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台灣向上提升 香港向下沉淪
(2014-12-01 00:32:36)
下一個
蘋論:台灣向上提升 香港向下沉淪 每次台灣選舉過後,大家都免不了拿她跟香港的情況比較一下。一方麵羨慕台灣人民有權利當家作主,按自己的意願挑選屬意的政府或領袖;另一方麵則痛心法治完備言論自由開放的香港沒有這樣的機會,隻能硬食一個四不像又欠缺認受性的政治體製。這一回台灣九合一選舉讓人感觸更深,欷歔更甚,但覺人家步步向前,民主路越走越平順,香港則從原本的徘徊不前變成不斷倒退,甚至連原有的核心價值、製度優勢也隨著政製僵固扭曲而被削弱、被淘空。借用台灣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2000年「向上提升還是向下沉淪」的警告。台灣社會顯然是在向上提升,香港則是在向下沉淪。 說台灣向上提升不是說台灣政界十全十美,更不是說台灣民主實踐沒有問題,而是說台灣的民主政體不但始終讓民眾保有話事權、決定權,更有自我更新、upgrade的能力,整個政體越來越開放,越來越能處理社會上的分歧與矛盾。 國民黨2008年上台執政後,它挾大量的資源及製度內的權力肆意推動跟中國大陸融合的政策,希望藉跟大陸建立特殊的關係帶動經濟,甚至計劃探索某種政治上的聯係。台灣民眾對改善兩岸關係沒有抗拒,但對不斷加強中台經濟融合卻有保留,擔心變得過份倚賴內地市場及資金,削弱台灣本身的自主性及主體性。可是,台灣民眾的憂慮沒有得到重視,作為反對黨的民進黨在體製內又沒有足夠的議席及權力製衡馬英九政府,令兩岸融合的勢頭像失控的列車那樣不斷往前衝。 台灣民眾特別是年輕人為了維持台灣的主體性,年初發動太陽花學運衝擊立法院,阻撓通過「兩岸服貿協議」,促使國民黨政府及全社會重新考慮經濟融合的問題。學運在台灣社會引起巨大爭議,有的對學生發動抵製等抗爭不以為然,有的認為兩岸加強融合不是壞事,大家相持不下,繼續在不同場合論爭角力。然而,學運帶來的矛盾及衝擊沒有不斷升溫,沒有不斷令社會撕裂,因為大家都知道台灣有民主選舉,票箱成了解決紛爭、處理矛盾的出路。上星期六,台灣人民用手上的一票說話了,清楚摑了國民黨政府一記耳光,讓已掌權多年的馬英九及國民黨知道他們的政策特別是向北京靠攏的做法如何脫離群眾,如何失盡民心。國民黨多位高層已因此請辭,剩下來的人誓言要改革。 顯而易見,台灣透過民主選舉讓被政權抑壓的民意得到伸張,令原來的矛盾不再激化,官民分歧開始收窄而不是各走各路。這不是進步、不是向上提升又是甚麽呢? 香港卻在走著一條完全相反的道路。市民對畸形政製、小圈子選舉不滿已非一朝一夕的事,過去幾十年來無數市民一次又一次向當權者、建製派表明想要真普選,想建立真正的民主政體。可是從北京到香港的當政者都置諸不理,始終要保留小圈子選舉或篩選,始終不肯讓港人當家作主。8.31還定出一個「真篩選假普選」方案要港人硬食,要港人俯首認命。逼不得已下市民、學生不能不走上街頭,發動以占領街道為基礎的「公民抗命」,希望以決心及犧牲精神促使當權者改變態度,促使建製派反省自己的橫蠻無理。 這場波瀾壯闊的「雨傘運動」到現在已超過六十天仍沒有任何平息的跡象,市民對真普選的訴求及堅持依然強烈,可惜在畸形政體下,民意無法伸張,市民的訴求得不到任何響應,北京當權者及689政府洋洋自得躲在高牆裏麵任由情況惡化,並挑動社會矛盾。最不堪的是,他們把政治問題變成法律問題,變成治安問題,把法院及警察推到爭議的漩渦中,由他們出麵解決本該由政府處理的政治爭議。結果爭取民主表達民意的市民一個個被帶上法庭成為被告,被指為破壞法治的「罪人」,法院則變相成為政府打壓民主運動的工具。 另一方麵,前線警務人員變成政府跟市民之間的磨心,旺角街頭、金鍾占領區上演一幕又一幕的警民衝突,有警務人員還因失控或壓力太大以至濫用武力及權力,令警民關係陷於前所未有的低穀,令警隊形象跌入新低點。 更令人痛心的是,付出了法治受損、警隊公信力破產及社會嚴重撕裂等代價後,民主依然無寸進,政治對話大門仍然關得死死,社會不斷滑向分化、各走極端的困局。真的是沒有最壞隻有更壞。這不正是沉淪的象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