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奈山半島Snæfellsnes,被稱為冰島縮影,濃縮了冰島百分之九十的地貌,這裏有火山、冰川、黑沙灘、瀑布、苔原、海蝕柱。半島上有斯奈菲爾國家公園,位於其中的斯奈菲爾火山口在電影【地心曆險記】裏是進入地球內部的入口。環半島一圈,一百多公裏,有很多景點,走走停停,安排一天的時間剛好。
Kirkjufell 教會山
冰島語直譯是教會山,因其外形像一頂草帽,又被稱為草帽山,不是我們的平頂草帽,是哈利波特裏魔法師們戴的尖頂草帽。東麵的教會山,西麵的西角山都是冰島有名的攝影勝地。山腳附近有人徒步,不知道有沒有上山的路。教會山前有一個小瀑布,被奉為拍草帽山的經典機位,瀑布在前,草帽山在後,有山有水,確實很漂亮。看到兩位攝影達人架著三腳架在草帽山前等,不知道在等什麽時機、光線。以草帽山為背景拍日出日落,都能拍出很美的照片。
冰島馬
繞冰島開了一圈,多次看到冰島馬,都沒有停下車近距離的看一下,這次在草帽山前看到了幾匹深棕色的冰島馬,下車好好給它們留個影,可惜清晨的馬還沒睡醒。
冰島馬很有辨識度,個子不高,頭前一抹非常帥氣的劉海。大概一千多年前從北歐來到冰島,千年以來不曾跟其它品種有過雜交,被譽為地球上最純的馬種。冰島馬顏色通常有黑的、灰的、栗色的、棕褐的、金黃的和花斑色,冰島人認為馬的毛色與馬的性格有緊密的關聯。它們的體型不高,但力量和耐力驚人,不畏嚴寒,擅長長距離賽事。
冰島馬不單有顏值,還內秀。普通的馬通常隻有三種步法,而冰島馬會五鍾步法,與生俱來多了“tölt”和“skeið”這兩樣。tölt步法快速無比,重心集中在後腿,以保證運動的平穩,對於坐騎者十分穩當,這種步法令不少騎馬愛好者為之癡迷。skeið的步法以其具備節奏感的高速著稱,每小時可達近五十公裏。
環半島有好幾個小鎮,因漁業有著曾經興盛的過往,現今有的還在二十一世紀的時光中,有的已經繁華褪去,人去鎮空。
Olafsvik 小鎮
在這個小鎮停留,是想看鎮上地標建築Olafsvikurkirkja 教堂,建於1967年,現代的外形設計,內部可以容納二百人。從北往南看,整座教堂象艘船,教堂的旁邊又見彩虹路。小鎮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紀,因為擁有天然良港,漁業繁榮,除此之外,服務業和旅遊業同為小鎮的經濟支柱。在小鎮中走了走,依山麵海,基礎設施齊全,有物質有靈性,應該是生活很愜意的地方。
冰島的教堂改變了我對教堂的認知,原來教堂也可以長這樣,外形可以這麽現代,這麽色彩鮮豔,這麽小巧接地氣。冰島的大地上分布著各類形態迥異的教堂,這裏的小教堂可供幾十到百人的周末禮拜。教堂建築用料也極其簡單,石英石,金屬,水泥。艱苦的生活環境,稀疏的人口分布,教堂就是為教徒提供一個禮拜的場所。文藝複興、巴洛克、洛可可的風沒有吹到這裏,不同於以前看到的雄偉的直衝天際的哥特式大教堂,富麗堂皇的巴洛克建築,冰島和北歐的諸國一樣,形成自成一派的建築形式,這種風格也漸漸符合了現代人極簡輕奢的生活追求。
離Akureyri城不遠的Blonduos 看到的Blönduóskirkja 鯨魚教堂。
斯奈山半島上的 Búðakirkja 布 迪爾黑教堂
Hellissandur海德利桑德小鎮
曾是一處繁榮的漁業重鎮,現在以旅遊業為經濟支柱。來這個小鎮是想看塗鴉壁畫。很驚奇,這麽一個小鎮,許多房屋牆壁上會有這麽栩栩如生、色彩斑斕的塗鴉,難怪這裏被稱為冰島街頭藝術之都。
在小鎮中走走,很安靜,除了零星的遊客,幾乎沒看見本地人。也沒看見我們想看的魯冰花教堂,再查地圖,原來我們開過了,教堂是在小鎮前的一個岔路口。
Ingjaldsholskirkja 魯冰花教堂
這個教堂和周邊的環境是這次在冰島看到特別美的地方之一,遠方是朦朧的雪山,教堂白牆紅屋頂,前麵一條路伸向遠方,路兩旁是大片盛開的魯冰花,靜謐,安詳。羨慕鎮上的居民每周能來這種環境沉澱一下,進行心靈的淨化。
Svörtuloft Lighthouse 燈塔
在半島東北有兩個燈塔,去燈塔前先到Skarðsvík Beach,海灘區域很小,冰島的海灘很寂寞,沒有太陽傘,沒有躺椅,沒有比基尼,隻有海風海浪。開到海灘前的路還好,可是從海灘去燈塔又是坑爹的路,大石子,大坑小坑,開到中途,路分叉了,分別去南北兩處燈塔,我們開去了南邊的燈塔,橘黃色的燈塔在一片黑色岩石中格外醒目,海岸景色還是不錯,不過和後麵看到的Londrangar 海岸很相似,所以如果不想開這麽破的路,這裏不來也罷。
Saxhóll Crater 火山口
在冰島看的第四個火山口,也是最沒顏值的一個,旁邊倒專門修了一個往上走的階梯。在火山口旁還修了一個展示台,可以仔細觀看火山岩石,表麵很多的蜂窩口,石頭已沒什麽重量,燒空了。
Londrangar海蝕柱群
海岸上有一高一低兩座火山玄武岩柱,遠古火山口的遺跡,已經在那裏矗立了數千萬年。海底火山爆發,沸騰的熔岩被海水迅速冷卻,然而隨著岩漿不斷向上噴湧,火山口漸漸浮出海麵,又經過經年累月的風吹浪打,鬼斧神工的創造出了眼前獨特的海岸景觀。
Arnarstapi阿爾納斯塔皮小鎮
在它曾經起高樓時,港口船隻進出頻繁,人口興盛,一派繁榮盛景。隨著漁業凋零,居民逐漸離開,現在剩下的多為度假小屋,撐起小鎮熱鬧的是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鎮上的酒店住客滿員,幾家飯館也是生意興隆。
小鎮的招牌是“章魚爺爺”,一座用大石塊壘成的巨人,巨人的名字叫Bardur,在冰島傳說中,是半人半精靈,被當地人視作半島的守護神,有事都來尋求他的幫助,職能大概就如我們的媽祖。
沿著小鎮海岸線漫步,海岸崖壁又見冰島特有的玄武岩柱,不同種類的鳥在崖壁前盤旋駐足,崖壁上斑斑白色,都是鳥的排泄物,海中礁石上密密麻麻的落滿了鳥。走不多遠就看到了Gatklettur海蝕洞,一座石拱,中部被海水和風侵蝕為洞。人們發揮想象力,說是像一對正在接吻的戀人,於是新人們就跑到這裏拍婚紗照。再往前走,是stone bridge,看到走在石橋上麵的人小心翼翼,應該是有些難度,不小心有落水的可能。
Ytri-Tunga Beach海豹灘
冰島最常見的是港海豹 harbour seal和灰海豹grey seal。港海豹短鼻子,麵部更像豹子,背部遍布大斑點,豹子的親戚,隻是下到了水中,一般待在十到五十米深的水域,但最深可以下潛到二百米。雌雄港海豹個頭差別不大,雄的平均體重一百公斤,身長一米七。雌海豹比雄海豹壽命長些,三十年出頭。雌海豹春季上岸生小海豹,脯乳期四到六周,這期間雄海豹缺席,它們會在初夏來,競爭交配權,新的小海豹在來年出生。
我們看到的應該是港海豹,沒有看到灰海豹的身影,因其習性和港海豹有些區別。灰海豹嘴鼻部外伸很多,個頭也要大許多,雄的平均體重達到二百八十公斤,身長兩米四,同樣雌海豹有較長的壽命,可以到四十五年。捕食區域在海深一百米左右。除交配期外,它們更喜歡獨處。生育和交配在初秋到初冬,強壯的雄海豹會占據最好的生育地點,並在哺乳期負責安保工作。
沙灘上遍布大石塊,周圍都是海帶水草,肥碩的海豹就懶懶的趴在這些石頭上,有的躺的四仰八叉。它們的聽覺應該不錯,遊客這邊有什麽響動,會立刻扭頭觀察。在冰島海豹曾是人們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肉可以食用,脂肪用於製油,皮可以用作防水衣料。曾經漁民會因為海豹破環漁網,偷食漁民捕獲的魚而捕殺海豹。現今這種目的的獵殺已不複存在,人們和這種動物保持了友好的關係,海豹灘上才有了這份逍遙自在。
離開海豹灘,結束斯奈山半島的遊程,開一個小時到今晚住宿地Borgarnes 鎮。
今日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