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胡耀邦的經曆發現他不是個獨當一麵的將才卻掛了帥印.
(2013-11-19 13:51:35)
下一個
胡耀邦就一宣傳部部長或組織部部長之才.靠幾十年的務虛資格最後幾年升得過快.因文革工作經曆多次被打斷,沒經什麽工作業績考核.不是個獨當一麵的將才,卻掛了帥印.做總書記肯定做砸.這是鄧小平的錯.
1915年11月20日 ,胡耀邦出生於花炮之鄉湖南瀏陽 中和鎮 蒼坊村 。胡耀邦雖家貧,但父母還是千方百計送他上學。他在剛滿五周歲便入胡氏私塾啟蒙讀書。十歲時離開蒼坊村,去20裏外的文家市裏仁學校上高小。
1929年夏,他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瀏陽縣立中學。同年,他在回家度假時由裏仁鄉少共書記楊國英 介紹,秘密加入青年團。
1930年10月,胡耀邦被調到區委做宣傳工作,不久,上級派人到瀏陽挑選青年幹部,胡耀邦入選,前往江西。
秋收起義時參加革命,1933年初調往中央革命根據地,先後任反帝擁蘇總同盟宣傳部部長、青年部部長兼宣傳部副部長。同年8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35年任紅三軍團第十三團俱樂部主任團總支書記。
1936年4月起,任共青團中央組織部副部長、部長,宣傳部部長,組織部部長。
1937年4月,抗日軍政大學第二期一隊學習。同年9月任抗大政治部副主任。
1938年,任抗大第一大隊政委。
1939年,調任軍委總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後兼任軍委直屬政治部主任。
1942年起,任軍委總政治部組織部部長。抗日戰爭勝利後到晉察冀,先後任冀熱遼軍區代理政治部主任,晉察冀軍區野戰軍第四縱隊政委、第三縱隊政委。參加了保(定)南、正太、青滄、石家莊、察南綏東等戰役。
1948年夏,任華北野戰軍第一兵團(後改為第十八兵團)政治部主任。參與組織指揮太原、寶雞等戰役。
1949年9月,作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的代表,出席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第一屆全體會議。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共川北區委員會書記兼川北軍區政委、川北行政公署主任。
1952年秋,任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會書記處書記。
1956年,在中共八大上當選為八屆中央委員。
1957年,任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第一書記。
1964年11月起,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書記、陝西省委第一書記。“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
1975年,重新工作後,任中國科學院黨組織負責人。因組織領導對科學院工作進行整頓而再次遭到錯誤批判。江青反革命集團被粉碎後,於1977年3月起任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同年8月在中共十一大上當選為十一屆中央委員,同年底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
1978年12月,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三書記,並任中央宣傳部部長、中央委員會秘書長等職。曾先後組織推動了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組織領導了平反冤假錯案、落實幹部政策等工作;主持製定和執行了發展農村經濟的一係列方針政策,為實現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工作重心的轉變作出了重大貢獻。
1980年2月,在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1981年6月,在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會主席。
1982年9月,在中共十二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1987年1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辭去黨中央總書記職務。同年11月在中共十三屆一中全會上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是一、二、三、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二、三屆全國政協委員。
1989年4月15日,在北京因心髒病病逝,其骨灰被安葬在江西共青城。
也就是說,要說出皇帝的新裝的真相。
其他的,讓總理去搞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