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的功過 腥風血雨天知道
(2013-12-25 08:54:40)
下一個
毛的功過 腥風血雨天知道
莫大軍(洛杉磯)
December 24, 2013 09:00 AM | 38 次| 0 0 評論| 0 0 推薦| 電郵給朋友| 打印
在中國曆史上,像毛澤東這樣能推翻前朝,在改朝換代之後,卻給國家帶來巨大浩劫的領袖,可說絕無僅有。
毛有理想,通權術數,但始終陷入被人背叛的恐懼,赫魯雪夫鞭屍史達林,嚇壞毛澤東,這驅使他在宮廷和子民之間,為駕馭和玩弄權力,不斷地翻雲覆雨,興風作浪。
毛博覽群書,專研中國古籍,一部「資治通鑒」,他來回耽讀了17遍,可謂讀透紙背。
「資治通鑒」為北宋司馬光耗盡19年編纂而成,這是專給統治者以「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的帝王之書,嫻熟馭人之術,縱橫捭闔之策。毛得其髓,借列寧主義「階級鬥爭」的殼子,發展出自己一套鬥爭哲學。
有意思的是,毛一生以激進的反傳統形象出現,但中國傳統文化反而成為他主要的思想泉源與治國方略。不僅如此,他中國傳統權術也都運用自如,已然到了爐火純青地步。
毛的鬥爭策略,經常是拉攏一派打擊另一派來鏟除異己,其權謀之深,整肅之極,令人歎為觀止。
建國之後,毛一連串發動了土改、鎮反、肅反、三反五反、反胡風、反右,反右傾、一直到慘絕人寰的文化大革命。
毛澤東鬥來鬥去的,說穿了,主要就針對兩個人,一個是劉少奇,另一個是林彪,因為這兩個雖然是他欽點的接班人,他卻認為兩人最可能威脅自己地位。
劉少奇原是毛的親信,一直追隨毛澤東,確立毛的神主地位,劉有大功。但建國後,劉不知收斂,不斷擴大政治勢力,毛備感威脅,乃欲借高崗及饒漱石之力,將劉扳倒,但劉勢力尚穩,毛難得逞,毛弄巧成拙,引發黨內騷動,遂將怒氣出在高崗上,後借周恩來和陳雲之手,落井下石,誣指高饒為「反動聯盟」,逼得高最後吞藥自盡,饒病死獄中。
毛好大喜功,接著發動「大躍進」,引來大饑慌,超過3000萬人被活活餓死。
劉在7000人檢討大會中,不顧毛之顏麵,直「大躍進」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造成。毛一邊被迫檢討,一邊又不甘示弱,乃徹底控製軍隊,再度強化個人崇拜和加深階級鬥爭,準備好之後,他卷土重來,全力反擊,這也為爾後他所掀起「文化大革命」的狂風大浪,埋下伏筆。
毛從評吳晗的《海瑞罷官》到鄧拓和廖沫沙的《三家村劄記》,爾後公告黨的《五一六通知》,拉開文革序幕。
他任命陳伯達為「中央文化革命小組」組長、江青為副組長、康生為顧問,組成他的「文革」骨幹。
山雨欲來風滿樓,禍將天降,劉竟毫不在意,他犯了當時敢於「捋虎須,逆龍鱗」的彭德懷相同錯誤,對毛心存僥幸,陶醉在君臣融洽的假象中,結果還是被毛活生生的折磨蹂躪至死。
劉少奇最後被判定為叛徒、內奸和工賊,裹著一抹白色被單,孤獨地離開人寰。他的骨灰保管單寫的死者名字是「劉衛黃」,他和彭德懷一樣下場,就算人死了,骨灰都還不能標上自己的本名。
劉死了之後,林彪雖然看透了毛澤東,但一開始他還是采迂回戰術,不和毛正麵對幹。他經常借口療養身體躲著毛,並期許自己「絕對不能跟毛唱反調」。
但毛經過縝密分析,斷定將來林彪還是會威脅自己,於是借江青和周恩來之手,決定鬥垮林彪。
廬山會議後,林彪勢力開始走下坡,林欲修補與毛關係,但毛不給機會,林被逼無奈,最後走上「清君側、除三蛇」 (三蛇指江青、姚文元、張春橋)的絕路,於是終於導致1971年震驚海內外的「九?一三」林彪叛逃事件。
這個事件,在廣大人們心中引發空前的大震動,但也喚起人們的覺醒,開始反思和擔憂國家未來的前途,這等於宣告毛傾其全部政治賭注、「文化大革命」理論和實踐的破產,也是對毛極其荒謬絕倫的「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理論的致命一擊。
「九?一三」事件使毛在精神上受到沉重打擊,身體日衰,整日臥床不起,毛的私人醫生李誌綏回憶說:「林彪的策動武裝政變和死亡,對毛無疑是一次巨大的精神打擊。
在林彪的黨羽陸續被逮捕,毛的安全確定後,他又像1956 年反右運動時那樣,一天到晚睡在床上,表情憂慮。毛很少說話,整日無精打采,一下子蒼老了許多,步履遲緩,站起來的時候背駝得明顯,睡眠更加紊亂。」
這個時候的毛在思想上已陷於深刻的矛盾之中,他知道「文革」已搞得天怒人怨,為收攬人心,他同意消除一些「文革」造成的極端嚴重後果,不過他還是固執地堅持「文革」的理論和實踐是正確的,他執意要肯定「文革」的路線方針和取得主要成果。
盡管當時毛的意誌和權威仍難置疑,但隨著歲月的流逝,毛已變成年邁多病,力不從心的老人,他的內心因此變得愈來愈矛盾,心境變的愈來愈沉重。
毛到了臨終,還不死心,他對身邊人說:「我一生幹的文化大革命,擁護的人不多,反對的人不少,這件事沒完沒了,得交給下一代。怎麽交?和平交不成就動蕩中交,搞不好就『血雨腥風』了。你們怎麽辦?隻有天知道。」
真的是隻有天知道,隨著他生命的凋逝,一切隻有盡付笑談之中了。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曆史像記憶的長河,不管後人或以古喻今,或撫今追昔,都會情不自覺地去評斷這段腥風血雨的荒唐歲月和毛澤東個人的功過,希望曆史長河的活水繼續流下去,讓世人能夠徜徉於今昔的交流。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 - 新聞 - See more at: http://bbs.creaders.net/politics/bbsviewer.php?trd_id=918988#sthash.pEGZhHn9.dpu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