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我的博客複製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於數據量較大,請您耐心等待複製完成
複製
正文
日本是充滿噪聲的國家嗎?
(2014-07-28 07:15:12)
下一個
日本是充滿噪聲的國家嗎?
青樹明子在北京居住的公寓雖然還有人在住,卻開始進行大規模翻修工程。從早到晚,鐵錘和鑽孔機的聲音不絕於耳,過去青樹明子沒有頭痛的毛病,但現在頭卻開始痛起來。
青樹明子在北京居住的公寓樓上住戶回家很晚。從深夜12點半到2點前後這段時間使用淋浴。在這段時間睡覺,青樹明子的頭上總能聽到嘩啦嘩啦像下暴雨的聲音。讓青樹明子難以入睡!
青樹明子在北京居住的公寓鄰居是澳大利亞的英語教師。雖然和男朋友一起住不是什麽問題,但每天都進行激烈爭吵。他們吵架總是大聲哭叫,又摔東西,有時甚至簡直要扭打在一起。再這樣青樹明子隻好叫警察啦!
在北京生活,青樹明子總是受到聲音的困擾,但現在回想起來,卻能感受到生活的氣息,令人懷念不已。青樹明子甚至後悔沒有更多地享受“北京的聲音”。
那麽,訪問日本的很多中國人似乎總體上感覺“日本聲音很少”。青樹明子也認為與中國比較起來,日本果然是聲音很少的國度,但前些日子和歐洲的朋友閑聊,對方說“日本社會真是太吵鬧啦”,讓青樹明子我大吃一驚。
“尤其是車站。一走上站台,發車鈴就響了,廣播也響徹四方。而進入車內後,車內廣播從來沒有停止過。日本果然是一個喧鬧的社會”
聽朋友這麽一說,青樹明子覺得確實如此。日本的車站相當吵鬧。
首先是在站台上,廣播從不間斷。
“電車馬上就要進站了” (我們能看見啊)
“請在標誌線內側等待” (當然要在內側啦)
“請在電車停穩之後再上車” (這還用說)
“請在下車的人下完之後有秩序地上車” (在小學學過啦)
“馬上就要關車門了” (我們能看見啊)
“趕車時奔跑非常危險,請不要奔跑趕車” (我們都知道啊)
車內也如出一轍,廣播一刻不停。
“為了讓盡可能多的人可以坐下,坐下的時候請緊靠在一起”
“今天有很多人把傘忘在車上。請大家注意不要忘記帶走自己的東西”
廣播總是手把手地教人該做什麽,尤其是駛往辦公樓街區的電車,乘客都是讓日本成為世界屈指可數的經濟大國的國際化的企業戰士。廣播麵向他們仍然像叮囑兒童一樣說“上車時請不要互相擁擠”,細想起來真是毫無意義。
不僅僅是車站。一到節假日的白天,“回收廢舊物品”的回收車就會在住宅區裏走來走去。小型卡車上安裝了巨大的揚聲器,一邊高喊“如果有不再使用的個人電腦和電氣產品等,請通知我們”,一邊緩慢向前行駛,這也相當吵鬧。
而在百貨商場內,店內廣播也持續不停。最近,在日語之後,還要以英語、中文和韓國語進行廣播,因此廣播更是一刻都不停止。
相比起來,據說歐洲是噪聲很少的世界。尤其是在車站,沒有發車鈴聲等,到了時間就悄無聲息地出發。因為自我管理、自己負責是成年人世界的原則。
與歐洲人的這種看法相反,中國人卻感覺日本無論是在車站還是在電車內都安靜得可怕。
的確,在日本的電車中,除了廣播之外,很少能聽到其它聲音。究其原因,是因為存在下麵的原則。
“手機請調成振動模式,請在下電車之後再接打電話。”
青樹明子在手機普及之前就離開了日本,所有不知道這樣的規矩。在暫時回國的某一天,青樹明子在車內使用了手機,結果遭到了周圍乘客的白眼,讓青樹明子心裏感到非常不舒服。青樹明子後來才知道,日本已基本禁止在車內接打電話。
日本是安靜還是喧鬧的?青樹明子認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個人的感覺,但自古以來的日本文化——“侘寂(Wabi-Sabi,閑寂恬靜)”這一靜寂文化正在逐步消失,這或許是不容置疑的事實。
作者:青樹明子
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亞太研究科碩士。1998年至2001年,擔任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日語節目主持人。2005年至2013年,先後擔任廣東電台《東京流行音樂》、北京人民廣播電台《東京音樂廣場》《日語加油站》節目製作人、負責人及主持人。出版著作《小皇帝時代的中國》、《在北京開啟新一輪的學生生活》、《請幫我起個日本名字》、《日中商務貿易摩擦》等。譯著《蝸居》等。
日本經濟新聞 2014/07/28
人家洗個澡你也能聽得見,可見這人住的什麽垃圾區了。
相比之下有些嬌情的外國人口中的中國的噪音隻是在一些人滿為患的超大城市裏的居民互相摩擦中不可避免的聲音,像洗澡。你還想不讓人家洗澡嗎? 你去山西,雲南,內蒙古有噪音嗎? 別故意混囤大家的視野了。
缺乏秩序的國家需要這樣的洗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