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ifeng.com/article/21890374.html
我的文革記憶
我10至20歲這一時期,是在文革中渡過的。雖然今天離當年的文革已經30多年過去了。但對那個時期,我還是有很多記憶的。因此,我把它寫出來,請對那個特殊年代有興趣的人一起分享。
文革時期,老百姓的物質生活是及其匱乏的,現在的年輕人是無法想象。我們有一個鄰國現在的情況和我們的那個年代很相似。
那時候,城鎮居民的一切生活用品基本上是憑票供應的(13級以上的高級幹部除外,因為他們是享受特供的。)。下麵,我把我所知道的,那個年代的老百姓的生活情況,做一個闡述。
1. 糧食供應
糧食供應是憑購糧本到指定的糧店購買(那時候的糧店都已經完成使命,消失了)。由糧店掌握供應的品種和數量。
a.供應的數量
當時糧食供應的數量,主要是按照工種來分的。重體力勞動者供應的糧食就多。無職業的城鎮居民糧食供應每月27.5斤,其中要節約半斤,實際供應是27斤。一般的工作人員,如教師、醫生、政府人員等非體力勞動者糧食供應每月31斤。學生供應分年齡大小。
b.供應的品種
每人每月供應有:
細糧:大米、白麵。加起來,一般不會超過10斤。通常是大米5斤、白麵5斤。逢年過節能多一點。
粗糧:小米、高粱米、玉米等。其中小米、高粱米都有數量限製。隻有玉米麵不受限製,可以隨便購買。
豆油:平時0.5斤。逢年過節能多個1兩2兩。
c.糧食的價格
大米、白麵都是每斤0.185元,玉米麵每斤0.10元。豆油不超過1.00元。
這樣算起來,一個人的口糧基本上是,三分之一的細糧,三分之二的粗糧。一個人買回他的一個月的全部口糧大約不超過5.00元。
d.糧票的來源
一般需要糧票,不出本省,就到糧店直接去起。糧票占用的口糧份額是粗糧。
比如說你一個月30斤糧食,有10斤細糧,20斤粗糧。要起10斤糧票,這10斤糧票就要在你20斤粗糧中,減去10斤。
如果要出省,那就需要全國糧票。這直接去糧店起就起不來了,需要去單位開介紹信。有單位介紹信糧店才能給你起全國糧票。
那個時候全國糧票是能賣錢的,大概0.2--0.25一斤,也可以換雞蛋。但這些都屬於投機倒把行為,國家是不允許的。
順便說一下農村農民的糧食供應情況:
農民的糧食是在秋後由生產隊一次分給的。糧食品種是,生產隊種什麽社員就分什麽。而且是,大人小孩一樣多。這也是農村人口多的一個原因。
生產隊長告訴我,在農村養孩子比養豬合適。養一個小孩子,三歲前吃不了多少糧食,這樣基本上頭三年的口糧等於白剩。一年的口糧如果買掉可以掙100—200元,養一頭豬能掙多少錢?肯定掙不到這個數。農民算的是這個賬,所以在農村一家有十個八個孩子的多得是。當然,這是計劃生育前的情況。
2. 副食品供應
豬肉:平時每人每月0.5斤(帶皮帶骨)。逢年過節多一點。每斤不超過1.00元。那時候買肉都喜歡買肥肉,為的是增加油水。
雞、魚、蛋、白糖:平時沒有。過年過節才有,憑票供應。
好煙好酒:隻有逢年過節按戶,有少量的供應,一瓶、兩盒。
蔬菜:看季節,有時供應,有時隨便。夏天茄子、豆角品種比較多。冬天白菜、土豆、蘿卜、還有酸菜。
細菜:蒜苔、圓蔥、菜花等逢年過節時有供應。
豆腐,要豆腐票。價錢不貴。
水菓,夏天是香瓜、西瓜,冬天是凍梨、凍柿子。
冰糕,三分、五分。雖然便宜,可也不是說吃就能吃的。
汽水,0.15元一瓶。也很少能喝到,它也是當時最好的飲料。
啤酒,0.18元一碗(二大碗)。我奶奶過世的時候,我喝了兩碗。一般三碗=兩瓶啤酒。
牛奶,基本沒有,隻有小孩子才有。牛奶的質量非常好,三聚氰胺肯定沒有。老百姓是喝不著,也喝不起。
3. 日用品供應
當時,買布要布票,包括所有的棉布製品。一個人一年可能是20尺左右的布票。有縫紉機的家庭,女主人一般都會做衣服,縫補衣服。服裝的顏色基本上是藍、黃、灰三色,花色品種也非常少。那時候沒有服裝設計師,隻有裁縫。
買棉花要棉花票。
那年代穿的都是棉布衣服,不抗磨又容易褪色,穿打補丁的衣服是常事。冬天穿的是棉衣服,都是棉花做的,又沉又不暖和。那時候根本就沒有羽絨製品,化學製品也沒有,後來才有了‘的確良’什麽的。
買鞋不要票。那年代,穿牛皮鞋的人很少,有穿豬皮鞋的,也有穿反毛皮鞋的。反毛皮鞋我也穿過,那就挺牛了,同學當中很少有人穿。球鞋當中最好的鞋是“回力”,我看見幾個人穿過,都是高幹子弟,根本就沒有賣的。老百姓一般都是膠鞋。棉鞋當中要數“北京棉”,黑趟絨麵,白塑料底。誰要穿一雙,也老牛了。
高檔商品都要票,自行車、手表、縫紉機、收音機四大件,置辦齊了的人家也不多。
那時候,最便宜的商品是火柴,0.02元一盒。
一號電池0.20一節。
上海牌手表125.00元一塊。
永久牌、飛鴿牌自行車不超200.00元。
那時候,沒有化妝品。化妝品屬於資產階級範疇。隻有一種護膚品,叫做“雪花膏”。有散裝有瓶裝,下麵是一個“雪花膏”的瓶子,非常精美。
4. 副食品商店
副食品商店供應的糕點都要糧票。
一個麵包四兩糧票一毛錢。這個我常買,都捎給在三線的家裏。
能見到的最好的糕點是蛋糕。一般是四兩糧票1.00元錢一斤。有個大哥哥給我買過,我一氣吃了一斤。
香煙:《迎春煙》0.27一盒,一般幹部抽的。
《大生產》0.35一盒,大一點的幹部抽的。
《握手》0.15一盒,工人抽的。
《勤儉》0.08一盒,又名八分損。一般工人不抽八分損。
這樣算起來,一天抽一盒《握手》一個月下來,也得4.00塊以上。
以上,這些煙我都抽過,上學的時候抽過八分損,下鄉的時候抽過《迎春煙》。
我說的這些煙,都是不帶過濾嘴的。過濾嘴的我也看見過。那時候剛出來,1.00元多錢一盒,沒人能買得起。所以,商店按支賣,幾分錢一支。我們鄰居有好信的,花幾毛錢,買個兩、三支嚐嚐的也有。
酒類:《通化葡萄酒》等果酒,1.00元左右一瓶。白酒瓶裝的基本都是憑票供應的。還有散裝的,0.10左右一兩。
罐頭也不貴,品種也不多,老百姓也買不起。
5. 飯店
飯店供應的主食都要糧票。
大米飯四兩糧票1毛錢一碗,四兩。這個常能吃到,那時候一整就勞動,需要帶飯,就跑到飯店買兩碗大米飯,1毛錢菜,在倒上點醬油。因為1毛錢菜不夠吃,醬油不要錢。
有的時候家裏也改善生活,我就拿著一個飯盆,1.00元錢,四斤糧票,去飯店買回10碗大米飯。
餡餅一兩糧票0.11元一張。記憶中隻吃過一次,還是別人請的。
油條一兩糧票0.07元一根。基本上是買不著,因為每天供應的量非常少。
豆腐腦0.07一碗。偶爾能吃一碗,去晚了也吃不著。
油炸元宵一兩糧票0.11元3個。這我吃過。
油炸麻花二兩糧票0.15元一根。下鄉的時候買過。
副食炒菜,帶肉的炒菜不要肉票。基本沒吃過。
在飯店吃飯一般沒有坐位,因為人多,凳子少。包括改革開放初期的中關村海澱服務樓下的餃子館也是如此。
6. 工資情況
學徒工:每月18.00元
一級工:每月30.00元左右(看工種)
二級工:每月40.00元左右(看工種)
文革期間的青年工人,工資漲到二級基本就不漲了。
一般的工人也就是三級、四級工,工資在50.00左右。
大學畢業56.00元。解放後的大學畢業生很少有超過62.00元的。中專畢業40.00元左右。幹部23級48.5元。19級副科級78.00元。這些都是老百姓的工資水平。
工資能拿到100元以上,那都是解放前參加的大幹部。一個縣裏也沒幾個。
一般來說,如果一個家庭人均不到10元錢,那日子過的就難了。
那時候,很少家庭有存款。
7. 住房情況
那時的住房來源,一般是租住房產的房子和住單位裏分的房子。能得到單位的房子住,那一定是好單位,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大型國企。小的單位領導也能住上單位的房子。
即使單位有福利分房,一般的工人、幹部住房的麵積也是很小的,大都不會超過15平米。一間房,大廚房。
我有個同學家裏住的就是單位的房子,一家五口人,隻有12平米的一間房子,他父親還是50年代的大學畢業生。
住平房的,一般都沒有暖氣,也沒有衛生間,都要上外麵的公共廁所。
絕大多數老百姓還是住房產的房子,一般都沒有衛生間,沒有暖氣,冬天取暖要靠生爐子。煤和木柴都有供應,自己到煤場去買。
年輕人很少能得到單位的分房和房產的房子,青年人結婚基本上都是擠占父母的住房。住房條件就不用說了,電視連續劇《張大民的幸福生活》說的既形象又真實。
租住私人住房的情況基本沒有,因為那時沒聽說誰家有私人房產。
那時雖然房子條件不行,但有一點好,房租便宜,每月幾塊錢,沒聽說誰家住不起房子。
下麵一張房費《收據》:
8. 出行情況
家庭條件好的都有自行車,是當時的主要交通工具。公交車很便宜,電車一趟0.04元,可以從頭坐到尾,也可以途中下車。滿天飛的月票7.70元,可以坐任何種類的公交車一個月。滿天飛的月票一般都是單位給起的,個人一般起不起。那時候有知識青年下鄉,農民也不進城。所以,城裏的人也不多,公交車雖然少,但不怎麽擁擠。當然早晚上下班高峰除外。
9. 理發洗澡
那時候理發,多半都是同誌之間,鄰裏之間互相理,很少去理發店理。理發店理發,如果不吹風,0.25元。那時候沒有美發師,隻有理發師。
那時候,家裏頭都沒有條件洗澡。好一點的單位都有澡堂,職工、家屬都可以洗,一般也就0.05元。社會上有公共浴池,洗一回0.2—0.3元,人多需要排隊,條件就不用說了,能洗上就不錯了。
10.衛生醫療
那時候,很少聽說誰有病。那時候的人,吃的不行,人都很瘦,吃的又都是綠色食品。所以,沒有現在說的“三高”,什麽心腦血管疾病都很少有發生。感冒發燒打點青黴素什麽的,也用不了多少錢。
職工基本上是公費醫療,家屬有的也享受半費。關鍵是,那個年代,基本上也沒有老年人。不像現在,已經進入了老年社會。
那時候,我父母都四十多歲,還屬於中年時期,身體都很健康,很少得病,根本就享受不到公費醫療。當時的絕大多數人也都是這種情況。所以,單位擔負的醫療費用並不大。要是放到現在,啥單位也得負擔不起。所以,千萬不要迷信那時候的公費醫療有多麽的好。那時候的事,不能和現在同日而語。
以上我分10個方麵,講述了文革時期,東北一個省城裏的老百姓的物質生活。說實話,日子過的相當的清苦。吃一頓帶肉的飯菜,那就是過年了。穿的住的用的和現在沒法比。
那時候社會比較平等,原因是每個人的物質分配都是一樣的(13級以上高幹除外)。你一個月半斤肉,我也一個月半斤肉,誰也不比誰多,誰也不必誰少。這種可憐的平等,真是太悲哀,就半斤肉還帶皮帶骨頭。