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終於把兩位老人送回國了。
作為女婿,我對這兩位老人好,絕對絕對超過對我的父母,我的父母已經去世,他們享受我對他們孝順相對少一些。 而這兩位老人享受的女婿的孝道,絕對超過他們自己的女兒。好了,不說這些,來講講為什麽中國老人不願意在北美生活。
首先,醫療問題,這是一個實際問題,問題是,就是在國內,也不是所有的病,所謂醫保都能報銷的,特別是大病。解決方法:健康身體、購買旅遊保險、著手把父母辦成移民。
其次,語言問題,老人常說自己是睜眼瞎。
再次,交通問題,大多老人不會或不能開車,在北美不能開車,生活的範圍一下就小了很多。
上麵是眾人皆知的問題,不多說了,我來說說更深一層的問題。
1. 心態問題: 到北美兒女家,老人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寄人籬下的感覺。不像在國內,不一定事事都要問子女,包括當地環境、購物、社區、娛樂等信息,而在北美,這些信息大都來自子女。從而是他們產生一種不自在的依賴感覺,這使他們感到不舒服。
2. 價值觀問題:經曆過動蕩和文革的中國老人們,或多或少帶有一些生活的毛病。他們絕大數也許使受過去的教育影響,首先他們不是很清楚什麽是愛,包括夫妻間,父母與子女間,甚至隔代之間的愛。抱怨和灰色的思維是生活中常常表現出來的。很多老年夫妻沒有什麽感情,與孩子的關係也很淡薄。他們甚至不知道:應該老年生活的價值是什麽?他們不清楚老年生活的意義是什麽?如何做個健康而又價值的老人?
在國內,他們接受的價值觀和真理是來自《新聞聯播》,在他們腦子裏,隻有兩條是根深蒂固的:一是子女要尊敬和服從長輩。二是,要艱苦奮鬥,勤儉持家。他們往往會因為幾個米粒的浪費,而給家中的子女上一小時他們艱苦奮鬥的曆史課,甚至與子女爭執或爭吵;但他們從來不說,在國內為了營養藥或貪圖利益而被人騙走幾萬甚至幾十萬元的經曆。
說實話,中國這一代老人挺可憐的。一生被人忽悠的就是奉獻,沒有自我的獨立思維,沒有什麽自我愛好,又沒趕上改革的紅利。他們都是在一種低層次的生活追求中安排自己的晚年的。他們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當他們來到北美,自己孩子的家,他們始終不認為這些事實是一種恩典:
× 與自己家人,祖孫三代生活在一起親情關係。
× 幹淨的食物、清潔的空氣和優美的環境。
× 良好的人文環境和社區鄰裏關係。
× 良好的價值觀和學習。
如果這些我們都看不上,那麽成百萬的中國人移民北美,圖什麽呀?
3. 習慣問題:來北美的中國老人總說,他們在這邊不自由。我剛開始還有點糊塗,他們要的自由是指什麽? 後來慢慢明白了。就是他們感到在子女家裏很多事情不像在自己國內的家裏一樣,想怎麽著,就怎麽著。比如他們想吃個什麽東西,有時就可能吃不到。很多中國老年夫妻都有“拌嘴”的毛病(這還是一個特別普遍的毛病),在子女家,這個事情總要收斂一下,這類的收斂讓他們特別難受。他們在自己家裏,想什麽時候吃飯就什麽時候吃飯,想什麽時候睡覺就什麽睡覺。現在中國很多老人的對電腦和微信的癡迷,不亞於年輕人。 他們坐在電腦前或玩手機的時間相當長。盡管他們看電腦和手機的時間不短,但他們吸收要不就是“碎片”信息,要不就是垃圾信息。能造就自己和他人的信息很少。他們日常能聊的信息一般是兩個方麵:一是養生“雞湯”,二是政治八卦。
另外,中國老人可能看不慣子女的一些生活習慣,有時敢怒不敢言,心裏憋得慌。
總之,來自中國的老人(特別是探親的老人)普遍不習慣在北美生活,我個人簡單總結,一是知識和認知水平問題,二是價值觀的問題,三是習慣問題,最後一個是“愛”的問題。愛是無私的。我們社會之所以進步,首先是因為有愛的傳承。
但不管怎樣,作為女子,應該體諒這一代老人的不容易和艱辛,他們可能也不希望自己是現在的樣子,但過去很多事情,他們無法選擇。 作為我們生活在北美的人,無論任何時候,我們應該表現出更好價值觀、包容、耐心和關愛的態度,去關愛我們自己的親人,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北美。不要輕易放棄這份愛,要把更好的愛傳遞下去。
國內過得好的父母根本就希罕來美國久住,哪裏有中國好啊。
這文章寫得很對。在美國不自由,而且吃得也不好。電視
看不懂,有什麽好的?住三個月可以。跟小孩混飯吃那容易嗎?
------------------------------------------
有道理. 國內一二線城市的老人,誰還稀罕美國那點福利
另外方家胡同挺好的,給大家樹了一個“老人怎麽想的標杆”,合格的小輩,一說就不是一種平等的關係.....都是成年人了,有事情好說好商量的,非得高誰一頭也不好
老人最主要的問題就是觀念和生活習慣。我父母最近在我這裏。我爸特別以他自己為中心。他有很多生活習慣讓我受不了。吃完飯,他就拿個牙簽旁若無人的開始剔牙。我跟他每次都說,從來都不改。我一開始還願意帶他們去西餐廳吃飯,主要是見識見識。現在我都不願意去。丟人死了。錢花了,氣也受夠了。在家裏吃飯,他一邊吃,一邊往桌子上吐。我跟他說,拿個碗吐那裏。他就是不聽。每次吃完飯,桌子上都吐的很惡心。然後一邊吃,一邊往地下漏。他吃一頓飯,要我和我媽兩個人服侍。跟他說要吃的小心點,不聽。我說那你自己擦。他又不擦。不僅這樣。他洗碗還不給我用洗碗液。說吃了要死人。我告訴他碗要洗幹淨,衝幹淨就行了。不聽。真的,要不是我媽,真的想早點趕他回去。
而且他也不知道尊重已成年子女。老是覺得子女應該什麽都聽他的。他在子女家還是領導。
嗬嗬,盧瑟的伎倆用上了?想知道爺的年齡?去看我的博客就知道了。
回答不了,就說回答不了。別找借口。
中文的象形字已經運用了上千年,你還要委屈地用這些古老的文字?換換吧!
一個不能換位思考的子女,不能算是個合格的小輩。代溝是客觀存在的,今天你怎麽看待老人,有可能就是將來你的子女怎麽看待你的前奏。
經曆過動蕩和文革的中國老人們,或多或少帶有一些生活的毛病。他們絕大數也許使受過去的教育影響,首先他們不是很清楚什麽是愛,包括夫妻間,父母與子女間,甚至隔代之間的愛。抱怨和灰色的思維是生活中常常表現出來的。很多老年夫妻沒有什麽感情,與孩子的關係也很淡薄。他們甚至不知道:應該老年生活的價值是什麽?他們不清楚老年生活的意義是什麽?如何做個健康而又價值的老人?
你認為沒有在談政治?如果是,我無言。
你看他們可憐,其實他們看你才可憐。混在一個異國他鄉,缺乏自己的親朋好友圈子,活動的範圍也就那麽大,晚上還因為安全不敢出門逛街。混到死也就頂多是個公司中層,一個個家庭一到晚上就跟孤魂野鬼似的,獨守在家裏。美其名曰愛家庭,其實就是沒地方去逛。
逛美國同事家,人家不鳥你。逛街,不敢,怕黑人,怕流浪漢,逛高檔會所,又去不起。生活就是三點一線,圈子逼仄,頂多就是出去旅遊一下。除了經營家庭沒別的出路。也就隻能這樣了。
在國內可就不一樣了,隨便在街上找個老年人聊兩句,兩家人就有可能成為朋友。沒有美國人那麽多的相互戒備。家裏也隨便坐,出門小公園裏健身,跳跳廣場舞,或者幹脆在菜市場逛半天,跟老板聊天,沒事兒就有親朋好友來逛逛,也可以隨時打電話到親戚那裏住幾天。子女孝順的,還能送他們到處去旅遊。更重要的是,晚上可以隨意出門。這才是自由。老百姓的自由。
---
別說, 講的還真有點道理。
“財寶在哪裏,心就在哪裏”。
這文章寫得很對。在美國不自由,而且吃得也不好。電視
看不懂,有什麽好的?住三個月可以。跟小孩混飯吃那容易嗎?
逛美國同事家,人家不鳥你。逛街,不敢,怕黑人,怕流浪漢,逛高檔會所,又去不起。生活就是三點一線,圈子逼仄,頂多就是出去旅遊一下。除了經營家庭沒別的出路。也就隻能這樣了。
在國內可就不一樣了,隨便在街上找個老年人聊兩句,兩家人就有可能成為朋友。沒有美國人那麽多的相互戒備。家裏也隨便坐,出門小公園裏健身,跳跳廣場舞,或者幹脆在菜市場逛半天,跟老板聊天,沒事兒就有親朋好友來逛逛,也可以隨時打電話到親戚那裏住幾天。子女孝順的,還能送他們到處去旅遊。更重要的是,晚上可以隨意出門。這才是自由。老百姓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