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何不服中國?
在中國的網上看到過一篇“日本對中國緣何不服輸?”的文章。之前也有過“日本為什麽至今不服中國”的文章。這2篇文章都是從曆史現象分析了日本不服中國的理由。然而這種設問背後所體現出的大國意識讓人感到憂慮。不少人認為盡管中國已成為全球第2經濟大國,軍事實力也已僅次於美國和俄國,然而日本仍然不服中國,這很令人詫異。為此想就此發表一下個人見解以說明這種觀點的錯誤所在。
首先要指出的是這種設問本身就是一種跟不上時代的觀點。當今的國際關係已不隻是由國家來左右,跨國企業及跨國境的非政府組織(NGO)的影響力正不斷增強,投資資金的跨國境流動,一流藝術家和科學家的跨國境活動,都對世界產生了影響。國際關係由國家(政府)的力量關係來決定的這種想法也隻是延續到了20世紀的前半期。現今的國際關係已經不能隻靠國家和國家的主從關係來討論了。用封建時代的陳舊觀點來討論現代社會將是沒有意義的。
退一百步,先從以往的以“國家”為標準的觀點來進行分析。就算是從過去的陳舊觀點進行分析,筆者也還是認為小國應該服從大國的這個觀點有問題。這是因為國家與國家的關係是不能僅由國土麵積、經濟規模的大小和軍事實力來決定的。讓我們以16世紀後稱霸世界的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這幾個國家為例來具體說明一下。首先是國土麵積,除西班牙以外,剩下的幾個國家都比日本的國土麵積還小。當時各國人口也隻不過是幾百萬到1千萬左右。
在軍事實力方麵,19世紀初的法國在拿破侖的統治下擁有著壓倒性的實力。盡管如此,小國英國也沒有向法國屈服。隻有小規模陸軍的英國在與普魯士、俄羅斯結成同盟後,打敗了兵力是自己數倍強大的陸軍國法國。結果,當時人口僅有1千萬的小國英國(國土麵積為日本的3分之2)稱霸了世界。隻靠國土麵積、人口多少及軍事實力是無法判定一個國家的優劣的。
那麽經濟實力方麵又如何呢?到19世紀前半期為止,中國和印度的國內生產總值(GDP)遠遠超過英國,擁有全球第1位和第2位的巨大經濟規模。經曆了產業革命的英國,經濟規模雖然比較小,卻依靠先進的科學技術支撐了廉價的工業產品。中印兩國的國內市場最終被英國產品奪走,中印的傳統產業也日漸衰退。到19世紀中期英國不但把印度變成其原料供應地,對中國也加強了經濟統治。
盡管曾經有過這樣的曆史性悲劇,中國人之中,似乎仍有人尙未從巨大經濟幻想中走出。中國的領導層早就將經濟發展重心從量的擴張轉變成質的提高。過去那種將GDP的規模視為國力的想法也已改變。盡管如此,如今還是有人隻憑經濟規模來討論國際關係,其原因究竟何在呢?
大國經濟幻想最嚴重的缺陷就在於因妄信自己的實力而難以客觀判斷他國的經濟狀況。“經濟停滯不前的日本不依靠中國的經濟就無法生存。日本終究會服中國”,這種想法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而且這種討論並非基於經濟事實。因為現在日本對中國的出口總額隻占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4%左右而已。同出口總額比率達到10~20%的韓國、泰國和馬來西亞等其它亞洲各國相比,日本經濟對中國經濟的依存度是相對較低的。
還有觀點認為到日本的外國遊客4分之1是中國人,如果中國遊客不再去日本,對日本經濟的打擊將難以估量。其實這個影響也沒有街頭巷尾所說的那樣嚴重。中國訪日遊客的人均消費額約為30萬日元(2500美元)左右,即使每年有500萬中國人來日本旅遊,總消費額也隻不過為1.5萬億日元。而日本每年的GDP達到500萬億日元,中國訪日遊客的總消費額還達不到1%。今年4~6月的訪日遊客(含中國人以外的外國遊客)的消費也隻不過將日本的GDP推高了0.03%。
對於日本經濟來說,喪失中國市場和中國遊客是會構成打擊的,但僅憑這一點就認為日本將會消沉、聽從於中國的想法不免過於簡單。跟19世紀的英國一樣,日本在眾多的領域裏仍然掌握著走在世界前列的產業技術,這些產業技術的優劣將會決定經濟關係的主導權。更進一步地說,中國遊客大量湧向日本購物爆買,正是因為信賴日本產品的質量,尤其是對產品“安全性”的信賴。“安全性”這種用眼睛看不到的價值當然無法包含在GDP當中。
在論述國際關係時還會經常使用軟實力這一概念,強調通過文化和社會機製贏得他國尊敬、在國際關係中獲取優勢地位。前麵所提到的產品“安全性”就是軟實力的一種。巧妙利用軟實力的例子,還可以列舉17世紀至18世紀的法國波旁王朝的外交政策。當時的法國並不像後世拿破侖那樣以炫耀的軍事力量成為歐洲的政治中心。
波旁王朝借助的是文化而非武力。波旁王朝建造華麗的宮殿,將歐洲各國貴族雲集一堂,不斷地舉行各種舞會、音樂會、芭蕾、歌劇和話劇。不知不覺中法語就成了歐洲的通用語言,法國的宮廷時尚也開始成為歐洲流行的先驅。波旁王朝不僅保護文化人,同時還積極保護科學家。19世紀英國和德國超越法國之前,法國還是一個科學最發達的國家。
日本在7、8世紀憧憬中國的唐朝,也是因為唐朝文化的魅力。很多日本人被中國的詩歌、音樂、繪畫和技術所吸引,自願漂洋過海。當時的日本人並非是遭受武力威脅才學習中國文化的。憧憬、崇拜他國的感情是無法在強製的情況下產生的。比如說,附近的一個彪形大漢跑過來一邊揮舞拳頭、一邊恐嚇說“喂,你要服從我”,任何人也不會從內心產生尊敬。
作者:《日本經濟新聞》亞洲總局編輯委 村山宏
2015年10月26日
村山宏的其它文章:
日本人是秦朝徐福的後裔嗎?(圖)
是安倍很壞?還是日本國民不好?(圖)
不排隊的民族沒有資格談愛國(圖)
中國空軍的根在日本?兩國的那段藍天情(圖)
從餃子起源於韓國說起
為什麽中國的物價比日本貴
中國人和美國人為什麽被討厭
“小日本主義”值得中國參考
相關文章:
有關日本
中日兩國
曆史回顧
分析日本獲得好評的原因
日本在西方為什麽這樣紅?
日本首相的飯局誰掏錢?
對中國的南海外交宣傳策略進行反思
中國的周邊還有朋友嗎?
讀闕特勤碑 理解蒙古人的心
據說中國夢日本人幾十年前就全實現了
諾貝爾獎中的日本人與“諾獎俱樂部”(圖)
一位諾貝爾獎得主對家人和社會的感謝(圖)
中國股民一家日本掃貨記實(圖)
我們該如何紀念南京大屠殺
中國人如何才能“勿忘國恥”(圖·視頻)
日本新幹線通車50周年及日中高鐵技術交流的回顧
日本製造和中國製造的區別(圖)
TOYOTA的野心與雄心
在回家的火車上終於搞懂了為啥要抵製日貨(視頻)
如何看日本?如何看中日關係?
中日鴻溝:自作聰明者的貢獻
半年前就指出,你所謂:“日本戰俘在蘇聯死了幾十萬,沒幾個回日本的”回貼,是沒有事實根據的信口開河。
曆史事實是:
當時斯大林的蘇聯在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北部,把日本投降的50-60多萬日本軍人和平民被當作戰俘扣押到西伯利亞和中亞地區當勞役。據日本厚生省統計約有6萬日本人死在蘇聯勞改營裏。1947年日蘇建交後開始到1956年共47萬3000人釋放回日本,但也有些人留在了當地。1993年10月,當時俄羅斯總統葉利欽訪日時聲稱:前蘇聯政府對待日本戰俘存在人道問題,並對此表示歉意。
二是不要賠償 就以為沒幹壞事 如賠頃家當產 也會服300年 翻不了身麽
不過為什麽中國人老在乎日本人服不服呢?或許這正是日本人不服的原因。
不管怎樣, 誰都不服誰。
日本人技術和質量上確有超越別國的之處,但技術更多情況下,至少目前若幹年是為大環境服務,如果真不服的話,日本政府也不會為中國經濟減速而擔心。
請作者別刪再我的評論,我沒侮辱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