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1)
《拿破崙》電影醜化?與史實3點比一比
雷利·史考特(Ridley Scott) 參與的電影,排到2030年,總共187部。近期推出的《拿破崙》(Napoleon,2023),成本花了美金兩個億。影界一直盯著它的票房,根據統計,一直到12/28/2023,因為串流到了電視網台,收支總算打平。
片長2.38小時的《拿破崙》拍得浩浩湯湯,可是評價未達預期,主要是大爺史考特的敘事觀點全憑己意,麵對《紐約客》的質疑,他倨傲地回答:「Get a life!」有的影評人愛較真,並未悻悻然一邊去也,仍舊認真地指出全片不合真相之處。
瓦昆·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飾演一輩子戎馬倥傯的拿破崙·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片中人物常叫他波拿巴。菲尼克斯的演技善、惡、文、武兼備,劇本戲劇化的渲染,令他施展地不太順當,由大衛·史卡帕(David Scarpa)操刀,略過拿破崙科西嘉島出身的背景,啓幕杜撰他目睹瑪麗皇後(Marie Antoinette)被斷頭台處決。衝擊他日後爭作領袖,甚至自我加冕稱帝。
拿破崙(1769 - 1821)畢生戰役60多場。《土倫圍城戰》(Siege of Toulon,1793)中他發揮戰術長才:首先收集了許多大砲,重新組裝之後上陣。以後別的征戰都有幾幕戲很具象、也帶笑點:隻要砲彈點燃之際,拿破崙一律側站砲口,用兩手遮耳來忍受震盪。敵方火藥猛烈,他的坐騎被擊倒,他爬起再掄。土倫之戰分兩階段抗敵:攻下要塞以後,在城內轟炸港口內的艦隊。大勝英軍時拿破崙24歲,晉升為準將。
主帥其實不用衝鋒陷陣
史考特的戰爭場麵轟轟烈烈,「真人」上鏡,手法像當年好萊塢。不過考據家不滿他特寫拿破崙堂堂之軀(多矮有各種說法),戰場上身先士卒;按理歐洲打仗不比三國裡兩軍對峙,雙方主帥先戰幾回合再說。拿破崙可能壓陣來鼓舞隊伍,不必作急先鋒。片裡大廣角的戰爭的確壯烈懾人。
眩人耳目的那場戰事 - 奧斯特裏茨戰役(Battle of Austerlitz),發生在12/2/1805那天。史考特將史實再現銀幕:法軍引誘俄羅斯軍隊到結冰的湖麵,撤退時拿破崙發號,向冰麵發射大砲。觀者隻見冰麵破裂,有個具警戒心的兵丁意圖逃開,然而他們都沉入了湖底。此戰大約有6萬8000 名法國軍隊和 9萬名奧俄軍隊參與。史考特把冰下漂散的人與馬,拍成一種置身事外的美學,也真夠冷酷!
醜化向埃及金字塔開砲
最引爭議的一場戲,把偉人拍成了老粗:拿破崙攻陷埃及後,下令砲轟金字塔,其後他走向人麵獅身像前,摘下菱角型法國軍帽,麵對木乃伊的舉動,對古物毫不莊重。根據紀錄,拿破崙本人懂文、史、數學、天文、法律(Code civil des Français,拿破崙法典)。拿破崙被故意醜化?
約瑟芬外遇扭轉戰事?
拿破崙與約瑟芬(Empress Joséphine ,Vanessa Kirby飾)的怨偶紛爭,也進展像多花樣的八卦。片中偽造了拿破崙從教皇手中拿走王冠,放置自己頭頂後,又加冕約瑟芬為後。生活中他們各有小王、小三。拿破崙外頭有不少私生子,但是又藉著王後無子嗣,把她給離了。無論如何,後世留下他寫給她的情書,肉麻情慾的句子還挺多。男方總抱怨收不到她的信,問題是情書都是女方保存的,約瑟芬寫的信,拿破崙一封也沒留下,到底她有沒寫是個謎。
劇本讓她背了兩次黑鍋,都跟拿破崙的失意有關:拿破崙在埃及,一聽說約瑟芬有外遇,立刻班師回朝。事實上因為在歐洲爆發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戰爭,他需要回國反轉國事;另一回拿破崙在被放逐的厄爾巴島上(Elba),耳聞約瑟芬病重,就偷回法國探望。
他的領袖魅力無人能比,返鄉後竟然可以說服法皇的手下歸順他,爾後自成勢力。然而氣數已盡。滑鐵盧戰役(Battle of Waterloo,1815)可讓他碰上對手 - 威靈頓公爵(Duke of Wellington,Rupert Everett飾)了。根據威靈頓自述,滑鐵盧是距離最近的戰鬥。英軍步兵的部署方陣,有如歐洲式的諸葛孔明八陣圖,幾次變換方陣,叫人眼花撩亂。結局拿破崙又被迫第二次從皇位退下,同時結束了法蘭西第一帝國。
歐洲聯軍這次聰明了,把拿破崙流放到更遠的聖赫勒拿島去(Saint Helena)。在當地他與孩童玩樂,不再英氣勃勃。他死時52歲,約瑟芬在另一天地迎接他。拿破崙生前屢次南征北討,高呼為法蘭西而戰,但是一將功成,那些枯骨卻堆積成幾百萬,乃不爭的事實。
世界周刊 1/21/24 紐約版 P.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