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

介紹非主流,報章少分析,商業味低,但是內涵深,能啓發思考的電影。
個人資料
傅裴湘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蕭紅的《黃金時代》

(2014-10-30 15:35:12) 下一個
蕭紅的《黃金時代》
電影《黃金時代》由許鞍華導演,李檣編劇。它推演事例的手法,受到多方爭議。個人倒以為那些安排很恰當,因為作家蕭紅的生平細節,後人無從求證,隻能旁敲側擊。電影用拚貼,鑲嵌的方式,不管是自述,旁白,對講,劇中人直向鏡頭解說;或是回憶,現場,未來,都類似現代劇的排場。許鞍華用劇場的表現,相異她過去的風格,功力仍舊卓然不群。

湯唯抓得到氣氛或情懷。她的五官姣好,娥眉素麵,雙眼皮天生很深,鼻樑骨稍稍凸起,嫵媚菱角上唇微翹。造型師讓她穿長袖寬腰旗袍,浪跡大江南北。雙朵麻花辮下垂舒展,有時挽上去,串成兩把圈,扮新娘時,左右辮相互盤上另邊的耳際。十足民初的背景。

這個清婉佳人的生平,卻是孤獨坎坷的。她愛自由的性格與當代民情不合。1911年她生在黑龍江呼蘭城富裕的家庭裡,長大後屢次違反常規:逃家,未婚懷孕。有過五個情人。第一個孩子生下就給人收養,第二個抽風死於產房。蕭紅身體很弱,但是韌性強在骨子裡,很多艱難困苦,她都熬下來了:欠旅館錢,差點被賣到妓院。眾叛親離,被鄉人侮辱。挺著大肚子趕船,然而在接駁船的渡板上昏倒。脫過難關的目的,就為了在安靜的環境寫作。

劇情交待,蕭紅愛得最濃的男人是蕭軍(馮紹峰)。蕭軍在她逃出旅店後收留了她。文藝工作者很窮,兩人相濡以沫。共患難的日子拍得很浪漫:兩蕭用洗臉盆充當水杯,就著盆,埋下頭,像狗一樣地又舔又喝。蕭軍去當舖贖回衣裳,本人留毛衣,皮大衣給蕭紅。兩人行在街上,蕭紅鞋帶斷了,蕭軍彎腰,把自己的鞋帶切成一半,然後將另一半繫在蕭紅的鞋麵上。

為了表現五四運動年代,電影的背景音樂,用手風琴伴奏;還有木製地板,樓梯的回音踢踢,通通;唱片放出徐誌摩的《偶然》;洋人開的西餐廳。那個時代產生了新的語序,贅句,比方旅館帳房說“把記登上”,“豪放的我”(丁玲語),“對什麼什麼表示了不滿意”。(魯迅語)。

有些隱喻,得用心讀。洪水暴發,蕭紅趁機立窗口呼救,船夫先挽了一隻魚缸,缸裡的魚暫時解圍而已,離開原生環境,魚的存活機率很低。蕭紅呢?她縱使躲開了債,後來跟蕭軍同居,經濟情況好些,可是活得不痛快,蕭軍對她不忠,也有家暴的嫌疑。旁人評論兩人的才分時,都說女勝過男,蕭軍辯稱,蕭紅因為靠他,能力才得以發揮。酸葡萄心理反射?

政治紛擾,好幾個左翼文人頻頻露臉。胡風,丁玲。。。尤其是魯迅(王誌文),新時代思想,文學的大師,他因為好客惜才,所以門庭若市,往來無白丁。片中對他的描述,很多引自蕭紅的散文:譬如說他抽的煙,綠聽子裝的自家抽,比較便宜;白聽子好煙招待客人抽。又如魯迅批評她的上衣與裙子配得不協調。電影按著蕭紅散文的敘述,很仔細,也忠實。

地理位置跟著蕭紅走,滿洲,北京,哈爾濱,東京,武漢,重慶,香港。。。 看的時候,許多蕭紅的作品湧上記憶,她的文字隨心寫,很溫暖純淨。《餓》用超寫實,飢得身體升起來看地麵。《患病》的同時,惻隱醫院裡的窮病患。《永遠的憧憬和追求》比較善良的祖父以及吝嗇無情的父親。

就是受祖父的影響,蕭紅總是在冷漠中,掛念生活的甘甜。離鄉背井去東京,語言與風俗的疏離,反而使她自由和舒適,居然說那是她的黃金時代。三十一歲,這樣年輕,她就永遠離開了。片尾很甜美,蕭紅在描寫老家的花,葉,瓜,果。那才是黃金歲月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傅裴湘 回複 悄悄話 近來的確流行文學傳記電影。中國人到底相信“蓋棺論定”,給活人留點麵子。洋人拍 “The Queen” (2006),就沒在乎英國女王還好好活著。
“蕭紅”在世的作風引人側目,作品比較不受注意。現在人才開始注意她,為她拍傳記,也算“平反”吧?
住在洛杉磯很難得,美國的佳片跟獨立片儘管賣座很低,都有藝術院線支持。此地AMC 影院還會放映大陸熱門片討好年輕學生。
可惜“賽得克 巴來”被濃縮成一部,人文部分全刪,隻剩下暴力,洋人影評當然沒好話。
有一部不錯的韓國片跟“赤壁”的安排也一樣,真倒胃口。所以亞洲片要外銷,考量很多。
瘂弦和洛夫的作品,是我在台灣成長時,讓升學壓力喘口氣的課外讀物,他們這兩年都來此地演講過。我當然期待能在戲院裡看“他們在島嶼寫作”。
多謝你的支持!
海外瞭望台 回複 悄悄話
我很期待許鞍華導演的這部電影。想看看她怎麼用電影影像詮釋這位被尊為中國文壇洛神的女作家,及她所經歷的黃金時代。
去年我曾看過一部霍建起導演的「蕭紅」,他把一位作家的傳記電影,拍得像文藝愛情片,距離真實的蕭紅太遠太遠,隻能騙騙不懂蕭紅及近代文學史的人。這也曾令研究中國當代文學的學者葉君批評霍所拍的「蕭紅」,是一次毫無誠意的影像敘述.....
文學傳記電影最近流行,台灣上映的「他們在島嶼寫作」係列,更以文學傳記紀錄片和史詩的形式,讓作家本人入鏡詮釋自己的作品,並回顧走過的時代。
很期待你寫的影評,如果你有機會看到,是否也寫寫這類紀實影片的影評?
傅裴湘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回應。提到的細節我看時(在洛杉磯,觀眾很少)都感受到了。你跟觀影者的文筆都至情至性。我說的甜美,也是一種比較。
我有意避免過長,複雜。有人因此文發表自己的感言,就是收獲。
已經有朋友急著要看了。
舊日情懷 回複 悄悄話 你覺得片尾很甜美,我卻覺得寒冷至骨,因為她的離世太過淒慘,可能導演也覺得這樣拍太慘,才會加進蕭紅在描寫老家的花,葉,瓜,果的鏡頭,但是反而讓這種對比更加強烈。
舊日情懷 回複 悄悄話 我最喜歡電影結尾蕭紅臨死時候的一幕,湯唯演得太過傳神,讓我覺得麵前就是一個頻死的女人,到看她咽下最後一口氣的時候,我已渾身冰涼,這股從頭至尾的寒意都是通過她的眼神和細微表情傳染給銀幕外的我的。這一幕讓我感動至深,哭不出來的悲涼。現在我還想的起來湯唯的那個眼神。

別人(非粉絲)眼裏的可以單獨提出來的好的表演,我轉發過來給你看:

觀影者A: 全片我的淚點就在白朗到碼頭送蕭紅去香港時,鏡頭沒有給湯唯,隻聽到熒幕裏她的聲音響起,我會幸福嗎?你們都會幸福,而我隻會終生悲苦。當時的畫麵有江水、輕霧、離岸,再加上恰當及時的配樂響起,真是戳人心。

觀影者B: 有一場戲非常喜歡,就是蕭紅遇到丁玲,聽到丁玲來了之後,眉目間有些期待,又留有一絲不知所措的自卑,這一幕讓湯唯演得非常細膩。還有就是端木單獨前往重慶,蕭紅請朋友吃冰的一幕,那種無所依歸的絕望完完全全是壓在內在的情緒表達,難度很高,但湯唯演成了,演得很深刻,很動人。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