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之間的積怨雖說由來已久,但中間也有相看兩不厭的時候。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在位主政的中國領導人都是從槍林彈雨中闖蕩過來的,經曆過戰爭的凶險殘酷。 當時 中共總書記胡耀邦就力推中日世代友好。此公人是好人,但有時腦子容易發熱。他也沒請示一下當時真正中國第一把手小平同誌,也沒問問財政部的意見,當然更沒征求廣大人民群眾的意見,就擅自做主,張口邀請了三千日本青年訪華,包吃包住。盡管那時中國貧窮落後,但人民樸實憨厚。 等吃好玩好的日本人把中國人不計前嫌的熱情帶回國後,中日關係還真迎來了二戰以後的一個小高潮。當時有日本媒體做民意調查時得到的統計數據表明,日本國民抱有好感的外國名單上,中國一度排列第一。也是在那期間,日本拍攝了一部災難故事電影叫《日本的沉沒》,講的是由於發生前所未有的大地震,日本列島馬上就要在不遠的將來沉入海底。為了拯救民族,日本政府緊急出動,派特使上門聯係平日那些親密友好的國家,請求最大限度地接受日本國民遷移避難。結果那些地廣人稀的友邦,象澳大利亞加拿大之流,全都以各種借口推辭拒絕。這時,銀幕上出現了穿著毛氏服裝的中國官員鏡頭,盡管形象有些木衲呆板,但說出話來卻是仗義熱情。電影裏的中國官員告訴日本特使,黨中央決定幫助日本人民渡過這一難關,會敞開大門盡可能多地安置難民,中國人民解放軍也會派出海軍艦隻,參與運送難民的工作,我們的艦艇雖小,但是靈活快捷….balabala,一席話說的日本官員真真的感激涕零,滿臉患難時遇見恩人的表情。
應該說那時日本朝野還是對二戰侵略過的國家抱有一定程度的虧欠感,所以在中日友好的形勢下,麵對中國開啟了一些經濟援助項目,盡管這些援助與日本在侵華戰爭中掠走的財富相比簡直是微不足道,但在缺乏資金和技術的改革開放初期,的確對中國現代化建設的起步發展帶來不少幫助。我記得在北京有兩個落在實處的饋贈項目,中日友好醫院和中日友好交流中心。以當時的標準,在北京,算是兩處頂級的公益設施。可惜的是投入使用後服務管理水平跟不上,最後也趨於淪落。那家醫院我去過幾次,感覺是一流的設施,三流的業務水平。
好像沒有哪家近鄰能和中國人締結長久友誼, 主要是他們都有各自的毛病不招我們天朝待見,更何況這個曾對我族類犯下過滔天罪行的東洋倭寇呢。本來兩國社會製度不同,人的秉性不同價值觀也不同,再加上東亞人天生氣度都不大,所以接觸多了必生齷齪。友好的熱乎勁慢慢過去後,漸漸地彼此就又相互看著不順眼了。開始的時候,日本人還是有所憚忌,說話做事也會觀察一下中國的臉色。有一次,日本有個政治人物在為本黨辯護政治綱領時不小心說漏了嘴,把心底裏對中國的真實看法說了出來。那人當時講的話的意思是,日本的成功應該歸功於政治的正確;不象是中國,政治沒有搞好,弄得還有很多人住在原始的窯洞裏。在歌舞升平的中日友好氛圍裏,冷不丁聽到這樣的語調,就像被人揭了一下傷疤,讓中國政府很不舒服。真是老祖宗說得有理,道不同不相為謀!於是各種場合的批判抗議,擺事實講道理的文章說辭一擁而上,那陣勢讓謹小慎微的日本人明白了不能惹中國領導人生氣,否則後果會很嚴重。可能是好漢不吃眼前虧在日本也是為人處世的慣用準則,這個政客眼見中方大發脾氣,也就放下身段,順著中國人的說法,表白自己對事物的理解有偏差,中國有人住土窯是古風民俗所致,和政治好壞無關,他對自己說錯話深表歉意。
嘴上道了歉,心底肯定是不服。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 借著經濟實力的坐大,日本開始尋求拓展國家政治文化實力。社會精英們著書立說,強調‘日本可以說不’,意思是,日本不必總是對違反自己文化傳承和價值理念的東西逆來順受,在國際交往中,日本應該追求一種平等合理的位置,而不是美國的應聲蟲。與亞洲鄰國的交往,日本以前也有所顧忌,怕強勢堅持己見,會提醒人回想起二戰期間日本的霸道,而在這種可以說不的思潮鼓動下,他們在越來越多的場合我行我素起來。於是,教科書問題、參拜靖國神社問題、東海油氣田開采問題、否認南京大屠殺問題、釣魚島歸屬問題…各種冒犯從小到大接連不斷,起初,我天朝倒也真不含糊,一派見招拆招的架勢。看著苗頭不對了,就先行告誡,告誡不成來譴責,譴責不成來抗議,抗議不成就不相往來,。。。。但老是這麽比比劃劃地循環出招,就有招式使老的時候了,而且由於是隔空發力的虛套子,別人也覺不出痛癢,該幹什麽還幹什麽。等到需要真正貼身肉搏比內功的時候,往往又身子骨發空使不出力來。
以前有位參加過中日東海油氣分界談判的中國外交官員,曾經在國內報刊上發表文章大罵日本人。他講的事情是,當兩國有關人員麵對麵坐在一起討論東海權益劃分歸屬問題時,日本人非常陰險,他們顯然是有備而來,當場拿出詳盡的大陸架數據和有關國際法理依據,使得談判無法進行。從他的描述可以看出,二三十年前,剛從文革內鬥中脫身的中國人在玩國際外交政治遊戲時基本還是外行憨大,不知道如何做足功課去打別人一個措手不及。不過站起來的中國人民也不是好惹的, 我們壓根就不承認你們那一套歪理,我們隻要堅守住自古就是中國領土這一條,你又能奈我何。再說,最後不行了還可以祭起我黨發動群眾的看家法寶,讓你們嚐嚐人民戰爭的威力。這是老佛爺利用義和團抵擋八國聯軍開創的經驗,被我黨借用過來後也是屢試屢爽。
絕對不相往來,有時也是做不到。去年APEC北京峰會,作為東道主一國之君,習主席不得不與前來參會的安陪見麵握手。合影拍照時,習大大歪脖蹙眉一臉別扭相,好像在說,我很膩歪。明了中共治國施政理念的人都能看出來,習大大做出的老大不高興的表情其實更多是給中國人自己看的。那是在給愛國者們一個交代:我和你們一樣恨日本人。這種作態雖然有點象小孩過家家鬥嘴鬧僵後的賭氣,但還是順應助長了主流民意,提高了自己的威望鼓舞了大家的鬥誌。盡管如今的日本人氣度已經比以前大了許多,但猜疑心依然很重,我估計他們見到首相受到如此近乎於羞辱的冷落,肯定也會憑生幾分怨氣的。唉,梁子是越結越深。
請關注《可恨的日本人(三)》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64852/201511/308102.html
==========================================
wgp66 發表評論於 2015-11-09 15:05:55
2方麵都是沒有長大的孩子,看看人家歐洲國家的相逢一笑泯恩仇,東亞的文化說到底還是劣根
日本在二戰時,在美國的連續攻擊下,特別是兩顆原子彈,給日本帶來了摧毀性的打擊。日本老百姓也遭受了巨大的傷亡。這筆血債應該由日本軍國主義者負責。問題是日本在戰後太多的時候扮演了受害者,而不是侵略者。美國政府在二戰後看到了日本的慘狀,本於人道的理念,大規模的糧援日本,基於美蘇對抗的意識形態鬥爭,有意的扶植日本,沒有在乎日本這種扮演受害者的宣傳。實際上包括中國的蔣介石政府和毛澤東政府,在爭取日本建交的過程中,都沒有對日本在二戰士侵略行為給與深刻的批評,包括都放棄了要求日本的戰爭賠款。日本從1980年代到2010年代實際上並沒有對二戰的認識有很大的改變,改變的是中國,包括對釣魚島,包括教科書,包括靖國神社,包括南京大屠殺。日本在30年裏沒有大的改變,而是中國在經濟軍事強大之後,自己變了。
無論如何,日本在二戰時是侵略者,給中國人民和許多亞洲國家,包括日本人民,帶來了巨大的傷害。另一方麵,日本在美國二戰後的占領時期,製定了民主的憲法和民主的憲政製度,它也不可能再成為一個軍國主義國家。中國也需要像1980年代的思路那樣,向前看,才能很好的建立友好睦鄰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