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對小孩教育的影響非常大的。
我們所有教育孩子的方式,都會潛移默化的受著家庭的影響。
影響主要有兩種方式: 自動式和相反式。
相反式就是小時候對父母的某一種教育方式非常的反感,受盡了苦頭,並且留下了心底的創傷。所以長大以後,自己會暗暗的發誓,以後我對我自己的孩子絕不這樣。而是采取一個與父母完全不同的方式去教育孩子。這就是相反式。
我的母親一直都怕我們吃不飽,特別喜歡喂飯。每次當我吃飽了之後,她還一定要我再吃一點。好像再吃一點,就能胖一點,就能健康一點一樣。在我很小的時候,當我嘴巴一張開的時候,飯就馬上到我的嘴巴裏的。
吃的東西超過了肚子的承受範圍,肚子非常的難受。所以每次母親一喂飯,心裏就非常的急躁和煩。
反抗是沒有多大的作用的,母親總是有自己的理由,全力地的說服你盡量多吃東西。
這麽多年下來,喂飯的後遺症之一,就是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反抗是沒有用的理念,很多時候不是采用fight的方式,而是采用flight的方式。
肚子很難受,小時候當麵對這喂飯的挑戰,我采用的方式就是: 當吃到八成飽的時候,就說飽了,不吃了。然後母親會強製我們再吃一點。
再吃一點後我成了十成飽。然後皆大歡喜,我不用為肚子吃撐了高興,母親以為我多吃了一點高興。
現在回想起來,我的很多為人處事的方式都受這喂飯方式的影響: 通過妥協的方式讓大家都感到高興,選擇flight而不是選擇fight等等。
等我有了孩子之後,由於心中對喂飯的方式深痛而惡絕之。所以對孩子的吃飯,就隨她所欲,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
180度的轉彎太過極端了,也帶來別的問題。以後會專門討論,這裏就不一一寫出來了。
自動式就是潛移默化中拷貝父母教育小孩的方式。
比如說有人小時候吃飯的時候專心吃飯,不許說話。結婚有小孩之後,他自然而然繼承了這刁慣,在吃飯的時候要小孩子專心吃飯不許說話。
比如有的人小時候,父母要求他坐的端端正正規規矩矩的。長大以後,他自然而然也要求她的小孩也住得端端正正規規矩矩的。
我們的原生家庭中,總有各種各樣的規矩。比如上麵所說的吃飯時候不說話,坐得都要規規矩矩的,進門要打招呼等等。
這些規矩會潛移默化的一代又一代的影響下去。自動的拷貝下去。這就是自動型。
當所有的家庭成員都知道這些規則的時候,所有的人都會很輕鬆,因為大家都知道expectation是什麽,都知道什麽可以做, 不要冒犯什麽等等.
所以找女朋友的時候要去看丈母娘,找老公的時候要去看看公公是很到道理. 因為他們的身上都受上一輩的影響,沉澱著這個家族各種各樣的規則和家規。除非他受夠了,轉變成了相反型。
當人的某些行為跟規則不一樣的時候,我們會不知不覺的感到很不舒服,嚴重一點的,甚至隻會生氣發怒。
比如說規則是吃飯要盡快吃快,而你的小孩吃飯真是漫不經心地慢慢地吃,吃一餐飯都要花一個小時。我們會感到很不舒服,會對小孩生氣發怒。
比如說一男一女結婚了,男的繼承著男方的原生家庭的規則,女的繼承著女方的原生家庭的規則,由於規則都不一樣,一開始的衝突是難以避免。
有些衝突,就是把它埋藏在心裏,自己感覺不舒服。有些衝突,就表現出來,刀光劍影的了。
有這樣的一個例子,一個女的,她的父母是老師,原生家庭做事情都是嚴嚴謹謹,一絲不苟的,今天的事情就要今天做完。她的丈夫家裏都是比較寬鬆,比較享受生活,經常遊玩和玩樂。結婚之後,一到周末,女的就會想起很多事情都沒做完,比如說掃地,清潔衛生,洗衣服等等,恨不得立即把它們全部做完。男的就會想起來天氣多好,應該到哪裏哪裏哪裏玩等等。剛結婚的時候為周未安排經常的吵架: 女的希望男的留在一起做家務,男的希望女的和她一起出去玩。
這就是不同原生家庭的規則的衝突。
到了最後他們找到了折中的方案,周末兩天一天幹家務一天出去玩。
這就是所謂的磨合。磨合期最後就是把原生家庭的規矩,磨合成夫妻雙方都接受的自己家庭的規矩。
同樣的,婆媳關係也是因為雙方原生家庭的規則的衝突。而婆媳關係都比夫妻關係難處理多了。
夫妻關係中,不管衝突是怎麽的厲害,他們之間總是有在一起的共同的基礎;不管發生什麽事情,他們最後也有相互的生理需求。就如俗話所說的白天吵架晚上睡覺一樣。有矛盾可以被解開的基礎,有溝通的理由。
婆媳關係中,隻要矛盾一產生,矛盾解決基礎很脆弱。相互之間聯係的紐帶隻有婆婆的兒子和媳婦的丈夫。一般男的都不太敏感,不大會處理婆婆跟媳婦的問題。到最後隻有婆婆跟媳婦麵對麵衝突了.
一旦衝突了,後果是影響深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