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書記

壜曯?埃?崊赭嫊赭艾垊
正文

(轉載)新快報陳永洲到底寫了什麽?(中)

(2013-11-06 05:08:13) 下一個

報道六:年報季報連續變臉 驗證銷售涉嫌造假

獨家調查

■舉報材料

記者實地調查:舉報信息諸多細節得到確認

在持續一個月的調查中,新快報記者一直對舉報材料裏數據和信息的真實程度懷揣一個問號,這也被列為調查的重點。

事實上,記者通過實地抽查發現,舉報材料裏的數據和信息的真實性從多個客戶處得到了還原和印證。實地查看的情形與舉報材料中所標注的主機編號、設備型 號等銷售數據完全匹配。以湖南華興和衡陽玉豐為例,記者在湖南華興的攪拌站看到的設備及各種參數、編號與訂單完全匹配,衡陽玉豐的情形同樣如此,位於湖北 武漢的興銘嘉實業有限公司的情況也和舉報材料中說的一樣。有如此多的細節數據都和實際對得上號,至少說明該舉報材料不是憑空偽造。

湖南華興:攪拌站訂單完全匹配

舉報材料顯示,湖南地區無退貨訂單的客戶屈指可數,僅湖南華興混凝土有限公司(下稱“湖南華興”)、衡陽玉豐建材實業有限公司(下稱“衡陽玉豐”)及數名自然人。

其中,湖南華興去年9月18日向中聯重科購買一座攪拌站,主機編號“014300E0120175”、型號“2*HZS180”,銷售金額370萬 元,屬分期合同,付款方式為“首付74.8萬元,餘款295.2萬元在攪拌站安裝調試完畢後的次月開始按12.3萬元/月還款,連續還款24個月直到還清 全部餘款為止”;11月29日購買兩台車載泵,主機編號分別為“017021A3120021”、“017021A3120020”,皆為東風底盤,銷售 金額各為70萬元,首付款28.16萬元(含定金)。

新快報記者來到湖南華興,以購買混凝土名義從現場員工了解到,湖南華興是在去年下半年方設立的一家新混凝土公司,攪拌站包括兩條生產線,確實是去年9 月左右向中聯重科購買的。記者發現,聳立著的攪拌站上顯眼地標著“中聯重科”的LOGO。新快報記者攀上攪拌站並找到了設備銘牌,看到該設備的型號、主機 編號與舉報材料上所標注的數據完全相符。據湖南華興員工透露,該公司隻有一台泵車,但是向另外一家工程機械公司所購,而去年也確實向中聯重科購買了兩台車 載泵,不過當天兩台車載泵外出幹活,記者無法確認主機編號。盡管如此,由於車載泵的價值遠低於攪拌站,實際上湖南華興的實際情況與舉報材料中所稱的相吻 合。

衡陽玉豐:泵車、車載泵訂單完全匹配

位於衡陽東高鐵站附近的衡陽玉豐,也與舉報材料中的真實銷售情況相符。

舉報材料中的一份名為“B類寄存逾期明細表”的文件顯示,中聯重科去年一季度向衡陽玉豐銷售三台混凝土機械設備,其中一台泵車的主機編號為 “016095211297”;兩台車載泵的主機編號分別為“017021212410”、“017021212413”。該文件中並未描述3台設備的具 體參數和銷售價格,隻在“台賬發貨時間”一欄標注為去年3月30日,而提貨時間上標注為“4月已發”。而新快報記者據舉報材料中的其他文件看,該台泵車的 主機編號所對應的型號應為“ZLJ5335THB”,臂架47米,中聯重科的去年銷售價格在290萬元左右。

新快報記者來到衡陽玉豐,現場員工透露該公司僅有的一台泵車確實是去年向中聯重科所購,恰巧這台車牌為“湘D26761”的泵車當日就停在衡陽玉豐院內。

記者將該泵車銘牌上的泥土擦掉後找到了其主機編號,發現與舉報材料所標示的數據完全吻合。不僅如此,新快報記者尚在現場找到了主機編號為 “017021212410”的車載泵,車牌為“湘D26762”,底盤為東風天錦,與舉報材料所稱的相符。由於現場員工反映另一台車載泵當天外出幹活, 記者無法確認主機編號。

在無退貨紀錄、被列為B類銷售的衡陽玉豐上,記者再度驗證了舉報材料的真實性。

武漢興銘嘉:簽4台退3台完全吻合

位於武漢黃陂區灄口街的什湖村的武漢興銘嘉實業有限公司(下稱“武漢興銘嘉”),亦與舉報材料中的真實銷售情況相符。

根據舉報材料中一份名為“湖北1-6月”的文件顯示,去年年中,中聯重科與武漢興銘嘉先後簽訂3份泵車銷售合同,具體為:5月17日,簽訂 “ZLJ5417THB 52X-6RZ”型號泵車1台,主機編號“016183012213”,發貨時間為5月19日;6月27日,又簽訂兩台“ZLJ5417THB 52X-6RZ”型號泵車及一台“ZLJ5337THB 47X-5RZ”型號泵車,主機編號分別為“016192112052”、“016192112053”及“016211012031”,先後於6月29 日和30日發貨。

蹊蹺的是,在該文件一名為“湖北C貨”的子表透露,中聯重科與武漢興銘嘉於去年6月27日“銷售”3台泵車,在“是否銷售”一欄,顯示為“否”。

一份為“湖北截至9月C貨(為準)11”的文件顯示了上述3台泵車的去向:全部被退貨。退貨訂單號為410048900、410048901、410048902。

記者以客戶名義與負責此訂單的中聯重科銷售員陳汝超取得聯係,得到的信息是,去年他們向武漢興銘嘉銷售了三四台泵車。

武漢興銘嘉去年究竟向中聯重科采購了幾台泵車?

按陳汝超說法,則去年5月17日及6月27日合計4台泵車的訂單為真實銷售。但若按舉報材料一係列文件看,僅去年5月17日的1台泵車銷售訂單為真實,6月27日所簽的3台隻不過又是“先買後退”的遊戲。

誰在說謊?

新快報記者進入什湖村暗訪,真實的武漢興銘嘉呈現為一個擁有兩條生產線的混凝土攪拌站,站內停放著大大小小數十台設備。

記者見到武漢興銘嘉一位員工,他透露,公司目前擁有20多台設備,分別為攪拌車18台,其中12台為陝汽底盤的中聯重科產品,另外6台來自徐工集團;至於泵車,總共隻有兩台,“一台是中聯重科的,一台來自徐工集團”。

記者此後所見印證了這位員工的說法。當天該公司僅有的兩台泵車正好全部停放在現場,其中徐工集團的型號為“XZJ5413THB”,車牌為“鄂 AP9580”;中聯重科的泵車車牌為“鄂AP9011”,最為關鍵的是,中聯重科的泵車銘牌顯示,該泵車生產日期為2012年4月,主機編號正是 “016183012213”,與舉報材料中所示去年5月17日簽下的、唯一沒有退貨的泵車編號完全吻合!

■真相大白

去年前三季度逆市增長

第四季度創出慘淡新低

縱觀舉報材料,中聯重科在華中地區的一線銷售存在著明顯的階段性波峰特征,即去年前三季度集中湧現銷售訂單,而第四季度的11月集中退貨。

以湖南市場為例,“8月銷售台賬”文件中,中聯重科在該地區總交易共計70筆,其中退貨訂單僅16筆,退貨率22.86%;而“11月台賬”中,該地 區總計85筆交易中的退貨訂單達47筆,退貨率驟然上升至55.29%,較8月增長1.42倍!新快報記者注意到,這一銷售的節奏,與今年初相關媒體所曝 光的華東地區所涉銷售造假的情況基本相同。

中聯重科的一線銷售為什麽會出現諸多的詭異?

事實上,此前早有市場觀點認為,中聯重科去年不遺餘力地在銷售等方麵“造假”,是公司管理層為了在2012年交上一份靚麗的成績單———因為2012 年9月28日,正是中聯重科20周年慶。而去年一季報、中期報表及稍後的三季報顯示,中聯重科的淨利潤同比增長幅度分別為3.22%、21.47%及 16.75%,為工程機械行業中屈指可數的“白馬企業”。

但是,伴隨20周年慶的結束,去年年報顯示,中聯重科的淨利潤驟變為同比減少9.12%。其中若隻看第四季度單季,中聯重科淨利潤僅為3.7億元,同比、環比分別銳減82%、72%,甚至創了2009年第一季度後的新低。

從前三季度逆市增長的勢頭,到第四季度創出新低的慘淡,中聯重科去年的業績表現,巧合地與舉報材料所揭示的一線銷售“造假”的情況頗為呼應。

不過,一輪“揠苗助長”、“左騰右挪”後,中聯重科也勢必對去年的銷售“造假”付出代價。

首先,由於相關設備的主機編號具有唯一性,中聯重科與各神秘大戶間的複雜換手後,始終要投向真實的客戶,加之機械設備銷售的周期問題(如上文所述,出 廠超過一年的混凝土機械通常被視為庫存產品而遭壓價),中聯重科對涉及虛假銷售的設備處理,顯然並不容易解決。“這麽多(的設備)他們這麽對賬啊,我估計 中聯的人自己都很頭痛。”前文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如是說。

與此相應,新快報記者注意到中聯重科在財報上的異常。

2011年末,中聯重科的應收款項僅為127.97億元,而至去年末,該賬目已攀升至206.21億元,同比增61.14%,占總資產之比也上升了30%。

今年一季度末,中聯重科應收款項繼續高企219.93億元,與占總資產之比(25.44%)雙雙創下其上市以來的新高。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報表統計顯 示,2012年四個單季度及今年一季度的應收款項同比增長分別為28.60%、63.19%、66.70%、61.14%及46.18%,同期中聯重科的 主營收入同比增長分別為8.14%、20.59%、17.77%、3.77%及-48.64%,應收款項的擴張遠超出主營收入。

此外,存貨方麵,中聯重科今年一季度達137.37億元、同比增29.11%,也創出了上市以來的新高。這些資產結構的變化,或意味著銷售的急功近利令中聯重科至今仍在為此“埋單”。

另一方麵,記者從稅務方麵的專業人士獲悉,產品退貨時需要銷售方向國稅開具紅字發票以衝賬。因此,如果一再出現大量退貨、頻頻開具紅字發票,則可能因涉嫌虛假銷售、偷稅漏稅而引起相關部門的關注。這一風險,事實上已有坊間傳聞。

曆時一個多月的調查後,記者深有感觸: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在江湖混,終究要還的。


報道七:澄清?中聯重科印證舉報材料屬實 核實?大客戶銷售數據與年報矛盾

新快報記者 陳永洲 5月27日,新快報《賺錢》發表獨家調查《中聯重科再遭舉報財務造假記者暗訪證實華中大區涉嫌虛假銷售》,質疑中聯重科(000157.SZ、01157.HK)去年在華中大區(湖南、湖北、江西三省)的銷售涉嫌造假。

停牌兩日後,中聯重科昨晚披露澄清公告,否認本報報道的部分內容。

然而,這份名為“澄清”的公告,反而直接證實了新快報所收舉報材料的真實性。不僅中聯在華中大區8月、11月的銷售、退貨所涉金額與舉報材料高度吻合,亦承認彼時銷售的產品退貨率奇高。同時,該區域的三大客戶名稱與舉報材料及記者實地的調查完全相符。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中聯重科在公告中確認湖北地區銷售大戶武漢翼達去年貢獻銷售收入為2.751億元,但記者查閱其年報後卻發現,其去年前五大客戶中, 無一銷售額與該數額匹配。換句話說,中聯重科昨晚公告又與自身年報數據出現矛盾。“澄清”之後,涉嫌造假事宜依然疑雲密布。

澄清公告相關數據與舉報材料高度吻合

當4月底新快報收到舉報材料時,出於新聞職業操守,首先考量當然的是該舉報材料是否真實,並在後期奔走於湘、鄂、贛三省的實地調查中,為此做了大量工作,而在報道中也特地為此做了說明。

如今,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中聯重科的澄清公告,至少在關鍵的銷售與退貨數據上,證實了舉報材料的真實性。

一、8月、11月的銷售、退貨金額高度接近。

據澄清公告,2012年8月、11月,中聯重科在華中地區累計銷售訂單9.08億元,累計退貨訂單5.67億元。而新快報記者根據舉報材料統計出的相應 數據分別為9.12億元和5.44億元----兩組過億的數據僅差400萬元、2300萬元。如此,說公司的核查數據與本報所獲舉報材料高度吻合不算過分 吧。(事實上,本報此前已直言舉報材料數據並不完整)

二、華中大區三大客戶獲中聯重科確認。

本報報道指出,舉報 材料顯示中聯在湘、鄂、贛三地各有一個大戶集中采購、集中退貨的情況最為突出,分別為湖南祺潤工業有限公司(下稱“湖南祺潤”)、武漢益達建設機械有限公 司(實地調查中確認為武漢翼達建設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武漢翼達”)、江西人吳平仁。而昨晚中聯重科對此三家客戶均予以確認,不僅基本信息與本報報道 符合,就連記者實地調查而查悉的吳平仁的公司江西鼎盛機械設備有限公司(下稱“江西鼎盛”)也獲得證實。

顯然,舉報材料的真實性絕非中聯重科公告中幾句“不屬實”,便可輕易撇清。

兩月超過六成的退貨率真的正常嗎?

對市場而言,中聯重科不僅沒有完全澄清,而且對本報多處質疑均避重就輕。

最關鍵的無疑是中聯重科在華中大區所出現的離奇退貨規模。

盡管澄清公告中稱此是基於正常生產經營等,並且確認去年全年華中大區累計銷售訂單60.88億元、累計退貨訂單13.64億元,即累計退貨率不過 22.40%。但是,處業績報表關鍵時段的去年8月、11月,中聯重科在該地區的累計銷售訂單9.08億元、累計退貨訂單5.67億元,累計退貨率高達 62.44%,較全年高出近180%!要想讓人相信這是“正常生產經營”所致,為什麽不說得更明白些呢?

更重要的是,新快報報道明確 指出,去年8月、11月,湖南祺潤、武漢翼達及吳平仁合計實現累計退貨訂單超過4.63億元,占同期整個華中大區退貨金額的82%!應提請注意的是,舉報 材料顯示此兩個月間,中聯重科僅在湖南便對29名客戶形成銷售,為什麽絕大多數的退貨訂單又集中在湖南祺潤、武漢翼達及吳平仁三家大戶上?其中,公告稱湖 南祺潤去年全年不過貢獻3158.8萬元銷售收入,但自稱圈外人且實際購買數量有限的湖南祺潤,為何會向中聯重科購買至少40台、總價逾億元的泵車,又逐 步退貨(詳見本報報道)?難道又是“正常生產經營”所致?

此外,對新快報報道所涉及的江西德豐、祁東興陽等華中大區其他客戶所涉銷售造假疑雲,中聯重科卻隻字未提。

年報和澄清公告,誰在說謊?

中聯重科在公告中確認:2012年通過武漢翼達實現的銷售收入為2.751億元。

然而,中聯重科2012年經審計的年報顯示,去年全年營收480.71億元中,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收入合計14.72億元。雖然未披露前五大客戶名稱,僅 以A、B、C、D、E代替,但年銷售數據卻十分詳細,分別為3.585億元、3.557億元、2.5996億元、2.5983億元及2.383億元。

顯而易見,若按澄清公告,貢獻2.751億元銷售收入的武漢翼達,應列中聯重科去年第三大客戶,但年報中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額,卻又無一能與武漢翼達的數字匹配。

究竟哪個數據才真實?對市場而言,已核查兩天的中聯重科顯然仍未核實清楚,公告自然也就“澄而不清”,甚至再現漏洞。

作為一家平素專注上市公司報道的媒體,我們一直堅持正確引導投資者,並如中聯重科澄清公告最後所述,我們的本意,正是為了促進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健康發展。

作為一家負責任的新聞媒體,我們相信,真相永遠隻有一個

報道八:中聯重科股東去年減持現蹊蹺

5月27日,新快報《賺錢》發表獨家調查《中聯重科再遭舉報財務造假記者暗訪證實華中大區涉嫌虛假銷售》,5月29日複牌的中聯重科(000157.SZ、01157.HK)股價放量受挫並創近一年來新低,其中A股連跌三日,H股則重挫逾5%。

市場反應悲觀的同時,機構亦紛紛下調中聯重科目標價。5月29日,申銀萬國將中聯重科H股的評級由“增持”直接下調至“減持”,目標價下調幅度接近 40%;摩根大通則維持“減持”評級,目標價下調幅度超過15%。事實上,新快報《賺錢》在中聯重科本周披露澄清公告後明確指出,公告中貢獻了2.75億 元的武漢翼達理應列公司去年度第三大客戶,但這一銷售額與去年經審計的年報相互矛盾。遺憾的是,對此重大數據的矛盾,中聯重科至今仍無公開回應。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目前才反應過來的市場,包括管理層在內的中聯重科股東卻在去年前三季度間大規模減持,套現規模約達12.65億元。應提請注意的是,這一時期正是中聯重科銷售涉嫌造假之時。

中聯管理層領銜套現近8億元

根據公開資料,2011年末,中聯重科管理層持股的長沙合盛科技投資(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持股30%)及其一致行動人長沙一方科技投資(以下合稱“中 聯重科管理層”)合計持中聯重科62629.67萬股,佳卓集團、智真國際分別持39884.16萬股、18209.96萬股。2012年一季度在中聯重 科首輪反彈的中,上述股東皆持股未動。

但至去年二、三季度,上述股東展開了大規模減持:中聯重科管理層的持股在去年二季度減持了 7492.18萬股,至合計55137.49萬股,以期間該股成交均價10.29元計算,套現規模達7.71億元(兩家公司在去年三季度尚減持 154.25萬股,套現約1400萬元,總套現規模達7.85億元);佳卓集團的持股在去年二季度減持了3490.47萬股至36393.69萬股,套現 規模達3.59億元;智真國際則於去年三季度減持1346.40萬股,套現規模約在1.21億元。

換句話說,上述股東在去年二、三季度間,向市場累計拋售了1.25億股,套現規模高達12.65億元。令人費解的是,中聯重科去年前三個季度的業績極為樂觀,為行業唯一實現營收、淨利潤同比雙增長者。

中聯重科的管理層及其他重要股東們為何對中聯重科的強勁業績表現視而不見,反而著手瘋狂套現?

新快報記者注意到,中聯重科的股東們的套現期,正是其業績最為華麗的時期。據本報此前報道,去年中聯重科在華中地區的銷售涉嫌造假,其中屬財報關鍵期的 8月、11月恰形成“集中銷售、集中退貨”的邏輯關係(以湖南地區最為明顯)。去年第四季度單季,中聯重科淨利潤僅為3.7億元,同比、環比分別銳減 82%、72%。這與公司去年前三個季度單季的淨利潤同比增長3.22%、21.47%及16.75%形成強烈反差。

機構紛紛下調目標價

不可否認,中聯重科的重要股東中,也有增持者。今年4月2日,中聯重科大股東湖南省國資委宣布增持593.49萬股,以當日該股成交均價8.26元計算,此次湖南省國資委的增持耗資約4902萬元。盡管如此,這與去年中聯重科股東所減持的規模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

事實上,在中聯重科不能向公眾正麵回應銷售造假疑雲前,市場對其難言信服。新快報記者注意到,5月29日,申銀萬國發布了題為“風險持續累積;下調評級 至減持”的報告,將中聯重科H股的評級由“增持”直接下調至“減持”,該券商對評級的解釋為:“中聯重科被報道2012年度銷售造假,這是公司業績第二次 受到媒體質疑”、“此次質疑中聯重科銷售真實性的報道,比前次提供了銷售流程中更詳細的信息;至少從數據來源方麵,此次報道的可信度更高。而且,行業和公 司的基本麵都在走弱”。報告顯示,申銀萬國將中聯重科H股的目標價由11.65港元下調至7.14港元,對應跌幅達38.71%。

同 時,據公開資料,今年4月稱中聯重科“盈利、現金生成能力、應收賬回收情況惡化”,並將其H股的評級由“中性”下調至“減持”的摩根大通,於昨日發布報告 稱,中聯重科近期的負麵新聞報道,令投資者信心受影響,該行對中聯重科的看法仍負麵,維持“減持”評級,並將該股H股的目標價由7.2港元下調至6.1港 元,對應跌幅達15.28%。摩根大通尚表示,預計中聯重科“次季業績可能繼續麵對審計師更為仔細的審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