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看到華文網上議論如今在中國的行為道德準則之事。前次回國,就註意觀察了一下。平日外出也碰不上什麽大事,隻見一些零星小事,比如乘地鐵讓座之類,隨便寫出來給大家看看。
那次回國第一次乘地鐵時,上車不久,聽到一個好聽的女聲:“來,到這邊來坐。”順著聲音,見到一個好看的中年女人正站起來(好看,可能是相由心生吧),招呼站在離她幾個座位遠的地方的一個懷抱小孩的年輕媽媽。年輕媽媽連說:“謝謝,不用不用,我沒幾站就下去了。”她抱著小孩站在原地沒動,一副不願麻煩人的樣子。中年女人還是指著自己的座位熱心地說:“來呀,不要緊的呀,來坐吧。”年輕媽媽這才一邊道謝,一邊走過來坐下。要在幾十年前,這也算不上什麽,可在現時聽到過那麽多負麵故事後,覺得這一幕很溫馨,覺得那中年女士很優雅。我觀察了一下,那中年女士站在那裏,過了好幾站才下車的。同時我也註意到,當時坐在那懷抱小孩者附近的乘客,包括坐在愛心專座上的青年,沒一個有讓座的意思。
後來又乘了幾次地鐵,由於中間有一段我是從終點站坐起,所以在那一段我常有座位。遇到了幾次有乘客懷抱小孩的情況,每次讓座的總是我,其中一次同時有兩個抱小孩的乘客上來,在我站起來讓座給其中一個幾秒鐘後,另一人也站起來讓座了。我不是在標榜自己是讓座的楷模。其實我一開始沒想讓座,我是希望那些年輕人讓,尤其是坐在愛心專座上的年輕人,按理應該把座位讓出來。但是,那些年輕人安然不動,對懷抱小孩者視若無睹,拿著手機看著,心安理得地坐在那兒。見年輕人都不肯讓座,我是無奈才讓的,誰叫咱盡管生長於文革時期,可從孩童時期就受到的家庭環境熏染讓咱在這種情況下是不可能不讓的。
有一次在車廂裏坐下後,看到一個小男孩站著。我一直認為小孩是應該得到照顧的,於是就往邊上移了一些,擠出一塊足夠讓那小孩坐的地方,叫他來坐。小孩坐下後,他的地方還算寬敞。他的身子左扭右扭,兩條腿左晃右晃,碰到我幾次。我看了他幾眼,並沒在意,小孩子好動麽。男孩的媽三十多歲,對男孩說:“別動別動。”男孩還是扭來扭去。男孩媽就說:“你不要坐?那就別坐了。”拉他起來,自己坐了下去。車座位一排按常規六人坐,但多個小孩坐沒什麽,多個有點胖的成年人坐就很擠了。那小男孩站在那裡,我是不會再讓他了。座位又不是像魯迅先生形容時間時說的那樣如海綿裡的水,擠一擠還會再有。男孩的媽三十多歲正當年,要讓她自己讓。後來朋友對我說,那男孩扭來扭去是想把我擠走,好讓他媽坐在他邊上。“現在有的小孩挺自私的,”朋友說。我不以為然。
過了兩天,我又乘地鐵了,這回我沒座位。一個媽媽帶著一個八、九歲的女孩,推著小車,車裏坐著一個小孩,來到車廂裏。我看著小車想:“小孩坐在裏麵看著倒挺舒適的。”那媽媽把小車推到坐著的乘客前,從小車裏把小孩抱起來,把自己的包放進小車裏,明顯的是希望有人讓座。坐在她們麵前的一個十來歲的男孩站起來了。“這男孩真不錯,”我想。這麽多大人都不讓座,一個小孩卻讓了。
讓座男孩走後,那抱孩子的媽媽卻不去坐,而是指著空座位叫她那八、九歲的女孩坐。女孩坐下後,就一點一點地往邊上移,很快就擠出一大塊地方,那媽媽就抱著孩子坐下了。這時我想起了那天坐在我擠讓出的座位上的男孩,對朋友說的男孩想把我擠走的話有點相信了。
過了一站,那媽媽邊上的乘客離開了。她移過去,把抱著的小孩放到她原先的座位上,不是讓小孩麵朝前坐,而是讓小孩橫過來坐在她與她的女孩之間,小孩兩條腿伸直放在座位上,一個小孩占的地方比大人還大。我看著,覺得小孩被抱在媽媽的身上其實更安全。也許那媽媽覺得占的地方大才更有意思吧?
乘車讓座是挺小的事情,從小事情上能看出一點生活裏的眾生相和社會人的修養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