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日,中國國內所有雇主都要強製給所有雇員上社會保險了,目前的核心論點是,會導致大批小企業、小生意(雇主)倒閉或關門大吉。
道理很簡單,目前局麵是,大家都在熬,很多卷的行業微利就不錯,而中國的社保標準高(數據上是美國、加拿大的2倍)必然擊垮相當一部分微利企業,似乎這是一種必然。
問題是,微利早就應該停止,一方麵抱怨“掙錢難”,另一方麵又出口、內銷白菜價,這不是自我矛盾嗎?
或者說這不是自找的嗎?
還是回到當今社會的發展階段看,中國整體上離真正的現代國家還有相當距離,從企業管理角度上講,整個社會還沒有練就正常商業競爭的本領,要麽是類似國企或頭部企業的壟斷暴利,要麽就是一窩蜂的惡性價格競爭,社會層麵從不真正保護正當競爭。
簡單來講,看看國內的所謂五金城、汽配城等,密麻麻的店麵,有多少營業品種是高度重合的?這種情況下似乎就隻能拚價格了,某些地域的店麵似乎還能互相通氣一下“某個客戶是我的,你們不能報低價”,但總體上不能擺脫價格惡性競爭的大局,大家都通過更勤快(就是卷嘛)來維持低成本,給客戶(采購)小恩小惠維持關係等。對應看發達國家的商業區規劃,在引入商家的原則上就有減少同業競爭的規劃。
當然,國內的價格競爭絕對脫離不了“商品質量對成本的修正”來應對低價競爭,但是惡果會在商品應用環節製造更大的問題,吞噬更多的勞動和利潤,這當然也是國家層麵質量技術監督缺失的結果;
一些地方給本地企業發放各種國內通用的資格證書,典型的就是工程承包證書,那麽這些地方企業很容易滲透和打敗那些證件審核嚴格的地區和行業。
當然還有駕駛證。
同樣的還有在環保問題上,汙染大家的水土、空氣絕不心痛。環保部門隻會罰款,在預防和汙染後的恢複方麵幾乎是無所做為。
所以你知道為什麽有條件的人都移居國外,哪怕是小小的泰國了吧?
寫了半天,還是想說明,任何社會都需要公平、公正的法律來為各個行業把關。
因為,法律是所有方麵糾錯的最後一道防線。
沒有這道防線,談不上秩序、效率;
沒有這道防線,就談不上什麽生活、生產質量;
沒有這道防線,就沒有任何人的安全可言。
你以為重重保安保衛下的大人物感覺很好?
他哪有什麽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