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右曆史教科書並未徹底否認南京大屠殺?
日本的曆史教科書對曆史的認識問題也是一個經常挑起中國情緒的事情。
日本教科書實際沒那麽嚴重,我們說得有點過了。因為批判的時候,中國人有一個不好的習慣,就是我們批判什麽我們自己並不看這個東西,反正大夥兒都說,越說越大。我還專門買了一本被我們批判的最嚴重的教科書。它是這樣,很多曆史事件比較輕描淡寫,但日本人還是比較客觀真實:首先這個事情是有,而並不像我們所說的”現在一些極端日本右翼‘不承認’比如像南京大屠殺這個事情“。教科書承認這個事情發生過,但是怎麽看是另外一個問題。這個曆史教科書有這個記載,隻不過第一,它把“南京大屠殺”叫成“南京事件”,然後說的發生這個事情的原因與我們說的有點不一樣。比如我們說,是死了那麽多人,而且日本是有組織、有計劃的,是官方下的命令,因此這就是日本政府的責任;但他們說日本政府並沒有下這樣的命令,甚至軍隊高層也沒下這樣的命令,……沒有我們想象得那麽嚴重。我這裏有這本教科書,來看看對南京大屠殺是怎麽說的。
而且日本沒有國家統一的隻用一種的教科書。
這本教科書,使用率不到1%。它是這麽說的:“12月日本軍隊占領南京,國民黨政府守衛南京,日軍想迫使蔣介石投降。由於日本軍隊的占領,死傷了很多民眾——南京事件。”它說的很簡單,“南京事件”你看不出來是怎麽回事。“但是蔣介石又把首都移到重慶繼續抗戰。”“本來是想占領首都之後迫使中國投降”。其實沒有否認。“在遠東國際法庭上承認,日本軍隊1937年在日中戰爭中占領南京的時候,殺了很多中國民眾,這就被稱為南京事件。” “另外,南京事件具體實際的情況因為在資料上有很多疑點,所以有各種不同的看法,一直到今天都在爭論。”就是它比較輕描淡寫,但至少沒有否認這件事。所以我覺得在這一點上,不像我們,有的時候一個事情對我們有利,就大量地把它誇張了,有的不太有利,就不說了。國家曆史博物館你去參觀過嗎?
其實我們對於自己的曆史認識也有問題。
我覺得欲蓋彌彰,反而不好。就是你發生過的事情,可以輕描淡寫,但是你不能不提。比如說我們一個是文革,一個是80年代末的風波,完全不提,就好像這個曆史上沒有發生過。可是誰都知道,那十年時間發生了很多事情。風波沒有太多定論,文革已經有了。你可以不說具體的事情,是怎麽迫害的這些可以不要說,但是你說一下我覺得也沒錯。實際上我覺得我們太不聰明,一個民族這麽大的事情怎麽可能忘記?
還是說日本的教科書,實際上至少我們所看到的,就是曆史它整個都說了,隻不過說的時候給人感覺就是比較中性化了,這就是所謂的修改,就是最右的一說,就是我們批判的。
把曆史問題交給曆史學家,不要政治化
中日之間,曆史問題好像永遠都是個問題,能不能一勞永逸地把它解決了?
解決是根本解決不了的,這是個感情問題、觀念問題。但是我們要想,為什麽20世紀70、80年代沒有成為問題?實際上還是現實利益。曆史永遠不可能超過現實,人們都會利用曆史,而實際上是現實的利益問題。中日兩國曆史問題不要去嚐試解決,因為以前我們曾經總想坐在一起,說我們想一個辦法把它解決了。但是感情怎麽解決呢?各說各的,不解決還好,要想解決坐在一塊馬上就吵架。別說是政治家了,包括學者也是。
因為我們長期受的教育是不一樣的。所以我的一個感覺是,曆史問題隻能淡化,隻能用現實利益去衝淡它,用現實利益去超越它。如果我們現在有更多的現實利益了,那麽自然就會冷靜地處理曆史問題、看待曆史問題。把曆史問題交給曆史學家去,你可以寫,比如戰爭時期日軍多麽殘酷,甚至拍成電影,隻要是事實,這都沒有問題,並不是說通過這個就是我們攻擊日本打壓日本。但是曆史你不要太政治化,如果是被政治所利用,這事就麻煩了,就成了一種情緒上的對抗。
去年中國首次設了公祭日。
這個宏觀上沒什麽問題,主持正義、不忘曆史這些都沒有問題,但最大的問題是什麽?為什麽差不多70年後你才設,早幹什麽去了?就自然就會讓人想:這完全是因為現在中日關係不好,是要拿曆史問題來敲打日本。如果是這麽一個邏輯的話,以後中日關係如果改善了,還把它撤掉?不可能吧?實際上在1945年之後,就應該幹這個事情,但是我們是在20世紀80年代之後才注重曆史問題,此前根本就不注重,這是我們自己的失誤,這不怪日本。就是你放縱了它,結果現在關係不好了又敲打它,哪有過了70年才來說的?70年了應該是越來越淡,比如說歐洲就做得很好,法國和德國的關係非常好現在,不可能想象要打仗要幹什麽。但是照樣可以紀念二戰,紀念二戰的時候德國的首相也可以去。
德日曆史問題認識差異的根源
戰後當時的德國被四國肢解,完全沒有了納粹的基礎,而日本是自己的曆史、體製大致延續了下來。
日德比較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我們首先要知道:日本和德國不一樣,但是同時,中國和法國也不一樣,亞洲和歐洲也不一樣。如果把德國放在亞洲這個環境裏,未必是反省得那麽好。這三句話一定要同時說,不能光說日德不一樣。
如果隻說日德我們又可以展開,就是日本和德國有很多不同,比如說除了麵臨的環境不同之外,德國當時納粹完全被打碎了,那麽日本的政府就一貫延續下來,沒有被打碎,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再一個原因是日本和德國的文化不一樣,德國對世界整個文化的影響是比較大的,產生了很多世界級的人物,像歌德、康德、黑格爾、費爾巴哈等等,就是它的古典哲學對世界的影響非常非常大,出了很多世界級名人。因此德國把納粹曆史看成它整個輝煌曆史中的一個毒瘤,把它掐掉就完了,沒有任何損失。
但日本不一樣,日本最輝煌的就是明治維新,明治維新開始有了世界影響。在那之前,它在整個東亞都是被邊緣化的,更別說整個世界。隻有明治維新之後,日本開始走向世界,成為亞洲的老大,然後全麵發展,政治、經濟、文化都在亞洲是最強的。但是與此同時,也是它對外侵略擴張的曆史,它的輝煌和恥辱是同時並存的,因此要否定這段曆史的時候,很難區分開,就要扔就都扔掉了。也就是對一個民族來說,認為它自己最輝煌的一段曆史怎麽能扔掉呢?扔掉了以後我就什麽都沒有了。在這一點上是不一樣的,對德國來說,我掐掉這一塊不影響其它的,反而更好,但是日本它是沒有辦法做到這一點。
作為政治家參拜靖國神社的問題
靖國神社是把侵略戰犯和保家衛國的人都混在一起。
主要是中國和韓國人不能接受,它本來就是明治政府成立以後為了紀念為國戰死的軍人,任何一個國家都有類似的紀念館,這個沒有問題。但是明治維新之後,除了內戰時期,日本對外戰爭大部分都和中國有關,那裏邊的軍人包括打中國死掉的,因此中國人從感情上沒法接受。但是如果放在第三國,他們就相對來說可能容易理解。
試著換個視角,他們同樣是為自己國家”犧牲“。
但是他那種為國捐軀是為一個錯誤的政策而死的。美國這樣的國家同樣不能接受日本某些政治家對二戰那段曆史的理解,比如說打珍珠港,美國對日本也是有意見的。
但是如果現在比如說再追溯到甲午戰爭又不一樣了。現在仍然遺留的一些戰爭責任問題,比如說釣魚島實際上就追溯到甲午戰爭,那時日本搶占了我們很多領土,這個戰爭責任它不承認,所以我們應該追究這段“曆史”。中日兩國是有不同的看法。日本認為戰爭責任最多是追溯到二戰,1931年到1945年,那段時間是有責任的,因為現在國際社會已有一個基本的評判了。但是再往前,最多它認為就是兩國之間的戰爭,誰對誰錯就不說了,該追究的也追究完了。何況實際上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我們已經追溯到甲午戰爭的某些東西,比如說台灣、澎湖列島實際上是甲午戰爭的結果,二戰我們把它收回了,因此實際上已經追究了一部分。但現在,包括釣魚島我們實際上還沒有追究夠。但在其它國家看起來,即使你能證明那以前是你的,二戰結束的時候也已經劃了句號了,該討論的問題結束了,你不能說經過幾十年變強大了,突然又在追究過去的事情,在國際法上來說這是不太合適的。
追溯到甲午戰爭,是因為它是釣魚島問題的曆史根源,而不是被國內媒體解讀的“追究日本在甲午戰爭中的責任”這種在國內聽起來很長士氣但不是很學術的說法。
關於靖國神社問題,日本首相還會一直參拜,那咱們也沒有辦法?
如果日本國內想要參拜,確實沒有好的辦法,除非你外交壓力特別強大,你說一句話,就像美國一樣,它就得在意。政治壓力我覺得中國確實應該做,參拜靖國神社我也很不喜歡,因為畢竟咱是中國人。20世紀30年代以後直到戰敗,日本對外是侵略擴張,這是一個有定性的東西。既然它是侵略擴張,靖國神社裏邊大部分就是在那場戰爭中犧牲的軍人。你作為家屬去祭奠自己的祖先,這個無可指責,沒有任何政治色彩。但如果是政治家去參拜,確實是有問題的。人有感情,我覺得作為一個首相,比如你的親戚裏邊有人戰死,你作為個人去沒有問題,但是如果作為一個政治家要宣傳一種政治主張,就有問題。好像是要做秀,凝聚國民精神。他們確實有那種考慮。
日本國民怕被美國卷入戰爭
日本和美國的關係上,直到2014年10月,日美防衛合作指針還一直在修改,更新。
防衛合作指針的修改,實際上就是要配合美軍在海外作戰,理論上是這樣。現在做出這個修改之後,就是法律上來說,假如真發生什麽危機了,它是可以協助美軍在日本領土之外去作戰,從這點上來說,美國人當然很高興,因為就等於美國的力量更強了,有人幫它了。
但是同時安倍為了在國內遇到的阻力小一些,他就告訴日本國民:第一,真正發生戰爭的可能性極小;第二,真有衝突了,並不是說馬上動用日本自衛隊。雖然隨時可以派出去,但他仍要經過國會的認可,因為國會是民主製度的一個象征,也就是說國民可以控製國會議員,等於提高了動用武力的門檻。因此國民就容易接受,說第一我們隻是防備,真正發生戰爭的可能性極小;第二再退一步講,真有可能發生戰爭了,也不是說首相想動用就能動用的,必須經過很多的法律手續,如果這樣的話,他們就相對來說放心一點。
因為日本人最擔心什麽呢?他們是怕被卷入戰爭,說我們的和平生活本來過的很好,最好是不管美國他們的事兒。可是現在安倍不斷教育國民說,不是我們管不管他們的問題,而是現在世界已經連成一體了,如果我們不幫助美國、不幫助歐洲,比如說中東出現問題了,我們就沒有石油了。如果我們不幫助他,中國強大起來了,如果對付我們,占領我們,美國人也不幫我們。他是用這種東西教育日本國民,所以他說我們仍然要做一個和平的國家,但隻不過我們要做一個“積極的”和平國家。過去的和平主義是一種消極的和平主義。他說和平主義的目標或者說理念沒有變,但是內容變了。過去我們說不參與國際政治就是和平,但是現在我們說參與國際政治也是和平。
當然你聽起來他在狡辯,但是至少他能說服日本國民,說國際形勢真的是變了,說以前我們除了發展經濟,實際上發生什麽事我們都不管,因為有美國在那管著,但是現在美國的實力沒有那麽強了,反而像中國、印度、俄羅斯這些國家在崛起,我們作為西方國家一員為什麽不幫助我們的老大哥呢?因為美國的實力在相對下降,如果讓中國這樣的國家強大起來,那指不定什麽樣子。你要仔細想,這邏輯上他能說得通。日本國民當然能接受,而且不斷地接受到媒體的消息,說中國真的在崛起,中國真的超過日本了,中國真的不斷在釣魚島在南海咄咄逼人,你覺得這是不是事實?確實也是事實。
日本“入常”能否成功並不取決於中國
積極參與國際政治,日本一直在聯合國爭取“入常”。
那是肯定的,因為“入常”我們都知道,是一個國際政治權力增加的象征,進了那個核心圈裏,很多國際政治的重大事情就由這個圈子來決定。
日本“入常”的前途怎樣呢?
日本肯定會孜孜以求地去追求,因為它想要在政治上的權力有所增加。但是它能不能成功,最主要取決於什麽?取決於聯合國是不是改革。也就是說聯合國的改革和安理會的改革是大勢所趨,但是真正的要想落實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涉及到一百多個國家尤其是一些大國,利益不一致。聯合國的改革,大部分國家都說應該改,但是真正的能找到一個大部分國家都承認的改革的方案是很難做到的,因為聯合國憲章的修改需要2/3以上的國家,另外“五常”必須都得同意。
中國同意改革,作為一個宏觀的考慮,沒有一個國家反對改革,包括美國也是。但是在怎麽改革這個問題上,這個方案是沒有取得一致。那麽在這種情況之下,聯合國尤其安理會的改革是非常困難的,因為誰都爭取不到2/3。另外,關鍵是聯合國憲章的修改,現在沒有一個統一的方案。並不是說日本“入常”困難還是不困難,關鍵取決於聯合國和安理會的改革,也就是一個基本觀點是:隻要聯合國和安理會要改革,安理會隻要擴常,日本肯定是在第一批裏邊。這不是喜歡不喜歡它的問題,隻是一個客觀的判斷。因為按照日本的實力以及在聯合國範圍內所做的貢獻,它負擔的經費(世界第2位)、包括維和、還有對第三世界的援助,日本和德國這樣的國家是很多的。
有這樣的消息,日本、德國等6個國家一起,要求常任理事國從5個增加到11個。
有很多不同的方案。總之就是現在的關鍵是能不能落實,隻要擴大,說第一批擴大了但又沒有日本,這個可能性非常小。除非不改革、不“擴常”,誰都進不去日本當然也進不去了。現在看起來日本受阻主要是受阻在,現在在聯合國尤其安理會的改革方案上很難取得一致。
但是現在我們中國人經常覺得,它之所以不能”入常“是”因為它國際形象不好“,是”因為中國怎麽阻止“,實際上並不是這樣。它的國際形象在中國、韓國這些國家裏邊確實不好,但是在整個全世界來看,實際上是好於中國的。包括現在中日爭端這麽厲害的時候,其它國家肯定不會那麽明顯說站在中國或站在日本一邊。但是據我所知,好像日本總體的國際形象是不差的。因為對國際社會的貢獻。再就是現在中日關係不好,所以中國覺得日本的國際形象比較差,其實不是。
另外,中國在否決這個問題上,我覺得我們也想得太簡單。就是說不是中國願意不願意或者想不想的問題,它涉及到很多很複雜的法律問題。就是中國再不喜歡日本,實際上也很難做到單獨把日本“否”掉,就是比如我們願意德國“入常”,印度也可以“入常”,然後單獨把日本挑出來放在一邊,說我把你否掉。這個想得太簡單了,實際上日本能不能“入常”並不是取決於中國喜歡不喜歡,最主要取決於聯合國本身是不是改革,如果改革,日本肯定在第一批,在這個時候才涉及到它能不能入,但這個時候中國又很難單獨把它抽出來說,把它否了,然後不得罪其它國家,因為它和其它國家是綁在一起的。
對聯合國憲章進行修改的時候中國是可以否決的,但是否的時候,你為了不讓日本“入常”,你把整個假如說聯合國憲章的修改都否掉,當然它就入不了。但是如果那樣你得罪的是全體或者大部分會員國,還有那些其它也想“入常”的一些國家,那你就得想好,全世界都會覺得你作為一個大國、一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心眼也太小了,為了不讓日本入,甚至不惜整個破壞聯合國的改革,那就是你付出的代價太大了。所以不是我們想象的,說我們不喜歡日本,隻把日本單獨拿出來否掉,其它國家還照常,聯合國還推進改革等等,這個是有矛盾的。就是我們在反對日本的同時,可能會讓人覺得,你是不是個負責任的國家?所以這點我們要考慮到。
紀念二戰勝利70周年講話:曆史與未來
今年是二戰結束70周年,大家很關注安倍要發表的講話。
因為這是一個比較敏感的日子,中國、俄羅斯、韓國會大規模紀念這個勝利紀念日,通過這個我覺得有很多作用,比如說對內可以凝聚國民,對外占據一個道德的製高點,尤其是在中日爭端的時候,讓國際社會覺得,你看中國過去是一個戰勝國,日本還否認曆史,在這一點上對中國確實有利,所以中國肯定會利用。但是日本當然也不會完全被動的去接受,它心裏可能不愉快,但是在曆史問題上畢竟是錯了,所以我覺得日本可能會對曆史問題比較輕描淡寫。
所謂的安倍講話,現在雖然還沒有發表,但是據我所知,日本人找了很多所謂的智囊,在起草這個東西。他為什麽這樣做呢?就是說他也想利用這樣的機會,既要表明在曆史問題上的一些基本態度,但同時又不能給自己失分。他可能會麵對中國、韓國這樣國際的壓力,適當地承認一些東西,比如說村山談話,現在並沒有說要完全否認。但是我的一個基本判斷,按照安倍的基本理念,他絕對不可能百分之百原封不動地繼承村山談話,如果那樣的話,他就不是安倍了。他可能會不否定村山談話,包括和野談話,可能都不會否認,但是他說的會比他們要輕描淡寫一些。也就是說在村山談話裏邊比如說有“侵略”、有“殖民統治”這樣的詞語,他可能不會用。包括我們想聽到的“侵略”、“殖民”、“謝罪”這樣的話不會有,他會說一些比較空泛的原則性的話,比如說“那場戰爭給亞洲國家帶來了損害,是一段不愉快的曆史,要表示反省”。這個話我相信他會有的,性質上不會根本否認那段曆史。
但是我覺得它這隻是一個序幕,真正的重點是他想描繪戰後的日本。也就是說那段曆史我們錯了,但是戰後的日本是一個和平的國家,是一個給國際社會做出重大貢獻的國家。因此我們現在是積極的和平主義,希望世界能夠支持我們。就是關鍵放在強調現在和未來,因為這一點戰後的日本和現在的日本是它的長項。它反而間接地說,中國不斷地拿曆史敲打我,在曆史的問題上我確實不如你,但是並不是說你所有的事情都比我強,戰後的你是不如我的。因為一談戰後,它就覺得比中國人在很多方麵都強。戰後中國不斷地參加過多少次衝突,而且中國的外交是變化最大的,一會兒和這個好,一會兒和那個好,尤其在民主、自由、人權方麵顯然不如日本,所以它肯定會找它的長項來保護自己。
“一帶一路”應該是網狀而非輻射狀
中國建立的這些國際機製比如“一帶一路”應該包括日本?
這個東西本身我就覺得成功的可能性不太大。
第一是規模太大,太虛,太空。第二是想要自己作為一個中心向四周輻射,這本身就比較不現實,也就是說一定要有一種”網絡“的思想,不要有像過去我們是朝貢體製中心的思想,說現在我強大了有錢了,然後向四周輻射,利用我們的高鐵、我們的投資,把這些國家都綁在和我所謂的命運共同體上。應該比如說和美國、日本、俄羅斯這些大國,形成一個網絡,它們才能夠接受你。也就是說我有這個能力了,我要去對現有的秩序提供更多的公共產品。至少我們的出發點不是說要拿這個力量去把本來靠近美國和日本的國家爭奪過來,去和美國、日本抗衡。如果是這樣一種思維的話,遲早會出問題。
我們現有的秩序、中國的經濟發展,本身就是全球化帶來的一個結果,並不完全是所謂的中國人民的勤勞勇敢。我們的政策走對了是一方麵,但同時比如歐洲、日本、美國的市場向你開放,互相交流,這也是我們幾十年中國經濟發展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我們政策對,也得有它們的配合。因此現在發展起來之後,應該是回饋社會,對周邊的國家也好,對這些大國也好,應該相互配合協調發展。
即使有些摩擦,那通過法律,通過談判解決,不要想著說通過武力,因為通過武力遲早會出問題的。何況我們現在根本沒有強大到那種地步,說連美國都可以不在乎,說我們可以改變這個戰後的國際秩序,絕對沒有到那種程度。隻是在這個秩序下我們是受益者,經過這幾十年的發展我們比過去的我們強多了,僅此而已。
中日讓小國選邊站隊不負責任
中日關係應該如何化解?
現在第一是抑製危機,不要衝突,這是大前提。如果衝突起來,那肯定會仇恨越來越深。然後,尋找共同利益。現在本來就有些共同利益在製約中日關係嚴重地惡化,比如說經濟、文化這些關係。現有的利益不要再消除掉,而應該不斷地擴大。再然後,增加責任觀念,這一點中日做得都不好。你們畢竟是東亞的兩個大國,不能隻考慮自己的國家利益,要考慮整個地區的利益,就像德國和法國一樣能把整個歐洲團結起來。
現在反而是在亞洲的合作都是靠小的國家比如說東盟來提倡。中國和日本都不喜歡對方,如果中國提的主張,日本肯定反對,因為它擔心中國主導;日本提的主張,中國又反對,因此反而是讓小國去主導,這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小國提倡,大國隻是表麵上說讚成,但實際上背後這些小國又發揮不了作用,所以東亞的合作很差,這個我覺得中國和日本要承擔主要的責任。中國和日本都是大國,你們穩定了,東亞的局勢就能夠穩定,中日關係不穩定,東亞就無法穩定。你們都能想讓小國去選邊站隊,不斷地互相攻擊,我覺得這是不負責任的一種態度。所以中國和日本還應該增加共同的責任,我說的是地區責任,這樣的話才能稍微好一點。然後在不斷的合作和增加責任的過程中,最終通過多邊合作來改善雙邊關係。多邊合作包括東盟,甚至比方說包括韓國,像中日韓的自貿區,或者是10+1和10+3,通過這些增加中國和日本兩國的共同利益和共同責任。當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
總之,第一是抑製危機,第二是要擴大或者增加共同利益,然後增加共同責任,再然後在東亞的多邊合作框架內,最終讓中日關係變得好一點。這方麵中日都應該向歐洲學習。
對曆史過程和事實的詳細說明,是為了訂正你以下的回複:
詩詞欣賞 2015-03-21 20:18:12
日本投降的開羅宣言規定日本的領土隻有四個島,現在它不僅占著琉球,·····
其實真不用講那麽多,從法律上講就下麵這兩點有效:
1)日本是1945年8月14日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後無條件投降的。
2)《波茨坦公告》中:“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日本之主權必將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他小島之內。”的內容也就是說日本作為二戰的戰敗國,美中英蘇等戰勝國具有對其領土範圍的解釋權。
從法律上講,對日本領土範圍的解釋權需要美中英蘇等戰勝國一起來實現。
第二部就是對日本提出甲午戰爭賠款和懲治日本甲午戰犯。補上人類文明史裏漏掉的一課,以給後人留下正確的曆史觀
敗了,像個賴皮一個子不賠,世界上好事都讓你攤上了?人家不要是人家的事,你應該主動賠啊?良心哪去了?道德哪去了?
國共政府不要二戰賠款,並沒有說不責令你退回甲午賠款,你如尚是人應該主動退款,甲午賠的土地台灣已經拿回,為什麽不能把賠的錢拿回?
中國幾億家庭老百姓也沒有一個說不要賠的,你炸毀了人家的家,賠償也是天經地意義。
前幾年上海法院已經扣了日本商船做為賠款,民間大規模索賠很快開始。
靠道德的力量連賴皮也製約不。更何況日人。
1.請搞清曆史的時間順序: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國簽署並共同發表《開羅宣言》。其中規定:“剝奪日本自從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後在太平洋上所奪得或占領之一切島嶼;在使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例如滿洲 台灣 澎湖群島等,歸還中華民國;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務將日本驅逐出境。”
琉球是日本在1879年奪取的,在1914年之前;而琉球也一向不是中國的領土,有過朝貢關係。所以琉球群島並不屬於《開羅宣言》中日本必須放棄的土地。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立即無條件投降。蘇聯8月8日對日宣戰後加入該公告。
日本是1945年8月14日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後無條件投降的。
2.琉球的歸屬:
《波茨坦公告》中:“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日本之主權必將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他小島之內。”的內容也就是說日本作為二戰的戰敗國,美中英蘇等戰勝國具有對其領土範圍的解釋權。
但事實上有解釋權而且實行了解釋權的隻有當時占領日本的美國。在1972年5月15日美國結束托管正式將琉球交還給日本。
3.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琉球歸屬的立場:
1951年7月12日,美英兩國政府公布對日本和平條約草案,美國又於同年七月二十日發出召開舊金山會議的通知,準備簽訂對日和約。中國政府就此事授權周恩來以外交部長名義發表的聲明中有以下內容:
“第二,美英對日和約草案在領土條款上是完全適合美國政府擴張占領和侵略的要求的。草案一方麵保證美國政府除保有對於前由國際聯盟委任日本統治的太平洋島嶼的托管權力外,並獲得對於琉球群島、····群島等的托管權力,實際上就是保持繼續占領這些島嶼的權力,而這些島嶼在過去任何國際協定中均未曾被規定脫離日本的。”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4-12/15/content_2337746.htm
人民日報1958年3月26日發表本報評論員文章《無恥的捏造》中表示:所謂“中國絕不放棄對琉球的主權”這顯然是美國惡毒的挑撥,再次引用周恩來的上述聲明內容指出“琉球等這些島嶼在過去任何國際協定中均未曾被規定脫離日本”。並介紹:“中國紅十字會代表團副團長廖承誌在1957年訪問日本的時候,在函館市民歡迎大會上的致詞中,也曾表示中國人民支持日本人民爭取衝繩重歸日本的鬥爭。我國報紙在過去的有關評論中,也一再對衝繩人民爭取生存和民主、要求把衝繩歸還日本的鬥爭表示了同情和支持。”
中國政府一直以來從來沒有對琉球屬於日本這一點提出異議。人大常務副委員長李建國在2009年3月25日正式訪問了日本衝繩縣。目前,中國在衝繩縣的事宜由中國駐福岡總領事館負責,中國還非正式向日本提出在衝繩設置總領事館。種種文件和證據顯示中國從來承認琉球群島是日本的一部分。
“日本最右曆史教科書並未徹底否認南京大屠殺?”
請注意作者的用詞,他說並沒有“徹底”否認。那否認了多少?大概99.9%。他留下了0.1%沒有否認,還要中國感恩戴德?
“日本還比較客觀”?請作者回答我幾個問題:
日本承認不承認對中國的侵略?如果承認侵略,那侵略為什麽不叫侵略,而叫進入?
日本承認不承認南京“大屠殺”?(不是他們說的“南京事件”)。
要死多少人才可以叫做大屠殺?
需要上級下命令展開的屠殺才可以稱作大屠殺嗎?
南京大屠殺發生時候有精確的統計有多少人被殺嗎的可能嗎?
以現有中外目擊者的證明,這個日本人稱作的事件是不是應該叫做大屠殺?
“這本教科書,就是它比較輕描淡寫,但至少沒有否認這件事。”
他沒有否認,是因為鐵證如山,否認不了。而你卻抱著這0.1%的沒有否認,覺得賞了你的臉,這是何等的悲哀呀!
“我覺得欲蓋彌彰,反而不好。”
奇怪這些事情發生在中國,你管它叫欲蓋彌張,覺得不好。到日本身上,你覺得隻是有點兒中性化沒有什麽不能接受的。
“隻不過說的時候給人感覺就是比較中性化了,這就是所謂的修改,就是最右的一說,就是我們批判的。”
難道這不是修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避重就輕,作為當事人受害人我們不應該批判嗎?
“把曆史問題交給曆史學家,不要政治化”。
在此時此刻之前發生的事,都是過去的事。把過去的事都交給曆史學家就可以解決了嗎?我們麵對罪犯不需要法官,隻需要曆史學家?我們麵對罪惡不需要鬥爭,不需要反思?你忘了那句話,freedom is not free!
“所以我的一個感覺是,曆史問題隻能淡化,隻能用現實利益去衝淡它,用現實利益去超越它。”
你的意思是說一個國家比較發達,對另外一個落後國家做了違反人類道義的事。以後可以用錢去收買這個落後國家,讓他不再提以前的醜事。這種肮髒想法怎麽能是一個大學教授說出口的呢?這在歐美的大學是不可想象的。我現在不得不反思一下,80年代日本對中國提供貸款的真實目的。
“公忌日為什麽差不多70年後你才設,早幹什麽去了?就自然就會讓人想:這完全是因為現在中日關係不好,是要拿曆史問題來敲打日本。”
中國以前沒有公祭日,並非沒有進行公祭。相反牢記這段曆史也正是中國一直所推行的。就算以前沒有公祭日,難道現在就不可以設立了。現在設立公祭日就是為了警告日本,沒有什麽可藏著的,這事做得光明磊落,又有什麽可顧慮的呢?
“戰後當時的德國被四國肢解,完全沒有了納粹的基礎,而日本是自己的曆史、體製大致延續了下來。”
日本的體製製度得以延續下來,完全是出於美國的庇護。美國為了對抗共產主義陣營,不惜借反人類的法西斯勢力,導致法西斯的流毒在日本沒有完全肅清。所以美國要對日本右翼勢力存在負有有道義上的責任。這也是為什麽美國也需要不斷敲打日本的原因。日本右翼勢力作怪,中國以後遲早會算到美國的帳上。這種流毒沒有肅清是不正常的,而不是不做right thing的藉口。
“日德比較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我們首先要知道:日本和德國不一樣,但是同時,中國和法國也不一樣,亞洲和歐洲也不一樣。如果把德國放在亞洲這個環境裏,未必是反省得那麽好。”
這是什麽混蛋邏輯?一個人犯了罪,他反省的好與不好與受害人有什麽關係?一個國家再發達,另一個國家再落後,也不是那個發達國家對落後國家實行慘絕人寰的屠殺的藉口!
“靖國神社是把侵略戰犯和保家衛國的人都混在一起。”
這個問題中國早就提過建議。比如把戰犯從靖國神社牽出去。如果日本稍有點真心懺悔的意思,他早就就坡下驢。當然日本沒有做是因為中國還不夠強大。或者說還存在著對中國的自明治維新以來的傲慢心理。隨著實力的此消彼長日本會認識到現實的。
“比如說釣魚島實際上就追溯到甲午戰爭” 這個說法是個謬誤。釣魚島是作為二戰遺產的一部份有美國交給日本政府托管的。中國當然有權說話。
“日本國民怕被美國卷入戰爭”。日本人是怕卷入美國的戰爭嗎?應該是怕卷入贏不了的戰爭吧!多年以前美國進攻伊拉克的時候,我剛好在日本出差。當時是日本戰後第一次派兵海外,日本電視台全程跟蹤,美滋滋得很!
“日本“入常”能否成功並不取決於中國”。我覺得本文作者實在是有點兒陰險。他說日本沒有徹底否認南京大屠殺的時候,日本否認了多少呢,大概99.9%。現在他說日本入常否成功並不取決於中國,聽起來好像百分之百不取決於中國。那實際上是多少呢,大概是99.9%取決於中國。你看這個作者總是用0.1%的事來讓真相背道而馳。
“很多國際政治的重大事情就由這個圈子來決定”這話沒錯,可中國在這個圈子裏的比重是越來越大,而不是越來越小。中國隻要抓住日本隊二戰的流毒反撲這件事,完全可以阻擊日本入常,而且名正言順。聯合國的改革隻是說說而已,常任理事國法國英國積弱,一改話語權大大下降,打他們那兒就過不去。
“全世界都會覺得你作為一個大國、一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心眼也太小”。中國正是要做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所以才阻止這類對戰爭罪行沒有深刻認識的國家入常。這是對全世界負責的表現。相反美國如果為了遏製中國崛起,對軍國主義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才是自私的表現。而且對日本曆史問題提出控訴的也不止中國一個國家。
“中國的經濟發展,本身就是全球化帶來的一個結果,並不完全是所謂的中國人民的勤勞勇敢。我們的政策走對了是一方麵,但同時比如歐洲、日本、美國的市場向你開放,互相交流,這也是我們幾十年中國經濟發展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我們政策對,也得有它們的配合。”“經過這幾十年的發展我們比過去的我們強多了,僅此而已。”
你應該知道全球化是誰的首要需求?發達國家在發展中國家尋求利益的同時不得不分很少的一杯羹,這也成了他們的配合?我希望你能把目光放的遠一點。中國當前所經曆的轉變,是人類曆史上從來沒有過的轉變。這個轉變並非從共產黨執政才開始,也並非一定在共產黨執政中結束。它從甲午戰爭就開始,洋為中用洋務運動,效仿明治維新自上而下的戊戌變法,民進則國進的開民智階段,自下而上的辛亥革命,複辟,護國,五四,國共之爭,二戰,充滿了近代中國人對強國的探索。在這一切之後才找到了過去30年飛速發展之路。當你理解這個轉變的規模的時候,你就不難理解過去三十年僅僅是開始,高潮還遠沒有到來。
中日危機能發展到多壞,完全取決於日本對遏製中國還心存多少幻想。我的看法是中美不會有直接衝突,但中日會有。之後日本會對自己的位置有心服口服的重新認識。這個過程不會太快,但很肯定。
最後我要對讚賞原文觀點的愚人們說句話,所謂“理性”和“麻木”之間是有區別的,不要把麻木當成理性!人類有記載的曆史隻有五千年,我們離脫離叢林規則還很遙遠,不要一相情願以為別人會以德報德。我並非對日本人有成見,我開日本車,用日本相機,坐日本馬桶圈。但我用屁股去感受日本馬桶圈,不會象腦袋鑽到馬桶圈裏那樣,頭腦糊塗。
日本投降的開羅宣言規定日本的領土隻有四個島,現在它不僅占著琉球,連釣魚島都和中國爭,誰在世界上丟臉?
中國人太重視現實考量,太感情化,很少考慮到自己提出問題時是否存在自相矛盾,是否存在雙重標準。你的那個鑒別善惡真偽的鏡子一直都是照別人的,有時也不妨照照自己。不照自己,並不意味著自己的臉上不存在汙點,你看不見,別人看得見。也並非是你不承認,你臉上的汙點便會消失。這種理性思考的文章會讓越來越多的人的思維多元化。
連二戰賠款國民政府和共黨政府兩次代表中國與日本簽約表明放棄了。現在提出甲午賠款,還要“中國學希臘”?
你不怕在世界丟臉?難道是讓阿Q精神國際化嗎?
日本的教科書不是由政府製定的,而是由民間寫的。那個比較右的教科書,日本學校采用的不及1%。實際上,日本的曆史教科書比中國的要客觀多了,曆史多了。中國的教科書裏的謊言太多了。
至於AKB48和很多文章的原作者是什麽背景,這都不重要,華語讀者需要理性的聲音,需要多元的思考。
否則中國學希臘
韓國看到了這種經濟現實,已經選擇在經濟上與中國整合。日本,台灣決定不整合。新加坡在鬥爭,在兩邊下注。新加坡一邊在政治上聯合美澳印等一切可能的力量製衡中國,一邊在經濟上與中國交流。因為有泰國克拉地峽這樣一個對中國利小但是對新加坡致命的招數,中國不理新加坡,新加坡也不敢徹底與中國鬧翻。
現在日本對中國不重要,隻不過中國研究日本的人一再強調日本對於中國的重要性。一般讀者不要輕信這種言論。
客觀的判斷,樓主認為裕仁是不是戰犯?戰犯沒有被徹底清算是日本曆史認識問題的原因。"輝煌與侵略並存"導致反省困難真是奇談怪論。日本理性反省聲音很多,隻不過被當道的右翼所壓製。
認為曆史認識問題是中韓在難為日本而不是日本自身的問題,那麽等它想要重現"輝煌"之時也就是日本的災難時刻。
If you lived 70 years ago, I bet you will join Wang JingWei's group.
One simple question: what do you think AnPei provided vessels to Vietnam and Philippines for cruising South China sea? Should Chinese also understand this and accept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