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

介紹非主流,報章少分析,商業味低,但是內涵深,能啓發思考的電影。
個人資料
傅裴湘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亞裔美國人 (Asian Americans) 再現平權奮鬥史

(2020-08-09 09:41:55) 下一個

亞裔美國人 (Asian Americans) 再現平權奮鬥史

今年的5月10日及11日,公共電視台放映了紀錄片 -《亞裔美國人》(Asian Americans) 。要吸收和消化此片的縱觀跟橫剖不容易。身為華裔,我推薦大眾藉著連續五個小時的片子,理解先民的辛勞與省視社會的變遷。

美國鐵路 莫忘華工血淚

此片的製作人是芮妮塔吉瑪佩納(Renee Tajima-Peña)。影片始自亞洲移民初入美國的 1800年,共分五集:「奠基開闊」(Breaking Ground)、「落地生根的忠誠疑問」(A Question of Loyalty)、「模範美國人」(Good Americans)、「新生代崛起」(Generation Rising)、還有「突破」(Breaking Through)。亞洲移民從菲律賓、中國、韓國、日本、印度等地遷移美國,片子集錦了照片、文件、短片、口述,是五輯人文華彩。

美利堅本來是各族因種種理由遷入的理想國,卻被好些殺滅原住民、霸佔土地的拓荒者有形無形地破壞了;他們的後代繼而歧視為了脫貧、避難的他族移民。首集提到的菲律賓島民,被征服者姿態的白種人帶進了美國。拿艾伯特詹克斯(Albert Jenks)舉例,他把菲律賓不同島嶼的族裔,送入聖路易斯博覽會給遊客 參觀,並等級畫分各島族的文明差異:伊格羅特族人(Igorrrote)被分類成下層野蠻人。我認為這「格」待遇已到 「孰不可忍」的地步。說起來,他們比華工更低微卑下。

「無華工即無鐵路」。19世紀50年代,懷著淘金夢的中國小夥子,一個個的到了美利堅,卻發現金子已經採光。其時美國正在修築鐵路聯通太平洋與大西洋。華工血淚史集中在內華達山,鐵路公司用火藥鑿通了15條隧道,許多活生生的性命就炸死在異鄉,最後有9000公斤遺骸運回中國。工程完竣典禮上,一個華人代表也沒有!

數千名華裔決定留下來定居,從事士、農、工、商各業。其中的傳奇不少,我覺得既有趣又真實的是黃柳霜( Anna May Wong,1905 -1961)的故事。肢體表達在那個時代的電影裡比較誇張,黃柳霜非常放得開。她能用英國口音,德語跟法語表演;賽珍珠的小說《大地》(The Good Earth,Pearl S. Buck,1931)剛開始製作,黃柳霜就極力爭取演主角,卻被認為她 -- 太東方,遭淘汰。

宇野一家 日裔悲歌寫照

次集介紹日裔宇野家庭的悲愴經歷:長子巴迪(Buddy Uno)學識優秀,不過求職受盡排擠。巴迪受日本帝國侵略者的宣傳蠱惑,1937年赴日本作翻譯官。不久宇野全家因二戰被分開關進集中營,三個兒子自願在太平洋和歐洲為盟軍作戰,長兄的選擇使得家人兩麵不是人。

美軍記者卡爾邁登斯(Carl Mydans)被關在菲律賓的俘虜營中。巴迪時任聯絡官,屢次找他用英語聊天。據邁登斯敘述,巴迪雖然身著日軍製服,然而內心深處極愛生養他的美國;巴迪猶如分裂、迷失、矛盾的靈魂。戰末菲律賓遊擊隊擊潰日軍,巴迪被俘之刻留下慘笑的照片。自述裡他內心正在淌血。

鄺友良 華人從政裏程碑

第三集的涵蓋麵很廣。它提到黎錦揚所著《花鼓歌》中,刻板地描寫了華人。實際上華人子孫作表麵上的「模範生」,麵對的困難特別多。此集出現幾個華裔的陳述:比方記者謝漢蘭、劇作家黃哲倫等人。

毛澤東1949年成為中國大陸的領袖,加上韓戰發生,都令在美華人創業維艱。緊臨的疑問就是:「你是共產黨嗎?你忠於美國嗎?」麥卡錫主義(McCarthyism,1950 - 54)時期,華人被扭曲成共產黨、暴徒、偏激份子、同性戀不一而足。聯邦調查局甚至騷擾匯款回老家的中國人、「華僑日報」 的讀者。

許多華男移民是冒名頂替的「紙兒子」 (Paper Son),他們付錢在美國買「假爸爸」。當局卻用巧計 – 坦白報告(Chinese Confession Program 1956 - 65)偽稱坦白交代才從寬,然後趁機遣返某些非法移民。有的夫妻為此衝突、把身分證件燒掉、有人賣友告密。各類後果造成華人普遍遠離政治,還對公眾事務冷漠。

看得人挫折、失望之際,下半集大反轉,寫夏威夷華人子弟之光:夏威夷人混合多種族裔,1959年成為美國一州。工人之子 - 鄺友良(Hiram Leong Fong,1906 –2004)在政壇升起,他關注眾人之事,努力競選公職。1959 – 77年曾任參議員,1964年更是第一位參選總統職位的華裔後代。這集先報憂再報喜,平衡了觀者心中的鬱悶。

菲律賓裔 引領一波工潮

連結的第四集之開端,菲律賓後裔法布羅(Alex Farbros)表述另一麵亞裔生存的艱苦:他的雙親在沙林那(Salinas)買房,鄰裏千方百計阻撓。法布羅的父親帶著手槍敲門挨戶警告,至少兒子不再被狼犬追咬了。他們家人的打工地點在德拉諾(Delano)葡萄園。

農場工人幾乎都是菲律賓退役老兵(俗稱:Manongs),淩晨四點爬起,忍辱負重又沒健保。單身漢不許與白人結婚,少數娶了墨裔女子。1965年9月的工潮是菲律賓人帶起的,場主找來墨裔跟罷工者對著幹。亞裔領袖伊特梁(Larry Itliong) 智取與對方領袖查維斯(Cesar Chavez)共同合作。以後勞工權益爭得轟轟烈烈,全球皆知。

1960年代美軍打了身敗名裂的越戰。此戰對亞裔同樣有認同危機。美國國內的學生運動崛起,聲勢浩大。18、9歲的學生指定學習白人主導以外的課程。他們要求查問越戰真相,而且學習非裔文化、華工對鐵路付出的心血、排華法案、日本集中營的冤屈?學者章家敦回憶學運,尤其是北加州的活動,所謂的亞裔合作集會,包括各種膚色。儘管軍警鎮壓非常冷酷,但是學生堅持不退;許多華人父母由反對而後支持,舊金山州大終於成立民族研究課。

由突破到融合 考驗再臨

第五集不但談「突破」,也在討論族裔融合。它的橫軸揭露了美國法庭的偏頗:比方陳果仁在1982年6月23日,於底特律被仇日的白人父子用亂棍打死;非洲裔哈林斯(Latasha Harlins,7/14/1975 - 3/16/1991)在洛杉磯商鋪裡,被韓裔店主由背後槍殺。兩事件皆在再訴後,法官判兇手無罪。1992年四月29日連發的五天大暴動,更是虐打羅德尼金(Rodney King)的四名警察被判無罪後的宣洩。韓裔與非裔的衝突,後來經過宗教領袖從中調解,民族之間的溝通是融合的步驟。

本集增加了不同族裔:作單口相聲的亞裔不多,印度裔的孔達寶路(Hari Kondabolu)就在嬉笑怒罵表演中告訴白種人:亞裔隻會讓社會更多元蓬勃;馬咪(Mee Moua)由寮國苗族難民的身分入美,後來當選明尼蘇達州參議員(2002),還作了八年。雅虎的創辦人楊致遠也在介紹中,他真是互聯網世界的傳奇。

走筆至此,不禁遺憾亞裔近來背上新冠肺炎的罪名,他裔遷怒、怪罪華裔的事件層出不窮,瘟疫引發了種族之間的矛盾,好像過去的不幸再度重演;不過這回華裔第二代在政治場合,公開出來支持夢想生(DACA)計畫,以及「黑人的命也是命」諸類活動。這些皆符合此片製作人塔吉瑪佩納的期望:亞裔美籍人應當集結起來,捍衛自己的權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randomspot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
傅裴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westshore' 的評論 :
非常感激westshore 的解析。華人經歷過平權抗爭的,懂得其中的道理。60, 70 年代如果沒有民權先驅的爭取,華裔今日得到的移民、就職、選舉等等利益,絕對是0. 馬丁路德金恩打下的基礎,讓我們理解,也為別的族裔著想,而非把所有「地盤」搶光。
westshore 回複 悄悄話 所謂逆向歧視,前提是自認自己是社會應該具有強勢的部分,因為政策性的因素而沒有獲得應有的利益。
問題是你是社會強勢嗎?
這就是樓下提出這個問題的人的思維誤區。
美國客觀上是多種族多文化國家,這是世界上唯一的。這種形態導致資源基於種族競爭是難免的,曆史上唯一針對這種環境成功的模式是奴隸製。
問題在於奴隸製顯然不合時宜了。對於亞裔來講,這部片子解釋的很清楚了,少數族裔的權利是集體抗爭獲得的,陳果仁事件裏黑人知名民權領袖直接參與抗議行動發表有影響的講話,影響力不是當時的亞裔所具有的,更不是當時的華裔具有的,使得陳果仁事件沒有被曆史遺忘。
傅裴湘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NJM' 的評論 :
Thanks for your response.
NJM 回複 悄悄話 Thank you for sharing. Not easy to be an Asian in US.
傅裴湘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兩位反應。我也不懂“逆向歧視。”
轉帖司令 回複 悄悄話 啥是"逆"向歧視?
ahhhh 回複 悄悄話 亞裔美籍人應當集結起來,捍衛自己的權利,反對所有歧視,特別是逆向歧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