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十飛機研製成功是毛澤東思想的偉大勝利
任治侯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我是上海飛機製造廠的退休職工,今天向大家匯報的題目是《運十飛機研製成功是毛澤東思想的偉大勝利》。
運十飛機是我國至今天為止,唯一一種研製成功的大型客機,是我國至今天為止飛得最高、最遠,載客量最多的大型客機。運十飛機第一架飛機出廠已整整38年,第一次試飛成功已整整34年。我趁此機會向大家匯報毛主席的偉大決策及在毛澤東思想哺育下而形成的“運十精神”。
一、上海研製運十飛機是毛主席的偉大決策
1、時代背景
大家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陣營一直對新中國實行封鎖、製裁、圍堵。到了上世紀60年代,以赫魯曉夫為代表的蘇共修正主義集團徹底背叛馬列主義,對堅持科學社會主義道路的中國進行封鎖和戰爭威脅。1969年,蘇聯侵略我國珍寶島,我英勇的人民解放軍在毛主席指揮下,粉碎了蘇修的進攻,保住了珍寶島,但蘇聯仍在我邊境陳兵百萬,對我國構成巨大威脅,與此同時,美帝國主義於60年代下葉在航空航天領域投入巨資,在科學技術方麵取得了突破性進展。1968年,美國波音公司研製成功波音747飛機,這是世界上第一架可以直接飛越太平洋的大飛機。1969年,美國實施阿波羅航天計劃,把宇航員送上月球。美國在實施阿波羅計劃的同時,向全世界宣布,全世界除了中國和阿爾巴尼亞以外,其他國家都可以有償收看阿波羅登月的電視實況轉播,這是對中國的公然封鎖和挑釁。但中國人民不是好欺負的,中國有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的領導,全國人民群策群力,對帝國主義和蘇修集團毫不畏懼,政治上進行堅決鬥爭,在科學技術方麵勇攀高峰。在美國阿波羅登月的同時,上海市委書記馬天水在萬人大會上宣布,上海打破了美國的挑釁,成功接收了阿波羅登月發回地麵的畫麵和信號。現在大家在上海七寶可以看到大型衛星信號接收基地及大型拋物線型天線,這套設備就是那時建成的。同時,在60年代,我國氫彈爆炸成功,殲八戰機和轟六中程轟炸機也試飛成功,09核潛艇即將試航,東方紅衛星也在1970年4月24日發射成功。我國有了原子彈、氫彈,但遠程轟炸機、空中加油機當時還沒有,戰略武器的遠程投送能力還很差,而研製大型客機、大型運輸機正是實現遠程轟炸機遠程投送的關鍵環節。這樣的時代背景,毛主席比我們誰都清楚。他了如指掌。
2、毛主席決策上海造大飛機
毛主席是偉大的戰略家。他的任何重大決策都是從國家、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決定在上海造大飛機,是毛主席他老人家綜合考慮國際、國內形勢,考慮國內的生產能力及上海的工業生產能力,經過長時間的考慮而作出的決策。
1972年1月15日下午,中央軍委在軍委招待所第七會議室召開中央軍委辦公會議,聽取上海飛機製造廠(當時叫空軍第五七0三廠)關於運十飛機設計方案的匯報。當時一位同誌在會議的開幕詞中說:1969年國慶節前毛主席路過上海,我們向毛主席匯報了上海工業生產情況,我們還向毛主席匯報了造火箭等方麵的事情,安排了上天的事情。當時毛主席問:“有沒有造飛機?”這位同誌繼續說“當時我根本就沒有想起造飛機的事,是毛主席出的題目,並非作為上海請戰。1970年7月下旬,毛主席在上海視察工作時又提出這個話題”,毛主席說:“上海工業技術基礎這麽好,可以搞飛機嘛。”空四軍政委當時是上海負責人之一,他於1970年7月23日向空軍司令員報告了毛主席講話的內容。空軍黨委,上海市委聽了毛主席的講話,雷厲風行,立即行動。7月26日國務院航空工業領導小組向中央軍委國防工業領導小組提交《關於上海、廣州地區製造飛機問題的請示》報告,7月30日中央軍委國防工業領導小組原則同意航空工業領導小組的請示,並上報國務院,經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批準,國家計委、軍委國防工業領導小組於1970年8月27日聯合批複發文:原則同意上海市試製生產運輸機的報告,並納入國家計劃。該項目定名為708工程,飛機代號為運十。在這個批複中同意上海造運十飛機。由此可見,運十飛機是毛主席提議,周總理批準、國家計委、國防工業領導小組立項的國家項目,是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的具體體現。
3、落實毛主席指示,確定設計方案
毛主席關於上海造飛機的指示及國務院的文件傳達後,全國人民積極響應,各路英豪奔赴上海飛機製造廠,同上飛廠的工程技術人員一起,成立了七0八工程設計組,轟六副總設計師馬鳳山同誌任設計組技術負責人,熊焰同誌任設計組行政負責人。當時工廠黨委的指導思想是:堅決落實毛主席的指示,早日把大飛機造出來,讓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出國訪問時乘坐我們國產的飛機,黨委充分發揚民主,對造出什麽樣的飛機發動大家獻計獻策,討論方案。有的主張用轟六改裝,有的主張參照伊爾62,有的主張製造類似三叉戟客機,有的主張參考波音707,而主張參考三叉戟式樣的為多數,取得了共識。設計人員繪出了三叉戟飛機的外型尺寸及內部客艙布置的草圖,上飛廠職工終於盼到了造大飛機的這一天,他們以極大的熱情擁護毛主席的決定,僅僅用了30天的時間就造出了1:1的三叉戟式樣木樣機,供設計參考、內部協調之用,受到空軍、海軍、上海市委和國務院有關部委的一致好評。當時來參觀這架木樣機的人絡繹不絕。
1971年4月21日,空軍副司令曹裏懷來上飛機視察,聽取工作匯報,並代表航空工業領導小組對著運十飛機提出了新的設計要求,即實用航程不少於7000公裏,巡航速度每小時要在900公裏以上,飛機升限為12000米,起飛滑跑距離不大於1300米。這樣,原來參照三叉戟搞的方案就不能滿足這一要求了。經過反複討論,初步確定采用機翼垂吊四台發動機方案,並報空軍黨委。1971年5月14日,空軍黨委同意這一方案,同年5月20日中國民航總局也同意此方案。上海飛機製造廠七0八工程按這個新方案,開始設計試驗工作。老實說,中國當時設計這樣大型的飛機確實困難重重,各種標準、特種材料、加工設備、各種工藝同頭號帝國主義都有很大的差距。在這關鍵時刻,可以說是天佑中華。1971年冬,一架巴基斯坦民航波音707-302飛機(這一型號同美國總統專機為同一型號),在我國新疆昌吉州阿維脫機場著陸時衝出跑道機頭受損,無法再飛。上飛廠得知情況後立即派人前往考察,認為機頭雖受損嚴重,但可以作為我們設計和製造的參考。1972年1月15日,中央軍委召開辦公室會議,同意上海翼吊四台發動機設計方案,同時同意將巴基斯坦在新疆損壞的波音707劃給上海。從此,運十飛機的研製大幕正式拉開。
二、 運十飛機研製成功是毛澤東思想的偉大勝利
大家知道,毛主席指示上海造飛機,經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批準,零批次運十飛機共製造三架,第一架用於靜力試驗,第二架用於試飛,第三架用於改進定型,進而在80年代形成年產十架的能力。今天是個好日子,1976年的今天第一架運十飛機出廠,運往陝西省進行靜力試驗(也稱為全機破壞試驗)。1980年9月26日,第二架運十飛機在上海試飛成功。至1976年國慶節,第三架運十飛機完成了65%的工作量。第一架運十飛機在陝西的靜力試驗中,機身達到105%的設計載荷,機翼達到100.2%的設計載荷,也就是說完全能夠滿足安全係數,運十飛機上飛機本體原材料100%國產化,包括所有的高強度鋼材,鋁合金板材、型材、大型鍛件,起落架完全國產,機載附件95%國產化。這四大指標已保持了38年,展望未來至少還要保持十幾年,可達半個世紀之久。
1972年1月15日,中央軍委批準運十飛機翼吊四台發動機方案,至1976年9月第一架靜力試驗機出廠,中國僅用了四年零八個月的時間,同歐洲空客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在某些方麵還超過了空客的製造速度。
為什麽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績呢?
答案就是堅決高舉毛澤東思想的偉大旗幟,堅決貫徹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針,堅決加強黨的領導,堅決貫徹鞍鋼憲法,充分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發動群眾,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戰鬥堡壘和每一個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把每一個職工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形成了巨大的生產力。毛主席說:“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上海飛機製造廠所取得的成績,同黨委書記呂廣傑同誌的先鋒模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呂廣傑同誌的命運同運十飛機的命運也是緊密相連的。下麵我要對呂廣傑同誌作一個簡單的介紹:呂廣傑同誌1938年參加革命,1939年參加新四軍,曆任新四軍二師電台台長,新四軍軍部電台台長,華東野戰軍電台總台長。大家知道李白同誌,那麽上海地下黨的電報由誰接收的呢?就是呂廣傑同誌及其戰友們。解放後,呂廣傑同誌曆任上海電話局黨委書記、華東郵電局黨委副書記。1969年周總理親自批準上海滬東造船廠建造二座萬噸級船塢,一是建造二萬五千噸級散裝貨船,二是建造導彈護衛艦,呂廣傑同誌1970年赴該廠擔任黨委書記、革委會主任,他身先士卒,吃苦在前,享樂在後,日日夜夜和職工們戰鬥在一起,迅速造出了我國第一艘二萬五千噸級散裝船“鄭州號”和導彈護衛艦,他在造船係統建立了功勳。1973年6月,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批準以上海為主研製運十飛機,而此時運十飛機的研製進度不盡人意。在這關鍵時刻,上海市委果斷決定調呂廣傑同誌任上海飛機製造廠黨委書記兼革委會主任,呂廣傑同誌到任以後不辜負黨和全國人民的期望,迅速扭轉了局麵,開啟了運十飛機研製的新征程,使運十的研製進度提前了再提前,質量提高了再提高,具體做法是:
1、用毛澤東思想統一大家的思想和行動。
在呂廣傑來上飛廠之前,工廠幹部職工的思想較為混亂,內耗比較嚴重,因此運十飛機的研製進度比較緩慢。呂廣傑同誌來後狠抓黨委班子建設,狠抓幹部隊伍的思想建設,用主席的思想來統一大家的思想。他采用對幹部嚴,對群眾寬,對親者嚴,對疏者寬的方法,對幹部隊伍中的不正確思想既進行嚴肅認真的批評,又每晚主動找被批評的幹部談心至深更半夜,同時他更支持幹部大膽工作,這讓被批評的幹部心悅誠服,讓廣大群眾看到這位黨委書記批評幹部的目的是教育幹部、教育群眾,讓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執行毛主席要上海造飛機的偉大戰略部署。經過黨的傳統和黨性教育,全廠職工迅速拋棄一切不正確的思想和相互間的恩恩怨怨,緊密地團結起來,一心一意幹運十。
2、相信群眾,依靠群眾。
黨委和呂廣傑同誌清楚地知道,帝國主義的本質決定他們對我門實行封鎖、圍堵的政策是不會改變的,運十飛機的研製是國家的戰略利益,其中的先進技術帝國主義是不會給我們的,即使花再多的錢也是買不到的。攻克運十飛機技術難關的辦法隻有一個,即發動群眾,相信群眾,依靠群眾,讓工人參與管理,幹部參加勞動,實行由幹部,工程技術人員和工人參加的三結合攻關小組,進行技術攻關。全廠先後組織了350多個三結合小組,每個攻關組都由支部書記掛帥,先後攻克了虎克鉚釘、環槽鉚釘,抽芯鉚釘,高強度螺栓、超高壓無擴口接頭、大型鎂合金禁翼壁板澆鑄、裝載50噸航空煤油整體油箱,不鏽鋼超薄壁(0.4mm)大口徑(150mm)管道的彎製、超長大梁的機械加工和熱處理、各種表麵處理(如化學銑切,硬質氧極化鍍鎘鈦除氫處理)、大型鍛件加工,起落架鍛打、焊接、探傷、總裝及試驗等等,特別是對重慶西南鋁廠的鋁合金板軋機進行改裝,使該廠在1.5米的軋機上軋出了1.7米的大型鋁合金板,這種事例舉不勝舉。在各項技術攻關中,呂廣傑還直接擔任梳狀接頭攻關組的負責人,這350多個攻關組至1975年底基本解決了運十飛機在研製過程中的重大技術問題,這些項目有的得到航空部、科技部的大獎。在這裏特別說明一下,為運十飛機研製的三釘,高強度鏍栓,超高壓無擴口液壓接頭,當時已達美國標準,可惜的是鉚釘生產線現已沒有,廠房變成了房地產,使我國支線飛機及c919飛機的鉚釘依靠進口,超高壓無擴口液壓接頭現已用在了我國新型戰機,海軍、深潛等領域,先進程度已達到或超過美國。運十飛機研製成功雄辯地說明,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實行三結合進行技術攻關,是我國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有效方法。
3、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集中力量大打殲滅戰。
大家知道,製造飛機是一個係統工程,涉及到方方麵麵,一般需要經過四個階段:一是設計、試驗階段,二是地麵設備製造及廠房/跑道建設階段,三是飛機本體製造階段,四是試飛定型階段。在這四個階段中,第二和第三階段的工作量最大。而地麵設備需製造12500副模具,全機身的型架,工裝,夾具、刀具、量具等,還要建造10萬平米的廠房,對跑道進行加寬、加厚、加長,工作量十分浩大。麵對如此浩大的工作量,黨委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的戰鬥堡壘和全體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發動全體職工攻堅克難。
打鐵必先自身硬。黨委書記呂廣傑同誌處處事事做出表率,他單槍匹馬從踏進上飛廠那一天起直至1976年11月,在近3年的時間內,他每個星期有6天睡在廠裏,每天工作16個小時,他的家離工廠僅有7公裏路程,但他在任職期間沒有休息過一天,什麽地方最困難最艱苦,他就出現在那裏。呂廣傑同誌多年在陳毅、粟裕同誌身邊工作,深知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的重要性。他經常說,過去打仗用毛澤東思想無往不勝,今天搞社會主義建設造大飛機更要用毛主席的思想來指導。他抓住各個階段的主要矛盾進行大會戰。他組織的第一個大會戰是模具會戰,他親自到翻砂車間篩選黑砂,極其繁重的勞動使他滿臉黑塵,豆大的汗珠在他的臉上衝出了一條條汗溝。當時他已年過半百,一起工作的幹部群眾看在眼裏佩服在心裏。他又把全廠絕大多數職工組織起來,人人動手製造模具,有的人沒有鉗工基礎,不會使用樣板,這不要緊,不會做的進行粗加工,留一定的餘量,會做的進行精加工。這樣從機關幹部到食堂炊事員,從子弟小學的老師到醫務室的醫生紛紛要求參加模具大會戰,每天夜晚各個車間的機床轟鳴,風砂輪飛轉,銼刀呼呼地切削著,呂廣傑同誌去全廠各車間進行慰問,到深夜呂廣傑同誌又親自把熱氣騰騰的小籠包子、稀飯送到加班的同誌們的手裏。經過三個月的大會戰,完成了原來需要一年半時間才能完成的第一批三千副模具,滿足了鈑金車間的迫切需求。廠黨委及時總結經驗,又組織了型架大會戰、專用設備大會戰、工夾具大會戰,以及飛機本體的中外翼大會戰,02段、04段、05段,平尾、垂尾大會戰。在大會戰中,全廠人員、設備、資金、廠房服從統一調度,同時彈好鋼琴,在抓住主要矛盾的同時又毫不放鬆其他次要矛盾,不使這些次要矛盾升為主要矛盾。有的同誌在廠裏連續幹7天7夜,有的焊工長時間焊接,雙眼灼傷,哺乳室的媽媽們立即擠出新鮮的乳汁點進被灼傷的眼睛裏,這有很好的療效。有的同誌幾天幾夜不下崗位,在回家路邊的草地上睡著了,引來眾人的圍觀。當大家知道他為了運十幾天幾夜不睡覺,馬上把他扶起來,對他充滿無限的關愛。呂廣傑同誌深知群眾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後,一定要對群眾的積極性倍加愛護和保護。一天,一位職工向他反映,職工生活區燒出的水隻有80℃,單身職工喝不到開水,呂廣傑同誌馬上到鍋爐房勞動,他檢查了鍋爐,情況良好,他拿起鉤子清除爐膛的煤渣,用煤揪加進煤炭,水燒開了。下班了,老呂沒有批評燒鍋爐的師傅,隻說了一句“以後就這樣燒吧!”短短一句話使這位師傅麵紅耳赤,從此以後單身職工再也不喝溫水了。全廠職工義務加班至深夜,呂廣傑同誌也不可能為每人送飯送菜,他頂住壓力,決定為每個義務加班的職工提供兩毛五分錢的免費夜餐。別小看這兩毛五分錢,當時可以在大食堂裏可以吃到大排、一個雞蛋、一塊素雞及蔬菜。每天深夜大食堂裏人聲鼎沸,義務加班的同誌們在這裏用餐,他們發現呂廣傑同誌同大家吃的不一樣,呂廣傑同誌吃的是一紅二白(白饅頭、大蒜頭、紅辣椒醬),而且是自費購買的。工人們大惑不解,上去問:“書記,你也義務加班,為什麽你給我們吃好的,你吃差的?為什麽我們吃免費的,你吃自費的?”書記慢慢地說:“在淮海戰役的時候,幾百萬支前民工給解放軍送的是白米、白麵、大肥肉,而他們自己吃的是紅高梁、紅蘿卜、紅辣椒。現在搞運十飛機,你們太辛苦了,我隻是一個後勤工作者,你們吃得好一點是應該的”,書記把廣大工人比作解放軍戰士,把自己比作了支前的民工,工人們怎能不激動呢?呂廣傑同誌每晚去車間看望義務加班的同誌,從來沒有“同誌們辛苦了,“加油呀”之類的套話,而是勸大家早點休息,明天再幹。他常用他的專車送老工程師、老工人回家。所以在呂廣傑同誌任黨委書記期間,全廠幹部,工程技術人員,工人高度團結。《文匯報》還在一九七五年用整版介紹黨委關心知識分子,工程技術人員充分發揮社會主義積極性的事跡。
在呂廣傑同誌和廠黨委的堅強領導下,經過全廠7000名職工20個月的奮戰,至1975年國慶,全廠完成了模具12500付,完成了全機的型架製造;完成了首批三架飛機的鉚接工作,具備了總裝的條件。同時經過工廠和建設部門的努力,大場廠區也初具規模,1975年10月三架鉚接好的運十由龍華運入大場廠區,工人又及時組織了總裝大會戰,各路英才匯集於總裝廠房,進行認真、仔細、周全的總裝及測試。1976年8月至9月,在第一架飛機上進行各係統的總裝演練,獲取了大量數據,特別是大口徑管道的走向、轉彎半徑這些數據的取得,為總裝第二架運十飛機打下了基礎。1976年9月23日,第一架運十飛機在全廠職工和家屬的祝福聲中,裝上火車,隆重出廠。第二架飛機進入了總裝線。
從1974年初至1976年10月,全廠共進行了12次大的會戰,使運十飛機的研製進度提前了再提前,年人均勞動生產率比1973年增加了300%以上,全廠義務加班工時達2200多萬工時,相當於1萬名定額工人1年多的工作量,形成了“獨立自主,大力協同,無私奉獻,不斷創新”的運十精神和企業文化。
呂廣傑同誌十五歲參加革命,無論是在部隊還是在電信局,滬東船廠還是在上海飛機製造廠,他都牢記毛主席的領導,像種子一樣在人民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他所到之處都戰功赫赫,他為我國的造船工業、海軍建設、大飛機研製立下了汗馬功勞。他抗日寇滅蔣軍為開國將士,他製巨輪造雄鷹為強國英豪,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紅色企業家。目前在家臥床養病。30年後的今天,廣大老職工仍然十分想念著為運十飛機作出首席貢獻的老領導,稱他是“活著的焦裕祿”。
4、全國大協作,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得到充分發揮
大飛機項目曆來是世界強國皇冠上的最大寶石,運十同樣如此。據統計,全國共有21個省、市、自治區300多家工廠、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參加了運十飛機的研製,其規模之大、範圍之廣、要求之高,為新中國曆史所罕見。上海飛機製造廠為主機廠,上海航空發動機廠承擔渦扇8發動機的研製,上海航空電器廠承擔大飛機起落架的製造,上海電動工具廠承擔飛機反推力裝置的研製,如此等等,難以盡說。
研製各種新型材料、各種複雜機載附件的廠家遍布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大協作中,發揮了全國一盤棋的精神,各單位接到任務後都由黨政負責人親自動員、親自負責,組成三結合攻關小組,攻克了許許多多技術難關,許多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例如電機恒速裝置由南京511廠研製成功,使電機轉速保持在每分鍾400±2轉的超高水平上,上海電子物理研究所研製的航行氣象雷達能看到250公裏以外的氣象條件,783廠研製成功了空中交通管製應答機,其他廠家研製的各大附件也都先後取得了成功,有的產品現在正廣泛應用於殲擊機、直升機,有的項目還得到國家的獎勵。
在全國大協作中,我們要感謝為運十作出了重大貢獻的鐵路係統的職工。在他們的大力支持下,運十飛機研製的步伐更快了。這裏舉三個例子:1975年大年三十下午,哈爾濱101廠完成了運十飛機鋁合金鍛打任務,等在一旁的上飛廠外協工程師們立即將這些沉重的鍛件用杠棒挑、麻袋背,走進了哈爾濱火車站候車大廳。從這些人的外表看像知識分子,因為都內穿中山裝,外披軍大衣,有的還戴著眼鏡,但從他們挑著笨重的行李看又不像知識分子,因此引起車站工作人員警覺,上前查詢。當他們得知這些乘客所挑的物品是國家重點工程急需的原材料時,他們立即行動起來,開辟綠色通道,讓外協人員優先上車,並幫助外協人員提著行李把這些重要鍛件放在安全的位置,外協工程師們在火車上渡過大年三十和年初一,年初二的深夜抵達上海火車站,黨委書記呂廣傑同誌早已率隊迎接,列車員同誌在列車長的帶領下,送我們外協的同誌出站。老呂向她們致以衷心的感謝,列車員們說,708工程是毛主席下達的任務,我們出一點力是應該的。再如1975年春重慶西南鋁廠將飛機大梁原材料加工完畢,準備發往上海,按照常規方法通過鐵路貨運至上海需30至50天時間,但對上飛廠來說時間太寶貴了,他們正焦急地等待著這批大梁原材料進行深加工。當重慶火車站站長得知這一緊急情況後,立即組織人力把這批長達10多米的大梁原材料裝進特快列車的行李車。50個小時後這批材料到了上海,呂廣傑同誌會同工人們去車站搬運,在鐵路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運十飛機贏得先機。1976年9月第一架運十飛機出廠通過鐵路運往陝西耀縣,由於山洞的關係,這次5701次列車由上海經過杭州、株洲、武漢、北京、大同至陝西耀縣全程2千多公裏。由於運十飛機超寬、超高,2千多公裏的鐵路沿線在鐵道部的統一指揮下,在一夜之間拆除了多餘的柵欄及鐵路旁邊的雜物,使運十專列及時、平安抵達陝西耀縣進行破壞試驗。鐵路是如此,城市內的公交也是如此。運十飛機上的標準件在上海市內生產,這些數以百萬計的標準件都是外協科的同誌乘公交車從市區各個角落用小扁擔挑、麻袋背弄回廠的。離我廠最近的公交車44路看到運十的製造者們如此辛苦,他們有時就把44路開到廠門口,使挑擔的同誌少走500米路程。
從以上事例充分說明在社會主義條件下,運十飛機研製過程真正做到了一廠一角,百廠協作,一廠一件,百廠成線。每個廠、每位職工都為社會主義祖國的強大作出自己的貢獻。
5、運十的試飛
1976年9月,第二架運十飛機推上了總裝線,9月9日偉大領袖毛主席與世長辭,使中國社會主義四個現代化建設受到了無法估量的損失。上飛廠按原來製定的計劃,兵分二路,一路由副廠長汪萬年同誌帶領去陝西耀縣對運十飛機做靜力試驗,另一路人馬對02架飛機進行總裝。由於上級遲遲不將試製經費發下來,03架運十飛機處於停工狀態。上飛廠廣大幹部工人克服種種困難,把02架運十飛機總裝好,在試飛站進行了極為詳細的檢查和各種試驗,1980年9月26日首飛成功,在上海多次試飛後,先後飛去北京進行匯報試飛,以後又飛至廣州、昆明,並以最大的起飛重量110噸從上海飛往烏魯木齊,運十滿載中央各大媒體記者、上海市有關領導、試驗人員,於1983年11月4日上午8時57分從上飛廠起飛,巡航高度11000米,航程3600公裏,逆風耗時4小時48分,回程順風僅用了3小時42分。驗證了運十巡航性能良好,所有係統工作正常,實用航程完全可以達到8000公裏。試飛情況大家在報紙、電視中都已看到了。下麵我講講運十飛機七次貨運拉薩的部分情況。根據試飛大綱,運十飛機沒有載貨試飛拉薩的項目,1983年12月國家經委要求處於試飛狀態的運十飛機執行貨運拉薩的任務。大家都知道,西藏是是世界屋脊,是試飛禁區,另外拉薩貢嘎機場根本不具備接納大型飛機的條件,該機場沒有加油車,沒有為大飛機充電的車輛,但試飛機組為了親人解放軍,為了藏族同胞,冒著極大的風險特別是英雄機長王金大同誌穩穩地操縱飛機降落在周邊地理環境極為惡劣的貢嘎機場上。從1984年3月9日至16日,先後7次為駐藏部隊藏族同胞運去急需的物品。由於該機場沒有相應的加油和充電設備,飛機上午到貢嘎機場,發動機不關車,在卸貨後下午立即離開貢嘎機場返回成都雙流機場,在7次貨運拉薩的飛行中未產生任何故障和事故,十分順利地完成了任務。運十飛機是世界上第一架在試飛階段貨運拉薩的飛機,它經受住了考驗,為毛主席爭了氣,為社會主義爭了氣,為中華民族爭了氣。
大家想過沒有,如果運十飛機在貨運拉薩的過程中發生萬一,這個巨大的責任會落在誰的頭上呢?不言而喻。
三、運十飛機研製成功的重大意義和成功經驗
運十飛機研製成功的重大意義,有關方麵的專家學者講得比較多了,但成功的經驗還沒有人總結,我進行了初步的總結,主要有以下幾點:
1、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旗幟,堅持黨的領導,堅決貫徹獨立自主的研製方針
在運十飛機的研製過程中,黨委始終用毛澤東思想統一全體職工的思想,用黨性克服抵製一切非無產階級的思想,使全廠職工高度團結,大家勁往一處使,都為早日造出大飛機做無私奉獻。同時大家又清醒地認識到高端技術,特別是涉及軍事和國家安全的科學技術,外國人是永遠不會賣給我們的,隻有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洋為中用,取長補短”,自我創新的方法才能研製出來,這是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最有效方法。運十飛機中的許多新技術、新工藝、新成品都是堅持這一方針的成果。無擴口技術學自美國波音飛機,現在已趕上或超過美國。上世紀90年代,我國某重點工程請美國專家來解決無擴口技術問題,結果很不如人意,航空部派人持航空部領導親筆邀請信來上海邀請應寶慶工程師前往解決。當時應寶慶同誌已經退休,他義無反顧前往,、他應用他的理論知識、實踐經驗和極強的動手能力,到現場後很快解決問題,使美國專家十分驚訝,極為佩服,當即邀請應寶慶工程師前往美國傳授技藝。
毛主席去世後,有些人想通過與美國合作,學到對方軍用飛機的技術,結果到了美國以後,連軍用飛機的大門都沒能進去。從1980年9月26日第一架運十飛機飛上天,之後34年中,沒有一架大型國產民航飛機飛上天,大飛機研製走上了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道路。實踐再次雄辯地證明,什麽時候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旗幟,什麽時候就前進就勝利 。
2、有一個強有力的領導班子
“運十”的研製成功雄辯地證明,領導班子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1973年前,“運十”研製進展緩慢,全廠職工信心不足。1973年底呂廣傑同誌調任廠黨委書記、革委會主任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呂廣傑同誌沒有大學文憑,不是工程師,不懂航空技術,但他是革命老幹部,是傑出的企業管理者。 他懂得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更懂得尊重勞動。他領導黨委一班人以自己的模範行動把每個人的能量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他以高超的組織才能,把群眾組織起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使飛機的研製進度提前了再提前,使飛機的質量提高了再提高,形成了攻無不克的巨大力量。
黨委一班人充分地認識到,研製“運十”飛機是黨、國家、民族交給的重大曆史任務。凡是對“運十”飛機有利的事,就幹;是對運十不利的事,就不幹。在研製過程中,黨委一班人清醒地認識到:文革中的派性分歧是不對的。以怨相報、以怨相待對大飛機研製是及其不利的,所以他們能像劉備“三請諸葛亮”一樣請具有技術和管理方麵特長的同誌出山,並委以重任。對設計、試驗、生產過程進行精心準備,合理組織,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每一個人的主觀能動性,集中力量打“殲滅戰”。
實踐證明,國有企業的好壞,關鍵在於領導班子,領導班子特別第一把手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這個企業必然搞得好,反之必然被搞垮。國有企業需要像呂廣傑這樣的一心為公、一身正氣、二袖清風的紅色企業家。
3、全國一盤棋
參與“運十’飛機研製直接配套單位近三百家,二次配套單位近千家,分布在冶金、機械、儀器儀表、航空、化工、交通運輸、設計、研究院所、高等院校各大係統。在研製“運十”飛機過程中,各參戰單位以國家利益、人民利益為重,不拜孔方兄,不考慮個人和小團隊的得失,發揚共產主義大協作精神,一方有難、各方支援,不管是直接配套單位還是二次配套單位,都以國家需要為己任,使上飛廠機所需要的各項材料、附件能及時得到,保證了工程的質量和進度。 “運十”飛機的全國大協作,各有關單位的無私奉獻,使我們進一步看到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和全國一盤棋的巨大威力。 在整個運十大會戰中,沒有黃、賭、毒、貪,沒有鋪張浪費,沒有烏紗帽的自由市場,隻有無私奉獻和不斷創新。
4、堅持走“三結合”道路
在研製“運十”飛機過程中,工廠堅決貫徹三個“三結合”,即“設計、工藝、工人”三結合,“設計院、工廠、用戶”三結合,領導、技術人員、工人三結合。研製初期,工藝員就進駐“七0八”設計組,充分了解設計構思和要求,設計人員充分聽取工藝人員即有經驗的工人師傅的意見,使設計變得合理。工藝師、工人了解了設計意圖,及早製造了工裝,進行了工藝準備,既大大壓縮了試製周期,又保證了製造質量。用戶及早進駐(王金大同誌在1970年底就進駐上海飛機製造廠),參與設計、製造,試驗過程中又得到用戶的大力支持,設計更加可靠和適用。各附件、標準件生產廠家、研究單位都實行三結合,成立“三結合”攻關組,保證了各種資源有效利用,攻克了技術難關。
5、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
在研製“運十”飛機過程中,工人群眾中迸發出極高的熱情,他們大搞技術革新。鄭元俊等同誌硬是用木榔頭敲出了合格的發房前緣,廠黨委及時發現這一典型,總結經驗,加以推廣。因為他的這一“敲”,解決了“運十”的難題,至少使進度提前2至3年。工人又向全廠職工發出倡議:“加班不補休,人人爭上遊”。這一倡議在全廠得到大力支持與推廣。人人要求義務加班,人人進行技術革新,技術攻關,人人大幹苦幹,形成了巨大的生產力。
6、有一支過硬的職工隊伍
上飛的職工隊伍是一支過硬的隊伍。他們在黨和部隊的多年教育下,具有高度的政治覺悟,精湛的技術水平,良好的身體素質。
在政治覺悟方麵,他們完全把工廠作為自己的家,愛廠如家,視自己為工廠的主人、國家的主人,絲毫沒有雇傭與被雇傭的觀念。領導幹部多為部隊轉業的老幹部,他們同工人的關係是同誌加兄弟的關係,領導和被領導之間的崗位是分工不同,但地位相同、目的相同,所以大家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每個人在各自的崗位上想方設法解決問題,攻克難關,為社會主義建設進行無私奉獻的忘我勞動。
在業務技術方麵。上飛廠的工程技術人員多為哈軍工、北大、清華、北航、複旦、交大、南航的畢業生,是中華民族中的精英力量。工人隊伍多數人員是空軍技校及上海市勞動局技校畢業的學生,有一部分還具有大、中專學曆,有的是從空軍飛行維修部隊退伍的戰士,他們進廠後虛心向老師傅學習,老師傅則耐心地手把手地教,特別是“兩航”人員,他們把自己幾十年實踐中積累的經驗無償地傳授給年輕人。1971年10月上飛廠招收了許多70屆、72屆青年同誌充實工人隊伍,這些同誌進廠後,苦練基本工,鑽研各項技術。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上飛廠的鉗工、車工、銑工、磨工平均技術水平在上海市名列前茅。鈑金工、鉚接工,熱處理、表麵處理的水平在全國領先。以王鬆林、陳廉芳、林鬆茂、董龍海、徐慎華、陳景德為代表的一批同誌,他們並沒有高等學曆,但他們為我國航空、航天、軍工、科學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們既可以設計產品,繪出很規範的圖紙,又能以高超的生產技術解決問題,他們人人身懷絕技,他們的理論水平和實際能力完全可以勝任博士生導師的崗位。上飛廠的工人經曆製造“運十”飛機的錘煉,目前都成了生產支線飛機的技術骨幹。呂廣傑同誌離休後,他評價上飛廠職工隊伍是“思想覺悟高尚、技術水平高超、組織紀律嚴密”的隊伍,能和這支隊伍一起工作是畢生的榮幸,這支隊伍給了他最大的快樂和安慰。中國正因為有這支過硬的隊伍,才迅速地把運十飛機優質地造了出來。
在身體素質方麵,上飛廠多數職工經過部隊的鍛煉,普遍有較好的身體素質,他們吃苦耐勞,能打大仗、惡仗。
這支隊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修理隊伍的第一主力,他們非但製造了運十飛機,還為我國之後研製的正負電子對撞機、衛星發射、99主戰坦克、導彈發射等一係列重大工程貢獻了力量。
進入21世紀後,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已退休,但他們仍十分關心工廠,為工廠分憂解難。2004年,他們中的一些同誌在龍華廠區看到自己為之奮鬥了一輩子的工廠因土地開發,廠房被拆,具有先進水平的液壓車間、熱處理車間、機加車間、大件車間、中心試驗室不複存在,看到廠區殘垣斷壁,他們心如刀絞,老淚縱橫,癱坐在地,望天長歎,為上飛廠、為“運十”飛機而可惜。可見這批老同誌對上飛廠、對我國的航空工業的感情是何等的深厚呀!
三、運十的夭折及損失
1、運十的夭折
毛主席逝世後,開始有人質疑毛主席決策的正確性,上級再也不發下用於總裝第三架運十飛機的經費,上飛廠職工一方麵用有限的資金對第一架進行靜力試驗,對第二架做試飛準備。全廠7000多人為了生計不得不停下手中的研究項目,去生產煤球爐子和一些民用產品來維持基本的生活。在運十飛機首飛的前夜,一位副部長詢問試飛領導小組負責人:“明天飛不上去怎麽辦?”這位負責人用手做出了掉腦袋的動作,並反問這位副部長“飛上去如何?”副部長回答:“如果飛上去,”接著他也用手做出了個人頭落地的動作。第二天一早,這位副部長悄悄地回北京。根據現在披露的資料,這位副部長早在1980年4月就知道上邊的意圖,要讓運十飛機停下來,與美國合作總裝MD-82飛機。
隨著時間的推移,應由國家劃撥的資金還是不能到位。上飛廠迫於無奈於1980年12月22日越級向國家領導人寫報告,反映運十飛機取得的成績,反映了研製大型飛機對國民經濟,對國防建設的重要作用,請求經費上給予支持,把研究工作做完。1981年1月12日和2月11日,國家計委國防局和三機部分別向國家財經領導小組打了報告。兩個報告均認為,運十是我國第一架自行設計、自行製造的大型客機,現已建立起一支大型客機的設計研製隊伍,初步形成了研製大型客機的基地,現在樣機已進入驗證性試飛,在國內現有條件下,取得這樣大的進展是很不容易的,應該繼續研製下去,如中途停下來不幹,損失太大。同年4月9日國務院副總理薄一波作了批示,要求組織一個專家論證組對運十飛機的研製問題進行全麵論證。1981年6月18日至2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三機部聯合在上海錦江飯店召開運十飛機論證會,出席會議的有我國最著名的航空老專家,時任上海交大校長範緒箕先生,北航教授王俊奎等一批著名的航空、冶金、化工以及經濟方麵的專家共55人。專家們經過充分論證,一致認為運十飛機造出來不容易,停下來損失太大。於是,他們向國家建議:研製工作不要停,隊伍不要散,成果不要丟,他們還建議國家對民航工業實行保護政策。1981年8月13日,上海市政府和三機部聯合向國務院和薄一波上報了專家論證會的結論意見,但未得到任何批複。
1981年12月8日,運十飛機從上海飛往北京南苑機場進行匯報飛行,機組在北京進行了二次飛行,匯報飛行十分精彩,得到空軍、海軍、三機部領導及首都廣大群眾的一致好評,眾人異口同聲高度讚揚運十飛機,首都各界人士4400多人排著長隊上飛機進行參觀。運十飛機在北京停留期間,多麽希望黨和國家領導人來參觀一下呀,但他們的希望落空了。直到12月25日,薄一波副總理在人民大會堂接見進京匯報代表,他十分無奈地說:“我是支持你們的,但經費問題我是決定不了。”“那個報告(指上海與三機部8.13報告)我批示不了,要計委去辦,報國務院批”。進京代表十分沮喪地回到了上海,滿腹牢騷地說:“我們像猴子出把戲,飛完了,演出完了,拿著鑼鼓收錢的時候,竟然沒有拿到一分錢。”大家知道,在資本主義國家,像這樣的大事,政府首腦都要到場祝賀的。例如空中客車380下線,英、德、西班牙、法國四國首腦親臨現場剪彩。1983年初上海市計委和國防工辦再向國家計委作了報告,請求立即恢複和繼續完成第三架運十飛機的總裝研製工作,並表示上海願意承擔一半的經費約為1100多萬元的費用,但報告無任何回複。這時運十飛機就像誕生不久的健康嬰兒在搖籃之中嗷嗷待哺,但除了“不撥經費”還是“不撥經費”。運十飛機連購買航空煤油的錢都沒有了,萬般無奈之下,上飛廠決定讓運十飛機機載八噸蔬菜去哈爾濱進行販賣,以賺一點小錢來購買航空煤油,繼續進行各種科目的試飛。
在地方政府,三機部及廣大設計師、工藝師,技師、老工人為運十生存而努力的同時,具有美國中央情報局背景,美國麥道公司亞太公司總裁美籍華人張鎮中也沒有閑著。他和他的主子遊說中國民航總局局長沈圖,要沈圖不要購買運十飛機,去購買美國的飛機,沈圖在利益麵前充當了極不光彩的角色。同時上級要求上海飛機製造廠與美國麥道公司合作組裝MD-82飛機,並三令五申,多道金牌要上飛按美國FAA的要求整改,讓出廠房,為與麥道合作創造條件。1984年6月4日上海飛機研究所219名工程師聯合簽名寫信給國家領導人呼籲,不要花巨額外匯組裝MD-82,建議在運十的基礎上發展我國民航工業。可惜的是這一係列強國願望和強國建議沒有得到任何采納,發來的仍然是一道道金牌,嚴令按美國FAA要求進行騰清廠房,否則各級幹部就地免職。在萬般無奈之下,在職工的一片悲憤之中,成千上萬噸的運十飛機的型架、工裝、模具從為運十飛機而建造的廠房中搬出,堆放在露天廣場,任憑日曬雨淋,最後這一批凝聚航空精英無限智慧的大型型架、工裝作為廢銅爛鐵送進了煉鋼廠的爐子,熊熊烈火燒掉的是中國民航工業的基礎,燒掉的是中國工人階級製造自己的大飛機的愛國願望,可憐的第三架運十飛機成了MD-82飛機練習的靶子。新工人在上麵練好技術後再上MD-82操作,初生的運十飛機這個中國無數精英培育出來的健康嬰兒,因為在搖籃之中得不到一滴乳汁而夭折,沈圖又趁火打劫,從機身上拆走了四台發動機。
運十的不幸夭折,廣大中國人民和世界一切正義的人民是極其悲痛的,而且是永遠的痛,但極少數極端仇視中國人民,仇視社會主義製度,仇視中國共產黨的頑固分子是極其高興的。美國麥道公司在美國財富雜誌上毫不掩飾地說:“因為上海搞過運十,我們才與上海合作,如果不打倒運十,美國飛機就不好打進中國。”由此可見,打倒運十,使運十夭折是有預謀的,是為美國利益服務的。
2、“運十”夭折的損失
(1)使我國喪失了發展大飛機的大好時期
研製運十飛機時,人心齊,泰山移,大家一邊學習國外先進技術,一邊埋頭苦幹,使第一架運十飛機於1976年9月出廠,做強度試驗積累了經驗,鍛煉了隊伍。1980年首架運十飛機試飛成功。運十之後幾十年來我國沒有一架大型飛機做強度試驗,沒有一架大型飛機飛上藍天,我國的民機市場被波音、空客占領,現在再研製與運十同樣噸位的大型飛機還需苦幹十年的時間,使我國與西方發達國家本已縮短了的差距又被拉大了。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外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加大,我們學習他們最新技術的難度也加大了。再加上有豐富經驗的老工程師、老工人的退休,新一代工人的技術脫節較大,要達到運十飛機的機體100%國產化,機載附件95%國產化,強度試驗達到100.2%和105%這四項數據,還需更長的時間。
(2)使我國基礎工業蒙受了重大損失
大家知道大飛機工業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體現,大飛機上使用的特殊鋼材、高強度鋁合金、非金屬材料、各種複雜的機載設備不是一年二年能研製出來的,有的甚至需10年左右的時間才能研製成功。在“運十”飛機研製過程中,我國一批重點企業,組成“三結合”科技攻關小組,經過艱苦而又卓越的努力,才攻克了許多難題,在原材料、加工工藝等諸多方麵取得突破性進展,走上了正軌。由於“運十”的夭折,航空工業的金屬材料、非金屬材料、加工工藝的研製處於停滯狀態,一批企業轉產或停產,甚至被解散。工人下崗、待退休,過著艱辛的生活。
如果我國堅持不懈地研製到現在,我國的許多企業不致關門或解散,工人也不必下崗待業。我國的特殊鋼材、高強度鋁合金、高強度重量輕的碳纖維非金屬材料早已定牌號成批生產,也不需現在再啟動研製。美國在50年代研製波音大飛機的時候也沒有7150、7050等牌號的高強度鋁合金,由於從不間斷的研究,才有了諸如7150等牌號的材料。而我們自己的高強度特殊鋼材(如30GrMnSiNiA+Mo)材料已研製成功,性能同美國波音使用的相當,但由於運十的夭折,三結合的攻關組被迫解散,當初參加研製的工程師、煉鋼工人、試驗人員早已退休,有的已病故,如今不得不重新研製。何時能研製成功用在大飛機上還是未知數,現在生產中的ARJ一21支線飛機所使用的原材料、機載附件不得不花高價從國外進口,甚至連鉚釘、螺栓也依靠進口,使西方國家掌握了中國民航飛機製造的命運,一旦翻臉,我們就很被動。
實踐證明,美國的尖端製造業發達並不是它的製度是多麽優越,它的國民是多麽聰明。而是他們認識到尖端製造業對國家的重要性,所以集中人才不斷研製,才有了今天強大的軍事力量。而我們發揮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在基礎十分薄弱的基礎上,研製出了運十飛機這樣的先進裝備和各項先進技術,卻夭折在搖籃之中,幾十年的停滯,使我國的大飛機製造業又回到了原點。這是何等大的折騰啊!
(3)使中國財政遭受重大損失
對運十飛機,國家共投資5.087億人民幣,上海市地方財政投入0.29億人民幣,中央和地方共投資5.377億人民幣。其中3.8億元用於飛機本體的研製,1.577億元用於基本建設及設備采購。如今再建造相等麵積的廠房、跑道、發動機試車台架等需數百億的資金,可見上世紀70年代的一億元資金相當於現在百億資金。運十的夭折使國家財政損失了相當於現在的數百億資金。這些錢都是全國勞動人民用血汗換來的呀!如今再啟動大飛機研製項目將耗資上千億資金。
(4)使中國綜合國力受挫
大飛機(100噸以上)代表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大飛機與宇宙飛船的最大區別在於:大飛機需經數萬次的,十幾萬次的起降,載著一百多名至幾百名的乘客,在有阻力的空氣中累計飛行十幾萬小時,因此對大飛機的材料、動力、製造有更高的要求。所以目前世界上隻有美、歐盟及俄羅斯能製造大飛機,當然中國也曾造過大飛機。而製造衛星、火箭的國家是很多的,包括韓國、印度、以色列、巴西等國。運十的被夭折,使中國已有的大飛機工業基礎受嚴重挫折,中國人民拿在手中的科技寶石又沒有了。
(5)使優秀人才受到嚴重傷害
1970年黨中央、國務院吹響了研製大飛機的號角,全國優秀人才從五湖四海匯聚上海研製運十飛機,建立起一支政治覺悟高、技術水平好、組織紀律強的隊伍。他們是中國無產階級的優秀代表。他們不信神,不怕鬼,他們不唯美,不崇美。在他們手中,飛機本體100%國產化,機載附件95%國產化,造出了大型渦扇八發動機及試車台架,試飛結果良好,他們是多麽希望我國首腦出訪能坐上自己製造的大飛機啊!直至1984年,數百名工程師仍聯合簽名上書中央希望能喚醒重造大飛機的願望。他們一次次的努力,一次次的夢想,沒有保住運十飛機,沒有使運十飛機重新展翅飛翔。運十飛機夭折了!他們隻能為美國麥道公司打工,組裝MD一82飛機。他們強烈的強國願望和建設積極性受到嚴重打擊。設計隊伍無事可做,三結合攻關組相繼解散,製造能力大幅下降,部分職工被迫轉行或下崗,有的被等待退休。工廠十多年不加工資,使工程師、技師、高級技工的工資水平大大低於上海市平均工資,生活水平低下,對國家重點大學畢業的學生失去了吸引力。上飛廠液壓件製造、表麵處理、熱處理、地麵設備製造等車間又被剝離出去,國有資產變成了私人資產。上飛廠的廠區麵積也大大縮小。大場廠區的鉚接、鈑金、焊接等方麵的人才青黃不接。如今的上飛廠職工隊伍同當時研製運十飛機的職工隊伍在精神、技術方麵已有很大差距,要達到原有的水平還需相當一段時間。
運十分夭折,國人感到痛心啊!痛心!痛心!並將是永遠的痛!
錯誤已經鑄成,時間無法倒流,我們回憶研製運十的艱難曆程,目的是為了發揚“獨立自主,大力協同,無私奉獻,不斷創新”的運十精神,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以利再戰。
今年5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了上海商飛公司,發表了重要講話。他說:大型客機研發和生產製造能力是一個國家航空水平的重要標誌,也是一個國家整體實力的重要標誌。製造大飛機承載著幾代中國人的航空夢。要力爭早日讓我們自主研製的大型客機在藍天上自由翱翔。這是對中國航空工業的極大鼓舞和鞭策,國有企業應該挺直脊梁,理直氣壯地承擔起這一重任,以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
我們深信在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化率很高的現代化大型客機一定會研製成功,我們預祝它早日飛上藍天。
謝謝大家!
運十飛機與MD-82主要參數對照
參數 運十 MD-82
翼展(m) 42.24 32.86
機長(m) 42.93 45.08
機高(m) 13.42 9.02
機翼總麵積(㎡) 224.46 117.98
最大客座數 178 147
最大巡航高度(m)12000 11280
經濟巡航速度 917千米/小時 850千米/小時
最大航程 8300千米 21000千米
最大商載 15000公斤 16692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