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感觸!

有感而發,不評對錯,有共鳴則喜,不認同請棄。
正文

為什麽總是在虧損的圈子裏打轉轉?

(2023-07-01 18:07:01) 下一個

 

交易這東西,要說盈利,也容易,要說虧損,也容易,行情不是漲就是跌,漲跌無非各50%的概率,對於某一筆交易而言,一個傻子、白癡,隨便進一個單子,都有50%的盈利概率。所以你不了解他水平的話,單獨對某一筆交易而言,他盈利了,到底是他能力的問題?還是運氣好的問題?特別在行情比較好的情況下,例如在股市的牛市中,一個傻子、白癡,都可以持續不斷地盈利,不是一筆盈利,而是大多數次的盈利,大概率上的盈利,在這樣的背景下,你不了解他水平的話,你能知道,他的盈利是他的能力好,還是他趕上好時光?不僅是你,就是他自己都弄不清楚,但是往往人容易把成功歸結到自己的能力,把失敗歸結到其他的因素,所以在他盈利的某個交易中,他很容易歸結到自己的能力問題,是自己的能力水平高,所以在牛市中,人人都認為自己是股神,自己已經掌握了聖杯,而不會想到僅僅是運氣好。

同理,在某一筆交易虧損的時候,他會總結和反思,總結教訓,吸取經驗,他容易把某筆交易虧損,歸結到自己的心態問題,或歸結到自己執行不一,或歸結到其他的外在條件、朋友幹擾,等等,當然也可能會歸結到自己的係統問題,然後希望進行改進。每次都認為,隻要我改進了,把這個毛病改掉了,我就能實現盈利了……結果不斷的總結,不斷的改進,不斷地吸取教訓,每次都好像要通又未通的感覺,好像和盈利僅有咫尺的距離,但每次改後,還是不斷地虧損……

由於某筆交易的盈利或虧損,存在概率和隨機性,某筆交易虧損了,或許你運氣差的問題,或許是你交易係統的問題,或許隻是正常的係統內必然存在的止損,或許心態差、紀律不執行的問題,或許是外部環境,等等,所以影響某筆交易的盈利或虧損,影響因素是複雜的,在你的交易境界還沒達到較高階段,你是深在“樹林”中,此前很難能歸納清楚,很難能追溯清楚,導致得到的教訓、經驗,都很可能不是正確的。

交易是一門非常複雜的學問,並非“非黑即白”,每筆交易盈利的行情環境是不一樣的,對於大部分人來講,表麵上吸取的教訓可能不是真實、核心或本質的東西,例如:連續幾次盈利了,由於沒止盈,吐回去了。於是總結教訓“不能太貪,賺了就撤”,於是你盈利了幾個點就撤,有一天你撤走之後,行情按照你預期的方向前進了好大一波,你本可以賺很大一筆錢,但隻賺了幾個點,於是你又總結教訓不能賺小錢,要賺大錢”,於是你又賺了沒走,結果又連續幾次賺了的都吐回去,還出現了虧損。於是你茫然不知所措,到底賺了該走,還是不該走?。

再例如,你經常聽說順勢而為,於是看到價格漲了就追漲,價格跌了就追空,結果可能連續被打,於是你總結到“不能追漲殺跌”,但是有一日,行情漲了,你等回調,結果行情一塵千裏,你懊悔不已,你又總結到“應該追,不能貪幾個點”,於是你又陷入了追漲就跌、追跌就漲的地步,此時你又陷入了迷茫:到底該追,還是不該追?

交易是複雜的學問,並非“非黑即白”,你看到的和實際的很可能是兩回事,總結的教訓可能就是錯誤的,因為賺了的單子,你的操作手法未必是正確的,很可能隻是運氣好、踩上行情而已;而虧了的單子,你的操作手法又未必是錯誤的,很可能隻是係統內部存在的必然的正常止損。交易中,沒有絕對的錯,也沒絕對的正確,在不同的行情環境中,對和錯是可以互換的,但是由於你的交易水平受限,根本看不清楚,到底某筆交易是對,還是錯。這就是總結的難度。

所以要了解交易的哲學理念、分析框架、邏輯結構,需要對交易的核心本質有深刻的了解,需要拋開表象看本質,站的角度高,就明白自己的失敗,到底是因為自己的操作有問題,還是因為正常的、不可避免的止損,否則你容易陷入失敗——總結——陷入另一種失敗——再總結——再陷入另一種失敗的無限循環中,不斷輪回,這是大部人之所以勤奮、刻苦、不斷總結,但也最終走入失敗的主因。要明明白白地賺,也要明明白白地虧,不能糊裏糊塗地賺,不能糊裏糊塗地虧。

隻有在正確的方向上不懈的堅持才有意義,事半功倍;在錯誤的道路上無論如何勤奮和努力,也是虧損,意義較小,事倍功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