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天(03/17)】
淩晨5點,走下飛機眼前一亮,帥氣養眼的導遊微笑著歡迎我們,他的中文名叫:大洋,出生在西奈半島,現有兩個兒子,還希望再生個女兒,在開羅有兩套房子。
據他講,他曾當過兩年兵,後因為他敏感的出身地,沒有能夠進入政府的軍隊,在開羅大學學習的中文,盡管他的中文南腔北調,但憑借他的高智商,濃情商和詼諧幽默的語言天賦,以及英俊的相貌,迅速在當地旅遊界竄紅,成為了一名深受男女老幼喜愛的導遊。當然這一切也給他帶來了豐厚的經濟回報,這些從他一身的名牌也可以看出來。他也曾接待過中國的許多政府要員。
#1)大洋在為我們的李領隊係阿拉伯頭巾。
這回我算是領教了跟團遊,取完行李,大洋下了第一道命令:一小時的休整時間,然後集合出發。軍事化行動就此展開,所有人火速衝進機場衛生間,洗漱更衣,整理行裝。頓時衛生間裏一片狼藉,和國民黨撤退差不多。我暗自慶幸在飛機上睡足了,否則還真吃不消這種高強度作業。
一小時後,眾人便急急火火地登上大巴,開始了今天的急行軍。行駛在清晨開羅的街道上,
#2)隔著玻璃用手機拍的。現在街上行人還很少,大部分的樓都很舊。
#3)看著窗外擁擠的居民樓,發現每個樓裏隻住著1/3的住戶。大洋說這是政府腐敗的結果,隻有賄賂官員才能通電通水。
7am,先來到已故總統薩達特(Anwar Sadat)的墓地,這裏也是埃及無名英雄紀念碑的所在地。
(一)薩達特(Anwar Sadat)墓地/無名英雄紀念碑
#4)1981年10月6日,埃及政府按照慣例在開羅近郊納斯爾城(Nasr City)的勝利廣場舉行盛大的閱兵式,慶祝“十月戰爭(Yom Kippur War)”勝利8周年,當時坐在這個檢閱台上(圖中左側觀禮台)的薩達特總統被隊伍中的一名機槍手擊中頸部身亡。
對於薩達特(Anwar Sadat)來說,10月無疑是特殊的,因為他一生中數次的裏程碑都發生在10月:
1970年10月,他成功當選為新一屆埃及總統,開始了功過參半的政治生涯;
1973年10月,他領導埃及軍隊在第四次中東戰爭(Yom Kippur War)中擊破了以色列不敗的神話;
1981年10月,他被極端宗教主義分子奪去了生命。
#5)非常巧合的是遇刺現場對麵就是莊嚴肅穆的埃及無名英雄紀念碑。這是一座看上去很像金字塔的建築,尖頂拱門,造型巧妙,有“當代金字塔”之稱。
#6)無名英雄紀念碑是為了紀念在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中陣亡的將士而建的。
#7)1975年薩達特總統曾親自為紀念碑揭幕,沒有想到,6年後,他自己也被埋葬在了這個仿古埃及法老陵墓、象征永恒與升華的金字塔式建築中。與那些浴血奮戰的將士們一起長眠在此。
不到9點,就來到了大名鼎鼎的埃及博物館門口。
#8)等待博物館開門的時候,正巧遇到一群學生。不由分說,趕緊的。。。
#9)第一次近距離細看埃及小美女帥哥,個個天真爛漫,確實漂亮,非常賞心悅目。幸虧美女小時候不用把臉遮起來。
#10)長大後,就要這樣了,當然手機還是很潮滴:)
#11)這叫互粉吧? :)
9點博物館開門,以前博物館裏嚴禁拍照,相機一律在外麵寄存。如擅自照相被抓住要罰款1000美金,現在博物館為了多創效益,交50埃磅,竟可以帶相機進去了,我和徐美女交了錢,拿著相機進去了,其實裏麵光線很暗,時間又緊,也拍不出什麽好片來。
(二)埃及博物館(Egyptian Museum)
當年埃及被阿拉伯人占領之後,古埃及文化徹底滅亡,西方人入侵後,文物嚴重流失,阿拉伯人對此聽之任之。直到法國著名考古學家馬裏埃特(Auguste Mariette)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於1858年建立了埃及博物館,才一定程度上遏製了文物的流失。他也因此被稱為“埃及博物館之父”。馬裏埃特的紀念雕像就聳立在博物館外花園一旁。
#12)門前的長方水池裏種植著代表上下埃及的“蓮花”和“紙莎草”,博物館內也有很多曆史悠久的莎草畫,神奇的是隨著幾千年的時光流逝,莎草畫上的顏色依舊光鮮動人。沒想到我後來竟買了近20張莎草畫。
#13)博物館外牆以粉紅色為主,非常搶眼。花園草坪上散置著許多著名埃及學者的塑像、獅身人麵像、方尖碑、石刻等文物,可以想象他們文物之多。
#14)博物館大門的外廓是一個圓形拱門,融入了古埃及藝術的特征。拱門的中央上方是法老的頭像,額上盤踞著眼鏡蛇,頭頂著牛角及太陽,那是埃及人的守護神。
#15)外牆也裝飾了許多代表埃及曆史文化的浮雕圖案,拱門兩側的壁龕中各有一個希臘化的女神浮雕,其中一個手持紙莎草。
#16)另一個女神手持蓮花,貼在胸前,紙莎草和蓮花分別象征古埃及的南北方,也就是上下埃及的統一。浮雕非常精致,栩栩如生。
#17)一進大廳,迎麵就是著名的獅身人麵像。
放眼望去,四座高達三米、距今三千多年的巨大石雕像矗立在大廳,那是埃及四個有代表性王朝的法老像。
古埃及人不論男女都會將頭發和胡須剃得很幹淨,但正式場合會佩戴修剪整齊的假發和假胡須,普通老百姓的胡須較短、隻有兩寸。法老王的胡須則很長、底部是方形的,以顯示其崇高的地位與男性的智慧。甚至於女法老也會配戴假須以展示她無與倫比的權力。
而神的假胡須則在尾部翹起。所以法老在世時的雕像胡子是直的,而自認為死後能變成神的法老,他們給自己的雕像就會做上神的標記,那就是:翹起的卷胡子。
至於站立的姿勢,如果雙手下垂,有邁步姿勢的,就是在世的法老。而雙手交叉於胸前的形式,就是法老往生的姿勢,象征掌握了權力與財富。是古埃及墓葬一種叫“Rishi”的風格。古埃及人認為這種對神表示虔誠的姿態便於將來靈魂的回歸和對木乃伊的包紮處理。
#18)下麵是其中的兩座雕像。
博物館分為兩層,展品多達30多萬件,但我們能看到的隻有6萬多件左右,其餘大部分都躺在倉庫裏睡大覺。一層以雕刻藝術品為主,包括石、陶、木等材質的雕像,石棺、石刻等,展品陳列依次按曆史發展順序展出。
1.博物館的一層
一層大廳莊嚴肅穆,立刻給人一種威嚴感。
阿蒙霍特普三世(Amenhotep III)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第九任法老,在位38 年(大約是公元前1391年—前1353年)。第十八王朝在他統治時達到頂盛。他的皇後就是泰伊(Tiy)皇後,著名的平民王後,圖坦卡蒙(Tutankhamun)的父親老法老阿肯那頓(Akhenaten)的母親,也就是圖坦卡蒙(Tutankhamun)的祖母。泰伊在位期間,均對這兩位法老的內政外交施加了重要影響,有史學家甚至認為,泰伊皇後才是埃及的實際統治者。
#19)一層大廳裏高高的兩座雕像就是阿蒙霍特普三世(Amenhotep III)和泰伊(Tiy)皇後,而且泰伊皇後比法老的雕像還高一點。
#20)兩人之間的小雕像是他們的一個女兒 -- 赫努塔奈布(Henuttaneb)公主。(網上圖片)
據說阿蒙霍特普三世(Amenhotep III)和泰伊(Tiy)皇後生有五個女兒,阿蒙霍特普三世(Amenhotep III)迎娶了其中三個女兒為他的“偉大妻子”。這個亂啊。
也許是博物館裏的文物太多了,大部分作品沒有標誌說明,很多非常珍貴的石雕就隨便擺在不起眼的地方,到處都是,任人觸摸,人們在各種大大小小的石雕中來回穿梭,有些喧鬧,這裏更像個大倉庫。
看看下麵幾件著名作品:
(1)羅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
博物館裏的東西全部是貨真價實的,唯一的贗品隻有一件,就是那塊仿製的羅塞塔(Rosetta Stone)石碑(未拍照)。博物館牆上隻掛了一幅真跡的照片。
1799年,拿破侖入侵埃及期間,隨軍的法國考古學家們發掘出一塊帶著文字的黑石碑,石碑由上至下刻有同一段詔書的三種語言版本,分別是
1)古埃及象形文(Hieroglyphic,又稱為聖書體,代表獻給神明的文字)
2)古埃及草書(Demotic,又稱為埃及通俗體,是當時埃及平民使用的文字)
3)古希臘文(代表統治者的語言,這是因為當時的埃及已臣服於希臘的亞曆山大帝國之下,來自希臘的統治者要求統治領地內所有的此類文書都需要添加希臘文的譯版)
這塊石碑成為釋讀古埃及象形文字的關鍵所在,就是著名的羅塞塔石碑, 學術價值連城。象形文字也在19世紀20年代終於被埃及學之父商博良(Champollion)破譯出來。
真正的羅塞塔石碑在1802年時運抵英國,並且以英王的名義捐獻給大英博物館作為收藏,從此之後羅塞塔石碑一直被展示在博物館的埃及館中,是該館最引以為傲的鎮館之寶之一。屬於世界級文物。
#21)左圖是埃及博物館裏牆上的照片,右圖為大英博物館裏的真品(網上圖片)。
有趣的是,由於石碑上的刻文被用來作為語言翻譯用途,因此有一款非常受歡迎的多國語言學習軟件,就以《羅塞塔石碑》來命名。
(2)盤腿書記坐像
#22)幾乎所有中英文的埃及曆史文化書籍裏都會提及古埃及的“盤腿書記坐像”(亦稱書吏像),非常生動。它被放置在一個偏廳的內回廊裏。
#23)這個盤腿書記還榮登在埃及鈔票最高麵值200埃鎊的正麵。
(3)《老村長》木雕
法國著名考古學家馬裏埃特(Auguste Mariette)寫有一部古埃及藝術的名著《老村長》,是以1888年在埃及考古時發現的一具木雕而命名。《老村長像》是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的長子,當時他負責管理全國農業,經常赤腳深入農村,督修水利農政,政績斐然。
#24)這樽一米多高的木雕像塑造於公元前2475年,赤腳裸身,笑容和藹,塑造得栩栩如生。由於當年出土時一個參加挖掘的農民覺得雕像酷似他們的老村長而被命名。這件木雕擺在一個不起眼的地方,任人觸摸,木質已經發白。
(4)拉霍特普(Rahotep)王子及王妃諾夫勒特(Nofret)坐像
第十七王朝第一任王子拉霍特普(Rahotep),是新王朝的創建者,統治年代未詳。他和王妃諾夫勒特(Nofret)的彩色雕像是古埃及雕像的代表作品。經過幾千年依然保持著鮮豔的色彩。
#25)王妃諾夫勒特(Nofret)神情端莊,黑發及肩,額頭束有白底彩花發帶,頸上繪有黑、青、紅三色的項鏈,豐滿的身軀在白色衣裙中顯得婀娜動人。王子拉霍特普(Rahotep)光著強壯的上身,戴白色項圈,著白色腰裙,皮膚黝黑,上唇有與現代阿拉伯男子類似的短胡須,機智勇敢。
(5)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胡夫(Khufu)雕像
#26)這是古埃及第四王朝的第二任法老胡夫(Khufu)的小雕像,非常精美。他也是埃及最大金字塔的主人。
(6)那爾邁調色板(Narmer Palette)
#27)那爾邁調色板(Narmer Palette)被譽為“世界上第一件曆史文檔”,是埃及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處於最最重要的地位。這塊被保存了5000年之久的石板在1898年被英國考古學家發現。它是發現古埃及文物中最具有意義的一件遺物,它標注的年代是公元前31世紀,所記錄的是古埃及國王那爾邁(Narmer)統一上下埃及的過程。這個調色板的另一個意義,有一種說法是用來研磨裝飾神像的化妝用品。
作為鎮館之寶,當然也是遊客最多的地方,通常被圍的裏三層外三層,調色板放在一個櫥窗裏,很難拍清楚。
還是借用網上的清晰圖片看看:
調色板分為兩麵,正麵描述戴著“上埃及”(南方)王冠的那爾邁(Narmer),反麵描繪了戴著“下埃及”(北方)王冠的那爾邁(Narmer)。調色板上完整地記錄了古埃及國王那爾邁(Narmer)統一上下埃及的過程。
#28)正麵 -- 虛擬獸麵(Serpopard side):
最最上麵是兩個牛頭,被認為是保護女神--母牛Bat。兩位女神之間寫著國王那爾邁的名字。
下麵從左向右,先是一個矮小的提鞋官,然後是隊伍中最高的那爾邁,他戴著下埃及的紅色王冠,王冠為紙莎草的形象。手裏拿著一個權杖和一個連枷,這兩件物品象征著王權。右邊是他名字的象形文字。再右邊是一個長發男子跟著四個掌旗官,旗杆上舉著各種動物的皮革,最右端就是十具無頭屍體,他們的頭顱在腳下,象征著那爾邁戰勝的敵人。
下麵是兩個男子用繩子拽住兩條盤在一起的蛇頭,大蛇的身體卻是像雌獅類的貓科動物。兩隻大蛇的脖子構成的圓圈正是調色板的中心,這裏用來研磨化妝品的。有點像我們今天用的硯台。
#28)調色板的底部,是一隻牛在踩踏一個摔倒的敵人,同時把一個城市的城牆撞倒,象征著那爾邁消滅了敵人,占領了該座城池。公牛的形象在後來的象形文字中的意思就是“力量”。
#29)反麵 -- 擊打麵(Smiting Side):
反麵的最上方和正麵一樣。
中間的大圖片描述了那爾邁戴著上埃及的白色蓮花形狀王冠,手中揮舞著一個權杖。他的左邊身後仍然是那個提鞋的人。那爾邁的右端是一個下跪的囚犯,那爾邁正要打他。囚犯的頭上是一隻獵鷹,代表太陽神荷魯斯 (Horus),它棲息在6朵紙莎草花上。太陽神的手裏拿著一根繩子在從敵子的頭上取走生命。紙莎草花代表下埃及,每一朵花代表數量1000,表示在這場戰役中一共消滅了6000敵人。
那爾邁的腳下是兩個赤裸的、滿臉胡須的男子在逃跑,或者已經死去。
那爾邁(Narmer)是古埃及第一王朝的第一位法老,希臘曆史學家希羅多德(Herodotus)稱他為“美尼斯(Menes)” ,但有些爭議。傳說那爾邁(Narmer)以武力統一了上下埃及,並建立了孟菲斯(Memphis)。
#30)在這麽嘈雜的大廳裏,藝術學校的美女卻在靜靜地臨摹石碑上的畫。
#31)猜猜這是什麽? 大洋說:“不好意思,這是法老的內褲。”笑死了,看看感興趣的遊客還不少呢:)
2.博物館的二層
博物館的二層主要設置木乃伊、珠寶黃金、棺木、繪畫、隨葬品、紙草文書等。
#32)這個法老的金床一定很硌腰吧?
#33)在圖坦卡蒙(Tutankhamun)的墓穴中曾發現了兩具胚胎木乃伊,她們是圖坦卡蒙(Tutankhamun)尚未出生就夭折的雙胞胎女兒的木乃伊,被保存在小小的純金人形棺內,製作精美,寄托了父母對孩子的深切思念。
#34)這是陪葬的奴仆小人。
下邊就是埃及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圖坦卡蒙(Tutankhamun)的隨葬品。
【圖坦卡蒙(Tutankhamun)】
圖坦卡蒙(Tutankhamun)是古埃及新王國時期第十八王朝的一位小法老,他9歲登基,娶了個12歲的少女,在位9年後去逝,死時年僅18歲。他在曆史上並無作為,之所以為現代人熟知,是因為他死的年代為了防止盜墓, 已不再時興修建張揚的大型陵墓,改為偏隱荒山,這才能令他在地下安息了三千多年。
直到1922年位於帝王穀的墓穴被英國人霍華德.卡特(Howard Carter)發現,在他不起眼的墓室中,挖掘出近五千件珍貴陪葬品,震驚了西方世界。沉寂了三千年之久的法老一夜間成為考古界最知名的人物。
來看幾樣珍貴的陪葬品:
(1)圖坦卡蒙的金麵具
#35)其中聞名遐邇的就是套在他木乃伊上的純金麵具,這是埃及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精品中的精品。它是用金板依照法老生前容貌鑄造而成,重達11公斤。眼睛用的是阿拉貢白石和黑曜石,眉毛和眼圈用的是透明藍玉,表情嚴峻淡漠,麵容栩栩如生。法老的前額上鑲嵌著豔麗的眼鏡蛇和兀鷹,分別是上埃及和下埃及的保護神,放在一起表示上下埃及的統一。這兩樣東西上套著一個小小的花環,這是法老死後,年輕的寡後獻給亡夫的。
金麵具不允許拍照,網上照片。
(2)圖坦卡蒙的棺材
圖坦卡蒙的棺材有7層,其中長方形外棺4層,人形內棺有3層,顯見當年埃及人對於法老的尊榮,也讓人見識埃及古文明的輝煌。這些棺槨在二層後半部的展廳裏,一字排開,向人們展示。
最外層是一個水晶棺,長2.75米,高和寬都是1.5米,棺蓋卻是一個約兩噸重的玫瑰色花崗石製成的.石棺周圍浮雕的女神伸開雙臂和雙翅托住棺腳,似乎預防有人侵犯。
#36)這是其中的一層棺槨,全部是貼金木棺。
#37)再裏麵的一層,也是貼金木棺,那種金色,像初出熔爐的黃金一樣耀眼,並有彩繪和寶石鑲嵌,雕刻著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據推測這是祝願死者安息的經文,每層之間都填滿了奇珍異寶。
最內層棺(不許拍照)豪華驚人,黃金顏麵肖像人形,竟是用3厘米厚的純金片打製而成,長1.85米,重110公斤,黃金顏麵肖像人形棺表麵裝飾豪華,工藝精湛,還用藍寶石、玻璃等進行了裝飾。七層的棺槨之下,才是那具聞名天下的木乃伊,但那具木乃伊仍未放過最後的奢華,麵部又佩戴著那具著名的藍間黃金麵具。
#38)這個有點恐怖,四個腦袋下麵的容器是裝製作木乃伊時取出的法老內髒。
(3)圖坦卡蒙的禦座
禦座木製鑲金,並有銀、天青石、紅瑪瑙、綠鬆石等鑲製。正麵把手處各有一個金製的獅子頭像,腿部呈獅爪形,獅子眼睛鑲嵌著白石英和水晶。扶手是眼鏡蛇和兀鷹的雕像,表示上下埃及的統一。腳蹋板上繪有敵人的圖像,寓意把敵人踩在腳底。
#39)注意看禦座的靠背(抱歉拍得不好),最頂端是金光閃耀的阿吞神(Aten),代表給萬事萬物帶來生機。王後正在含情脈脈地給丈夫圖坦卡蒙身上塗抹聖油,二人目光相對,溫馨和美。這幅圖有莎草畫賣的。
說到圖坦卡蒙,一定要提一下他的養母(或者生母?) -- 娜芙蒂蒂王後。
(4)娜芙蒂蒂王後(Queen Nefertiti)
娜芙蒂蒂(Nefertiti,公元前1370年-1330年)是圖坦卡蒙父親老法老阿肯那頓(Akhenaten)的王後。她是埃及史上最重要的王後之一,傳說她不但擁有驚豔的絕世美貌,也是古埃及曆史中最有權力與地位的女性。作為統治者的妻子,她全力支持丈夫阿肯那頓,阿肯那頓將埃及暫時變成了“一神信仰”的國家,隻崇拜太陽神阿頓(Aton)。阿肯那頓的木乃伊至今未被發現。
圖坦卡蒙的陵墓位於埃及古都盧克索(Luxor)的帝王穀。英國埃及學家裏維斯(Nicholas Reeves)認為,圖坦卡蒙的陵墓後存在兩個密室,這個陵墓原屬娜芙蒂蒂,圖坦卡蒙因為死得太早,來不及準備陪葬品,大約80%的陪葬品都源自娜芙蒂蒂王後的陪葬品,其中包括他著名的木乃伊麵具。圖坦卡蒙安葬於此後,娜芙蒂蒂的遺體被移到後方,用隔牆與圖坦卡蒙的陵墓分開。
#40)1912年,一位考古學家發現了娜芙蒂蒂的七彩半身像,她也隨即成為了曆史上第一個封麵女郎,並被譽為“世界上最美的女人”。半身像現在德國柏林新博物館展出,看來埃及很多好東西都在外麵。
#41)這是徐美女買的紙莎草畫,畫麵上就是美麗的娜芙蒂蒂,我當時挑花眼了,竟沒有買這幅,後來又托後去的朋友幫買了一幅。
二樓有個收費的木乃伊大廳,據說裏麵有女法老情人的木乃伊,由於時間緊張,很後悔我們沒有進去。
#42)這是外麵展出的一付彩色的人形棺槨,裏麵存放木乃伊。
#43)出了博物館,該吃午飯了,整個開羅大概就這兩家中餐館,還是同一個老板,我們中飯在牡丹,晚飯在王府。
#44)兩個餐館菜式幾乎一模一樣,六菜一湯,8-10人一桌。最貴的是一條紅燒魚。
#45)飯後坐上大巴,向大金字塔方向前進。
#46)茉莉花革命後,為了保護旅遊業,開羅的街道上就有很多站在盾牌後麵的警察,端著微衝站崗,尤其是大的景區周圍,警察更多。
(三)吉薩(Giza)大金字塔群
埃及金字塔是埃及古代的方錐形帝王陵墓。世界八大建築奇跡之一。數量眾多,分布廣泛。埃及共發現金字塔96座,在開羅(Cairo)的古城孟菲斯(Memphis)一帶最為集中,最大的是開羅郊區吉薩(Giza)的三座金字塔,它們是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
約公元前2631-2498年,在三角洲的吉薩(Giza),古埃及第四王朝的法老們建造了三座著名的大金字塔:
(1)最大的金字塔 -- 胡夫(Khufu)金字塔,第四王朝的第二任法老。
(2)第二大的金字塔 -- 哈夫拉(Khafre)金字塔,第四王朝的第四任法老,也是金字塔旁邊的獅身人麵像的建造者。
(3)孟卡拉(Menkaure)的金字塔,第四王朝的第五任法老。
#47)這三位法老也是祖孫三代,後代的金字塔都不敢超過長輩的高度,所以一個比一個矮一些。這些金字塔和獅身人麵像一起也被稱作吉薩(Giza)大金字塔群。
埃及的金字塔均建在尼羅河西岸,這與古埃及人的生死觀有關。尼羅河西岸是日落的地方,象征生命的結束,也就是亡靈的世界。
#48)開羅是撒哈拉沙漠(Sahara Desert)的起點,沙漠中的奇跡--金字塔就在城市與沙漠的交界處。
1.胡夫金字塔(Pyramid of Khufu)
胡夫(Khufu)金字塔建於公元前2650年,是埃及最大的金字塔,高146.5米,由260萬塊巨石建成,被稱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錐形的金字塔向著天國的頂點對稱展開,猶如陽光普照大地。在這裏,我們看到的是沉寂的死亡,而埃及人卻把墳墓當作永久的“住宅”,永生的世界 。
據考證大約有二到三萬的人用了約80年的時間才完成了這浩大的工程。難以想象的是在那遠久的沒有任何機械的年代,古代埃及人是怎麽來搬動這些石塊建造金字塔的呢?
#49)金字塔在建造上有許多未能解開的謎,其計算的精確讓現代人百思不解。比如金字塔底座的四個角準確地指向正東正南正西正北,誤差隻有幾厘米。金字塔的斜度都是五十二度,每一石塊密密相連,休想找到縫隙,連刀尖也插不進,不得不佩服古埃及人的聰明智慧。
說實話第一眼看見金字塔沒有想象中的那麽激動,接下來發生的事更讓人提心吊膽。來此之前,看了一些網上的遊記,都提醒要警惕景區的小商販,下車前,大洋叮囑我們,千萬不要與阿拉伯小販和牽駱駝的人隨便交談,如果想騎駱駝,由大洋替我們出麵談好價格。
沒承想還是遇到了搶錢,沒錯,就是搶錢。一下車,第一眼看見金字塔,興奮的J姐,舉起相機就拍照,剛按下快門,就見一個中年男人突然闖進鏡頭,然後開始要錢,因為拍到他了,我們立刻就蒙圈了。J姐原想掏出1美金給他算了,結果一緊張掏出張100埃鎊,那個中年人不依不饒直到把這100埃鎊要走了事。後來明白了,在埃及隻要你露出錢來,不管多少就別想收回了,小販非糾纏到你給他們為止。
受此驚嚇,從此我們小心翼翼,看見說著蹩腳中文的阿拉伯小販就趕緊跑得老遠。
#50)走到金字塔近前,爬上花崗岩的石塊上壓壓驚,感受一下近五千年的古老氣息。
埃及金字塔裏從來沒有發現過木乃伊,也就是說金字塔和“木乃伊”沒有任何關係,這座金字塔的內部通道是對外開放的,買票可以進去參觀,據說裏麵設計精巧,計算精密,看到的也僅有通風管道和照明燈。我們沒時間進去。上麵那個洞就是入口。
2.哈夫拉金字塔(Pyramid of Khafre)
#51)哈夫拉(Khafra)名字的意思是“拉的皇冠”,是法老胡夫之子,哈夫拉金字塔現高133.5米,比他父親的金字塔低3米。但建築形式更加完美壯觀,在金字塔頂端,仍然保留著部分的石灰岩外殼。
#52)臨近日落的一束光線投向金字塔呈現出柔和的魅力。
#53)四周的靜寂帶來了幾分祥和安寧。
3.獅身人麵像(Great Sphinx of Giza)
#54)哈夫拉最偉大的地方是在他的金字塔前修建了一個守護神--獅身人麵像,名字叫大斯芬克斯(Great Sphinx)。相傳“人麵”就是哈夫拉的麵孔。斯芬克斯長約57米,高達22米,僅一個耳朵就有2米高。除獅爪外,整個雕像由一塊天然岩石雕成。人麵豐滿而生動,獅身洗練而真實。
#55)經曆近五千年漫長的歲月,盡管雕像風化嚴重,鼻子也已缺失,但斯芬克斯一直堅貞地守護著金字塔,每天默默地昂首迎接著黎明的第一道曙光。
4.孟卡拉金字塔(Pyramid of Menkaure)
#56)轉過來可以看見右側的孟卡拉金字塔,當時正是第四王朝衰落時期,金字塔的建築也開始腐朽。再加上他是孫子輩了,所以金字塔的高度突然降低到66米,內部結構也已倒塌。
最後要離開的時候又發生了不愉快。一個小男孩主動過來告訴我們如何擺姿勢拍到更好的照片,嘴裏聲稱著不要錢,按照他說的動作拍了幾張照片,結果當然是要錢,給了他20埃鎊,他嫌少,還追著要,我們趕緊跑回大巴裏才覺得安全。景區攤販賣的東西根本不能回頭看,隻敢在我們大巴旁邊的小販手裏買點紀念品,迅速上車。
終於明白,埃及的金字塔是古埃及人的建築作品。雖然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如今的埃及人與建造金字塔時的埃及人並非一家人,如今的埃及人大部分是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
(四)開羅宣言五星酒店/米娜宮酒店(Mena House Hotel)
#57)在開羅,我們將入住位於吉薩金字塔對麵,埃及曆史最悠久,最有名氣的五星酒店-米娜宮(Mena House Hotel)酒店,被稱為“埃及酒店中的貴婦”。
#58)傍晚的酒店,燈光熠熠,通體明亮。
#59)這個酒店丘吉爾(Winston Churchill)曾經住過,徐美女說,這回我們也住過了;)
【埃及紀實】10天跟團遊(2016)—(2)(完)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