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飛的笨鳥

講文明,講禮貌,愛藝術,談幽默
(個人版權未經許可請勿轉載複製)
個人資料
越吃越蒙山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北極散記: 極光感歎

(2018-10-02 14:35:52) 下一個

(北極散記之四)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在世界上的生活態度,可以分為兩種類型:隨意的和刻意的。

 

在傳統中國文化裏,最早把隨意的生活態度上升到哲學高度的,是兩千多年前的老子。他說,上德無為而無以為。這意思是說,碌碌無為不單不是壞事,而且是能最終通吃的極大好事。接踵而來的孔老夫子卻對此好像不很讚同。《論語》中講過一個事情,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孔子這樣的說辭,明顯推崇的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正能量人生態度。雖然這讓人覺得,即便節操如聖人者,也有虛榮也有世俗之心。以孔子的心境追求,他肯定覺得學問深官階大是人生成功的標誌,而這兩件事浮於形表的,就是使人忙忙叨叨,而不是潦潦倒倒,無所事事,所以,即便是自己求官不成,散居遊學,也要給人一個忙得不可開交的印象。當然除此之外的,他也在示範做人要積極進取,要有一股子活到老學到老的勁頭。

 

老子說完了無為的那番話以後,就騎著青牛西出潼關隱身而去了。而孔子的教誨至今還在鼓勵著我們這些有上進心的芸芸眾生,為了滿足自己的追求每天不停地忙碌奔波。

 

塔克托亞塔克這地方給我的總體感覺就是有違孔聖人教誨,人們有些隨意散漫,得過且過的樣子。也許是季節未到,這裏並沒有想象中那些極致的北極風光。眼前北冰洋的海水也不是像想象的那樣晶瑩透徹,相反的它卻是有一種翻騰不起來的混沌,這可能是和海水對岸邊的石土慢慢的浸蝕有關。由於是所處極地的緣故,這裏幾乎經受不到月球引力造成的潮汐影響,我們行走過來的那條公路,最低處也就超過海水平麵不到半米的樣子,海水倦怠地伏在兩邊,經過時根本沒有海浪撞擊岩石的轟鳴。

 

有個喜歡拿捏做派的英國人曾經定義說,旅遊和旅行是不同的概念,兩者之間有著不少差異, 就連看周邊環境的方式都有區別。旅遊的人多是在匆忙地張望,旅行的人則是喜歡刻意地觀察。當然,像我這樣習慣於在陌生地界探頭探腦四處張望的旅遊者,是把持不住英國人讚許的那份矜持的,所以,當我站在塔克村的岸邊,光腳踏入冰冷的海水裏,梗著脖子環顧周圍時,心裏是有一點索然若失的感覺的。我看不出來也想像不到,在幾千或者是上萬年前,那些愛斯基摩人的祖先,剛開始踏上這片並不鼓勵生命的土地時,他們是怎麽觀察出這裏像是馴鹿祈福,然後就斷定出這是一塊能讓自己的子孫繁衍生息的寶地所在,要在這裏廝守常駐,而不願意繼續前行,另擇良木而棲之呢。

 

無論是在塔克還是在伊努維克,那些當地人沒事也是喜歡在街頭遊蕩,迎麵相遇時,他們會和你微笑地打個招呼。在這種情形下的近距離觀察,你會發現他們和我們亞裔漢人有幾分相像又有不少不同。這些原住民,他們的顴骨突出,眼睛細長,而且眼距略寬。當和他們的目光相遇時,我會覺得心底有一股隱隱的觸動。這是因為那目光來得很渙散淡泊,是一種從深遠處緩慢聚焦過來的注視,一副沒有貪欲沒有追求的樣子,不像是現代社會中街頭偶遇時常見的那種機敏執著或者難以捉摸。像是在塔克這樣號稱是漁村的地方,當地的原著居民也沒有把捕魚當作是一種產業,從他們泊在水裏的小船就能看出來,那還是基於一種隻是滿足個體需求的規模,完全不存在產業漁民顯現出來的那種進取和貪欲。

 

 

我雖然曆史知識匱乏,但有時候靈感來了,也能推理出一些匪夷所思的結論。那天晚上,我們來到伊努維克鎮外一個靜謐深邃的小湖邊。留有一片彎月的夜空顯得非常清澈潔淨,這時有一縷炫麗的極光投射出來,在南部的天空中變幻成一組非常奇妙的曲線,像是在向世間揭示一道無人知曉的秘密。這讓我想起以前看到過的一種說法,據說北美北極圈附近的原住民祖先,是從歐亞大陸經過長途艱苦的跋涉,渡過冰封的白令海峽來到這裏的。從他們的基因遺傳特性來推測他們遷徙跋涉的軌跡,好像是首先和西藏的蕃人大有幹係,然後他們繞著華夏文明圈的西域外沿,穿過蒙古,途徑高麗,最後來到亞美兩大板塊的對接地帶。

 

嗬嗬,在此期間,會不會發生過這樣一種巧合呢。那時候,這些迫於生機輾轉北上的藏蕃羌人,在繞道中原橫跨西域的途中,遇到了那個騎著青牛緩緩而至的老子李聃。沒有什麽學識的蕃人從相貌清奇的老子那裏,學到了一些觀察風水的學問和淡然處世的道理,他們感激稱謝之餘,暗暗遣派了幾個生命力強健的族中女子,前來取悅於這個來自華夏的智者,希望能留下一些智慧的種子。當然,到了最後,口口相傳的學問,多少年下來總會有走樣的可能,這也許就是為什麽塔克托亞塔克看上去根本就不像一隻馴鹿的原因。但是,生物遺傳的脾性卻是經過許多代也不會輕易改變的,這恐怕就是塔克這地方的本地人生性隨意的原因吧。

 

時過子夜,周圍的溫度已經是接近冰點了,四下一切都是那麽的寂靜,隻有許多不知疲憊的蚊蟲小咬不斷地在耳邊飛來飛去,盡一切機會來穿透你的保護,試圖攝取你帶過來的營養,以此去維持它們自己的生存。我這才意識到,煩擾我這麽多天的手背紅腫,原來是這種不同一般的極地小咬造成的。嗬嗬,生存就是如此,即便瀕臨絕境,求生的拚搏也是無法停歇地繼續,真不知道,這到底是一種隨意還是刻意呢。

 

圖一 在Inuvik湖邊看到的極光

 

 

圖二 北極之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0)
評論
越吃越蒙山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ng' 的評論 : 這個好玩,我也總想說北美是華夏故土呢,一直是苦於證據不足,這下有了充足的理論依據了。哈哈。
越吃越蒙山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土豆-禾苗' 的評論 : 哈哈,你是說智慧種子的傳說:)))
cng 回複 悄悄話 北美原住民,是殷商時期中國人東渡北美流傳下來。幾千年後,哥論布發現新大陸,我華夏殷商後人思念故土,就問哥倫布“我殷地故土安好否”?哥倫布聽成了“殷地安”?就給他們取名Indian, 以訛傳訛至今,印地安就成了北美土著人的正式名稱。
土豆-禾苗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邊走邊看66' 的評論 :
“他們感激稱謝之餘,暗暗遣派了幾個生命力強健的族中女子,前來取悅於這個來自華夏的智者,希望能留下一些智慧的種子。”

山人旅行中想這些,這裏有他的影子,:))
越吃越蒙山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gx123' 的評論 : 你太厲害了,好像全世界都走便了。真了不起!
gx123 回複 悄悄話 有趣。敝人當年還在Tuk下海遊了一會泳。不過,那時還沒公路。從Inuvik到Tuk是坐小飛機,隻覺得下麵湖連著湖,漂亮極了。還有所謂“蘋果”。。
越吃越蒙山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東裕德' 的評論 : 謝謝裕德兄光臨。剛剛也到貴府門上看了一圈,覺得你的心態特好,所以文章寫的很輕鬆,照片水平也高。
東裕德 回複 悄悄話 66大神說得太對了!咱加一個,謝謝山人分享好文。
越吃越蒙山人 回複 悄悄話 哈哈,邊神果然厲害,怎麽遠遠地就能看出我內心的悔意呢:))
邊走邊看66 回複 悄悄話 旅行中還這麽多思考,你應該去當哲學家,學工科有沒有覺得後悔?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