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本人比較喜歡戰爭片,所以就迫不及待地看了這個片子,看完後又以下幾個感受:
1. 套路相同:與中國手撕鬼子的模式差不多,美國二戰以後的戰爭片,特別是最近年的伊拉克或阿富汗戰爭的片子基本有幾個套路:魔鬼訓練、偶遇愛情、敵人殺人民的殘暴、美軍的英勇,最後勝利完成任務。這個也是如此。
2. 英勇機智的美軍和不是一般傻的敵人:這個片我算了一下,美軍一共傷了兩個,死了了一個,當然阿拉伯人那邊死了無數了。而且我注意到死傷的美軍都是被一個對方SNIPER幹的,其他那些阿拉伯人都是吃屎的。我就納悶了,既然這麽有效,全阿拉伯人都成“SNIPER"不就完了。我不是拉偏架,我看著那幫阿拉伯人都著急,用地雷呀,用炸彈呀。 記得有個特老阿爾巴尼亞的電影叫什麽遊擊隊來著, 意大利的坦克一進到胡同裏,讓遊擊隊這一通胡揍呀。 這幫阿拉伯人,硬著頭皮向坦克衝,這聯想到我們抗日連續劇中傻帽鬼子了,沒舉槍打了,鬼子就倒下了。
3. 這個電影特別突出了美軍'sniper'的作用,基本上指哪打哪。可是我不明白電影中的一點,美軍的SNIPER實際上對步兵起到一個支持的作用,他一般呆在步兵後麵的某個製高點上,如果是雙方是相持作戰,我想SNIPER的作用很大,可是我注意美軍實際上運動作戰,他們是一直向前行進的,而且有時開著悍馬前進,我就想問問導演了,這SNIPER應該呆在那裏?他拎著槍跟著步兵一起跑嘛?實際上,如果不是狙擊的作用,隻是對打,狙擊步槍與AK47幾乎是沒法比。可是電影裏一直看到這個美軍的狙擊手一直呆在某個地方暗算對方,可是我就納悶了,那幫步兵不是一直向前走嘛,這個哥們老趴在一個地方是找死嗎?還有一點,老美跑在對方的胡同裏怎麽比那幫阿拉伯胡同串子還熟悉當地地形,相反阿拉伯人倒想去是外地人,猛打猛撞。
4. 最有意思的,一幫開著悍馬的老美,大白天的跑到城裏阿拉伯居民區的一個製高點上,表麵看美軍的行動非常小心,但實際上這跟逛迪斯尼沒什麽區別,那些阿拉伯的胡同串子們也不知去那裏了,一點不知道。本來還想著兩邊的狙擊手麵對麵的較量一下,感情美軍的狙擊手在根本在沒看清是否對方在哪裏的情況下,憑著信念將對方隔著2000多米給打死了,最悲催的是這位奧林匹克選手的身經百戰的阿拉伯老哥連是槍從哪裏打來的都沒搞明白就是死,這都是什麽事呀。等美軍完成任務了,那幫一直在睡覺的阿拉伯人突然覺醒,突然從四麵八方地近乎送死地瘋狂地攻擊美軍製高點的樓房,搞不清阿拉伯人是什麽意思?大街上好多美軍在逛遊不打,專打樓頂美軍。我估計導演拍到這也有點亂了。。。。
5. 阿帕奇橫空出世,這應該美國戰爭片的主要刺激的情節,一架嶄新的阿帕奇前去支援地麵美軍“突圍”,大概有一兩分鍾在拍阿帕奇的英姿,到地之後,發射一枚導彈,炸毀一個房梁,然後就失蹤了,我就此發傻了有10秒鍾。後來我想明白了,這阿帕奇實際上就是應插進來“噱頭”,有它沒它,美軍最後能突圍是鐵定的。
6. 片子一共將近2小時20分鍾,談情說愛用了一個小時不止,其中包括不止一次地一邊狙擊阿拉伯老哥們,一般用衛星電話與老婆談情說愛,我估計這要是在真實的戰場上,他的長官能把它蛋給踢掉。
7. 演員有名但表演一般,主人公人髒乎乎,還有一個大肚腩(有個訓練的鏡頭照出這哥們的大肚子),人肥乎乎,這樣是不是特有美國味道?這個片子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那幫阿拉伯人沒有一個好東西,真的沒有一個,基本上人民群眾都是壞人,我真不知道老美跑哪裏是幹什麽去了。
戰爭片要特別忌諱這樣的事情,那就是不要把自己對手或敵人描述的太蠢,不要拍成你在與一群豬在打仗,否則,那樣很容易把自己也給罵了。與前些日子上演的”FURY“相比,這個片子在真實性、細膩度、故事情節、演員表演等方麵還是有差距的。不信就去看看去。如果能得奧斯卡,那一定與中國一樣,因為是愛國主義題材。
你知道什麽叫PTSD?就是美軍退伍軍人殺害無辜後的內心不可自我饒恕的罪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