚,之後我們土耳其一路都在點鮮榨汁喝,甚至回家後就買了一個專榨橙汁的機器,可惜很少買到那麽好的橙子了。
夕陽西下,小鎮籠罩在溫暖的橘色中,遠處高高的土坡上還有許多人在等待夕陽落下的美景。濃鬱的異域風情,風中飄蕩的音樂歌聲,如同夢幻的石林、洞穴,夕陽下穿越千年的浮想翩翩,一幀一幅,都定格在記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