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和孩子在餐桌上的對話

(2013-12-01 13:03:19) 下一個

因為陽陽在社交方麵顯出令人擔憂的抵觸情況,我開始花時間學習和思考如何在社交方麵幫助他。記得一個好朋友在法國生活,告訴我法國人(或者歐洲人)吃飯的習慣是吃完飯之後都不下桌,小孩子也一樣,大家一起談天說地,成為重要的社交環節。我想孩子在這種環境中熏陶久了確實對交談的習慣和能力有幫助。反思陽陽快五歲了,但是我們全家吃飯總是關注孩子吃飯多少這唯一的主題,使吃飯成為一種負擔和掙紮。我也一直忙於工作,少於和孩子平等的對話和交流。既然陽陽沒有天生的能力去發展社交才能,我也義不容辭需要幫他提高不是?

於是在晚餐桌上我開始有意地建立一些話題,簡單地記錄一下:

1.“陽陽,你今天最開心的是什麽事情?你問問奶奶今天最開心的事情吧。問問爸爸,還有媽媽,還有昭昭…….”這樣讓家人把開心的事情都有機會聊一聊,建立正麵積極的氛圍,而陽陽往往在大家說的時候也會想自己開心的事情,大家說完之後他也會開心地分享出來。我想這個對話對於幫助孩子了解家人每天的生活和感受很重要,並讓他把注意力從自己身上擴大到別人的範疇。

2.“陽陽,你最大的優點(strength)是什麽?”陽陽還沒有特別建立這些概念。於是我給他解釋優點就是一個人做的特別好的方麵。然後說說奶奶的優點,讓爸爸、媽媽分別講講自己的優點,還有昭昭的優點。最後陽陽也會總結自己的優點,我再給他 真誠的肯定和表揚。這樣激發他認識每個人的特點,並且加深對自己的了解和肯定,達到欣賞別人的同時也擁有自信。

3.“陽陽,你最大的弱點(weakness)是什麽?”提這個問題是希望陽陽了解到每個人都有弱點,是很正常的事情。人沒有完美,也不需要追求完美。我會和陽陽講每個家裏人的弱點,同時順便把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給他道歉一下,比如媽媽脾氣不好啦,什麽的。這樣在拉進彼此距離的同時也做個表率,主動承認錯誤。希望他以後不要把認錯當成了不得的事情死倔到底。

4.展望即將發生的開心的,好玩的事情,比如介紹感恩節啊,聖誕節啊,度假遊啊什麽的。給孩子介紹相關知識、做好心理準備。

最近還在看書,希望把握好與孩子交談的方式和方法。美國其實有很多這方麵的書和資料,但是學起來也蠻花心力。針對社交方麵的,我想以後在餐桌或者親子時候應該教給孩子的技巧還有下麵這些:

1.記住陽陽學校的老師、孩子的名字——陽陽對名字不敏感,和我一個樣。但是社交中記住名字是非常重要的技能,能夠迅速地拉近距離,也讓自己擁有更多的自信。我可能需要和陽陽多熟悉英文名字,並且多玩玩記憶遊戲(memory game)。

2 了解家裏人以及孩子認識的人的愛好。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和總結能力。

3 傳輸價值觀。告訴孩子什麽是對的,什麽是錯的,但是要用簡潔易懂的語言。僅僅是以身作則、身體力行還不夠。孩子觀察能力不強的還是需要父母直接說明,這樣他們也更知道合理的“邊界”在哪裏,避免困惑和不必要的挑戰。父母的語言表達能力也直接影響孩子的語言。所以自己還要加強,必要的時候不厭其煩。

4.教會孩子如何讚美(compliment)。真誠地感謝和讚美他人的付出和優點。我買了一本書“How to fill a bucket each day”,給孩子講還挺合適的,其實對大人也是很好的提醒。書中說每個人都有帶著一個小桶(bucket),如果裏麵裝滿了溫暖的感覺就是開心的狀態,桶裏空空的就是傷心的狀態。我們填滿這個小桶的辦法就是給對別人表達感謝,愛意,或者幫忙。在裝滿別人的小桶的時候我們自己的小桶也會填滿。這種語言對孩子而言比較容易理解,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通過這些語言提醒孩子去關心別人。

說到這裏,想起一次帶陽陽去上課的路上在車裏的對話。我問陽陽他的英語是不是已經有很大進步,在學校裏是不是能聽懂老師和同學說的話了。他想了想,告訴我他的英語還不是很好,但是每天都能多聽懂一點點。我聽了還是突然很心酸,意識到自己忽視了他在語言上遇到的困難和障礙。因為陽陽從小在美國幼兒園裏呆的時間長,我總覺得他語言上的問題不大,隻是比較倔,不願意說而已。但是看來他的語言能力確實不強,在英語環境裏會感覺不自在,就象他總是說他自己是中國美國人。我就對陽陽說,爸爸媽媽剛來美國的時候也是一樣,英語不夠好,和他一樣也是慢慢地聽懂的越來越多,能說的越來越好。他聽了很高興,說那爸爸媽媽也是中國美國人。雖然英語這個能力不能一下子幫助他提高,但是通過分享這種感受他起碼會感覺不孤單,找到自己的歸屬感。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我們要教他們學會欣賞自己的獨特,也學會讚美其他人的多樣性的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陽光旭暖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很有道理。家庭中培養出交流的氛圍很重要,同時要兼顧孩子的理解能力使用他們熟悉的語言。慢慢摸索中,讓自己和先生逐漸培養這個習慣。
溪邊愚人 回複 悄悄話 也許不必刻意問孩子問題,而是主動談自己的感受,慢慢的孩子會自然加入交流。比如大人都隨意的談談自己今天經曆的有意思的事情,孩子就也會談他/她的事情。這樣的交談對孩子比較沒有壓力。如果你借助一件事,最後總結說“沒想到我還有這樣一個長處”,孩子哪怕不說也會想一想自己有什麽長處的。然後也許有一天他就會主動分享他的長處。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