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知己

讓我們真是麵對養老問題
個人資料
stapler12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為什麽中國老人不願意在北美呆?

(2017-09-06 12:52:38) 下一個

昨天終於把兩位老人送回國了。

作為女婿,我對這兩位老人好,絕對絕對超過對我的父母,我的父母已經去世,他們享受我對他們孝順相對少一些。 而這兩位老人享受的女婿的孝道,絕對超過他們自己的女兒。好了,不說這些,來講講為什麽中國老人不願意在北美生活。

  首先,醫療問題,這是一個實際問題,問題是,就是在國內,也不是所有的病,所謂醫保都能報銷的,特別是大病。解決方法:健康身體、購買旅遊保險、著手把父母辦成移民。

  其次,語言問題,老人常說自己是睜眼瞎。

  再次,交通問題,大多老人不會或不能開車,在北美不能開車,生活的範圍一下就小了很多。

上麵是眾人皆知的問題,不多說了,我來說說更深一層的問題。

  1. 心態問題: 到北美兒女家,老人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寄人籬下的感覺。不像在國內,不一定事事都要問子女,包括當地環境、購物、社區、娛樂等信息,而在北美,這些信息大都來自子女。從而是他們產生一種不自在的依賴感覺,這使他們感到不舒服。

  2. 價值觀問題:經曆過動蕩和文革的中國老人們,或多或少帶有一些生活的毛病。他們絕大數也許使受過去的教育影響,首先他們不是很清楚什麽是愛,包括夫妻間,父母與子女間,甚至隔代之間的愛。抱怨和灰色的思維是生活中常常表現出來的。很多老年夫妻沒有什麽感情,與孩子的關係也很淡薄。他們甚至不知道:應該老年生活的價值是什麽?他們不清楚老年生活的意義是什麽?如何做個健康而又價值的老人? 

  在國內,他們接受的價值觀和真理是來自《新聞聯播》,在他們腦子裏,隻有兩條是根深蒂固的:一是子女要尊敬和服從長輩。二是,要艱苦奮鬥,勤儉持家。他們往往會因為幾個米粒的浪費,而給家中的子女上一小時他們艱苦奮鬥的曆史課,甚至與子女爭執或爭吵;但他們從來不說,在國內為了營養藥或貪圖利益而被人騙走幾萬甚至幾十萬元的經曆。

  說實話,中國這一代老人挺可憐的。一生被人忽悠的就是奉獻,沒有自我的獨立思維,沒有什麽自我愛好,又沒趕上改革的紅利。他們都是在一種低層次的生活追求中安排自己的晚年的。他們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當他們來到北美,自己孩子的家,他們始終不認為這些事實是一種恩典:

     × 與自己家人,祖孫三代生活在一起親情關係。

     × 幹淨的食物、清潔的空氣和優美的環境。

     × 良好的人文環境和社區鄰裏關係。

     × 良好的價值觀和學習。

  如果這些我們都看不上,那麽成百萬的中國人移民北美,圖什麽呀?

  

  3. 習慣問題:來北美的中國老人總說,他們在這邊不自由。我剛開始還有點糊塗,他們要的自由是指什麽? 後來慢慢明白了。就是他們感到在子女家裏很多事情不像在自己國內的家裏一樣,想怎麽著,就怎麽著。比如他們想吃個什麽東西,有時就可能吃不到。很多中國老年夫妻都有“拌嘴”的毛病(這還是一個特別普遍的毛病),在子女家,這個事情總要收斂一下,這類的收斂讓他們特別難受。他們在自己家裏,想什麽時候吃飯就什麽時候吃飯,想什麽時候睡覺就什麽睡覺。現在中國很多老人的對電腦和微信的癡迷,不亞於年輕人。 他們坐在電腦前或玩手機的時間相當長。盡管他們看電腦和手機的時間不短,但他們吸收要不就是“碎片”信息,要不就是垃圾信息。能造就自己和他人的信息很少。他們日常能聊的信息一般是兩個方麵:一是養生“雞湯”,二是政治八卦。

   另外,中國老人可能看不慣子女的一些生活習慣,有時敢怒不敢言,心裏憋得慌。

  總之,來自中國的老人(特別是探親的老人)普遍不習慣在北美生活,我個人簡單總結,一是知識和認知水平問題,二是價值觀的問題,三是習慣問題,最後一個是“愛”的問題。愛是無私的。我們社會之所以進步,首先是因為有愛的傳承。

 但不管怎樣,作為女子,應該體諒這一代老人的不容易和艱辛,他們可能也不希望自己是現在的樣子,但過去很多事情,他們無法選擇。 作為我們生活在北美的人,無論任何時候,我們應該表現出更好價值觀、包容、耐心和關愛的態度,去關愛我們自己的親人,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北美。不要輕易放棄這份愛,要把更好的愛傳遞下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3)
評論
stapler123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herryDC' 的評論 :你說很好。 我們的老人是知識分子,腦子很清楚。 道理也明白, 但特別難改。沒錯, 他們是我們的鏡子, 當我們老了,我們一定要有所改變。變得更好, 給孩子們留點念想。
CherryDC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tapler123' 的評論 : 你提出了一個很好的問題, 老人要為後代留下什麽?有朝一日我們自己變老時也會麵臨同樣的問題, 我們要為後代留下什麽?正如你所說, 應該是精神財富,是自強不息的榜樣,還有愛的傳承。正因為是最親的人, 我們不願意看到因無法交流使寶貴的時間白白浪費了。 說是代溝也好, 文化差異也好, 總之它生生將至親的人隔離在兩個世界。 每每想到這些我都會有種莫名的恐懼,生怕他們是一麵鏡子, 照出的是若幹年後我們的孩子眼中的我們。 等我們老了是不是也無法客觀的審視自己?是否也會不知不覺變得狹隘偏執。 我不會要求他們在這個年紀改變什麽,也不可能改變什麽。隻求相安無事, 即便心靈遠離了,留個和睦的印象也好。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回複 悄悄話 北美平民2015
國內過得好的父母根本就希罕來美國久住,哪裏有中國好啊。
這文章寫得很對。在美國不自由,而且吃得也不好。電視
看不懂,有什麽好的?住三個月可以。跟小孩混飯吃那容易嗎?
------------------------------------------
有道理. 國內一二線城市的老人,誰還稀罕美國那點福利
redwest 回複 悄悄話 每代人之間都有代溝, 住在一起不舒服還是分開的話。家人是沒得選擇的, 如果認為自己境界比較高, 就多包容對方。如果做不到, 就少來往。就分歧與代溝批評長輩就沒必要了, 改變不了對方, 還降低了自己的層次。個人觀點, 不喜可刪。
stapler123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ivinginwxc' 的評論 : 實際上,我們的老人到北美不是創業來的,是100%來享受的,在這裏不用做任何事,我們這裏比北京都方便,他們的任務就是享受生活。不行,人的思維和格局就這麽大。最讓人感到不安的是,他們負麵和灰色思維嚴重,不會積極、正麵地麵對事情,這是一個普遍現象。這是給我們這一代人很好警示。
divinginwxc 回複 悄悄話 人跟人不一樣。我們在紐約時請我父母來過,紐約公共交通很方便,可是他們就是自己不出去,等著周末我們帶他們出去玩,把我們累得要死,他們也無聊,想回去。我姨就不是這樣,她來看女兒,我表妹上班了人家自己找bus哪都去,去大學的圖書館找國內看不到的香港台灣出的中文書看,看完了還寫感想給世界日報投稿,世界日報還真給登了。不僅自己玩得不亦樂乎還給國內來的訪問學者當導遊,帶著人家玩兒呢。回去以後還想來。
喜愛心 回複 悄悄話 這真的和生活環境習慣相關。大部分過來的老人都60出頭了,已經不再適合於適應一個不同的環境。即使你住在中國城附近,對於老人而言也不如自己家鄉來得親近和方便。所以來旅遊一陣子即可,長期住在一起是很難受的。不隻來美國,就是以前我父母跨省去姐姐家,住一陣子都想回去。我之前換工作就搬到另一個州,前2個月都覺得難受得要命。要知道那可是就在一個國家,但從東到西,和從南到北,一旦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如果不是必須的,誰也沒有覺得有必要去做這種變化。所以,我很理解老人們想回國,特別在他們還能到處跑跑的年紀。長期留在美國的,大部分估計是孩子在這裏,跟著孩子過的打算。並不是就喜歡這裏。
stapler123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herryDC' 的評論 : 是的。我們的老人在物質上應該不缺乏的,但從他們的老年生活精神層麵的問題,也讓我們有所驚醒,並要對這方麵的提升和追求進行學習和努力。老人的主要價值之一,就是為後代留下有價值的東西。那是榜樣的東西。當他們沒有或不能意識在精神層麵問題時,我們有義務提醒和引導他們。這既是為老人,也是為了我們和孩子們。
西風-西風 回複 悄悄話 Do not live together . period!
CherryDC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tapler123' 的評論 : 我的感觸和你一樣, 老人和我們的分歧主要是心理和精神方麵的。 在我們看來我家老人的生活是單調和空虛的。更要命的是他們甘願這樣單調和空虛地浪費生命而不願思考生命的意義和價值。而且老人的思想普遍僵化,基本不認同任何新觀念,不願接受任何改變。 就連受過高等教育的老人也不例外。於是為避免不必要的不愉快, 我們和老人之間除了反複聊聊過去或是不痛不癢的點評無聊的時勢談談天氣, 基本不敢涉足任何其它話題。這種小心翼翼的相處很折磨人。
Emma_mama 回複 悄悄話 別的不說,在國內說話靠喊的,在這邊說話大點聲就要被說,光著一樣就不“自由”。
另外方家胡同挺好的,給大家樹了一個“老人怎麽想的標杆”,合格的小輩,一說就不是一種平等的關係.....都是成年人了,有事情好說好商量的,非得高誰一頭也不好
stapler123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彪悍的小石頭不用多說' 的評論 : 我們的老人倒沒有這樣。但自我中心應該是老人普遍的現象,這種情況可能是與老人的平安感差有關。所以這是思維和認知方麵的問題。實際上,我們常常也是這樣,所以需要改變和提升。
彪悍的小石頭不用多說 回複 悄悄話 這次我父母來又把我大姨帶了過來。我告訴他們家裏住不了這麽多人,得住酒店。這次來,因為生活習慣問題,把我累的夠嗆。一個廁所十分鍾我前前後後要打掃三次衛生。差點衝他們吼!我給大姨外麵定了酒店,我爸自說自話跟大姨說要退,擠我家。昨天今天我都發現她睡過的地方有血跡,滲入褥子。這個褥子是我七月份新買的!!真要把人逼瘋,哪有為省錢硬擠人家裏。擠人家了也不規矩點,隨隨便便。說實話他們要過來擠,我就不情不願。我爸竟然自作主張讓她退房。你說你省錢你摳門我管不著,你別麻煩我我才不管。這倒好。真是一地雞毛!
Yangtsz 回複 悄悄話 還是各住各家好。
stapler123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彪悍的小石頭不用多說' 的評論 :生活習慣不同尚可包容,但思維和意識的問題應該對他們的健康和與人關係有很大影響。最為典型是大腦中太多灰色和負麵的因素。這裏有個大家都應思考的問題,老年這幾十年,活著的目的是什麽?
彪悍的小石頭不用多說 回複 悄悄話 我同意樓主的觀點。
老人最主要的問題就是觀念和生活習慣。我父母最近在我這裏。我爸特別以他自己為中心。他有很多生活習慣讓我受不了。吃完飯,他就拿個牙簽旁若無人的開始剔牙。我跟他每次都說,從來都不改。我一開始還願意帶他們去西餐廳吃飯,主要是見識見識。現在我都不願意去。丟人死了。錢花了,氣也受夠了。在家裏吃飯,他一邊吃,一邊往桌子上吐。我跟他說,拿個碗吐那裏。他就是不聽。每次吃完飯,桌子上都吐的很惡心。然後一邊吃,一邊往地下漏。他吃一頓飯,要我和我媽兩個人服侍。跟他說要吃的小心點,不聽。我說那你自己擦。他又不擦。不僅這樣。他洗碗還不給我用洗碗液。說吃了要死人。我告訴他碗要洗幹淨,衝幹淨就行了。不聽。真的,要不是我媽,真的想早點趕他回去。
而且他也不知道尊重已成年子女。老是覺得子女應該什麽都聽他的。他在子女家還是領導。
awdr 回複 悄悄話 真希望他們都回去,現在老人在北美吃福利的太多,養不起啊...吃了福利,還說壞話,讓人失望。
成功的海龜 回複 悄悄話 在北美(包括墨西哥嗎?)的第一代華人的生活,不少都是老慘了。
stapler123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匡吉' 的評論 : 回複 '匡吉' 的評論 : 他們要真是去適應新文化,就好了。我們這是溫哥華,有中國超市、中文報紙,醫院配有中文譯員,教會是國語的,朋友一色大陸來的老夥伴。 微信、電腦和電視都是中文。他們特別喜歡加拿大的花生醬和三文魚。還是那句話,住哪無所謂,但老人活要健康和有意義。這不僅僅是身體方麵,更為主要的是心理和精神方麵的。 人人都應該從學習中成長,包括老人。
匡吉 回複 悄悄話 人還是生活在自己的文化中最自在舒服,不管這種文化是先進還是落後。這是個軟件的問題,不是硬件的問題。你讓六,七十歲的老人再去適應一個新的文化,盡管這個文化可能更先進,也是強人所難,所以他們感到不自在,要回去。
stapler123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方家胡同' 的評論 : 行了,你早點歇著吧。謝謝你的關注。
方家胡同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tapler123' 的評論 :
嗬嗬,盧瑟的伎倆用上了?想知道爺的年齡?去看我的博客就知道了。
stapler123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方家胡同' 的評論 : 我等著你寫一篇“男子漢”的文章出來。 不過我先說一句,你這歲數要是寫個男子漢的政治的文章,肯定是八卦。 哈
stapler123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方家胡同' 的評論 : 看來年紀不小了,一看文革兩字就來精神呀? 我原來住分司廳,離你很近。一把歲數了,別政治政治的。好好過好自己日子得了。
方家胡同 回複 悄悄話 一個男人要活得像個男子漢的樣子,這種背後嘮叨的作風實在是不像個爺兒們。
方家胡同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tapler123' 的評論 :
回答不了,就說回答不了。別找借口。
中文的象形字已經運用了上千年,你還要委屈地用這些古老的文字?換換吧!
stapler123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方家胡同' 的評論 : 你如果是針對本文說:今天你怎麽看待老人,有可能就是將來你的子女怎麽看待你的前奏。 請你看清本文的第一段再做評論。如果是泛指,我絕對認同。
stapler123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方家胡同' 的評論 : 你對政治太敏感了吧。這應該是家庭、親子、婚姻以及老人健康生活的話題。這與“政治高度”好像一毛錢關係都沒有。 你說的“換位思考”“代溝” 那都是多老的名詞了。換換思路和角度吧。
方家胡同 回複 悄悄話 重新寫一遍:
一個不能換位思考的子女,不能算是個合格的小輩。代溝是客觀存在的,今天你怎麽看待老人,有可能就是將來你的子女怎麽看待你的前奏。
方家胡同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tapler123' 的評論 :
經曆過動蕩和文革的中國老人們,或多或少帶有一些生活的毛病。他們絕大數也許使受過去的教育影響,首先他們不是很清楚什麽是愛,包括夫妻間,父母與子女間,甚至隔代之間的愛。抱怨和灰色的思維是生活中常常表現出來的。很多老年夫妻沒有什麽感情,與孩子的關係也很淡薄。他們甚至不知道:應該老年生活的價值是什麽?他們不清楚老年生活的意義是什麽?如何做個健康而又價值的老人?
你認為沒有在談政治?如果是,我無言。
stapler123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方家胡同' 的評論 : 請你看清楚了本文的頭一段。另外,從哪個角度,你能看出是政治高度?你的說代溝的問題也是太老的話題了吧。 你好像沒看懂本文的用意。
方家胡同 回複 悄悄話 一個不能換位思考的子女,不能算是個合格的小輩。代溝是客觀存在的,把它歸結到政治高度你屬於稀有品種。今天你怎麽看待老人,有可能就是將來你的子女怎麽看待你的前奏。
stapler123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larry' 的評論 : 非常讚同,知識層次越高、越開放的老人,對於北美生活的認同感更強,至少積極的認同。很多中國老人勤儉生活慣了,他們的生活品質標準不高,所以他們不在乎北美更好的生活品質。這倒不是本人的主要意思。我的意思是:老人要有積極、正麵、開朗的精神生活,他們應該清楚晚年幾十年的生活,如何活才有意義。實際上我們也應該考慮這個問題。
stapler123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西雅圖登山' 的評論 : 我不想使用自私這個詞,擔心有些人受不了。 但用自我中心可能更加好點。
西雅圖登山 回複 悄悄話 同意作者的大多數觀察。很多父母不懂得關心別人,心裏隻有自己,自私得很。
world1peace 回複 悄悄話 至於上綱上線的嗎,合則留不合則去
llarry 回複 悄悄話 開明程度越高的老人越願意在這裏。就說這一句,再說都是多餘的
大號螞蟻 回複 悄悄話 你這是個案。現在跑美國來養老的中國人不要太多。其中騙取福利的現象更是嚴重。
smeagolrocks 回複 悄悄話 twbxw 如果真是這種感覺不光是老人連孩子都會回國的,事實上是中國已經超過墨西哥成美國第一移民大國,月子中心還不算。
iamhereforfun2 回複 悄悄話 twbxw 發表評論於 2017-09-06 16:18:01
你看他們可憐,其實他們看你才可憐。混在一個異國他鄉,缺乏自己的親朋好友圈子,活動的範圍也就那麽大,晚上還因為安全不敢出門逛街。混到死也就頂多是個公司中層,一個個家庭一到晚上就跟孤魂野鬼似的,獨守在家裏。美其名曰愛家庭,其實就是沒地方去逛。
逛美國同事家,人家不鳥你。逛街,不敢,怕黑人,怕流浪漢,逛高檔會所,又去不起。生活就是三點一線,圈子逼仄,頂多就是出去旅遊一下。除了經營家庭沒別的出路。也就隻能這樣了。
在國內可就不一樣了,隨便在街上找個老年人聊兩句,兩家人就有可能成為朋友。沒有美國人那麽多的相互戒備。家裏也隨便坐,出門小公園裏健身,跳跳廣場舞,或者幹脆在菜市場逛半天,跟老板聊天,沒事兒就有親朋好友來逛逛,也可以隨時打電話到親戚那裏住幾天。子女孝順的,還能送他們到處去旅遊。更重要的是,晚上可以隨意出門。這才是自由。老百姓的自由。
---

別說, 講的還真有點道理。
stapler123 回複 悄悄話 《聖經》有句話可能可以回答或“部分”回答這個問題。

“財寶在哪裏,心就在哪裏”。
stapler123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北美平民2015' 的評論 : 我就這麽說吧, 電視,我們的老人可以看到北京新聞,電視劇就更不用說了。 去購物中心、大統華超市、圖書館、社區中心、教會、 河邊、湖、森林、地鐵、公車站,所有的都在步行10分鍾內。比北京方便不知多少倍!他們在住了半年,一共在外麵吃了一次中餐,因為家裏做的中餐比外麵的棒。他們在外麵吃有日餐、西餐、韓餐、印度餐、越南餐、香港餐等等。他們在這裏也有不少朋友。 但總之就是要回去。
北美平民2015 回複 悄悄話 國內過得好的父母根本就希罕來美國久住,哪裏有中國好啊。
這文章寫得很對。在美國不自由,而且吃得也不好。電視
看不懂,有什麽好的?住三個月可以。跟小孩混飯吃那容易嗎?

stapler123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清漪園' 的評論 : 這就是一種心態問題。我們這裏有免費的英文,我們的老人不願意學。他們在這裏每天鍛煉兩個小時,不用做飯、買菜。 什麽事都不做。就是來享受。每天水果隨便吃、想吃什麽,說句話就行了。他們還參加教會活動,社區中心的活動。每天挺忙活的。 但是就是想回去。
stapler123 回複 悄悄話 實際上,很多老人的並不是物質生活方麵的問題。我們自己老人更不存在養老的後顧之憂,本人本身就是這方麵的專家。 主要的問題反映在老人的精神生活。這文章也不是說誰對誰錯,哪好哪不好。主要想說明老人應該更加追求精神層麵的學習和提升,去除我們過去不良的思維和習慣,更加正麵積極的對待人生。如果是這樣在哪裏生活都一樣,都不會讓子女擔憂。
清漪園 回複 悄悄話 我在英國時老爸和我們生活過一段,他說這是他最好的一段人生,也許正是因為他沒有LZ所列舉的問題,才能享受國外的生活吧。老爸英文好,口語流利,上街與英國人聊天交流沒問題,他自己去診所看病沒問題,拿的藥和他在中國吃的一個樣;他去Gym遊泳,在郊區小鎮到處遛彎兒,消息比我還靈通;他也不覺得是我的累贅,因為他可以幫我兒子輔導功課,說文論史;他上街買菜沒問題,抬腿就到商店。說到底,英國郊區的生活模式和中國相似,到哪裏都是步行的距離,方便;而美國的郊區生活離開中國模式太遠,如果再加上語言不通,老人就不自在了。我多麽希望能夠回到和老爸在一起生活的日子呀!
stapler123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twbxw' 的評論 : 不知你住在什麽地方?你住的那地方晚上你們不敢出去?我們這晚上隨便出去,最多撞上熊。按你的標準,絕對自由。
oldpp 回複 悄悄話 你說的有道理的。那些老人其實大多不太值得太多的關愛。
X723 回複 悄悄話 既然不喜歡為什麼不回去?莫名其妙的問題!
lio 回複 悄悄話 人與人,包括親友、夫妻之間,都應該保持一定的距離較好。



twbxw 回複 悄悄話 你看他們可憐,其實他們看你才可憐。混在一個異國他鄉,缺乏自己的親朋好友圈子,活動的範圍也就那麽大,晚上還因為安全不敢出門逛街。混到死也就頂多是個公司中層,一個個家庭一到晚上就跟孤魂野鬼似的,獨守在家裏。美其名曰愛家庭,其實就是沒地方去逛。
逛美國同事家,人家不鳥你。逛街,不敢,怕黑人,怕流浪漢,逛高檔會所,又去不起。生活就是三點一線,圈子逼仄,頂多就是出去旅遊一下。除了經營家庭沒別的出路。也就隻能這樣了。
在國內可就不一樣了,隨便在街上找個老年人聊兩句,兩家人就有可能成為朋友。沒有美國人那麽多的相互戒備。家裏也隨便坐,出門小公園裏健身,跳跳廣場舞,或者幹脆在菜市場逛半天,跟老板聊天,沒事兒就有親朋好友來逛逛,也可以隨時打電話到親戚那裏住幾天。子女孝順的,還能送他們到處去旅遊。更重要的是,晚上可以隨意出門。這才是自由。老百姓的自由。
華府采菊人 回複 悄悄話 這樣多好,理直氣壯地回去靠自己過日子,也不用騙美國的福利了
Mmom2269 回複 悄悄話 國內社會環境造成老人格局很低,拿孝道綁架子女,不能美國呆下去太正常了,硬擠一起隻能是一地雞毛,把家徹底毀掉。
[1]
[2]
[尾頁]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