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今天要跟學校去參加附近大學的一個活動。早上準備好了早餐,切了水果,等兒子從樓上下來,卻說:“ I am going to eat over there.” 他穿著不知從哪找到的白襯衫和西褲,配上他的灰色潮鞋,一派英氣逼人。
瀏覽審閱了一會兒電視節目,應該是《The Big Bang Theory》,他站起來邊穿外衣邊說:“Let's go.” 背上背包,出門前留下一句話:“I will drive.”
女兒在外地上學,LG出差在外,難得地和兒子獨處了幾個星期。這一個“will”對我來說有些陌生。女兒剛開車時,每次出門前,我都會問一句:“你開吧?”她有時說:“No,don't want to.” 有時會說OK。有幾次我忘了問,她也會說:“I can drive.”
這一個”will”和一個”can”,傳遞的卻是截然不同的信息,一個是篤定,確切,一個是隨和,暖心。
不知從何時開始,忽然覺得兒子長大了。臉長了,沒有了嬰兒肥;肩膀寬厚了,卻沒有了肉嘟嘟的腰身;雖然個子還不算高,但已經是家裏之最了;沉穩安靜了,不像原來那麽多話,卻時不時地語出驚人。眼睛依舊大而明亮,裏麵卻有了一抹讓我有些陌生的,難以揣摩的sharp。
有一次,不記得為了什麽跟他發火,是學習還是什麽,總之是媽媽自認為理所當然的應該管教孩子的事,他第一次爆發了,對我吼起來:“Don't treat me like a kid!”
我震驚了,清醒了,眼前這個少年,已經不是可以由我隨我的意願揮來示去的小孩子了,他真的長大了,是一個有獨立思維獨立見解的獨立個體。等到後來他主動過來和我道歉,我又一次出乎意料地發現,兒子成熟有擔當了。
他不讓我參與他的學習,雖然我知道如果他可以多花一些時間,就應該有更理想的學習成績。他不同意去參加體育訓練班,可是學校的網球隊和羽毛球隊每年都積極參加,但我知道如果他平時多練練,比賽成績就會好得多。他還是玩兒遊戲,當然也做作業。如果少玩點兒遊戲,他就會有更多時間用在有用的事情上。隻不過,他的有用無用的概念,和我的應該是不太相同的。
因為是高中最後一年,這一年來許多次我都試圖去打探他,大學想學什麽,總是得到一句同樣回答:“I don't know.” 聽了幾次大學介紹後,忽然有一天他宣稱要學:“Civil or Mechanical Engineering.”當然,他應該沒有考慮過就業前景如何。
他變得越來越篤定,好像完全沒有懷疑地知道自己要什麽。和女兒的遲疑糾結,買一件衣服都會問我“什麽顏色好”的小女孩的隨性善變,是一個鮮明對比。
坐在兒子的車裏,一分愉悅,一分踏實,一分驕傲。他雖然沒有多久的開車經驗,卻好像已經開了很多年,那麽自信,安閑,毫無焦躁緊張。
他也許不是最英俊的少年,他也不是很高大健壯,他當然不是個A++的top優等生,他一定不會被藤校錄取,他也沒有贏得數學競賽名次,他更沒有獲得到網球,羽毛球比賽冠軍。但是,他在我的心裏成長,形象一天比一天成熟,高大,瀟灑。
想起幾天前那個初雪的傍晚,踩在咯吱咯吱的落雪中下班回家,心裏嘀咕著要怎麽對付這不多不少的積雪,迎麵卻看到了幹幹淨淨的driveway的青色石板俏生生地對我微笑,雪已經被掃過了。家中,兒子依然在樓上的書房,不緊不慢,不動聲色地做著他的有用和無用的事。
就像這晚秋初冬的美景,紅楓絢麗,銀杏燦爛,也有無名紫花獨自芬芳。窗外草地上殘餘的初雪,正在被星星點點的雨漸漸消融。風,雖然不太凜冽,天,卻是陰鬱昏暗。而室內,就依舊是溫馨愜意。
我的少年,你在我心裏,總是一道亮麗的風景。
題目很嚇人,也很不吉利。
能夠應付挑戰。
謝謝叔丁分享好文,周末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