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旅 (Philomena,遲來的守護者)
電影 - 《遲來的守護者》 (Philomena), 有很多參考資料,如果要印證它的劇本是否可靠,可以閱讀原著作家 西思史密斯 (The Lost Child of Philomena Lee,2009,Martin Sixsmith) 在報章發表的短文: “Why I needed to help Philomena find her stolen child? ” 西思史密斯 除了分析寫書的動機,對電影的改編/導演(Stephen Frears)/演員都很滿意。觀眾欣賞之餘,會油然與女主角 菲娜 (Philomena Lee,茱蒂 丹契 Judi Dench 飾) 同遊雪泥鴻爪之旅:
她為了尋找親生子,鼓足勇氣逆向過去的羞辱,罪惡感;原諒僵化的製度,設想別人不利己的作為,都是為自己好;身為虔誠的天主教徒,和沒有信仰的記者同行,忍聽那些褻瀆神明的話。路上的荊棘跟矛盾沒有少過。往事流過心塵意識。本片的敘事不濫情,觀者自然湧起惻隱之心。
英國影界最大的優點,就在讓長相平凡,更接近真相的演員作主角。丹契 多年來證明她臉上的每一條皺紋,都可以伸張表演。這一次她扮老女人 菲娜,荳蔻年華時逛遊樂場,偶遇一名青年,初次發生關係就懷了孩子。當時在愛爾蘭,這種奇恥大辱的懲罰,就是打入修道院生產,之後在院裡當洗衣婦,被限製跟兒子一天隻可相處一個鐘頭。在男孩三歲那年,菲娜跟兒子分開,因為教會把那些非婚生子女,交給(也許收錢)美國人收養。她對著發黃的幼兒照片,數著算著,他該五十郎當了。菲娜 決定打破緘默,把愛子尋回。
於是菲娜開啓她的“奧迪賽”,假如她仍滯停在舊空間內,一生也不可能跟 西思史密斯 交集。這個男角由 史提夫 寇根 (Steve Coogan) 飾演。寇根 亦為本片的助編,他的演技與文筆皆相當洗鍊。剛入鏡,正是 西思史密斯 因故離開老單位BBC (英國廣播公司)的落魄時段。忽然無事可做,想沈潛下來,寫寫專業的蘇聯歷史。恰巧有個編輯邀他換條跑道,配合菲娜的溯子航程。
西思史密斯是個自由派知識份子,靠敏銳的觀察力,記者的直覺, 機靈的邏輯與分析,加上政商人脈,能夠抽絲剝繭。他對採訪默默無聞,缺乏聳動新聞的小市民興趣缺缺,但是漸漸發掘了不為人知的內幕以後,他的好奇心加重。本來這趟逆旅,到了沒有人證,文件全刻意燒毀的地步,應該中斷了。但是一篇舊聞,證實他曾經訪問過一個前途看好的問政青年,偏是菲娜那個失聯的,已經於美國長大成人的兒子。
這對搭檔也坐車,也乘飛機來回。一路上有些風塵僕僕。不投緣的對話頗具諧趣,隱著禪式機鋒。男的沾著犬儒的憤世嫉俗;女的教育水平普通,一輩子背負孽緣,確信要順從上帝的安排。有幾句對話雞同鴨講,然而滑稽叫人噴飯:
有回男主角提了一句,“The end of all our exploring will be to arrive where we started and know the place for the first。”女主角反應,“很好!”引經據典的一方,“T. S. Eliot。”不解的一方仍然懵懂。
菲娜喜讀瓊瑤式言情小說,進展越曲折越著迷。她自認犯了錯,活該遭罪。單單一次肉慾的歡愉,是她回味無窮的經驗,可也該為此受懲。不信神的西思史密斯啞口,無言回答。
片中有很多政治嘲諷,極盡挖苦保守派,當然包括這個英國人怎麼看美國政客,尤其共和黨。菲娜冷眼旁觀西思史密斯,說了一句,“你夠累的!”
要品味此片的內髓,還是該親至影院,去看它的結尾。拍案驚奇之處,總有脫出約定俗成的情景。 誰能不說世事難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