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30歲的年輕人曾給我這樣描述他的職業規劃:40歲成為億萬富翁,50歲進政治局常委,60歲學冠全球。這代表了這個時代絕大多數年輕人的真實想法和做法,而它是我們從小受到不健康價值觀教育汙染的結果。
狀元出身的芮成鋼,青年得誌,央視搶眼;平視政要,問遍全球。但2014年7月11日,他突然被檢方帶走了。一切精彩戛然而止,徒留一隻空話筒……春風得意中,是什麽毀了他?
如果說宋林、郭振璽,都屬於成熟期中年跌倒,那麽芮成鋼,則屬於冉冉上升的青年期就驟然隕落。芮成鋼走過的路,是當今幾乎每一個青年才俊都想走的。隻是芮成鋼借助央視平台,走得更快,影響麵更大。而他出事了,引發的議論自然就多,反思的價值就更大。
當我一邊讀芮成鋼的閃光經曆,一邊在想:芮成鋼從上高中開始,就一直綻放精彩,且連年不斷。他采訪過的諸多名人,絕大多數記者也許一生中都采訪不到其中一位。但是人生經驗告訴我,如此年輕、如此快速大量的精彩,其背後必然會隱藏著大量的隱患。客觀環境因素當然有,但為什麽偏偏是他出事了?我想還是從他自身找原因。一個是心太大了,另一個是心太急了。
心太大,難免自欺
“達沃斯論壇期間,我和我的好朋友、美國前總統克林頓一起吃飯,並討論了全世界如何攜手戰勝全球金融危機……”,這可是芮城鋼自己說的。芮成鋼的“朋友”可不止這一位,要麽是總統,要麽是首相,要麽是首富。當他自稱要代表亞洲向奧巴馬提問時,那口氣,中國的一個部長、省長、企業家根本就不配做他的朋友,根本就不值得他來提問。這就是心太大。
其實,芮成鋼的身份隻是央視一名記者。
他充其量就是一名英語流利、有才華的優秀記者。采訪這些名人,就是工作平台賦予自己的本職工作。他誤把自己的機會當作了自己的身份。這就像皇帝身邊的護衛看門,王爺和大臣給點銀子,打聲招呼、打探個消息,就自以為自己高過王爺和大臣,甚至以為自己是皇帝。他或許真的認為自己的現在,或自己的未來能成為甚至超越這些首腦、首富,私下裏對這些首腦和首富們品頭論足。他真要成為他采訪過的對象,或與之成為真正對等的朋友,沒有鳳凰涅槃,是根本不可能的。但心高氣傲、自我認知模糊的他,卻自認為已是那個層麵的人。而就衝他這種高調炫自己,他就不會成為那樣的人。
心太急,必然自誤
芮成鋼一方麵心大,一方麵又心急。為什麽心急?
我常說:人生在世,40歲以前,總是很急;40歲以後就不急了。原因是40歲以前心大,總想幹很多事,但自己能力和精力均有限,所以著急;40歲以後,明白幹好一件具體的事情就已不易,所以能沉下心來,也就不急了。我看了上期《中外管理》雜誌楊光寫的卷首語,感觸頗深:“急,是因為弱者思維。”建議大家去讀一讀。40歲以前的年輕人想幹大事又幹不成,是心理上的弱者,自然心急。恰好芮成鋼的成長經曆,和他的語言行為,無不寫滿了一個字:“急”——急著給生命添彩,急於成名、急於發財、急於升官。急是弱者希望翻身的體現,但急過了頭,就要付出代價。
急於成名
芮成鋼成名太早了。從其成長經曆中,從其獲得的名頭中,從其寫的書中、從其博文的措辭中,無不流露出急於成名的心理,而早早就身陷虛名當中。24歲起,他就榮譽連連,有時一年之中獲得多項榮譽,而且這些榮譽都很響亮,再加上自己的職業使得自己知道如何傳播這些榮譽……筆者作為過來人,可以理解一位年輕人那顆躁動的心,對榮譽的渴望有多麽強烈。隻不過大多年輕人都沒得到,但芮成鋼幾乎都得到了,而且多得與其年齡不相匹配。
2012年,35歲的他帶著《虛實之間》回中學母校簽售的精彩場麵,令跟隨的記者朋友都看呆了。那些排隊等候他簽名的莘莘學子們,當時是否內心都有“做人當如芮成鋼”的壯懷?中國的家長、師長都寄希望孩子、學生早出名、出大名,總拿那些少數成名的孩子來比自己的孩子,這無形中給孩子太多的壓力與期盼,早早就埋下了急火火的不健康心理。“出名要趁早”?大家看看那些20歲前後就出名的文體明星們,後來的人生大多是什麽樣子?而一代名將霍去病,幹脆24歲就死了。
急於發財
芮成鋼是有經營頭腦的人,也是千方百計追求財富的人,這個時代的烙印深深地打在了他身上。25歲就和他人合夥成立了公關公司,33歲又被全球第一公關公司收購,芮成鋼全部撤股。這期間芮成鋼獲得了多少收益,恐怕隻有他自己說得清。從公開的資料表明,芮成鋼的公司一直是本土公關十強,並成為自己供職機構的供應商,玩起了左手權力、右手財富的遊戲。我想,估計芮成鋼很早就實現了財富自由。追求財富,很正常,但急於追求財富,就有可能不擇手段,有可能違法,就有可能走偏路、歪路、邪路。
急於升官
年輕人上進是好事,但急於上進就是個心理問題。芮成鋼有名、有錢了,官路上的衝擊也當仁不讓。他雖然因為年輕,還沒有升到郭振璽的職位,但卻成了郭振璽的得力助手;雖然隻是處級幹部,但實權卻很大。在CCTV這樣頂級牛的平台上,加上非常出色的能力與業績,誰麵對權力的巔峰都會想入非非。從曝料看,芮成鋼不餘遺力地攀附權貴——因為這是升官最佳的途徑。在接受采訪時,他說自己每年都會跟基辛格會麵三次,日本前首相菅直人給他題過字,而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曾幫他調整領結。說這些東西想表達什麽?可以想象,在攀附權貴的市場上,他不知付出了多少努力……
芮成鋼們如何“不出事”?
先解決“心大”問題
一位30歲的年輕人曾給我這樣描述他的職業規劃:40歲成為億萬富翁,50歲進政治局常委,60歲學冠全球。這代表了這個時代絕大多數年輕人的真實想法和做法,而它是我們從小受到不健康價值觀教育汙染的結果。
人活著是幹什麽的?還是想引用芮成鋼高三班主任薑守傳老師的一段話:“成鋼,你要明白,不管央視給你帶來過多少耀眼的光環,你從事的隻是一個工作而已。人生在世,每個工作都是謀生的手段罷了。”我想這位薑老師應年逾半百,明白了許多人生的道理。
這不由得使我回想起,高考前填報誌願。大多考生們都想幹一番偉大的事業,而我當時的想法是:上大學,就是為了找一份工作,更容易找一份好一點的工作而已。不論多牛的平台,即使你到了聯合國總部工作,也隻是一份工作,也是自己謀生的手段。即使你做了億萬級的大老板,也隻是自己謀生和全體員工謀生的平台。隻是平台不同,謀生的難易、方式不同罷了。能有此平常心態,你也就不火急火燎了。
再解決“心急”問題
解決了心大的問題,才有助於解決心態急的問題。通過幹好工作,獲得財富、權力、榮譽是常態。但是不能急,因為權力、榮譽、財富都是有重量的,獲得太快了,自己就承載不起,會把自己壓垮。所以,人生在世,要慢慢來,等到自己能承載動時再獲取它。
獲取榮譽、權力、財富,應把握四個原則。
第一,不交叉原則。追求權力、榮譽、財富沒有錯,但三者一起追,肯定出問題。像芮成鋼,利用手中的權力和名譽開了公關公司,來換取財富,就是交叉。好事情你都同時得了,你擔不起。
第二,打倒八折原則。自己總認為付出得夠多了,為什麽還沒有得到?其實,還是付出得不夠。正常情況下,把自己的付出,打倒八折才是自己應該得到的,比如自認為自己付出了十分的努力,其實才有兩分的功夫,應該繼續再付出八分的努力,才可能成功。
第三,對等原則。追求這些東西一定要對等,不對等的不要追。什麽叫對等?什麽叫自己能承載得動?盡全力能得到即可。什麽叫盡全力?就是墊墊腳夠著即可,如果墊墊腳還夠不著,就不要蹦起來,更不要搬凳子和梯子。市麵上流傳的成功學,總是告訴你搭梯子、甚至要搭雲梯上九天攬月,這種急躁的弱者心態,最容易出問題。因為,蹦起來時容易摔倒;而凳子或梯子一旦出了問題,自己跌下來就更慘。比如芮成鋼。
第四,慢慢來原則。即使追求出名、掙錢、當官三者其中一項,也不可操之過急,慢慢來。人生長著呢,追到手那麽早幹什麽?如果自己是大海,就不要嫌棄涓涓溪流,一點一滴地積累,這些東西總有歸你的時候。不要高傲地炫才,不要擔心全世界不知道自己。所以,要想追求持久的成功,就要把自己鑄造成大海的胸懷,低調默默地一點一點積累。火急火燎,縱是天才遇到天時,終成不了大器。
《中外管理》雜誌專欄作家 景素奇 2015-02-13
全國網民掀起學習芮成鋼挑戰美帝大使的新高潮
中國式的“惡的共同體”
他為我們打開的門和關上的窗
媚語時代的喜感
一個忽悠了全國人民而又被時代忽悠的農民
美國人為何肯幫中國反腐?
觀察:“中國出了個習近平”
難忘今宵 25年前的彭麗媛在廣場上
走近周永康的美國親家
江誌成 江綿恒 江澤民與日上免稅行
電力一姐原來已是香港同胞
寒門難出貴子
一口水塘的故事
群體沉默的惡
土改,中國傳統道德崩潰的開始
對凋零者的紀念
作者也許在中國的環境中長大,接受了成功價值觀
我沒覺得我看不懂這篇淺顯的文章,我隻是說,這篇淺顯的文章標題誇張做作,了無新意。多年前就有人說: 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個小毛澤東,無非套用一下。中國是有不健康價值觀,也不必要用這種無聊的標題去描述,這反而抬高了他芮成鋼--一個高級癟三。
此文是想闡述他是中國人從小受到不健康價值觀教育汙染的結果。
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禮記·大學》
不管是東西方真正成功的都是腳踏實地的人,而不是滿嘴跑火車的人。
那個“魯豫有約”采訪過的人物裏又有多少是經得起時間的驗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