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今天晚上是碼字,寫“踏雪行”和阿劉拍洛基的三天,但是朝林弟今天發了兩個貼來燒我的人氣,特此發這一篇來說聲謝謝。
首先告訴各位MM,朝林是一大帥哥!
認識朝林是在另一個院子攝版見到他的“行走”係列,當時就覺得那樣的片子才是我概念裏的掃街片-----片片有內涵,特別耐看,尤其是他對小人物的故事性極強的那些瞬間的發掘。他的風格很明顯是受馬格南的影響,尤其是他巴黎掃街的一套片子。我和他的交流從那時開始的,我覺得和他最多的共同語言,是關於對人文片子概念的定位:關懷----對小人物,對弱勢群體的關注和表現。因為看過的掃街片子成千上萬,真正留在腦海裏的,是充溢著關切的片子。看看今天的幾個人文片的傑作。
桑木的"風雪多倫多"P16,
倒臥於街頭的暴風雪中的流浪漢,連臉都看不到的場景片,沒有把鏡頭捅到他臉上獵奇般的冒犯,隻是簡單而不容置疑的表現他的生存環境:暴風雪平吹著,他躺在街邊。這是充滿憐憫同情的拍法。
P18,
我更喜歡這張,相對於P16的無助,這張從字麵上解釋了:”關注”。盡管後期裏可以變化一下,用構圖和局部對比度的提升來強調後麵紅衣人的關注。
朝林的一張
鄧小平改革開放幾十年了,他自己也已供入神壇,但是這個翻垃圾桶的老人,也是改革開放的副產品---貧富分化的犧牲品,片子中鄧的照片中的目光也仿佛帶著憐憫。
也同意朝林的觀點:決定的的瞬間是技巧的完美統一,也是為“關切”的主題服務的,如布列鬆自己所言:“。。。其他元素的完美統一隻是要讓人們更容易記住那些喜怒哀樂。。。”,技巧的完美統一可以抓人眼球,但是能給人想象空間讓人記住的往往是人物的喜怒哀樂和片子的故事性。
如下4張:
P1
P2
P3
P4
1,2,構圖光影的不同尋常和瞬間的抓取都稱得上“決定性的瞬間”是很好的攝影作品,但是內容上,3,4裏平衡著托盤的緊張看著畫外的侍者,和在陰暗角落裏注視著疲憊的情侶的單身漢的視線,會讓我們有解譯背後故事的想象空間,因為你“關切”, 所以“想知道”。
這4張精彩的片子,就是朝林的:行走-巴黎係列,裏的4張。
謝謝朝林,謝謝大家觀賞!
傑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