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了曆史,襄助未來

姍姍來遲的博客,把曆史和現實聯係在一起。曆史是必須懂得和弄清楚的。
個人資料
shanyan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為何成語大都誕生於明朝之前

(2020-06-06 00:41:04) 下一個

中文的一大特色就是大量成語的應用。國人要先明白成語的含義,然後才能正確應用。成語大都出自古代著作、寓言、神話、曆史事件、古詩詞及曆代俗語。春秋戰國、秦漢交替都產生了大量成語。

《論語》誕生如下成語:不恥下問、安貧樂道、言而有信、溫故知新等為人津津樂道。《莊子》裏有:鵬程萬裏、朝三暮四、遊刃有餘、越俎代庖等眾所周知的成語。《韓非子》有守株待兔、自相矛盾、濫竽充數等膾炙人口的成語。《孫子兵法》更有:出其不意、兵不厭詐、無懈可擊、周而複始等成語。

一個秦末楚漢相爭就貢獻了不下四十條成語。如:焚書坑儒、楚雖三戶 亡秦必楚、取而代之、指鹿為馬、揭竿而起、披堅執銳、秋毫無犯、楚河漢界、約法三章、十麵埋伏、四麵楚歌、江東父老、破釜沉舟、胯下之辱、一飯千金、錦衣夜行、沐猴而冠、背水一戰、項莊舞劍 誌在沛公、成也蕭何 敗也蕭何、明修棧道 暗度陳倉、韓信將兵 多多益善、孺子可教、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卷土重來、婦人之仁、所向披靡、霸王別姬、捷足先登。

成語的家族從三國到兩宋不斷壯大。元朝由於國柞短暫,可以省略。但明朝276年、清朝296年,卻隻有寥寥成語傳世。這是為何呢?

個人認為,首先是朱元璋對中華文化的閹割。朱元璋規定“一切軍民利病,農工商賈皆可言之,唯生員不許建言。 ”也就是說作為未來政府官員的學生不能有發表自己的意見的權利。 這還不夠,朱元璋還規定科舉考試科目“專取四子書及《易》、《書》、《詩》、《春秋》、《禮記》五經命題試士。蓋太祖與劉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經義,然代古人語氣為之,體用排偶,謂之八股,通謂之製義。”就是不許有自己的見解而且文體也必須整齊劃一。開頭還要寫“臣對臣聞”,中間是起股、中股、後股、束股,結尾必須用“臣。。。。不勝戰栗隕越之至。”

這樣就批量化、快餐式地生產出統一製式的“人才”,“自四書一經外,鹹束高閣,雖圖史滿前,皆不暇目。”

朱元璋又通過殘酷的文字獄來進一步控製人們的思想。思想文字的自由自此喪失。自然產生成語的可能性就降低了。朱元璋絕對是中華文化第一屠夫,沒有之一。

其次是經過朱元璋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格式化,把五彩繽紛的國學直接變成了八股文。沒有了高層次的文化傳承,親民的白話文開始大行其道。由大白話產生成語的幾率就大幅度降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