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AKB48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日本製造和中國製造的區別(圖)

(2015-03-13 06:26:06) 下一個

     近期,國人赴日搶購馬桶蓋、電飯煲的熱潮引發了廣泛關注。購買者稱,日本家電的高品質、智能化是促使其購買的主要因素。不過《環球時報》卻不以為然,這家發行量頗大的報紙3月1日刊發社論稱“從當年的全球家電霸主,到今天的賣馬桶蓋、電飯煲,不能不說是“日本製造”這一金字招牌的沒落。”也有些網上紅人同樣為日本製造業唱起挽歌:“沒落在暮色中的昔日製造業帝國,現在開始靠一個馬桶蓋維持殘餘的榮光。”

    然而事實上,日本製造並非許多人想象中的那樣日薄西山。根據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發布的各國工業競爭力報告來看,本世紀以來,日本在全球製造業領域仍然穩坐頭把交椅。該報告從製造業人均生產值、出口產品質量、影響力等各個方麵對135個國家和地區的製造業競爭力進行了評估,最終認定日本為最具有製造業競爭力的國家。緊隨其後的是德國、美國、韓國和台灣,中國位列第7。
 
    新興市場的迅速崛起、技術轉移等問題,在過去這些年的確給日本製造業帶來了不小的衝擊。但這些衝擊並沒能使得日本製造業走上下坡路,反而更加堅定了其高質量路線的決心。畢竟中國等國的廉價勞動力和低生產成本對日本製造的衝擊,隻能停留在快速消費品等領域;在技術導向產業及高檔耐用品領域,日本製造的地位仍是難以撼動的。所謂的“品質過剩”,其實和“品控嚴格”隻不過是一個硬幣的兩麵罷了。
 
    權威汽車質量評估機構J.D.POWER每年都會出具一份車輛可靠性報告,2015年已經是該機構第26次對各品牌汽車質量進行評估。在參評的31個主流汽車品牌裏,日本豐田和本田分別位列第3和第5。這一成績遠超行業平均水平,且要好過保時捷、林肯和奔馳。而在福布斯發布的2015最具價值汽車品牌中,豐田又一次摘得桂冠,本田位列第3。說明在汽車製造業領域,無論是質量、數量還是認可度,日本製造都當仁不讓。

    不僅品控嚴格,日本製造還能做到無孔不入。大到造船、造飛機,小到每個人衣服上的拉鏈,日本製造無處不在。全球90%的數碼相機市場份額被日本占領,全世界幾乎每兩個拉鏈裏就有一個是吉田工業生產的YKK拉鏈。逞論光學元器件(尼康、佳能)、電梯(三菱、日立)、電視轉播技術(索尼)這些人們日常生活中幾乎每天都能接觸到的設備,都少不了日本製造。
 
     無所不在已屬不易,日本製造還能做到無可替代。3.11地震,不僅使得日本本國國民受災,還殃及了世界各地的通信業、智能家電以及其他使用半導體材料的廠商。隻因把持著全球37%的半導體生產設備和66%的原材料供應的日本,因自然災害而產能不足。與之相類似的,同樣是iPhone供應鏈中的一環,日本製造的部分能夠占據iPhone總供應鏈成本的34%,遙遙領先於台灣等其他地區,這都歸功於其掌控著相關環節中最核心的技術。如每一代iPhone更新時的最受關注的攝像頭,就是由索尼公司提供的。
 
     這種對相關領域內關鍵技術的掌控,使得日本製造業的影響力無比巨大。與其說日本製造“淪落”到去賣電飯煲、馬桶蓋,不如想想為何總是日本廠商想到去革新這種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用具並將其做到極致吧。
 
    日本企業的黃金時代已經終結,這似乎是很多普通人的直觀感受:曾作為日本製造代表的索尼、東芝、夏普、鬆下等知名企業近年來先後陷入虧損泥潭。以索尼為例,這家曾以walkman風靡全球的企業2008年以來累計虧損了117億美元,在不斷裁員、賣樓、拆分資產後,依然難以實現盈利。前任CEO平井一夫上台後力推智能手機,但今年的銷量遠不及小米——一家68年的老牌企業竟被一家剛成立4年的中國公司輕鬆打敗。

    這種直觀感受加之中國經濟超越日本的現實,讓不少人覺得中國有了睥睨日本的資本。不過,日本企業真的已經衰落了嗎?日本經濟真的是失敗案例而沒有值得中國學習的地方了嗎?

    “大家都在關注‘僵屍企業’,但有很多偉大的企業大多還不為人所知。這是一場安靜的變革。”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日本商業教授Ulrike Schaede如此認為。

    的確,來自蘋果和中國企業的雙重挑戰,令索尼等日本消費品企業近年來快速衰落,但個別企業的衰落並不意味著整體日本企業和經濟的衰落。日本不同於芬蘭,在蘋果崛起後,芬蘭總理亞曆山大·斯圖布哀歎,芬蘭經濟(諾基亞和芬蘭造紙業)遭遇了蘋果兩次沉重打擊。但在日本,卻聽不到類似抱怨。
 
    作為消費品品牌,索尼手機的確慘敗給了蘋果甚至小米,但作為產業鏈上遊的高價值部件商,索尼的地位依然無法撼動。鑒於索尼在相機傳感器領域的領先地位,蘋果全係手機,包括最新的iPhone6的圖像傳感器均來自於索尼。不光是蘋果,包括小米、華為、oppo等知名國產手機也幾乎全部采用索尼的圖像傳感器。由於市場需求不斷擴大,索尼2014年7月宣布斥資3.45億美元增加圖像傳感器產能。

    類似的例子還有鬆下。雖然作為手機、等離子電視生產商的鬆下的確失敗了,但在非消費品領域的鬆下卻依然是行業翹楚,尤其是在電動車電池方麵。鬆下已和美國著名電動車品牌特斯拉合作,將在美國內華達州興建一家耗資50億美元的電池生產廠。
 
    事實上,不少日本知名企業都在重新調整自己的策略:退出消費品領域,轉戰產業鏈上遊的高端材料、高價值部件,或者重新回歸工業品製造領域。奧林巴斯目前的主要收入來自腸胃窺鏡等高端醫療器械,富士膠卷在逐漸停產膠卷後轉戰醫療、高級化妝品和工業材料(生產的埃博拉新藥法匹拉韋favipiravir;學名:Avigan在非洲幾內亞疫區開始投入治療),日立則徹底放棄家電業務將精力集中在通信、電力、重型機械等領域。而財報顯示,這些轉型都相當成功。


抵達英國的日立製車廂(攝於3月12日)
    2015年3月12日,世界火車和鐵路運輸的發祥地英國運輸部所訂的共866輛、122列以及負責27年半的維護保養工作的首批日立柴電兩用高鐵列車抵達英國南部的南安普頓港。預計將於2017年投入連接倫敦與威爾士的路段上,隨後將在2018年投入蘇格蘭等主要城市間的路段,總長約1000公裏的高速鐵路上

    此外,日本企業並不止於索尼、鬆下這類知名企業,日本企業真正強大的是在於那些在本行業領先卻很少為公眾所知的“隱形冠軍”。再以iPhone6為例,除鏡頭組件來自索尼外,超小型MLCC(積層陶瓷電容器)來自田村製作所,攝像頭模塊出自三美電機和阿爾卑斯電氣,電池出自索尼和TDK,散熱片出自KANEKA,水晶部件出自精工愛普生和日本電波工業……日經技術在線工程師對手機的拆解結果顯示,iPhone6和iPhone6plus配備的1300個電子部件,其中約700個是日本製造,超過半數。

    小到手機,大到飛機,日本的“隱形冠軍”企業無處不在。給優衣庫UNIQLO供應服裝麵料的東麗公司同時也給波音飛機提供製造機身的碳纖維複合材料。參與波音787夢想飛機製造的還包括三菱重工、富士重工、川崎重工等60多家日本企業。整架波音787飛機有35%的部件由日本企業製造,35%由波音製造,其餘部件由其他國家提供,難怪波音787被稱為“準日本產”機型。

    雖然個別消費品企業近年來日漸衰落,但整體來看,日本企業尤其是很多深度整合在國際產業鏈中的日本企業表現依然相當優秀,而這構成了日本經濟最為堅實的基礎。據SMBC日興證券的統計,日本大型公司在截至2014年3月的財年,利潤較上一財年增長了69%,成為推動日本股市近來不斷上漲的根本力量。

    回到最初的問題——日本企業真的不行了麽?日本真的已經被中國超越了麽?真的已經沒有值得中國學習的地方了麽?在日本企業提供了iPhone6超過一半部件,而中國企業僅能掙幾美元加工費的今天,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中國汽車廠家和品牌如雨後春筍、過江之鯽。而日本三菱汽車在華投資的航天三菱和東安三菱這兩個發動機公司幾乎壟斷了所有不能自產發動機的自主品牌汽車的中等排量和小排量的汽油發動機供應。豐田旗下的愛信公司生產的自動變速器(ATM)也壟斷了大部分中國汽車廠家的供應。從自主品牌到合資品牌、從轎車到卡車、從汽油車到柴油車,當中國消費者每買一輛車就可能會向外國企業貢獻上千元利潤的時候,而中國本土汽車公司越來越像電腦城的組裝門店,隻要能夠“整合全球造車資源”,就能攢出一輛整車。

    如今,產品的代際更替越來越快,消費品品牌總是速朽的,諾基亞已經瀕死,微軟也已遲暮,正如日中天的三星突顯衰落跡象,蘋果神話被打破隻是時間問題。在這個時代,索尼衰落不是日本企業的悲哀,而是這個時代的特點:沒有任何消費品企業能夠穩坐江山。

    芬蘭最終會失去諾基亞,美國會失去蘋果,中國會失去小米,但支撐諾基亞、蘋果和小米發展的無數技術公司和部件供應商並不會消失,而這些在各自領域不斷推進技術進步的公司才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本動力。

    因此,在這個時代,我們的眼光不應盯著個別“露出水麵”的最終消費品品牌,而更應關注隱藏在水麵以下的巨大產業冰山。和日本相比,中國經濟和創新的“底盤不穩”才是最值得擔心的事兒。


從馬桶蓋看“匠人精神”

    春節期間,中國遊客蜂擁到日本購買馬桶蓋、電飯煲,引發對中國製造的反思。不可否認,在國人逐漸富裕起來後,我國的製造業沒有很好地滿足人們對更高品質生活的需求,而日本產品非常人性化,精益求精,長於細節,正合我國消費者的胃口。

    一個小小的馬桶蓋,能加溫、能衝洗,能熱風吹幹;睡褲會留好換皮筋的口,換皮筋時無須剪開後再縫上;飲料瓶的標簽留下虛線或在接縫處留下一個張開的小角,方便垃圾分類時撕下來……類似這些小細節可謂不勝枚舉。

    日本製造業的這些亮點背後並沒有那麽神秘。佳麗寶公司公關部的安東晴認為,成就“Made in Japan”這一品牌的理念、技術和做法並非高深莫測,而是極其樸素的。即:始終堅持的消費者立場,腳踏實地的調查和耐得住寂寞的鑽研。

    凡曾參觀過日本的製造工廠的人,對日本工人認真、細致的“匠人精神”均深有感觸,稍有瑕疵的商品,絕對無法下線。日本的普通學前和學校教育,不會教給學生任何具體的職業技能,但卻非常注重培養孩子對技術鑽研的興趣。

  技術一流的藍領工人在社會中較高的地位是日本製造業強大的原因之一。在日本,藍領工人甚至超過白領工人的收入,技術學校的畢業生就業率都在98%以上,遠遠超過大學生,這也使藍領工人有著不斷鑽研的動力。擁有傳統手工藝技術的非物質文化傳人不僅受到社會各界尊重,而且經常見諸媒體。

  由日本文部科學大臣指定的“重要無形文化財”或俗稱“人間國寶”的,會獲得內閣大臣表彰和地方政府表彰,甚至被授勳,更是社會地位尊崇。日本富士電視台開設有著名的藍領技術對抗節目《矛盾》,展示各種技術工人的精湛技藝,不僅展示了高超的技術實力,更延續了日本人代代流傳的“匠人意識”。  

    和其他國家相比,日本或日本人看上去並非有特別的首創力,在創新上也不占優勢,但日本人擅長拿來主義,仔細觀察,幾乎所有的產品,等它拿到專利後,會在改良和細節上下功夫,以期在商場上戰勝對手,實際上也是如此,很多時候日本都達到目的了。像醬油、拉麵、圍棋等,雖然發源於中國,卻以日本產品及日語發音知名於歐美,這值得中國人反思。     

    日本人對於產品的較真還體現在對假冒偽劣產品的嚴格監督和嚴厲懲處上。一個企業一旦被發現製造假貨、劣貨,頓時會成為媒體報道的熱門話題,企業形象會大打折扣,嚴重的甚至會身敗名裂,破產關門。造假帶來的嚴重後果,促使企業必須精益求精,嚴把質量關。

    在我國國內,目前由於市場監管不嚴,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不時發生。中國通訊社營業部長薑德春就指出,中國不是缺乏技術工人,也不是技不如人的問題,缺的是讓這些人發揮聰明才智的機製。在市場經濟、自由、公正競爭的機製下,隻要消費者、政府及企業合力形成一種讓假冒偽劣無處藏身的氛圍,中國製造業的局麵就會大為改觀。政府要做好製度建設,讓創新者有力前進、山寨者寸步難行。隻有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和尊重到位,才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投入到創新和產品升級中去。

    實際上,很多在日本銷售的商品,甚至是被中國遊客大為追捧的馬桶蓋、電飯煲,都是在中國生產的,但是由於按照日本標準和技術要求,質量依然是過硬的,被消費者慧眼識珠,不辭辛勞地從日本帶回。這說明很大一部分中國製造企業仍然停留在貼牌代工的階段,未能將自己的產品打造成消費者認可的名牌。

    長期以來,不少“中國製造”產品以成本優勢取勝。如今生產成本抬升,消費者流失等困難接踵而至。要想留住消費者,必須緊跟市場的新興需求,強化品牌意識,而不能止步於模仿和代工。中國企業應該學習日本企業那種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專注態度。被消費者支持日本製造業領先的動力源是專注和匠人精神。中國企業隻有隻要具有“匠人意識”,善於從細處發現消費者需求,勤於鑽研,完全可以開發和生產出更受歡迎、更合消費者胃口的產品。從衣食住行各方麵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為“中國製造”贏得聲譽。



相關文章
    中日兩國
   
有關日本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中國山寨貨在全球分布圖
    一隻電飯煲的升級之路(圖)
    中國人春節期間在日本掃貨排行榜(圖)
    馬桶蓋後麵的消費煩惱
    TOYOTA的野心與雄心
    高鐵為什麽會虧損:日本的經驗和教訓
    中國高鐵走向海外要跨越的三大難關
    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背後:日本科學研究與應用的現狀

   日本新幹線通車50周年及日中高鐵技術交流的回顧
   亞洲為何長不出“蘋果”
   微博上發現:中國遊客去日本要買的12種藥品
   
從圖表中看到中日兩國最真實的差距
   
從中國地鐵看日本和中國的共同點
   東京的垃圾哪裏去了 
   SONY是這樣走向平庸的
   日本連續23年成為世界最大債權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4)
評論
匡吉 回複 悄悄話 非常好的文章。補充一點,即使在最終消費品領域,隨著國人收入提高越來越需要高品質,品味的日常消費品,日本的此類產品很可能再一次橫掃中國市場。電飯煲,馬桶蓋隻是其中一例。這次的特點不是冰箱電視等幾個標誌性商品,而是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形式,更廣泛,更隱晦,也更徹底。
匡吉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成功的海龜' 的評論 : 光喊幾句口號除了給自己阿Q似的壯壯膽以外是沒什麽用的。
成功的海龜 回複 悄悄話 中國是超級大國。
日本是二流小國。
不在一個戰略層次!
成功的海龜 回複 悄悄話 中國早就超越日本了,好伐?
中國是超級大國。
日本是二流國家。
瀛客 回複 悄悄話 日本人的性格不像中國人那麽衝動,你說他好,他不會很高興,你說他不好,他也不會很沮喪。他們的性格說好聽是淡定,說不好聽是遲鈍。他們中的許多人可能一輩子就幹一件事,把這件事幹到精益求精,也隻有這種性格的人才能製造出世界一流的產品。所以,有不少經濟現象的深層根源在於文化意識。二戰後,沒有多少人看好日本,那時沒剩下什麽好東西了,剩下的除了人還是人,恰恰就是這些高素質的人力資源在短短的十幾年後,又創造了奇跡。今天又有不少人認為它將走下曆史舞台,但似乎是言之過早。
民族解放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Wiserman' 的評論 :
中國要超越日本?嘿嘿,共匪完蛋100年之後再說吧!
武勝 回複 悄悄話 零件質量好,整合缺乏競爭力,這是許多日本製造的窘境。中國技術水平當然還有差距,但是在整合大的工程項目上一向底氣十足。應該相互取長補短。應當指出,中國人很少會看低日本技術水平,而有些日本人卻有著怨婦情結:為什麽我長得好卻隻能做小三不能做正室?
Wiserman 回複 悄悄話 日本的工業技術當然還是領先的,中國人必須確實努力就有可能會超越它。

日本是一個“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社會動物,
看看在北美各地的華人經營的超市內,幾乎看不見日本的顧客啊!
他們都是到自己日本人開的店裏麵去買東西的。

這和中國人的作風不一樣呀,中國人需要檢討。。。
假旋球 回複 悄悄話 中國也就是生產些誰都能做的低端產品,說簡單點,也就一巨無霸鄉鎮企業。自以為全世界都靠自己活著,跟那些以為自己一罷工,滿世界的人都得敝死的下水道農民工一個水準。
jerryshen 回複 悄悄話 本來是世界倒數,結果現在總跟世界第一比, 其實自己越做越好就夠了,有什麽著急的嗎
richard6000 回複 悄悄話 這才是中國要追趕的目標
Medflorida 回複 悄悄話 Good point.
stapler123 回複 悄悄話 日本資金和技術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每個部分,中國生產的許多電子產品原件來自日本,中國要打把基礎的技術抓好,否則就是一個優秀的組裝工。
needtime 回複 悄悄話 的確如此啊。掌握了關鍵技術才是長道。別看內地汽車高鐵很時髦, 裏麵的核心部件也是有很多來自日本了。
包括前些日子很牛鼻的阿裏巴巴, 裏麵也有不少日本人的資金。

已經進入到我們國人生活的各個層麵。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