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昨天助陣重慶圖書館公益講座第1000期,“敬天積善”開頭。
王蒙昨日在重慶圖書館演講,年過八旬依然精神矍鑠。重慶晨報記者 高科 攝
昨日下午,重慶圖書館公益講座第1000期迎來一位文化界大咖:原文化部部長、著名作家王蒙。在題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幾個特點》的主題講座中,他除了用32字概括中華文化外,年過八旬的他還對“人艱不拆”等網絡潮語了如指掌。更有趣的是,在接受重慶晨報記者專訪時,王蒙還笑稱,“看我的書也比看春晚思想收獲多一點”。
32字
概括中華傳統文化特點
做了多年文化學者的王蒙自己也承認,究竟什麽是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這很難說清。昨天的講座一開場,王蒙坦言自己講這個多少也有點“不自量力”。
王蒙首先提到的,是泛道德論。他說,在中國傳統語境中,儒家、道家都認為人本性是善良的。“如果這個‘善’好好發展,會成為好的道德,這就是中華傳統文化和世界上很多地方說法不一樣的地方。”王蒙舉例說,像歐美國家重視競爭,主張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提倡冒險精神,但“中國諸子百家卻都主張控製競爭,倡導謙虛謹慎”。
王蒙說,自己用32個字來概括中華傳統文化的特點,那就是:“敬天積善,古道熱腸,尊老宗賢,崇文尚禮,忠厚仁義,太平和諧,勤儉重農,樂生進取。”
32年
考察一個幹部起碼時限
盡管已年過八旬,但王蒙仍可謂是精神矍鑠。在解釋“德行是權力的基礎”時,他表示,現在選才也倡導要德才兼備,德行優先,“雖說這些觀念實踐起來不可能百分百做到,光有德也不一定能成一個好的領導者。但這話(選才要德行優先)另有作用,那就是對領導人進行道德、文化監督。”
王蒙舉例說,像《萬曆十五年》中就提到,別看皇帝是天子,但有時也是寸步難行的,大家對皇帝道德要求非常多。“萬曆皇帝在宮裏走路姿勢不好,底下大臣就跪倒一片,說走路能這樣嗎?”
西方政治學的核心觀念在於多元製衡,而受中華傳統文化影響,政治道德上提倡中庸的中國是不是就不存在製衡、平衡了呢?對此,王蒙說:“也有,但不是同時的三四五股勢力的製約,而是時間縱軸上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在王蒙看來,中華傳統文化中的這種時間軸上的製衡,還有一個體現就是“我一直說,考察一個幹部起碼要看32年,‘河東’時不錯,突然‘河西’(指大局勢變)了,(他是不是)趁風作亂,出賣朋友,不忠不義,這些等到‘河西’時我能再看一段。所以說,任命幹部真得54歲以後(22歲大學畢業,再看32年)”。
觀點>
不能要求春晚提高思想
看我的書收獲會多一點
作為原文化部部長,當重慶晨報記者向王蒙提及當下文藝界熱議話題央視春晚時,這位年過八旬的老人再度妙語連珠。
王蒙說,剛好今年春晚播出時自己精力很足,“(今年春晚)是我看得最長的一次,雖然沒有完全看完,也看到12點以後了。我也留意到各種議論挺多的,我讚成一個說法:春晚更帶普及性,像一個大聯歡。”
“我們認為很精彩的東西,單純賣票可能大家會失望。但我們覺得舞台上很好的東西,拿上春晚反倒不受歡迎。”王蒙說,春晚其實就是快餐,要照顧大多數,電視媒體本來就是比較群眾化的。“我給很多電視台做過講座,他們經常教育我,聽你講座的都是初中生文化,春晚也得做出初中生能看懂的效果。”王蒙表示,反正自己看春晚時就是自覺地把自己降成了初中生水平,“我不求春晚能提高我的思想,也不要求在聲樂、器樂等方麵有太高的藝術享受。看看語言節目,和大夥一起笑了比什麽都強。”
王蒙建議,如果對春晚不太滿意,還有很多別的電視節目選擇。“戲曲頻道那天有戲曲春晚,音樂台好像播的也是音樂,電影台也在播外國電影。實在不喜歡,你可以不看嘛。真要看,就把自己先放下,蹲得矮點,和大家一塊笑就可以了。”王蒙笑稱,大家別和春晚較勁,“較勁的話,你可以看別的,還可以看書。看我的書也比看春晚思想收獲多一點。”
對話> 閱讀能力下降,白癡化時代正來臨
重慶晨報:現在年輕人比較喜歡用手機和電腦閱讀,你怎麽看?
王蒙:手機電腦等方式的好處在於獲取信息便捷、舒適、海量、迅速,但也產生一個危險,它會用瀏覽代替攻讀(就是非常認真地讀),碎片化思緒代替係統的知識理論,用相對膚淺、平麵的積累代替分析思考、鑒別、判斷、想象和創造。科技帶來方便舒適的同時,會使人的主體能力下降。所以,我覺得閱讀瀏覽化、舒適化、便捷化必然帶來閱讀能力下降,很可能白癡化時代正在來臨。
重慶晨報:塵封了四十年的小說《這邊風景》去年出版了,你如何自評?
王蒙:這本書更多是描寫新疆維吾爾族人的生活,能給讀者提供很多新信息。其中寫生活、文化、時代的部分,雖然時過境遷,可能有些不合時宜的地方,但總體來說,它用現實主義寫法,對人、邊疆、邊疆風光、日常生活的描寫是不可替代的。
重慶晨報:你多次來重慶,接下來會不會考慮把重慶元素融入寫作中?
王蒙:我寫的大部分是文學作品,討論古典文化的東西。重慶高低的自然環境,近年迅猛的發展,重慶的人、重慶的餐飲、每天晚上廣場上的唱歌、跳舞等等給我留下了種種印象,不過用什麽形式融入作品我還真沒想好。
重慶晨報:你的《青春萬歲》早已膾炙人口,那你覺得當下人的青春是什麽樣的?
王蒙:我說過一句“誰的青春都不是吃素的”,被很多人引用。每代人的青年時代都有熱情、激動、幻想,會有很多對現實不滿意的東西,也會有自己的火氣和感動。像王朔的《動物凶猛》拍成了影視作品,雖然它和我寫的青春不同,但它也是一種青春萬歲。(郭敬明的)《小時代》,也許它寫的深度,或者說對生活更深層的挖掘,讓人有不滿足的地方,但也是青春。
我覺得現在的青年人,經驗比過去更多樣。不像我寫的時候,就是把舊中國的崩潰、新中國建立和年輕人的經曆結合起來。現在的年輕人也許很順利,也許非常不順,顯然的是社會分化比過去更大了,不同地域、身份、背景(的人),他們青春也是不同的。(記者裘晉奕)
嗬嗬,那俺就白癡吧。
不過俺也不是聽信,覺得王先生這篇也還是有一定道理的。也許就像美國人、英語教授馬克·鮑爾萊因寫了《最愚蠢的一代》裏談到網絡和手機時說:我們正進入另一個黑暗和無知的時代。看似點危言聳聽,但說得確實有道理。
再次謝謝!
祝你周末愉快!
謝謝評論。
人與人的觀點有很大不同。一個能成為“家”的人,相信一定也有他/她的過人之處。但從語氣來說,他說的白癡和你說的可能不是一個範疇的,他說的“白癡”更像一種警世之言,而你說的“白癡”是一種不認同或者有幾分罵人的味道。
祝你有個愉快的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