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證明,誰是“科學的春天”
老 驥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中國的女科學家屠呦呦,這個獎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得到的第一個諾貝爾科學獎,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因此在中國乃至世界華人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大家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精神倍受鼓舞。
這個獎結束了中國人得不到諾貝爾科學獎的曆史,從而讓錢學森的“天問”有了答案,中國不是沒有世界級大師,中國其實早就有世界級大師。
這個獎也打破了一些人的論斷,中國本土出不了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屠呦呦就是中國大陸土生土長的科學家,因為沒有博士學位、留洋背景和院士頭銜,她被業界戲稱為“三無專家”。
這個獎也駁斥了一些人的謬論,如方舟子之流詆毀中醫中藥是偽科學,“青蒿素”獲得諾貝爾獎給了他們一記響亮的耳光。美國科學家篩選了30萬個化合物,都沒找到理想的抗瘧成分,1971年下半年,屠呦呦從東晉葛洪所著《肘後備急方》一書中受到啟發,書中記載了“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之,絞取汁,盡服之”的內容,采取乙醚低溫提取法獲得成功,“青蒿素”對瘧原蟲的抑製率達到100%。
這個獎還揭示了一個真理,在社會主義製度和集體主義精神下,科學家完全可以攀登世界科學的高峰。研製“青蒿素”從1967年5月23日開始到1979年結束,曆時13載,有60個單位、兩三千人參與,這是一個時代的榮耀,是集體主義的力量,所以,屠呦呦再三強調是參與項目的全體科學工作者的功勞。
更重要的,這個獎為毛澤東時代正了名,毛澤東時代不是科學的冬天而是科學的春天。右-派們一慣指責毛澤東時代不尊重知識,不尊重人才,歧視知識分子,迫害知識分子,認為毛澤東時代特別是文革時期,簡直就是科學的荒漠、是科學的冬天。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在1978年3月31日全國科學大會閉幕式上的演講詞宣布:“我們可以揚眉吐氣地說,反-動-派摧殘科學事業的那種情景,確實是一去不複返了!科學的春天到來了!”事實果真如此嗎?我們且不說毛澤東時代那些引以為豪的千百個科技創造和發明,如:兩彈一星、核潛艇、五萬噸巨輪、銀河計算機、激光彩排漢字技術等,我們隻說與諾貝爾科學獎有關的項目,除了“青蒿素”外還有兩大發明創造,均可以贏得諾貝爾科學獎。
一項是1965年我國科學家完成了牛結晶胰島素,即“人工合成胰島素”。這是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多肽類生物活動性物質,這項成果為全世界糖尿病患者帶來了福音,它不但挽救了必死患者的生命,而且還做到了基本不影響患者的正常壽命。我的一個妹夫患糖尿病十幾年,每天紮胰島素,生活質量並沒有受到多大的影響,酒照喝,肉照吃,堅持爬山和冬泳,現在由一天紮兩隻胰島素減為一天紮一隻。“人工合成胰島素”隻就其成果的意義來說,當時我國的相關科研人員能獲得諾貝爾獎,但諾貝爾獎對同一成果獲獎人數有要求,可以有最主要人員榮獲該屆諾貝爾獎。但他們認為,這一成果是集體共同獲得,不能為了沽名釣譽而把這一成果算作其中少數人的,最終沒獲得該屆諾貝爾獎。
另一項是“雜交水稻”。 雜種優勢是生物界的普遍現象,利用雜種優勢來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是現代農業科學的主要成就之一。選用兩個在遺傳上有一定差異,同時它們的優良性狀又能互補的水稻品種,進行雜交,生產具有雜種優勢的第一代雜交種,用於生產,這就是雜交水稻。袁隆平1960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1971年2月領命調到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專門從事雜交水稻研究工作,並於1975年獲得成功。為加強和協調雜交水稻的科學研究,1984年6月成立了全國性的雜交水稻專門研究機構——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後又成立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均由袁隆平任中心主任至今。1995年他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記得1976年我所工作的人民公社,農技站就開始在一個大隊進行雜交水稻的育秧栽植試點工作,獲得了良好的效果。八十年代後,雜交水稻在全國逐漸推廣和普及,其單產由過去的矮杆水稻200公斤陡增為600公斤,翻了三番。加上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的種子改良,中國的糧食產量大幅增長,從而徹底解決了農民的溫飽問題。現在我國的雜交水稻技術傳播到世界,為克服世界糧食危機,解決人民的吃飯問題做出了曆史性的巨大貢獻。
為何這項成果沒有獲得諾貝爾獎,詳情不知,也許時候不到,也許在袁隆平之前有兩個外國人就在研究雜交水稻,但他們的研究由於設想和方案存在某些缺陷和種種原因沒法完成產業化,結果沒有可操作性也無法進行推廣,真正把它變為惠及中國及世界人民成果的是中國的袁隆平及其團隊。我相信是金子總會發光的,總有一天這項成果會被諾貝爾獎承認,就像遲到幾十年的“青蒿素“被授予諾貝爾獎一樣。
毛澤東時代取得如此非凡的科學成果,不是憑空想像而來的,而是依靠自力更生和艱苦奮鬥取得的。在當時國民經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勒緊庫腰帶,對科技投入經費達到每年占國民經濟總產值的1.28%,超過世界平均水平,毛澤東時代後期科技投入更是達到每年2.32%,超過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僅次於美國和日本。毛澤東時代科技發展還得益於社會主義體製,充分發揮了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大力發揚了集體主義團結協作、不計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
以上三項都是具有獲得諾貝爾獎實力的科學成果,其中,“青蒿素”已獲得諾貝爾獎,“人工合成胰島素”可以獲獎而拒絕,“雜交水稻”具有獲得諾貝爾獎的潛力。這足以證明毛澤東時代的科技實力是何等了得。
“青蒿素”的發明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一個成功典範,但這並不能歸功於太祖,更不能說明太祖對科技的重視。太祖後來無法無天,隻搞他的GP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學生不學習,知識分子被工人階級看管,領導,這樣科學能發展嗎?
我看你應該到新疆去墾荒幾年,餓幾年肚皮,再來為太祖文革歌功頌德不遲。
青蒿素的發現正好說明所有屠先生檢驗過的幾百個流傳千百年的中藥治瘧疾的藥方無一有效。(那個“青蒿一束”是沒效的,後來按提取物合成的才達到有效劑量)。 青蒿素本身是天然產生的,曆史比中醫久遠多了。中醫說青蒿入藥,其實並不確實知到能治什麽病。不光青蒿入藥,本草裏連“廁布簾”也入藥。
他如九霄雲外,空話恐怕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