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雜感之八)
要說中國是禮儀之邦,許多現代人就很不以為然。他們會拿我們的近鄰日本甚至韓國人的行為舉止說事,給出反例來證明當下的中國是世風不古難以掛齒。當然,這是不好反駁的,因為很多時候事實的確如此。但我要是說,現在這些日韓人士看上去文明體麵不假,可他們遵循的規矩有不少是我們中國人祖上立下來的,傳過去的。 肯定就會該遭人恥笑了。你這不又把阿Q他老人家尊為前輩了嗎。嗬嗬,我們祖上也闊過?!都啥年代了,這種話還真好意思說得出口!
一般情況下,對這樣的責問我是不好意思回嘴的。可是,書上的字確是寫的在那裏,真真的。比如說,兩千多年前,漢文帝時代的一個年輕儒士賈誼的見識就已經很是非同一般了。他在給皇帝的上疏諫言中,就講了許多讓社會尊卑有序人倫有常的道理。比如他說,婦人若是“抱哺其子與公並居”,就很不雅。可不是嘛,我要是有個兒媳婦,坐在我麵前毫無顧忌地解開衣袢就奶孩子,我肯定會覺得挺尷尬,就會有不知道該把眼睛放在哪兒的局促。可這樣細致的道理,對當時那些生活環境粗曠的蠻族來說,就是過於講究了,以他們的文明水平,會覺得這樣的禮數不可理解,甚至可能覺得沒有必要。
那個時候,活躍在北方塞外的是一幫作風頑蠻的匈奴部落。他們的老首領單於冒頓死了以後,兒子稽粥繼位,號稱老上單於。從他自封的這個稱號,就能看出這個稽粥很是有點不分尊卑不顧倫常的懵懂。這有點像是我們看到朝鮮以前的慈父領袖金日成,和他兒子也是三胖的爸爸金正日,名號關係時的納悶感覺。落在金氏族譜下的這兩個名字,日成和正日,讓人聽起來總有種在時間次序上因果倒置的意思。你想啊,事情說起來總應該是正幹著的在先,而幹成了的在後吧,可他們非要反其道而行之。嗬嗬,這可能屬於我們文化自大帶來的理解片麵了,也許在朝鮮文化中,這樣父子相傳的用字習慣,呈現的剛好是血脈連接最貼切的表達。
當然對兩千多年前的匈奴部落來說,文化結構還沒有那麽複雜。他們肯定是在這方麵比起南方的漢人來,思維簡單了許多。但他們凶猛彪悍,一言不合,就會衝殺過來,以騎馳蹂而稼穡耳。匈奴人的這種粗魯蠻橫讓文明禮貌的漢人很是忌憚,所以,漢文帝正好就借著新單於上位的機會,找了個自家親室女子,送到了塞外,與單於結了個聯姻之好。陪伴護送新娘子出嫁的隨行人員中,有一位朝廷指派給皇室女子當師傅的人物,名叫中行說。從嚴格定義上來看,恐怕這個人算是有史料佐證的最早的漢奸了。
本來中行說不樂意背井離鄉去那個蠻昧偏野的地方伺候人,他是被逼無奈。臨走前中行說怨氣重重地摔下一句狠話說,必我也,則為漢患者。那意思是告訴你們丫挺的,非讓我去,我就一定會給漢朝找麻煩。果然,到了匈奴那邊後,中行說就與漢人反目成仇了。從史書上的描述來看,中行說腦筋好使文化底子不薄,他能言善辯看問題能切中要害。他教會了單於身邊的人有效統計算數的方法,也建立了基本行政條理規則,這些都讓單於對他器重有加。緊接著,中行說就給單於出了不少敵視漢人的餿主意。他讓單於以後寫給漢朝的文書,在外形尺寸上都要加大規格,口吻上不能客套要以訓戒為主,以顯示是上邦對待貢國的氣勢。他告訴匈奴人說,漢朝的那些繁文縟節都是花架子,沒什麽能帶來實效的好處;不要穿漢人的衣物綢布,那樣的東西根本不適用於騎馬穿越;不要吃漢人送來的食物,那種草棵子的東西沒有奶酪有營養。總之,不要被出自土屋的漢人文化給帶壞了。他還當麵訓斥漢朝的使臣說,你們就得乖乖地把好東西貢過來,不要惹我們不高興,要不然的話,我們鐵騎衝過去,你們全都玩完。
中行說本來是燕人,也就是祖居於我們祖國現在的偉大首都北京附近的人氏。但不幸的是,他是個宦官。常言道,自古燕趙出俠客。按理說,燕趙這片地界上的生人多少會帶有一股子不忘世恩的豪情氣概,可男人要是被去了勢,世恩豪情也就都被閹割掉了,這樣內心就容易積淤難以舒緩的陰晦憤瞞之氣了。你不仁,那就別怪我不義了。我想,這可能就是中行說對故國絕後成仇的原因吧。
周末愉快,山人大哥:-)
至於另一設局,即,是選擇滅家存族,還是滅族存家,山人沒說自己的選擇。當然後世的評論,也同樣是以成敗而論。成了,是英雄。敗了,是奸。
我的意思是,曆史是成功者的曆史,中國曆史尤甚。人總是想得到真相,得到真理。可是你嘴裏的真理可能永遠不會成為別人的真理,你眼裏的真相在別人眼裏也可能不是真相。這可能就是所謂的曆史沒有真相隻有詮釋的道理。豈止是曆史沒有真相,沒有真理,應該說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就很難看到真相,根本沒有真理,即便是科學也沒有絕對的真理存在。這就是著名的Necker 方塊比喻表達的意思。不同的角度或者焦距,同樣的事情,就是完完全全隱含著兩個形式。誰對呢。可能都對,可能都不對。
所以我覺得,大家說話前要找基準點。設立一致的前提。要不然沒法講話。即便這樣,對前提的認可也是件費勁的事。隻要有freewill存在,一致就難以達成,人越多越是如此。
那我們讀曆史找真相還有意義嗎?可能還是回到那句話,誰知道呢。不過對我來說,至少是填補了一些好奇留下的空缺
孫中山黃興他們的反清同盟會,就基本上是得到日本支持讚助的,他們這樣的造反,回到中國是滅九族的罪。還有共產黨鬧革命也是殺頭的罪,那時得到共產國際的支持讚助。這兩撥人在當時的國情下,都是會被當局稱為裏通外國的漢奸的。但他們還是造反革命了,她們幸運的地方在於結局是成功者的結局,所以他們都變成新一代的王侯將相了。以前還流傳過龔自珍的兒子給英法聯軍做翻譯,在談判中處處刁難恭親王的說法(有可能這事是謬傳)。恨的恭親王牙根癢癢的說,爾等世受國恩,反而為虎作倀,甘為漢奸。龔回道,我等本想報效國家,可上進之路被你們這班貪官汙吏全都堵死,隻能乞討與外邦以求殘存,你們才是國賊,雲雲。。。。無論真假吧,還是說明人是要追求自身最基本的生存需求的。誰能滿足這個,他就會跟著走,最本能的趨利避害。但人的潛意識裏,可能還是會有遵循漢密爾頓法則的利他犧牲精神的,不過任何超過了自身生存成本置換的犧牲,都可能是被忽悠的結果。
具體到中行說的例子,他一是恨漢朝把他摧殘了,二是沒有後顧之憂了,所以反叛為敵。要是把我放倒那個局裏,我沒法說,應為那不是真的。以前就有社會學家,心理學家對設計出來的純理論模型能有多大的真實性表示懷疑,argument就是因為不真實。現實世界中的我,可以批評中國黨或政府的所作所為,但我不恨中國人這一整體group(盡管這個group中的很多成員都很可氣甚至可恨),所以,我不會因為討厭中國共產黨而詛咒中國人,如果你要我批判指責這個 group中的某些成員,沒有問題。但我不會處處與那個叫中國的entity為敵,與那個group整體為敵。我不會說話做事的目的,就是要抵消那個entity名目下成員的survival probability(這是生物進化中的兩個手段,一個是增強自身的存活可能,一個是抵消對手的存活可能) ,這我做不到,因為我還有許多親情的連接存在。這就是一種生物本能。
這段話說的比較生硬理論化,但是,我覺得它符合自然生存規律。
想起另外一件事情,李鴻章因為簽訂“馬關條約”一直被罵為“賣國賊”,現在又有一種說法,當初李鴻章在日本談判,被極右翼日人刺殺,子彈打在了左眼下,李鴻章說:“此血可以報國矣。” 李鴻章挨的這一槍,讓清政府少賠了一億兩白銀。大有為李鴻章平反得趨勢。
假設山人是這位中行說,會如何?
又,假設山人因本族人的腐敗而麵臨滿門抄斬(和自己最近的基因全沒了),但有外族願意救你滿門,條件是滅掉族裏的腐敗分子(族裏其它人的基因),山人如何選擇?
說到拓展疆地,我以前總覺得是小農經濟局限了中國人的野心。你想,整那麽大的土地,一家子的勞力哪照顧的過來呢。要是打獵放牧就喜歡地廣人稀了。後來想想,可能過早的禮教束縛也有關係。
當年鄭和的船隊水平在世界也是一流的,但他不是掠地去了,而是彰顯天朝洪福去了,所到之處,顯擺完了還給那些蠻夷留下不少好東西。同時期的葡萄牙人的遠航,就完全是海盜行徑,掠奪殺人,印度人到現在還耿耿於懷。
不過我對鼓吹盲目的愛國主義和狹隘民族主義一向是反感的,但這方麵對錯的界限比較模糊,搞不好又是陷入像沙灘悖論那樣的困惑了。
漢朝本身應該不是一個單民族國家。從秦統一六國就不是了。周朝分封諸侯列國,從北邊到南那麽多小國,肯定是宗族各不相同的,但差別可能不大。古時候的姓和氏各不相同,其中有一個也許就是劃分族裔用的,我沒研究過。
說到戰國時期各為其主的事,我覺得以前國內把屈原拔得太高了。他主要是和楚王政見不和,看到楚國又日趨敗落就自殺了。這和聶政荊軻那樣的人不是都差不多嗎?還沒他們壯烈呢。但那些死士為故國複仇的事情被司馬光認為是逆大勢的匹夫所為。他不讚賞。從這點看,屈原是逆曆史潮流而動了,嗬嗬。其實,戰國時候的有才幹的人都不是太在乎自己的原籍是哪,比如張儀蘇秦田忌這樣的人,哪國用他就投奔哪國,荀子也是,趙國人,去楚國做官,你說他們愛哪個國家。可能大家恨的是在有外族威脅整個同族生存時,為了個體的生存而投敵的,那就叫X奸了,就叫叛國了。所以,吳三桂是兩軍相峙時投靠異族了,就有問題了。同族人之間打起來,相互變節,起碼不叫X奸。
這裏的問題就是異族背叛,這給同種基因的生物延續造成了威脅,這是不得了的事情。以前生物進化理論中有一個分支學說,講的就是所謂的group selection,你一個人的叛變,要造成一個group的基因無法下傳,所以罪莫大焉。等事情平靜了,整個族群的生存沒受到威脅,外來的異族讓原來的宗族活下去了,那給他們做事就不叫X奸了,大家都同化了。不過,元朝根本不讓漢人當官。清朝也是一直拿漢人當家奴。清朝和外國重要的文件契約一直都是滿文的。到了曾文正李中堂當道後可能不一樣了,他們尾大不掉了。滿漢一家是清朝倒台以後的說法了。
山人大叔,把那些曆史書扔旁邊,去廚房燒個菜吧,快周末了,:)))
博主讀史專心很有見地。 當年匈奴文明程度低,長於打鬥掠奪, 中行說去了之後叫他們有效統計算數的方法同時建立了基本行政條理規則, 應該說中行說也是中華文明推廣的有功之人。 大中國版圖幾千年中不停變化, 要是沒有交流和同化擴張就沒法做大做強。
可惜中國的地方讓俄羅斯占去了不少, 航海不發達也沒有把版圖擴張到美洲來, 現在隻能惦著啥時把台灣收回來, 同時還要和小鬼子們爭釣魚島。
哈哈,被山人逮住“漢奸”的“漢”字了。其實我也想說下麵某位網友的“X奸”,但感覺怪怪的:-)
二戰德據時期,Coco Chanel (香奈兒)做了德國高級軍官的情人。希特勒潰敗時,香奈兒逃到瑞士。因與丘吉爾私交甚密,從而逃脫了戰爭法庭的審判。據說,亦有不少英王室成員與納粹有過合作,當然他們自己不會被審判。
再說抗戰時的土八路種鴉片在後方與日本人做交易,壯大自己。。。
這些又都算什麽?
下麵有網友說最大的賣國賊就是最上麵的人,似乎不無道理。那些底層的人隻不過為了生存,充其量也不過是為了過好點的日子。
如此類推,可以得出這麽個推理,越是沒有個人權利和個人尊嚴的地方,就越會出“X奸”。也可以反過來說,這些什麽奸,還是有作為一個人的底線的,比起那些沒頭沒腦的什麽愛這個愛那個的螺絲釘之類的無機物,還是更像人一點。
自我認知這個話題有意思。要想認識的透徹,可能還得雙管齊下,人文曆史和生物進化史都要看看。道金斯的:The Selfish Gene“很值得一讀。那裏麵有我回大號螞蟻說出的問題的答案。
我回頭也去看看五湖以北寫的小鎮記事,謝謝推薦。
“其實什麽時候都是弱者倒黴”,
以前會喜歡讀各種名人的傳記或故事,有個階段對民國的一群名人、以及文革前後一批名人的生命痕跡感興趣。但最近幾年,會更願意讀有關普通人群中的各種故事。比方講博友五湖以北寫的小鎮故事。越來越覺得“自我認知”的必要性了。
(微醉胡話)
十萬將士齊解甲 竟無一人是男兒
最大的漢奸從來就是皇帝和大臣們
日本人對貴族的血統挺看重的,但普通大眾這方麵的意識好像不是那麽在乎,這是不是他們以前不需要姓氏的原因呢?
到了明清,閹人是從小就定了被閹的,小的時候身體和心理的可伸縮性強,所以鄭和會在心態上不那麽陰怨,
不知道這樣分析有沒有道理。
簡單講,粗暴地講,在華夏文化中占主導地位的的“陰”文化,日本沒學,所以保留著武士道,劍道,柔道。這是一條很長很長的曆史發展線索。
其實正史頗多閃爍其辭,往往就是有故事的地方。寫的人為什麽要遮掩閃躲呢,遮掩的往往就是真實。所以正史野史,隻有讀法不同,沒有哪個更可靠。
米亞開心大笑後的讀後感:漢奸都是本族培育出來的,跟外族似乎沒關係。
為什麽、我還沒想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